寿比南山 -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一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1]:*一名《念喜歌》。

伙计。

哎。

你们说的这玩意儿有什么吉祥的话吗?

有哇。

吉祥的玩意儿有什么歌儿吗?

念喜歌儿什么的。

念喜歌你可念不过我呀。

为什么?

我有一段叫层层见喜。

什么叫层层见喜?

层层见喜,就是由一至十,由十至百,由百至千,由千至万,哪一个字头都有几句吉祥话儿。

是吗,都有几句吉祥话儿?

对呀。

比如说一哪?

一团和气。

二哪?

二家平安,二仙传道,和合二仙。

三哪?

三阳开泰,三五成群,三教九流,三杯喜酒。

四哪?

四平八稳,四角齐全,事事如意,四季平安,一打牌呀抓四个红中,四个本门风,还有四个白板。

你又耍上啦,五哪?

五是五仙过海。

怎么是五仙过海?是八仙过海。

那三仙烩啦。

烩三鲜哪?

五福临门,五世同堂。

六哪?

六六顺溜,六国封相。

七呢?

七子八婿,妻财子禄。

八呢?

八杰成名,八仙祝寿。

九呢?

九子十成,九族同居。

十哪?

十全福禄。

十一呢?

十一到了我的房钱。

说房钱干什么?

十完了到百啦。

就是一百啦。

十至百嘛。

要是一百呢?

百辆盈门。

百辆盈门?

哎。

一千呢?

千祥云集,千仙祝寿。

一万呢?

万国来朝,万年富贵,万年不足。

二万呢?

二万再来个三万,叫一个四万,平和。

你这儿又打上牌啦?

就到一万,没有二万。还有四句吉祥话儿。

什么吉祥话儿?

家有千顷靠山河,父做高官子登科,堂上一呼阶下百喏,还要寿活二百多。

这四句有什么讲?

头一句:家有千顷靠山河,是良田顷,靠山近河,旱涝保收。

父做高官子登科呢?

辈辈做官哪。

堂上一呼阶下百喏呢?

一呼百诺吗,使奴唤婢,底下人多。

还要寿活二百多呢?

人要活二百多岁多好哇。

寿数嘛。

人间五福寿为源。

是啊。

想当年有个彭祖。

彭祖怎么回事?

彭祖寿活八百。

好。

彭祖八百为寿嘛。

这寿数可够高的啦。

还有比他寿高的。

谁呀?

你爷爷比彭祖寿数还高。

怎么?

你爷爷是祸害嘛。

祸害?

“祸害一千年”嘛。

你别挨骂啦。

你说这千寿高不高?

高啊。

想当初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高寿的。

是呀?

乾隆是高宗皇帝呀。

是啊。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在江南遇到一位高寿的。

这位多高?

这位老者寿高一百四十一岁。

啊?

这可不是瞎说。

是吗?

乾隆爷给留下了一副寿联哪。

还给留下一副对子?

到现在我还记着上边的词儿哪。

上联是什么词儿?

上下联是双关语,暗含着一百四十一岁。

暗含着内容。

上联是“花甲重周外有三七岁月”。

下联是?

“古稀双度内多一个春秋”。

这怎么是一百四十一岁?

花甲重周,花甲是六十岁,六十花甲子嘛。重周就是两个花甲,一个花甲是六十岁,两个花甲,就是一百二十岁。

外有三七岁月?

三七,二十一,一百二十岁再加二十一岁,是一百四十一岁。

对,下联怎么讲?

下联是“古稀双度内多一个春秋”,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古稀是七十岁,古稀双度,是两个古稀,两个古稀是一百四十岁。内多一个春秋,是一岁,一共是一百四十一岁。

真有才学。

在民国时代,我还见到一位高寿的。

在什么地方?

在奉天有个宽甸县。

他叫什么名字?

这位老者姓阮,叫阮国栋。到奉天凡是照相馆门外都挂他的大照片做招牌。

你看见过?

我不但看到过相片,我这人好奇,我还到宽甸县去了一趟,见到这位老者本人啦。

见过这位?

这位老者鬓发皆白,耳不聋,眼不花,腰板不塌,留着小辫儿。

还有小辫儿?

没剪发,扎着红头绳。

怎么这么大年岁还扎红头绳?

要不怎么瞧着新鲜呢。我问他:“这位老者您今年高寿啦?”

他怎么说的?

“我今年还小呢,一百六十五岁。”

一百六十五岁还小啊?

“你一百六十五岁怎么还扎红头绳呢?”

他说什么?

“我不愿意扎这样的小辫儿,这是我娘给我扎的。”

还有老太太?

还有老太太。我说:“您这位是继母吧?”他说是生母。

生母?

“您的老太太高寿啦?”

老母亲多大岁数?

“一百九十七岁。”

一百九十七岁?

他一百六十五岁,他娘一百九十七岁。娘俩差三十多岁。

差三十二岁。

他还不是头生儿,还有仨哥哥。

还有哥哥?

我说:“您老母亲真是神仙哪!”

真是神仙啦。

我说:“您把我带到您府上去。”

干吗?

见了老太太我得行个礼,回到北京我好讲古哇。看见神仙啦,二百来岁的高龄人嘛。

是。

一百九十七岁的人谁见过呀!

没见过。

老头儿说:“你来得不凑巧。”

怎么啦?

“我娘不在家。”

到哪儿去啦?

“给我姥姥拜寿去啦!”

哟!

还有姥姥哪!我问:“您姥姥高寿啦?”

嗯?

“二百五十六。”

二百五十六?

我说:“你姥姥吃亏没和呢,再下二十和就满贯啦。”

别挨骂啦。

(张寿臣 陶湘如演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