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第四本] 主编 刘英男 副主编 贾德臣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甲 您是干什么的?
乙 说相声的。
甲 好哇!
乙 还可以。
甲 谁都知道干你们这行有个讲究。
乙 是什么?
甲 无不知百行通。
乙 也就那么一说。
甲 这可了不得,天上地下没有您不知道,没有您不会的。
乙 您可别这么捧我们。
甲 在下有一事不明,想在老兄台前,请教一二,不知肯赐教否?
乙 岂敢,岂敢,有话请讲当面,何言请教二字。酸不酸哪!
甲 很简单,我就是想问一下这市面儿上卖的洋布是哪国发明的。
乙 噢,你问洋布哇,德国。
甲 洋火?
乙 法国。
甲 洋车?
乙 美国。
甲 洋蜡?
乙 俄国。
甲 羊肉?
乙 羊……不知道。
甲 哪国都有。
乙 我让他给问糊涂啦!
甲 洋鼓?
乙 不知道!
甲 洋号?
乙 不知道!
甲 洋人?
乙 不知道!
甲 哪国都有。
乙 咳!又来啦。
甲 不动脑子。
乙 我问你这洋鼓是哪国发明的?
甲 意大利。
乙 洋号呢?
甲 意大利。
乙 都是意大利?
甲 这意大利本来只发明了洋鼓,后来因为洋鼓出了点儿事儿,没办法又发明了洋号。
乙 是怎么回事?
甲 外国人都喜欢玩。
乙 比较开放。
甲 没事儿喜欢琢磨怎么玩儿。
乙 是吗?
甲 外国人喜欢动,坐不住,怎么办,发明了钢琴,坐不住没关系,可以在那儿弹钢琴。
乙 好办法!
甲 外国人喜欢旅游。
乙 对,喜欢到各家做客。
甲 老在亲戚朋友,附近邻居之间串门儿,日久天长没意思。
乙 怎么办!
甲 走远点儿,到天涯海角,异国他乡,多有意思。
乙 那倒是。
甲 光靠两只脚走猴年马月才到哇。
乙 得有代步的工具。
甲 对,所以发明了汽车,有了汽车想到哪儿就开到哪儿。
乙 是。
甲 外国人喜欢吹。
乙 吹牛!
甲 吹奏,发明了许多吹奏乐器,像什么双簧管儿、巴松……
乙 这么个吹。
甲 就在这个时候,意大利发明了一件玩意儿。
乙 什么?
甲 洋鼓。
乙 噢。
甲 打起来好听:“咚咚咚,咚咚咚……”
乙 节奏感挺强。
甲 一下子就传开了,许多国家都喜欢意大利的洋鼓,花钱买了回去打着玩儿。只有英国不同,英国人小聪明,买回来以后他不玩儿。
乙 干吗?
甲 他研究。
乙 动脑子!
甲 他心想这玩意儿,意大利可没少赚钱,发了大财了,我要是把它改动改动由大变小,外观也讲究,鼓点打法也花哨点,由原来几个人抬着打,改成一个人用一个小钩儿挂在腰带上打。
乙 怎么打?
甲 “得儿伦敦,得儿伦敦……”
乙 是好听。
甲 不光是好听,这鼓点儿还有学问哪!
乙 有什么讲究?
甲 你没听明白,“得儿伦敦,得儿伦敦”。那意思这鼓是我英国人造的,跟意大利没关系啦。
乙 啊!
甲 啊什么听,“得儿伦敦,得儿伦敦……”伦敦是哪儿呀?
乙 英国伦敦哪!
甲 英国人制造的。
乙 归他啦!
甲 这事儿很快让意大利知道啦,意大利骂英国人是小偷儿,是骗子,是强盗。
乙 那英国人呢?
甲 谁是小偷儿?
乙 说你们。
甲 说我们,喏喏喏,不可能。
乙 就是你们!
甲 纯属误会,我们不跟你们一般见识,随你们怎么说,我们是有涵养的人。
乙 嘿。
甲 意大利怎么受得了。
乙 人家吃亏啦!
甲 不行,不能吃哑巴亏!
乙 有什么办法?
甲 总统领着举国上下示威游行。
乙 抗议。
甲 一边儿游行一边儿呼口号:“不许英国人挂羊头卖狗肉,坚决反对英国人欺世盗名,向英国人讨还鼓债……”
乙 鼓债呀!
甲 把鼓要回来!
乙 英国人给吗?
甲 根本没理这碴儿。
乙 意大利呢?
甲 没办法。
乙 就这么认啦?
甲 那多丢人哪!
乙 有什么招儿?
甲 到了还是意大利人聪明。
乙 想出什么主意来啦?
甲 他们一合计,既然英国人把咱们的鼓改成英国的啦,咱们为什么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英国没有鼓,他现在的鼓是咱意大利发明的!
乙 对呀!
甲 几个原来发明鼓的能工巧匠凑在一起就鼓捣上了。
乙 鼓捣呀!
甲 你还别说天下无难事,就怕有心人,他们还真鼓捣出一样玩意儿。
乙 什么?
甲 洋号。
乙 这洋号是意大利人发明的。
甲 没错儿。
乙 那跟这鼓有什么关系?
甲 太有关系了,这洋号就冲洋鼓来的。
乙 您解释解释。
甲 这洋号就是为鼓发明的。意大利的洋号专门等着英国的鼓,只要英国的鼓在前边一敲“得儿伦敦,得儿伦敦……”意大利的号立马儿就吹开啦“嗒嗒嗒迪,嗒意大意大利……”
乙 什么意思?
甲 连鼓代号全是我意大利的。
乙 别逗啦!
(薛永年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