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四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乙 相声大会这就开始了……
甲 (唱)高高山上有两间房啊!
乙 唱上了!
甲 (唱)一家姓李一家姓王。
乙 嗯!
甲 李家有一个……
乙 啊?
甲 漂亮小伙。
乙 噢。
甲 王家有一个大姑娘,这两家门当户又对。商商量量就拜了花堂。正月里提媒二月娶,三月里养了一个胖儿郎,四月里会爬五月他就会跑,六月里把他送进了书房,七月里提笔能写字,八月里吟诗做文章,九月里进京去赶考,十月里得中了状元郎,十一月得了一个冤孽病啊,这个小子(指乙)腊月三十他见了阎王啊!
乙 还真利索,一年满交代了,啊?
甲 这叫“两头忙”。
乙 是够忙活的。
甲 哎,你听我唱的怎么样?
乙 好。
甲 您知道这叫什么大鼓吗?
乙 这叫西河大鼓。
甲 行啊!
乙 行啊呀!
甲 长能耐了!
乙 我就长这能耐呀?
甲 你看他跟我站这么一会儿,这学问就见长。
乙 我跟你学的,这是?
甲 这个西河大鼓呀!有几位唱得好的。
乙 您说哪几位?
甲 您像郝艳霞、艳桂荣,还有田荫亭。
乙 这都很不错的演员。
甲 还有一位,已经故去了……
乙 哪位呀?
甲 马增芬。
乙 对。
甲 嘿!人家唱的那个绕口令,那个嘴皮子真利索。
乙 真是。
甲 那真是小葱拌豆腐。
乙 这怎么讲?
甲 一清二白。
乙 哎。
甲 不能葡萄拌豆腐……
乙 那就?
甲 一嘟噜一块。
乙 那就麻烦了。
甲 啊!您看人家唱那个《玲珑塔》。(唱)玲珑塔来塔玲珑,嗯……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一条腿……
乙 一条腿呀?等会儿吧,一条腿呀?
甲 几条腿呀?
乙 会唱你唱,不会唱别唱,四条腿儿。
甲 (接唱)一个和尚四条腿……
乙 和尚四条腿呀?
甲 和尚几条腿呀?
乙 和尚六条……咳,那是一个和尚一本经。
甲 (唱)一个铙钹一口磬。
乙 嗳。
甲 一个木鱼一盏灯,一个金钟整四两,被那西北风一刮,嗡儿啦嗡儿啦响嗡儿嗡。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三张高桌五十六条腿儿。
乙 您说什么您呢?
甲 七十八条腿儿……
乙 账头找好了。
甲 九十六条……反正腿儿不少啊,哈。
乙 什么叫腿儿不少哇?
甲 我知道多少腿儿呀!
乙 算不上来了。
甲 哎,这是西河大鼓。
乙 对。
甲 不但西河大鼓好听,大鼓的种类很多啦。
乙 大鼓都有什么呀?
甲 有西河大鼓。
乙 啊!
甲 山东大鼓。
乙 噢。
甲 山西大鼓。
乙 嘿!
甲 湖南大鼓、河南大鼓、铁片大鼓、醋熘大鼓、唐山大鼓、东北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大鼓大鼓。
乙 啊?大鼓大鼓啊?
甲 就是说他那鼓啊比别人个大,就叫大鼓大鼓。
乙 他那鼓要比别人个儿小哪?
甲 那叫小鼓小鼓。
乙 没听说过,就是大鼓就得了。
甲 听过唐山大鼓吗?
乙 唐山大鼓过去我知道有一位靳文然先生
甲 那可以称得起是表演艺术家。
乙 唱的是真好。
甲 连唱带动作表演那是真绝了。
乙 无一不佳呀。
甲 尤其是人家唱那个《双锁山》。
乙 刘金定。
甲 (唱)怪不得说话有点山东味,还侉不拉叽的这么好听,奴家问你你不问我,你不问我偏告诉……这不贱骨头嘛,这个……人家不问他还偏告诉。
乙 你瞧。
甲 我最爱听是京韵大鼓。
乙 京韵大鼓是最受欢迎了。
甲 过去有三位老先生唱的最好。
乙 哪三位?
甲 刘、白、张。
乙 刘是?
甲 刘宝全。
乙 白呢?
甲 白云鹏。
乙 张?
甲 张小轩。
乙 称为三大派,尤其是对宝全先生和白云鹏先生在咱们这儿是最受欢迎。
甲 对,最受观众的欢迎。
乙 哎。
甲 刘宝全是鼓界的大王。
乙 大王啊。
甲 净演什么“三国”的段子。
乙 哎。
甲 刀枪架好。
乙 历史性的故事多。
甲 有时候也演才子佳人的。您像他演的那个《大西厢》。
乙 《大西厢》,也是刘先生的拿手的曲目。
甲 唱出来好听。
乙 您学两句怎么样?
乙 我给您学两句。
甲 (唱)二八的这位俏佳人儿懒梳妆,崔莺莺要是得了不大点儿的病啊!躺在了牙床,躺在了床上这不半斜半卧,您说这位姑娘,苶呆呆,闷悠悠,茶不思,饭不想。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困困劳劳,凄凄凉凉,独自一个人儿闷坐香闺,低头不语,默默无言,腰儿瘦损,乜斜着她的杏眼,手儿托着她的腮帮子。
乙 哎,真好。
甲 您听人家的嘴皮子多利索。
乙 就是呀。
甲 这是刘派大鼓。
乙 那么这个白派呢?
甲 白派净唱才子佳人的段子。
乙 像《红楼梦》这路曲目比较多。
甲 对对,您像《宝玉探病》啊,《黛玉焚稿》《宝玉探晴雯》哪!
乙 哎。
甲 好听。
乙 据我所知啊,这个白派呀有一段《黛玉焚稿》。
乙 可以说每位观众都特别的欢迎,怎么办?您那唱两句怎么样?
甲 我来两句。(唱)孟夏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人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恹恹不起床,药儿也不服,参儿也不用,饭儿也不吃,粥儿也不尝。白日里神魂颠倒心思倦,到晚来彻夜无眠恨漏长。瘦得柳腰儿无有一把,病得那个杏脸儿又焦黄。咳嗽不住莺声儿哑,娇喘难平粉鼻儿张。樱唇儿崩裂都成了白纸,珠泪儿流干目无光,自知道弱体儿支持不住,小命儿活在了人间怕不久长,你是有限的时光。
乙 优雅动听啊!
甲 嗳,听白派大鼓;观众得有一定的文学水平。
乙 我明白您这意思,就是词句里边文学性比较高。
甲 太深奥了。
乙 对。
甲 孟夏园林草木长。
乙 多讲究啊!
甲 真讲究。
乙 这是白派。
甲 对,您听我怎么样?
乙 有研究,对京韵大鼓确实是有研究。
甲 不但有研究,而且会的多,特别有一次呀,我给骆玉笙啊?骆玉笙你知道吗?
乙 不是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老师吗?
甲 对。
乙 好啊!
甲 小彩舞,金喉歌王小彩舞。
乙 那可不,太好了。
甲 有一次我给她唱了一段。
乙 啊。
甲 哎呀,她高兴地给我鼓掌啊,她当时就说:“××呀……”
乙 啊!
甲 你看我唱了这么大半辈子了,你这段我愣没听过,我想磕头拜你为师,跟你学这段行吗?骆老太太要跟我学……
乙 我拦您一句。
甲 怎么了你这?
乙 怎么回事?您唱完这段之后,骆玉笙老师要磕头拜你为师?
甲 哎!这老太太要磕头拜我为师,跟我学这段。
乙 拜师这个意思就是拿你当她师父了。
甲 嗯,然也。
乙 甭然也了,她不会了?
甲 对对对,她不知道哇,唱半天她不知道是哪段呀!
乙 她不知道不要紧哪,你问我呀?
甲 谁呀?
乙 敝人。
甲 噢,毙过一回而没有死的人。
乙 好说你崩过一回而没有咽气的人。像话吗?
甲 您?
乙 敝人就是我。
甲 那老太太都不知道,您能知道?
乙 您呀!不知道其中的内幕,骆玉笙老师的段子怎么样?
甲 好哇!
乙 那就行了,是她排演的节目。
甲 嗯。
乙 你问她去,那段都是我给安的腔,谱的曲儿。
甲 你也别吹,这么着,咱当着各位观众的面,我唱这段您要是知道是哪个节目。
乙 啊。
甲 我马上磕头拜你为师。
乙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么办,你唱,唱完之后,我要不知道,我磕头拜你为师,而且你们别客气,各位观众鼓鼓掌羞臊羞臊我,这多好,你瞧瞧。
甲 各位观众您听明白了吗?您做个见证人,怎么样?
乙 拜托您了!
甲 那我开始唱了。
乙 你就来吧。
甲 刘玄德向日……
乙 《博望坡》。
甲 懒梳妆。
乙 《大西厢》。
甲 崔莺莺……
乙 《大西厢》。
甲 充军发配到汴梁,这一日曹操坐中军帐,想起了徽宗无道,谗臣乱朝纲。潇湘馆病倒,林黛玉,继回来再表佳人雪艳娘。闲消遣,粉黛多情含冤死,唱一段十里亭前见别,哭坏了那位莺莺,他扑棱棱两翅忙,拳打小霸王。哪段?
乙 不服行吗,真有能耐。
甲 那当然了。
乙 他唱完之后,各位还真鼓掌……
甲 对呀。
乙 您哪位鼓掌,您说这哪段?
甲 知道吗?
乙 不知道。
甲 磕头拜我为师。
乙 您说这哪段?
甲 大杂烩。
乙 大杂烩呀!
(魏文华 王文玉演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