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五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甲 在旧社会,咱们说相声的多数是文盲。
乙 家里穷念不起书嘛!
甲 学艺时专讲究“口传心记”。
乙 那是。
甲 演出时专讲善于灵活运用,这就是“心灵嘴巧”了。
乙 那当然了。
甲 所以说,一个相声演员首先必得聪明,心灵口巧。
乙 那是呀!您就拿我说吧,我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聪明。
甲 我问你了吗?
乙 我这是自我介绍啊!为了叫大家都知道我的机灵劲儿。
甲 就是你真机灵,也不应当自己往外说呀!
乙 谁说呀?
甲 应当我给你介绍。
乙 那不是一样嘛!
甲 那怎么能一样呢?比方说,您有优点,我给介绍就顺耳:“您看我们×××先生非常聪明……”
乙 您夸奖。
甲 我夸你干吗?
乙 没有吗?
甲 这是打比方,你当我真夸你哪!你本来就没这个优点嘛!
乙 我说我比他们强一点儿。
甲 那看强多少啦?
乙 强不了多少,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甲 您还不如说是强百分之百哪!
乙 那就显着不客气了。
甲 这你也没客气呀!
乙 客气着哪。
甲 要是不客气呢?
乙 要是不客气,我就要说比他们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甲 行啦行啦!我看您这不叫自我介绍。
乙 叫什么?
甲 自我吹牛了。
乙 我吹牛干吗,本来就机灵嘛!
甲 这么办,咱们当场试验。
乙 怎么试验?
甲 学说话你行吗?
乙 那怎么还不行呢!
甲 我说什么你学什么。
乙 不就是那绕口令吗?
甲 不是。咱们要学说普通话,不单你我说得上来,大家都能说得上来。
乙 那更没什么了!
甲 还不用多学,就三句。
乙 咱们先来三十句……
甲 (急拦)您先等会儿再吹。
乙 这是表明我真机灵。
甲 三句都学对了我请客。
乙 你就准备好了钱吧!
甲 一个字也不许差的。
乙 就连高矮音、动作都能完全一样。
甲 由现在开始: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
乙 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
甲 我喝茶我也请你喝茶。
乙 我喝茶我也请你喝茶。
甲 错了不是。
乙 没有啊!
甲 重新来。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
乙 我吃饭我也请你吃饭。
甲 我喝茶我也请你喝茶。
乙 我喝茶我也请你喝茶。
甲 错了不是。
乙 没有啊!
甲 我说咱们规定学几句?
乙 三句呀!
甲 还是啊!怎么第三句这“错了不是”你就不学呢?
乙 怎么,这也算一句呀?
甲 那当然啦!应当是我说“错了不是”,你也得说“错了不是”才对呢。
乙 我寻思我真说错了呢!
甲 我说你这个机灵劲儿好吗?
乙 刚才我是一时大意。
甲 下一回怎么样?
乙 这回精神集中了,不再错的。
甲 这回咱学说五句。
乙 才加两句呀?
甲 这回是我问你答。
乙 你问什么我答什么?
甲 不!这回是要所答非所问。
乙 怎么叫“所答非所问”呢?
甲 比方说我问你“您贵姓”。
乙 我姓×。
甲 这就错了。
乙 我真姓×嘛!
甲 因为你答对了。
乙 答对了就是错了。
甲 对。
乙 行,打岔谁还不会!
甲 记住了可是五句。
乙 没错儿。
甲 我要问啦?
乙 问吧!
甲 您贵姓啊?
乙 我吃饭啦!
甲 怎么刚吃饭哪?
乙 电灯够亮的了。
甲 干吗这么些灯?
乙 这是扇子。
甲 几句了?
乙 三句。
甲 又错了不是?
乙 怎会又错了呢?
甲 那还不错!我问你“几句啦”。
乙 啊,我说三句……噢!这也是一句呀!
(于世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