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四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甲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乙 没错。
甲 今儿个我呀给各位唱一回。
乙 你唱一回?
甲 唱一回,怎么样?
乙 你唱什么呀?唱一段京剧,还是来段评戏?
甲 你说哪个?
乙 啊。
甲 说相声的往这儿一站,唱京剧、唱评戏、唱大鼓,那不叫唱。
乙 那叫什么?
甲 那叫学。
乙 噢,这叫学。
甲 说学逗唱,这归学。
乙 是呀!
甲 跟人学嘛!对不对,我们相声这个唱指的是——
乙 什么呀?
甲 太平歌词。
乙 噢,太平歌词。
甲 这个太平歌词呀,乍一听很简单,一上句一下句。
乙 是呀。
甲 其实不好唱。
乙 哦!
甲 可是好听,听的是韵味,走的是鼻音。
乙 是呀!
甲 走鼻音。
乙 噢!
甲 鼻后音。我给你学一学。
乙 来两句。
甲 太平歌词啊!你听这韵味,鼻音啊。(唱)“那杭州的美景,盖世无双啊……”
乙 还真有味。
甲 这么个音,这东西越是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气的时候,唱出来好听。
乙 是吗?
甲 你听(唱)“……美景盖世无双啊!”
乙 还真是鼻音。
甲 “盖世无双啊……啊!”
乙 行了,行了,老唱这一句,没完了?
甲 过去老先生唱这个唱得好的……
乙 谁呀?
甲 有这么几位。
乙 哪位?
甲 王兆麟。
乙 有。
甲 吉坪三。
乙 对。
甲 杨绍奎。
乙 是,是。
甲 唱的好。
乙 对。
甲 可惜呀,可惜。
乙 可惜什么呀?
甲 几位已经作古了。
乙 噢,都故去了。
甲 幸亏我还健在。
乙 你还健在?
甲 不幸之中的万幸啊!要不然这个东西就完了,失传了。
乙 失传了?
甲 啊,就没人会了。
乙 太平歌词没人会?就你一个人会?
甲 可以这么说。
乙 你可真有胆量,会的人多啦!
甲 谁?你指出来哪位?
乙 指出来干吗?我就会。怎么着?
甲 你呀,跟着我这些年对不对,受熏陶了,你算会的,你比他们强,强多了,不过你跟我比你差,没我会的段子多,这点你得承认。
乙 谁说的?谁说的我没你会的段子多?
甲 我多少年了,我这……
乙 你会那几段我哪段不会?
甲 我唱一段,你就说不上名来。
乙 不可能,我不但说上名字,还给你接上下句来。
甲 那我唱一段。
乙 你唱。
甲 你要接不上来呢?
乙 我要接不上来,这么着,我当着各位磕头拜你为师。
甲 我收你了,我收了,各位见证啊,我来一徒弟。
乙 哪你就收徒弟,我说不上来了,拜你为师,要说上来呢?
甲 那不可能。
乙 我要说上来怎么办?
甲 万一你要说上来了,我算你徒弟行吧?
乙 是这话。
甲 高兴了吧?
乙 一言为定,唱吧!
甲 唱啊,这回可不能拿手拍着唱了!
乙 怎么着?
甲 得有乐器伴奏。
乙 还有乐器?
甲 瞧那模样,还有乐器?外行没见过(从怀里拿出玉子),见过吗?拿过来叫你开开眼见识见识。这有名,这叫什么说的上来吗?
乙 这叫玉子。
甲 行啊!连术语都懂。
乙 这有什么?
甲 别看这两片竹子片啊,行话叫玉子,看着不起眼,这东西值了钱了。
乙 值钱了?
甲 值钱了这个,这两个小片儿,多了不敢说,起码也得值一毛钱。
乙 咳,才值一毛钱。
甲 可不就是工夫钱嘛!
乙 怎么还工夫钱呢?
甲 下水道堵了,房管站来通来,咱那看着待会他们喝水去了,都走了,拿着斧子剁两块。
乙 瞅你找这东西。
甲 这得找那墙角蹭,来回磨,要不它扎手出刺儿。
乙 是,是。
甲 东西不值钱,它不好打。
乙 还不好打。
甲 打个点你听听。(打点)。
乙 行,烙过烧饼。
甲 什么叫烙过烧饼?
乙 这不面铺那点儿吗?这不烙烧饼吗?
甲 甭耍贫嘴,张嘴就唱。
乙 你唱你的。
甲 接不上来,你信吗?
乙 谁说的?唱。
甲 你听着,等着拜师吧。
乙 没那事。
甲 听着啊。
乙 唱。
甲 比你会的多。(唱)那汉祖,有道坐江山啊,有君正臣贤万民安……
乙 (接)(甲乙同唱)有一位三齐贤玉名叫韩信,他灭罢了楚国把那社稷安,这日闲暇无事。
乙 行了行了别唱了,《韩信算卦》,是这段吗?这我不会,是吗?
甲 会,会。
乙 会你唱这干吗呀?
甲 这还不明白吗?
乙 什么就明白。
甲 这还看不出来吗?
乙 看什么呀?
甲 说明一个问题。
乙 什么问题?
甲 说明我这个人那心眼儿好。厚道。
乙 这话打哪儿说的?
甲 准知道你会这个。这叫《韩信算卦》。准知道你会,就唱这个。
乙 那干吗呀?
甲 让你接上来,让你好看,心眼儿好,不撅人,虽然说刚才呀,打赌谁拜谁为师,说笑话,您别信,别当真,真让你拜我为师,咱俩岁数一边大,你算我徒弟,你管我媳妇叫师娘,不合适,给你个脸,回家吧。下去吧!
乙 你看这还照顾脸面。你呀!甭照顾面子,我这个人就爱较真儿,你就捡我唱那我不会的。
甲 没意思,你要这样自找没趣。
乙 不不不,我不怕这个,你唱出来我不会,我拜你为师我认了。
甲 那我可来真的啦?
乙 你来呀?
甲 听这个。(唱)那隋炀帝无道他行事凶,杀父夺权理不公。
乙 (接)(甲乙同唱)他欺娘,欺妹把伦理来丧,他鸩兄图嫂把那纲常扔,有许多老忠良辞去了王的驾,他们一个个……
乙 行了行了别唱了,《秦琼观阵》,是这段吗?
甲 想起来了,这段最吃功夫。
乙 是。
甲 平常我拿这个练功,我在屋里老唱,他上我那儿去,他不进屋,外面偷听,这人厉害。脑子好。
乙 这种人,人接上来他说是偷听的。
甲 我老唱吗!
乙 好好好,这算偷听的,这么着你把你那压箱底的,从来没唱过的,就连说梦话都没哼哼过的那个,你来一段。
甲 有的是。
乙 你唱啊?
甲 听这个。(唱)石崇豪富范丹穷,甘罗运早(甲乙同唱)晚太公,彭祖爷命高,颜回命短……
甲 怎么啦,通上电了?
乙 《太公卖面》,就这段,打有狗那年,就有这段。你还跑这儿唱来了。
甲 行,这么着,这回我再唱一段。
乙 唱你的。
甲 我唱这段甭说你接下句,你就能说出名字来,今几个我就……
乙 瞧这模样,你甭发狠儿,我看出来了,你就这两下子。
甲 我就这两下子?
乙 就这两下子,你到头了。
甲 我有的是。
乙 你来呀。
甲 听着,这你不会?
乙 不可能。
甲 那庄公闲游……
乙 行行行行!别唱了!
甲 什么呀?我唱的什么呀?
乙 《劝人方》,这段我会,庄公闲游出趟城西,瞧见了他人骑马我骑驴,是这段吗?
甲 那是你会那个《劝人方》,谁不会呀?我这能跟你一样吗?
乙 我听着是庄公闲游吗?
甲 庄公闲游多了,多了非得出趟城西呀?你琢磨琢磨,我唱的跟你唱的他能一样吗?
乙 我听就像《劝人方》。
甲 你听就像,你听过多少?见过多少?你会多少?我唱完了吗?庄公闲游,你就知道下面词儿了,你倒能耐,没唱完呢。
乙 那好,没唱完你接着唱。
甲 那庄公啊闲游……我这跟你那不一样。
乙 不一样你唱啊?
甲 庄公闲游出趟……
乙 一样吧。
甲 出趟……出趟……城南……啊。
乙 出趟城南?
甲 出趟城南,你那出趟城西啊,出趟城西,你别改了。
乙 谁改了。
甲 不许改。
乙 没改。
甲 你出趟城西,我出趟城南,是你这段吗?
乙 不是。
甲 这你会吗?
乙 不会。
甲 要会把下面的词儿唱出来?
乙 唱不出来。
甲 这你有吗?
乙 没有。
甲 服吗?
乙 不服。
甲 没有,你不服?
乙 再往下唱,它不能就这一句吧?
甲 当然,一大段呢,好几百句呢。
乙 那行,你把它唱完了。
甲 什么?
乙 唱完了。
甲 唱完了,全唱完了,你就会了,这叫抬杠学能耐,别来这套当初我就这么学会的。
乙 你唱这一句,我是不服,你不是一大段好几百句呢吗,你再往下唱几句?
甲 唱几句行。
乙 那再唱几句。
甲 都唱完了你学会了。
乙 行,就唱几句。
甲 (唱)那庄公闲游出趟城南。
乙 下边。
甲 瞧见了……
乙 还是一样吧,瞧见了他人骑马,我骑驴。
甲 谁告诉你的?你,哪儿学来的?
乙 不是你唱。
甲 瞧见了……瞧见了……
乙 唱啊?
甲 有一个老太太,哎,怎么样,瞧见一个老太太,这你就没有。
乙 没有,没有。
甲 服吗?
乙 不服,接着往下唱。
甲 还往下唱?
乙 对了。
甲 那庄公闲游出趟城南,瞧见了有一个老太太……你看,这你就没有。
乙 是呀,我没有,你也没有。
甲 词儿多着呢。
乙 多着,你唱。
甲 老太太……您要问老太太多大年纪,打罢了新春六十六。
乙 柳石溜?
甲 这一天老太太在家里边心里有点闷得慌啊,她要上马路去溜达溜达。
乙 嚯。
甲 走到了一个百货大公司下边有点累,看见一块石头台阶她就,坐在了上边。(打板)
乙 嘿嘿……还赶板。
甲 老太太抬头这么一看,对面就来了一个人,来了一个老头他过马路,老头下了班正回家,老头到了自己的家。
乙 到家了。
甲 进了屋,歇歇腿儿,喝点水儿,吃点药。
乙 还吃点药?
甲 哈哈笑。
乙 乐了。
甲 尿点尿。
乙 还尿点尿?
甲 睡一觉,睡着了,完了。
乙 嘿!
甲 怎么样这段你没有。
乙 “完了”。好,还别说您这段我还真不会,打听打听,你这段叫什么呢?
甲 叫什么呀?这名字不能告诉你,告诉你,你就全学会了。
乙 我学这干吗呀?没辙没韵,没板没眼,根本就没这么一段。
甲 他这路人次就在这儿。
乙 怎么次了?
甲 不会,说没这一段,这不矫情吗?
乙 不是我矫情,你再唱一遍。
甲 再唱行啊。(唱)第二天早晨天刚亮,老头漱漱口洗洗脸,喝了一碗豆腐脑,吃了几个饽饽。
乙 别第二天哪?
甲 这接着能唱有好几天呢。
乙 甭接着,还打头来。
甲 还打头来,不听完头了吗?
乙 我还爱听啊,还别说您这段我还真不会,不但我想听恐怕在座的各位也惦记听听吧。我代表各位欢迎您从头到尾,可得一字不落地再唱一遍,行吗?
甲 听过去了,再唱没意思。
乙 唱不了吧?
甲 谁说的?
乙 你唱啊。
甲 还唱这个,打头来,那庄公闲游出趟城南,瞧见了有一个老头上大街。
乙 哎……不对,刚才不老太太吗?怎么老头先出来了?
甲 这没有听两回的。
乙 我就知道你瞎编。
甲 我瞎编,编上来就不易。
乙 去你的吧!
(马志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