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菜刀 -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三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说相声不容易,也得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说要口齿伶俐;说一段相声不论多少词儿,每一句、每一字要让观众听得清清楚楚。

那当然啦。

说得多快,台词也不能乱了;说得多慢,感情也不能断了。这——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照你这么说,相声演员口齿都得伶俐。

当然啦,嘴里有毛病的人就不能说相声。

你说都什么毛病不行?

口吃就不行。

口吃?

就是结巴颏子,也叫结语,说一句话五分钟,行吗?(学)“这……回……我……给、给、给、同……志、志、志、们、说说说说一段……相声。”

啊!

“让您高高高……兴。”

高兴?听着着急!

还是的。咱们说一段相声二十多分钟,要这么说一段相声能说仨钟头。可是也有好处。

有什么好处?

整个晚会有一段相声就行啦。

唉,观众受得了吗?

其实口吃有办法治。

有什么办法?

只要每次说话都预先准备,就可以避免;再加上经常练一些朗诵,最好是唱。

唱什么呢?

唱什么都行。

结巴颏子唱起来不好听啊。

不,他一唱就不结巴了。

噢,一唱就不结巴了,那要是不会唱怎么办!

不会唱也没关系,会吆喝(指叫卖声)就行。

一吆喝就不结巴了?

我有一家街坊,是磨刀的,老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一家三口都是结巴。

这一家人要是说起话来可热闹啦。

老头说话结巴,吆喝就不结巴:(学)“磨剪子咧抢菜刀哇。”

对,吆喝是不结巴。

他这么一吆喝,出来一个磨刀的,把刀递给他,他得问人家:(学)“你……这个刀是磨磨磨磨是抢抢抢抢?”

打锣哪?

可巧,那位也是结巴颏子。

嘿。

其实他说一个字儿就行,磨,或者说抢。

是啊。

他还要说“光磨不抢”,这光字就麻烦啦。“光光光光光光光……”那个“抢抢抢抢”,这个“光光光光”。

干吗?打镲哪?

磨刀老夫妻俩还有个儿子呢,也是结巴颏子,这一家子说起话来可热闹啦。

那可太耽误工夫啦。

有一次他儿子进城办事,到中午把干粮掏出来,买碗老豆腐吃。

这顿饭倒省事儿。

说话可不省事儿呀。(学)“掌掌掌掌柜的,来来来来——碗碗。”

嗬!

卖老豆腐的抬头一看,真费劲儿。给盛了一碗,搁上作料儿,酱油、醋、芝麻酱、韭菜花儿,到搁辣椒的时候得问一声,因为有人吃辣的,有人不吃辣的,有的吃一点儿,来一勺儿,有的人爱吃,多来两勺儿。卖老豆腐的问他:“要辣的吗?”

他说什么?

他一说话闹误会啦。

误会?

他先一点头儿,人家就给他盛了一勺儿。

行啦。

“少……”

少?

人家又给来了两勺儿。“少……”又来四勺儿,“少……”

还少?

卖老豆腐的心里说:这位可太爱叫辣的了。又给来了四勺儿。“少。”

啊?还少哇?

他一赌气给倒了半罐儿。“少来点儿。”

啊?

辣得没法儿吃啦。

真耽误事。

他娶了个媳妇儿也是个结巴颏子。

怎么凑合来的?

可是人家有办法显不出来。

怎么?

人家会唱,平常说话都用唱。

唱什么?

说亲的时候双方都没提这个事儿,结婚这天也没看出来,第二天早晨,麻烦啦:婆婆怕见儿媳妇儿,儿媳妇儿怕见婆婆。

干吗都怕呀?

都怕露出来结巴颏子。

那怎么办?

儿媳妇有办法了,她会唱评戏,把她要说的话都编成唱词儿,从屋里唱着就来啦。

怎么唱的?

(学唱评戏)“梳洗已毕走进了上房,尊一声婆母娘细听端详,先问声公爹身体健壮,又问声婆母可倒安康,吃什么饭来做什么菜,吩咐了儿媳我下厨房。”

嘿,有意思,婆婆怎么说的?

一着急把老头子吆喝磨刀那味儿想起来了。

那怎么说?

(学吆喝)“贴饼子喽白菜汤啊。”

(侯宝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