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话 -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四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有一个爱说大话的人叫“张大话”。他除非别说话,一说话就云山雾罩,小虾米游西湖——没边儿没沿儿的。有一天,“张大话”在街上遇见了个熟人,俩人儿一见面儿,这位问了一句:“哟,是张大——”刚要叫张大话,一琢磨不行,这是拿他开心,给他起的外号哇,我要是当面喊出来他准得跟我急眼,可是这大字已经出口了,怎么办呢?这位脑瓜子还真灵,改口这意思就变了:“哟,是张大——哥呀……”好嘛,还带大喘气的。“您这是上哪儿去呀?”“我呀,买点雪花膏。”

“您买的什么牌子呀?”

“我是买的零卖的。”

“哎哟,零卖的可没有名牌儿的好啊!”

“不!特好,就拿这香气来说吧,你擦上这雪花膏,它的香味儿能飘出十里地去。”

“又说大话了,无论怎么香,也不能香出十里地去呀。”

“孤陋寡闻,古人云:开坛十里香嘛!”

“人家说的那是酒香。”

“是啊,酒能香十里;那雪花膏为什么不能香十里呢?”嘿,他倒有理了。打那儿以后,甭管谁只要瞅见“张大话”,就躲得远远儿的。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有位姓刘的,人称“刘不服”,也是说家儿。怪了,他还就不服这位“张大话”。有一天他可巧儿撞上“张大话”了,“刘不服”赶忙打招呼:“哟,张先生。”

“哟,刘先生。”

“好久不见。”

“有日子没碰着啦。”

“您到哪儿去呀?”

“我刚吃完饭。”

“今儿您吃的什么饭哪?”

“刘先生,不瞒您说,这两天手头紧,没辙,只好吃饺子。”“刘不服”一听这话儿里有话儿啊!行,没关系,想叫我服你呀,没门儿。忙说:“张先生,巧啦,您爱吃包饺子,我也喜欢吃包馅的。”

“那么说你也吃的饺子?”

“不,是包子!”

“我不但喜欢吃饺子,我还最爱吃自己家里包的饺子。因为自己包的饺子个儿大。我们一家子六口儿吃一个饺子,愣吃了一天半。您猜怎么着,还没吃着馅子呢。吃到两天头上,吃丢了一个人,我们最小的那个孩子不见了,这孩子您说够多淘哇,他自个儿钻到饺子里吃馅儿去啦。”

“刘不服”一听:你又跟我说上大话啦,能服吗?不能啊!叫你也看看我“刘不服”的厉害:“不错,要说张先生家里包的这个饺子个儿是不小,可是要比起我们家那个包子来呀还差得远哪。”“张大话”一听心里明白了,这是不服哇,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道行,你不服也得服:“请问刘先生,您这个包子有多大呀?”

“刘不服”把两眼一翻,嘴一撇,嗬,那劲头儿,就跟拿醋泡了一样,别提多酸啦:“我们家也是六口人儿,蒸了一个包子,两天还没吃完,吃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捡到一个木牌,木牌上写着:‘此处离馅二里。’这是不是比您的饺子大多啦?”

“张大话”听完以后把脑袋一歪,手往后一背,右腿前后这么一晃悠,就那模样看着也够倒牙的:“嗯,要说刘先生家里这包子,是比我们家里的饺子大多了,可是在下有一事不明,还得在老兄面前动问一二,不知可赐教?”他还转上了。

“有话请讲当面,何言赐教二字。”这位也不含糊。

“我想问问您,您这么大的包子是拿什么锅蒸的呀?”“刘不服”一声冷笑:“这还用问吗,我就是拿你煮饺子的锅蒸的。”嗳!“张大话”他服了。

(韩予康述 薛永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