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四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甲 相声这个艺术简单。
乙 穿个大褂就行了。
甲 穿上大褂,脸上也甭擦粉。
乙 也甭化妆。
甲 也别点胭脂,只要你把嘴带出来就算完成任务了。
乙 这不废话吗?有把嘴忘家里的吗?
甲 我们就不行了,麻烦了。
乙 你是干什么的呀?
甲 看不出来?往这一站,这个意思,这风度,这个派头。
乙 您是?
甲 唱京戏的这么一个大老瘪。
乙 “老瘪?”
甲 大老板。
乙 唉,这像话。
甲 咱还是科班。
乙 哪坐科?
甲 北京知道吗?我那儿的。北京坐科。
乙 什么科?
甲 妇科。
乙 妇科?咱们差不离。
甲 你也妇科?
乙 我儿科。什么叫妇科呀?
甲 富连成那科的。
乙 富连成一共七科学生哪。你是哪一科的?
甲 第四科呀。
乙 “盛”字的。
甲 对,看来你还真内行。我们这几个树班同科的都是“盛”字的。裘盛荣、叶盛兰、李盛藻、叶盛章。
乙 孙盛武、马盛龙、杨盛春、贯盛习,这可太多了。
甲 没有“糠货”全是“角”。
乙 那您叫?
甲 剩饭。
乙 剩饭?咱俩还一样。
甲 你也剩饭吗?
乙 我“折箩”。有叫剩饭的吗?
甲 你没听明白,“盛宴”。
乙 哪个“宴”哪?
甲 宴会的宴。
乙 宴会的“宴”,剩下……的……宴会;还是剩饭哪?您是唱哪一“工”的哪?
甲 我是“生旦”。
乙 “生蛋”就煮煮吃吧。什么叫“生旦”哪?
甲 我这是简略用词。我先学的老生,后来一看我条件挺好,改旦角吧!所以叫“生旦”。
乙 你不解释,谁知道哇?
甲 唱“旦角”净露脸的。“四大名旦。”
乙 “梅、尚、程、荀。”
甲 我就是“荀派”。
乙 荀慧生那派的?这次您干吗来了?
甲 准备在这儿唱唱。
乙 演出?那您什么时候开始呢?
甲 过年八月。
乙 啊!过年八月?
甲 上这儿来找朋友,“串门”嘛。又省饭钱,又有地方住。
乙 我说“角”,我呀对京剧也有研究。
甲 刚才你一说,我就知道是内行。
乙 各位也爱听,等一年多我们也等不了。今儿在这我陪您唱一出怎么样?
甲 唱唱?
乙 主要是听您的。
甲 听我这“荀派”。
乙 我就去配角。
甲 那,你挑戏。
乙 我挑戏?
甲 我不挑戏,我挑戏你该说我欺负你了。
乙 欺负我什么呀?
甲 欺负你“寡妇失业”的。
乙 什么叫“寡妇失业”的?
甲 孤孤单单的。
乙 我干吗孤单哪?
甲 你挑一出吧。
乙 咱唱一出“荀派”的《霍小玉》。
甲 《霍小玉》这戏太“温”哪?改个热闹的。
乙 《打灶王》。
甲 “帽戏”开场的?我是“角”,我得唱大戏“压轴”的。
乙 《红娘》。
甲 罢了,罢了。一提起《红娘》就想起“荀慧生”来了。
乙 那是人家的杰作呀。
甲 “耍棋盘”那场多好啊?唱出来这个腔调:“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
乙 好,就这出了。
甲 我就会这几句。
乙 就会这几句还唱啊?
甲 我科班,我能会几句吗?我会也不能跟你唱。你知道跟我配戏的小生都是谁吗?那都是“头路角”。
乙 干脆,我再说一出,会唱就唱,不会唱就算了。唱一出《乌龙院》。
甲 这个好。我打开蒙的时候,我老师就一个字一个字教给我的。
乙 那您来“阎婆惜”。
甲 那你去谁呢?
乙 我去宋江。咱就唱“坐楼杀惜”这一点。
甲 就嚼“坐楼杀惜”。
乙 你还需要什么吗?
甲 我化化装。
乙 还要“捯饬捯饬”。
甲 (转过身去)人配衣裳,马配鞍。西湖景,配洋片。(化装)
乙 这是一个花旦哪。
甲 (转过身来)看我多水灵,看我多漂亮。你看我像不像那电……
乙 电影演员。
甲 电车轧死那个。
乙 像话吗?
甲 我好说笑话。
乙 (指桌子后面)咱这就是后台。待会儿。你得给我“搭个架子”。
甲 我搭架子,你糊顶棚,安玻璃是我的事。
乙 什么乱七八糟的?就是后台说那几句,那叫搭架子。
甲 你别跟我说?“黑话”。少来这套。我懂。
乙 行了,我先上场。乐器什么的你还得帮个忙。
甲 场面上“六场通透”。
乙 我“叫板”了。
甲 胡琴没问题,来吧。
乙 (白)“列位,少陪了。”
甲 咚根个哩根。
乙 (唱)“大老爷。”
甲 咚根哩个哩根。
乙 (唱)“打鼓退了堂,衙前来了公明宋江啊。”
甲 完全的噪音,听着刺耳啊!
乙 你别捣乱行不行?
甲 你来,你来。
乙 (白)“鄙人,宋公明,在郓城县当一名书吏。今日退堂甚早,不免乌龙院走走。”
甲 咚哩根根。
乙 (唱)“那一日,行走在大街上,又听得众人说短道长。”
甲 (白)“列位请了。”
乙 (白)“请了请了。”
甲 (白)“前面走的张文远,后面跟随宋公明。师徒二人共走一条道路,看起来好笑哇,哈哈哈哈,呱呱呱呱呱……”
乙 你轰鸭子来了?
甲 人多嘛。
乙 (白)“列位请了。”
甲 (白)“请了请了。”
乙 (白)“适才说些什么?”
甲 (白)“闲谈而已,宋大爷喝杯香茶再走。”
乙 (白)“告辞了。”
甲 咚哩根根根。
乙 (唱)“行一步来至在乌龙院,啊!青天白日将门关”(白)“青天白日为何大门紧闭?待我上前叩门。大姐,开门来。”
甲 (不语,冲乙飞眼)
乙 (白)“大姐,开门来。”
甲 (不语,冲乙飞眼)
乙 (白)“大姐,开门来。”
甲 (不语,冲乙飞眼)
乙 (打甲)开门哪!你跟我逗猴哪?
甲 谁逗猴哪?
乙 我不叫你开门吗?
甲 叫我开门,你讲不讲理呀?
乙 怎么不讲理?
甲 你在屋里还是在外头?
乙 外头哪。
甲 我呢?
乙 屋里。
甲 人能进来吗?
乙 进不来呀。
甲 人没进来,扇子怎么打上的?
乙 你别较真儿,我这叫指鹿为马,该你说话了。
甲 你来吧。
乙 (白)“大姐,开门来。”
甲 (开心状)呦,你来了?里边请,你抽不抽烟?要不我给你买两盒去?
乙 没事,我这主要是来看看你,回见吧。(打甲)合着我串门来了。
甲 你不对啊!你叫门,我们开门,进屋又让你抽烟,又让你喝茶的。
乙 说戏词。
甲 废话,我这词不粗。
乙 粗细的细呀?往下说。
甲 知道往下说。
乙 外面何人叫门?
甲 这句谁的词?
乙 你的词。
甲 我的词,你说干吗?你别忘了,我们是“荀派”。
乙 怪我多嘴。(白)“大姐,开门来。”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外面何得儿门叫……外面……”
乙 外面何人叫门?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人哪?”
乙 外面何人叫门?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外面……(学日本话)你的外面的干活,我的……”
乙 改外国人了。就一句“外面何人叫门”?
甲 还是这句?
乙 (白)“大姐,开门来。”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打甲)是我。
甲 我告诉你,我们在北京唱,我们可没这个。武力的干活的没有。别拿我们不当回事儿。我是“荀派”。
乙 “角”呀!你到底会不会呀?
甲 会不会你还看不出来吗?
乙 这玩意儿多要命啊!你往下说呀。“原来是宋大爷……”
甲 你来呀。
乙 (白)“大姐,开门来。”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你怎么意思?真要命!这出戏不如我一个人唱。
甲 你一个人唱不了这么热闹。
乙 都让你闹砸锅了。
甲 别跟我说这个,怎么说你也是“棒槌”。咱是科班啊,“荀派”。
乙 合着一句一句都是我教的。“原来是宋大爷,来得不凑巧。”
甲 来呀。
乙 (白)“大姐,开门来。”
甲 (白)“外面何得儿人叫得儿门哪?”
乙 (白)“连你家宋大爷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甲 (白)“噢!原来是宋大爷呀。”
乙 (白)“正是。”
甲 (白)“您来得不凑巧哇。”
乙 (白)“怎么不凑巧?”
甲 (白)“您来得不凑巧哇。”
乙 (白)“怎么不凑巧?”
甲 (白)“您来得不凑巧哇。”
乙 (白)“怎么不凑巧?”
甲 我们这正洗脚呢。
乙 去你的吧!
(于宝林 冯宝华演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