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侯宝林自选相声集》侯宝林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
甲 解放以前跟解放以后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改变。
乙 可不是嘛?
甲 现在继承传统,大力的挖掘,推陈出新,好的东西都保留下来,是不是这样?
乙 对呀!
甲 你看京戏舞台上也有很大的改革。
乙 是啊!
甲 首先说没有饮场了。
乙 演员在台上喝水的。
甲 它不合理吗!过去不管演什么角色,旁边来个穿大褂饮场的。演员喝水还挡着哪!(用袖子挡着嘴)
乙 这是怕人看着哪!
甲 你说他挡什么哪!也就挡那小茶壶。
乙 挡那茶壶。
甲 你怎么挡人也知道。
乙 是啊!
甲 来一个人给送水来了,挡着茶壶挡着嘴,决不能连送水的一块挡上。
乙 挡不住。
甲 过去就这样,可是看戏的也习惯,不过外国人不大习惯,因为外国没有饮场这一说。
乙 噢,人家没有饮场。
甲 没有。外国演歌剧没有说在台上喝水的,这唱了一段(学外国味儿):“嗳,嗳,来点水。”
乙 好嘛!来点水也唱出来了。
甲 外国人要看这饮场的,一定要问一问。
乙 问问旁边的翻译。
甲 这个是什么戏?
乙 这是《武家坡》,这是女主人公王宝钏。
甲 “王宝钏,什么意思?”“王宝钏她丈夫出去了十八年没回来,自己在家里没饭吃,就在武家坡那儿挖野苦菜吃。”“那么给她送水的那个人是王宝钏的什么人?”
乙 这翻译也得跟他说明了呀!
甲 他为难了。
乙 怎么?
甲 翻译也不知道啊!本来饮场的跟剧情没关系,翻译在胡诌:“这送水的人哪!……”
乙 谁呀?
甲 “大概是王宝钏她邻居的二哥。”
乙 怎么说出这么一句来。
甲 就是说嘛!现在没有了。捡场也没有了。
乙 噢,捡场也没有了。
甲 捡场也不合理呀!你看着艺术不完整,舞台上也不干净,老有那么一个人跟着起哄,那儿人要跪下了,赶紧送垫子,跪那儿了,起来以后,把垫子拿起来再扔给他。
乙 来回扔这垫子。
甲 那个要坐下,得搬个椅子,有时候左手拿着文房四宝,右手拿着印,还要带着椅子,怎么办哪?
乙 怎么办哪?
甲 没法拿呀,拿胳肢窝夹着就走了,你……你说这好看吗?
乙 是不美观。
甲 不好看,不美观,还耽误事哪!
乙 怎么个耽误事哪?
甲 有一次我听《阳平关》,那曹操不是上山嘛,在山上摇晃着令旗,指挥作战哪。
乙 对呀!
甲 就因为有捡场的,那曹操上去了又掉下来了。
乙 掉下来了!
甲 从桌上掉下来了。
乙 怎么会掉下来了?
甲 其实这曹操唱得满好。曹操不好演。
乙 是呀!重要的角色呀!
甲 《阳平关》的曹操,念那段大引子,你得表现出来曹操这个人物,非常傲慢、奸诈,大引子那个词就是介绍那个人物的。
乙 噢,大引子哪词?
甲 “只手独擎天,”自己说的,我一只手擎着天,
乙 只手独擎天。
甲 一只手就能擎住天。
乙 喝!多大劲头。
甲 多大的权力呀!
乙 权力不小。
甲 “奇勋早已建,”我是有功劳的人,“虚名扶汉室,时势魏将迁。”
乙 这是他大引子的词。
甲 曹操要篡位嘛!你看起来那派头。(端着肩膀)
乙 曹丞相嘛!
甲 念这引子好极了,(念白)“只手独擎天,奇勋早已建,虚名扶汉室,时势魏将迁。”这点多大派头,上山那点也好啊,走那几步非常漂亮,这演员走得也满好,就是一样,一上桌子掉下来啦。
乙 怎么会掉下来了?
甲 不赖曹操啊,赖这捡场的。
乙 捡场的怎么了?
甲 正干着活哪,他饿了,回头告诉那打杂的:“谁出去呀!让他给我带一毛钱烤白薯来。”
乙 他要吃。
甲 他在台上正干着活,这时买来了,买来后怎么叫他呀,“下来拿白薯来!”那不成。
乙 那怎么哪?
甲 就给他搁桌儿上了。
乙 搁桌儿上了。
甲 那位就走了。捡场的他不知道呀,曹操要上桌子了,把桌子就搬过来了,烤白薯在那儿搁着,他也没看见。
乙 他也马虎。
甲 曹操倒霉啦!这时倒板上来了,是这么唱……
乙 怎么唱?
甲 “北山脚下火焰飘,(匡七令七,匡七令七)满营将官逞英豪,老夫兴兵把仇报,要拿黄忠老儿曹,下得马来我就上山道。” 下马上山。(匡七令七,匡七令七)(学走台步)走这几步真漂亮。
乙 好看。
甲 后边那蟒袍得甩起来。
乙 美呀!
甲 往桌上一站,这个桌子当时不是桌子了。
乙 是什么了?
甲 是山。
乙 那就是山。
甲 唱这最后一句,(唱)“且看那九里山把令旗摇,”这边摇两下,他顺右边摇,右边这脚尖抬起来了,正踩到白薯上,他也不知道,他往左边一转身,这重心就到了右脚了,一使劲踩,刚要晃摇这令旗呀,“啪”掉下来了,台底下听戏的“哗!”一个敞笑。
乙 那时候的观众不原谅,出了事故就叫倒好。
甲 是啊!“啊!好啊!通,通!”这下坏了。
乙 那是呀!
甲 后边的角儿不敢上了,一听倒好了,谁敢出去呀,你去回头这倒好算谁的。
乙 说的是哪!
甲 台上曹操这儿也着急了,心说我怎么掉下来了。
乙 他也纳闷。
甲 “我唱了三十多年怎么会掉下来啦!”
乙 他脚底下有白薯哇!
甲 他想:“我还得上去呀!”
乙 还得上去。
甲 “不在山上我怎么指挥呀!”
乙 对呀,
甲 没词了。
乙 那怎么办?
甲 想词儿啊!他冲那打鼓老一摇手。
乙 噢,这是什么意思?
甲 叫乱锤,(顷顷顷顷)摸屁股(学动作)。台底下看戏的纳闷,把屁股摔得够戗。
乙 可以。
甲 他就在这工夫,临时抓了四句词。一叫板(匡七台七,匡七台七)“今日上山好奇怪,”他望后一指那桌子,“他把老夫摔下来,二次再把山道上,”(匡七台七,匡七台七),往桌上一站,“老夫看你还摔不摔……”“嗯嗯嗯嗯”(学花脸演员生气的声音)
乙 唉!这怎么了?
甲 他瞧见那白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