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金笔 -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四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旧时的北平,在西单牌楼道两边的地摊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行人走路都不方便,影响交通。警察取缔不准在大街上摆摊。要是被警察抓住轻的没收货物,重的还要抓人,小摊小贩只要听见有人喊:“警察来了。”是兜起货物就跑。等警察走了仍旧回来在原地摆摊,每天都闹腾几次。这些小摊上无非是卖点铜器、瓷器、木器、锡器、镜子、水壶、玉石、书画、钟表、钢笔、刀叉、匙勺、花瓶、玻璃杯、皮靴、毛毯各式的小玩意儿。

有个外地来北平读书的学生,借住在北平一位远房二大爷家。这学生放了学,路过西单牌楼,瞧见地摊上有书就停下来拿起来一本书翻看。摊主就问:“您要不要这本书?”学生说:“我看看再说。”这时打旁边儿跑过来一个人手里拿来一支金笔对着摊主说:“我有一支金笔是花十块大洋买的,真正的二十四K,今儿我急着用钱,将金笔卖给你,你能给多少钱?”摊主接过金笔一看说:“确实是金笔,可到不了二十四K,我给你两块大洋你卖不卖?”卖笔那人说:“十块大洋的东西你才给两块大洋?”卖笔那人转脸对学生说:“他们摆摊的真是吃人不吐骨头,您看这笔真正二十四K纯金的,您要,我五块大洋就卖给您,要不是急着用钱,赔一半的钱谁愿意卖呀?您就是在当铺也能当四块五块。”这年轻学生心里贪便宜,一时冲动,掏出五块大洋买下了这支金笔。回到家拿出书本正好用这支金笔写字。二大爷看见学生手里这支金笔就问他:“孩子,这支笔是打哪儿来的?”学生说:“二大爷,是我在地摊上花五块大洋买的。”二大爷说:“是什么笔这么贵,要五块大洋,你可别乱花钱。”学生说:“二大爷,这可是二十四K纯金的金笔,不信您看看。”二大爷接过金笔一看说:“孩子,你把买笔的经过仔仔细细说给我听听。”学生就把整个经过说清楚啦。二大爷一摇头说:“孩子,你被人骗了,这支笔是镀金的,实际上是支铜笔,顶多也就值一块大洋,这卖笔人和摊主是同伙,北平人管卖笔人叫‘贴靴’。”学生一听就愣了,这可怎么办?心想,五块大洋对我一个穷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二大爷也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孩子,明天你再去那个摊上买四支这样的金笔,我给你二十块大洋。”学生说:“二大爷,还买呀?”二大爷说:“你只管买笔,别的你就甭管了。”

第二天,还是放学那时候,学生还打西单牌楼那过,他边走边找那个小摊。二大爷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跟着,假装不认识。这摆摊的摊主还在原来的地方摆摊没挪窝儿。那位就说了,摊主就不怕别人找他算账吗?您这担心还真多余了,怎么呢?卖笔给学生的又不是摊主,摊主没拿学生一文钱,你有什么理由找摊主啊!学生走到摊前对摊主说:“我昨天在这儿买了支金笔,今儿还想再买四支同样的金笔。你要是遇见昨天卖笔那人,让他再卖我四支,价钱好商量。”摊主说:“你买这么多干吗?”学生说:“我们同学看着金笔都挺喜欢,托我帮他们买。”摊主一听心里暗暗高兴,脸上可没挂出相来,说:“这价钱可不能少,五块大洋一支,四支二十块大洋。”学生说:“行啊,二十块就二十块。”摊主说:“你再去转一圈回来一准儿有金笔。”学生转身就走了。学生刚一走,卖笔那“贴靴”就凑到摊主面前说:“大哥,没什么事吧?我怕那学生找麻烦就没过来。”摊主说:“没事儿,这‘呆鸟儿’还要买四支金笔,已经讲好了五块大洋一支,你给我四支金笔就走人,要不就露馅了。”卖笔那“贴靴”放下四支金笔就走了。过了半个钟头,学生就回来了,摊主笑眯眯地说:“这是您要的四支金笔,二十块大洋在哪儿呢?”学生接过金笔放进口袋又掏出二十块大洋交给摊主,摊主接过二十块大洋还没来得及数数哪,就听二大爷在那儿喊:“警察来了,警察来了。”摊主吓得赶紧揣起二十块大洋,兜起货物就跑了。

学生回到家,二大爷已经在屋里等他啦。学生掏出四支金笔交给二大爷,二大爷是哈哈大笑说:“这下子总算扯平了。”学生就问:“二大爷,什么扯平了?”二大爷说:“昨天你花五块大洋买了他们一支金笔,就值一块。今儿我弄他们四支金笔值四块大洋,刚好是五块。”学生说:“二大爷,不对吧,您买这四支金笔可是又花了二十块大洋呀?”二大爷说:“这金笔虽说是假的,可最不济还可以写字用,我那二十块大洋比这金笔还假呢!是一文不值。”

嘿!二大爷在这儿等着他们呢!

(吴穷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