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桥票 -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三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1]:*《打桥票》是1947年出现的作品。

干哪一行儿都得有个称呼。

对。士农工商、军警学界都有称呼。

比如您是开大买卖的,“阁下在哪一界?”

“岂敢!敝人是商界。”

您要是在银行做事呢?

那就是“金融界”。

唯有咱这行儿没个称呼,即便提到您,听着也不那么顺耳。

怎么?

“走!咱们到杂耍园子,看玩意儿去!”

玩意儿?

您听着怎么样?

是不顺耳。

挺好的人改玩意儿了。

不像话。

其实您不是玩意儿。

就是……这也不好听啊!

有不少地方,诸位能去我们不能去。

都什么地方?

像什么利顺德饭店、聚合成饭庄,还有赌场、妓院、回力球……

咱要去照样儿花钱啊!

不行,在座的先生们去了,一下汽车就远接高迎喊上啦:“张督办来了!”“李司令到了!”“杨老爷往里请!”咱俩去,怎么喊啊?

对了,咱没官称,就喊行业吧。

行业怎么喊?“常说相声的来了!”“赵说相声的到了!”这别扭不别扭啊!

喊老爷呢?

“常老爷来了!”“赵老爷到了!”人家一看:“噢!敢情这两位是老爷,怎么没带着姥姥来呀?”

带着姥姥干吗?

“干脆,让这两位老爷给咱们说一段儿得了!”

咱别胡溜达了。

谁都敢惹事,唯独我们不敢惹事。

咱们这脑袋上都刻着字儿哪。

听戏、看电影就有人愣不打票,你敢吗?

不敢。

那阵儿,我们撂地零打钱。

就是说完一段相声要一回钱。

场子起满坐满,一要钱净是摇头票。

什么叫摇头票?

要到他那儿,冲你一摇头(学),你就不敢要了。

听相声凭什么不给钱?问问他呀?

你敢问吗?上回我倒问过一个。我说:“您别净摇头,倒是给钱啊!”

他怎么说?

没说话,一挑大拇哥往胸口上边儿一指(学)

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你没看见我这儿挂着牌子吗?

噢!不定是哪个部门的。

他不是听一回不给钱,连着听了好几天,每回一要钱他都摇头指指胸口这个牌儿。有一次,我要到他这儿,他摇摇头一指胸口。我细这么一看这牌儿,我也乐了!

哪个机关的?

汽水瓶子盖儿。

啊!蒙事啊?

这种人,别看听相声敢不打票,哪次过法国桥 [2] 他都抢着打票。

[2]:天津解放桥的旧名。

怎么?过法国桥还打票?

人家白给你站岗啊?听戏打戏票,看电影打电影票,过桥不得打桥票嘛!

我躲你远点吧!

听清楚了,今天台下要坐着警察可别在意。

他说的不是您。

我指的是专门勒索人的警察。

那是太个别的。

这样儿的警察他也没工夫听相声,下了岗他还得“穿柜”呢!

这么说每天收入还不少?

能少得了吗?不管你是谁,只要是从桥头儿那边儿一过来,你自己就得张罗着把钱掏出来。

交给这位老总。

人家怎么能伸手接着?电线杆子上专门挂着一个小木箱子,你自己把钱放到木箱子里去。

噢!这么打桥票。要不往箱子里塞钱呢?

你过不来呀,过来也得把你给轰回去。

人家不懂这规矩。

“教育”你呀,从那边儿刚走到这头儿,“回去!”“那什么……我带着居住证呢!”“没问你那个,打票了吗?”“打票……”“往小箱子里塞钱去。”

不懂现教。噢,就是过路的打桥票?

不,除了电车、汽车不打票,什么洋车、自行车都得打票。

那拉车的要没拉着座儿,没钱怎么办?

那好办。

就不打票啦。

车垫子就归他了。

啊!

一看打老远过来一辆运菜的大车,赶脚的是个乡下人,累得顺脖子流汗。“站住!”“老总,您辛苦啦!”(地方语言)“懂规矩不懂?”“懂。我还没赚着钱呢,这车白菜过去卖喽才有钱呢。”“没钱啊!不要紧。”

过去吧。

“搁这儿两棵白菜吧!”

白菜也要啊!

什么白菜、土豆、黄瓜、辣椒、苹果、鸭梨、猪肉、粉条、暖瓶、沙锅、手巾、牙膏……

应有尽有。他怎么拿回去呀?

好办,等快下岗了,过来一辆排子车,“站住!干吗去?”“老总,卸完货回家了。对啦,我得打桥票。”“别打了!”

谢谢吧?

“把这堆东西给我拉回家去。”

啊!

(常宝堃演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