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求子 -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三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1]:*这个段子原题名《拴娃娃》,又名《爬坡》。

(对观众)诸位,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说相声的×××。

您甭介绍,大家都认识我。

不,说相声跟说相声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别人说相声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吃饭,这位不指着这个……

对,我不指着这个。

您指着什么?

我哪儿知道!我还没指着这个。

现在您指着这个,原先不指着这个,您是个票友儿。家里有钱。

还是您知道。

那真是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

我没事儿净“做蜡”?

家大业大,有的是骡马。那真是:家有千顷靠山河,父做高官子说相声。

子说相声?

应该怎么说?

父做高官子登科。

子登科呀?你现在干什么了?

对,说相声了。

到北京您打听打听,谁不知道,你爸爸有个外号。

叫?

×半球!

诸位,这可不是我吹吧?

什么叫半球知道吗?

什么叫半球?

就说你有半球的爸爸。

你有一球的爷爷。

半球的财产买卖都是你们家的。

这话不假。

别看这么大财主,也有不顺心的地方。

什么地方不顺心?

你爸爸没儿子。

……哎,没儿子我打哪儿来的?

我说的不是这个……

噢,哪个?

我是说从前没你,后来才有的你。

这倒对。

你爸爸这一辈儿上老哥儿四个,你爸爸行三,那哥儿仨一个儿没有,就你爸爸这一个眼珠子。

对了,那哥儿仨都是瞎子,就我爸爸一只眼,走起路来一串瞎子!我爸爸没这只眼都掉河里了。你缺德不缺德?

老哥儿四个拿你当掌上明珠一样。

这话不假。

你有个小名?

叫什么?

你叫“五一”。

你怎么知道呢?

我能不知道吗?你爸爸五十一岁才有的你,对不对?

对呀。你是……

那时候我给你爸爸当差,你爸爸走哪儿我跟在哪儿,你爸爸给我起个外号——

你叫?

“跟兔儿”哇!

“跟兔儿”?我爸爸是兔子?

我叫“根柱儿”。

这还差不多。

你爸爸在没有你之前,有一天坐在书房长吁短叹。

是呀?

“唉,天哪,天哪,天哪啊……”

我爸爸要开戏呀?

“我这是怎么啦!”

我爸爸是怎么啦?

“我到底怎么啦?”

我到底要枪毙!

这怎么讲话?我学你爸爸哪。

你别光学这一句,往下说。

“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你看人家都是子孙满堂,我为什么没儿没女?我缺了哪门子德了?……”

我爸爸真动心了。

小丫鬟看见你爸爸生气,赶紧跑到后院,告诉你妈。你妈一听慌神儿了,到书房去看看吧。四个小丫鬟搀着你妈一个人儿。

瞧这派头儿。

你妈要没丫鬟搀着都走不了道儿!

我妈脚太小。

你妈脚小。上尺一量——

多大?

二寸八……

太小了!

零一尺。

嚯!这么大脚?

说笑话。反正脚不大。你妈进书房一看:“哟!”

哟。

“哟!”

哟。

“哟!”

怎么啦?

踩猫尾巴上了。

瞧这寸劲儿。

“哟,我说老员(鼋)……”

啊?

“……外呀!”

你说话别大喘气行不行?

往日您都是欢天喜地的,今天这是怎么啦?长吁短叹的?我是缺您吃了,我是缺您的喝了?老夫老妻的,难道我还缺你奶……”

啊?

“……哪样儿?”

我当我爸爸还吃奶哪!

你爸爸一听!“啊——”

啊。

“啊——”

啊。

“啊——啊——啊!”(大声)

驴呀?

正赶上磨棚的驴叫唤哪。

都赶一块儿了。

“夫人,我不问你,你反倒来问我。我问问你,我娶你有多少年了?”

多少年了?

“三十多年了。”“着哇,三十多年你是给我生下一儿(对乙)?”

没有。

“养下一女?”

没有。

“没儿没女我要你何用?”

就是。

(对乙)说呀,你为什么不养活?

是呀。

你为什么不养活?

可说呢。

问你哪,你为什么不养活?

我养活?我养活成怪物了!

你爸爸问你妈哪。

你冲我瞪什么眼?

你妈一听,一个轱辘车——

怎么讲?

翻儿了。酱肘子出锅——

怎么讲?

绷盘儿了。兔儿爷过河——

怎么讲?

崴泥了。猴舔蒜罐子——

怎么讲?

翻白眼儿了!

你哪儿这么多俏皮话?

你妈可真生气了?“哟——!”(满台飞)

拿鸡笼把你罩上!

“可了不得了!公公在世说我们不生,婆婆在世说我们不养,老夫老妻的,一辈子活了多半辈子了,你也嫌我们不生不养。不生不养那是你们家的德行,别光看在你们家没养,在娘家为闺女的时候我们可没少养活……”

什么?

“……小白猫儿啊!”

吓我一跳!

“不生不养,你没做那养孩子的事儿。”你爸爸一听,对呀!你爸爸为你是东庙烧香,西庙修罄……

啊?

西庙上供。

这还差不多。

你妈为你更不容易。

怎么?

为你拜了四大名山。

哪四大名山?

你妈为你去过泰山。

为我。

到过五台山。

为我。

去过九华山。

为我。

还去过翠屏山。

为……为老和尚。上翠屏山干什么?

京西有个什么山?

京西有个妙峰山。

对,妙峰山。几月开庙门?

四月二十八。

你妈从三月底就开始梳洗打扮上了。

干什么这么早?

你妈求子心盛,赶烧头股香。

嘿!

首先梳头,四个老妈子、八个丫鬟给你妈梳头,梳了三天三夜愣没梳上。

我妈头发太多。

一根儿没有。

秃子?

一根儿短的没有。

全是长的。

你妈那头发,秃噜到地。

坐在椅子上。

躺在门槛儿上。

糖刷子?

梳完头你妈要使点儿油,你说使什么油?

擦点儿桂花油?

不擦。

生发油?

不擦。

那擦什么油?

你妈擦的是煤油。

煤油?

咱都没见过的油。

噢。

你妈梳完头要戴花儿,你说戴什么花儿?

牡丹花儿?

太俗气。

石榴花儿?

不好看。

茉莉花儿?

那叫花儿吗?

那戴什么花儿?

你妈戴一脑袋玉米花儿。

我妈像刺猬了!

不对。戴的是葱花儿。

葱花儿?

葱心绿的花儿。

对。

你妈还要搽粉。搽什么粉?

官粉?

不擦。

鸭蛋粉?

不擦。

窝头粉?

不擦。

那擦什么粉?

你妈擦的是“团粉”。

“团粉”?

团龙的粉。

真讲究。

你妈还要沐浴净身。

怕不干净。

穿的衣服都是绫罗绸缎,干脆说,什么好穿什么。

那还用说。

四月廿八开庙门,还差三十分钟你妈就到山根底下了。

心多诚。

你爸爸吩咐一声:“静山!”

静山?

把山上的人都撵下去,山上只留你妈一个人儿。

真静。

还一个老和尚。

出去!

你妈也说:“讨厌,老和尚出去!”

出去。

小和尚进来。

更不行啦!

留个小和尚好给你妈敲罄。静完山,你妈要一步一个头磕到山上去。

真不容易。

到山上,你妈一边烧香,一边祈祷。

怎么祈祷的?

“老娘娘在上,我们野门鸡氏在下……”

你妈才“野鸡”哪!

“×门×氏在下,请您赏我们一儿半女的,过年来我为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祈祷完了,又磕了三个头,掏出一根红头绳来。

干吗?

要拴娃娃。

噢。

老娘娘怀里抱着一个娃娃。

拴吧?

你妈不敢拴。

为什么?

那是真龙天子。

皇上?

你连“闭十”也赶不上。

“闭十”?

上头的娃娃你妈妈不敢拴。

为什么?

长大了怕你登梯子爬高的。

下边的娃娃呢?

不能拴。

怎么?

太低,长大了怕闹水灾。

供桌上的娃娃?

不能拴。

为什么?

怕你活不长。

那怎么办呢?

你妈一撩桌帘儿,看见你了。

我在哪儿哪?

你在供桌底下哪。

就我一个人?

你们四个人哪!

都有谁?

×××,×××,×××,还有你。

好嘛,四个说相声的。

你们四个人在那儿规规矩矩的——

念书哪。

抽白面儿哪。

抽白面儿?

不,他们仨人抽,你没抽,你在那——

念书哪。

扎吗啡哪。

我比他们三个都厉害!

你妈拿红头绳儿往你脖子上一拴,把那仨人都吓跑了。

跑什么?

“快跑,抓白面儿的来了!”

抓白面儿啊!

把你拴到家以后,你还别说,老和尚还真灵……

什么?

老娘娘还真灵。

吓我一跳!

你妈有了!

有了!

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呼,呼,呼,就跟气儿吹的一样,到了七八个月,你妈那肚子,自己都摸不着自己的肚脐眼儿!

我妈成大肚蝈蝈儿了。

你别说,肚子大了还真有好处。

什么好处?

吃饭不用饭桌了。

怎么吃呀?

放你妈肚子上就吃了。

嗐!

四个人在你妈肚子上打牌正好。

我妈肚子成八仙桌了。

你妈为你太不容易了。

那还用说。

高处有东西你妈都不敢够。

为什么?

怕把你抻了。

小心哪。

地下有钱你妈都不敢捡。

为什么?

怕把你窝了。

您瞧瞧。

重活儿你妈都不敢干。

为什么?

怕把你累着。

真仔细。

干脆说吧,你妈有个屁都不敢放。

为什么?

怕你跑了!

别挨骂了!

(孙少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