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三国” - 苏文茂 朱相臣合作整理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苏文茂相声选》苏文茂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3

与朱相臣合作整理

相声是语言和表演艺术。

对。

不论在表演和创作上常常用一种夸张的手法。

各种艺术都离不开夸张。

可是夸张得必须恰当,如果没有边际的夸张,就会让人家不信,那也就失去了教育。

对,过火了不行。

我认为有一些旧的武侠小说写得就不够好,它们内容是荒诞的、艺术手法上是夸张过火的。比如他们要描写一个人物说他如何能耐。

怎么说呢?

说他出世以来南七北六十三省,一口鱼鳞紫金刀,纵横于天下,扬子江心倒凫八百里。

什么叫倒凫?

就是逆水,顶着流儿能凫出八百里去。

好水量。

这要是顺水,再来个蛙式,一千六出去啦。

一千六也不止啊!是不像话。

让您这么一讲,纯粹是地球安把儿——

怎么讲?

“大梨”呀!

你这更夸张了。

故此,我说这些小说艺术性不高。

是不怎么样。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有这么几部——

全是什么?

“三国”、“聊斋”、《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部书不单在我们国内有很大影响,就在外国也有译本。

世界驰名。

特别是“三国”,人人爱看。

是啊,“三国”这部书可以说是百读不厌。

我认为说百读不厌还不够。

应当呢?

应该说是永读不厌。

就是说您多咱看多咱爱看。

我有亲身体会。“三国”这部书我看了七百多遍,到现在还没厌烦。

您看过多少遍?

七百多遍。

七百多遍?!

啊,我由打五岁就看“三国”,八岁那年就给各大学文学系讲课。

五岁看“三国”?八岁给人讲课?哎呀!您真是神童。我们同院那孩子都十三啦,还天天尿炕呢!

当然啦,人跟人就是不一样。

对。

我可以说是一位“三国”爱好者吧。

应该说您是专家呀!

可是这些年来我也感觉很苦闷。

怎么?

我总想找一位对“三国”有研究的人在一起探讨探讨,可是至今没有遇到一位,我很遗憾。

您哪,死心吧,不易找到。谁敢跟神童在一块聊“三国”呀,那不找难看吗?

唉,据说……当然啦,据说就是不完全可靠,据说您对“三国”好象是有点儿研究。

嗳,我可不行,您可千万别听别人的。

“三国”您看过没有?

您要问我看过没看过……这也难说,一个演员么,许我们不说这套书,不许我们不看,看是看过。

您看过有多少遍呢?

看过多少遍?说不上来,没有记载。看完了往脖子后头一扔,就完了。

那么您大概齐看过多少遍,记得不记得?

大概齐!反正这么说吧,“三国”这部书啊,我能默写。

……噢?!您能背着把“三国”写下来?

写不好,让您见笑,这二年脑子也不行啦,眼神也稍差啦。

真是高人!

不高,一米七。

请问,“三国”作者是谁?

您问的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

行。《三国志》?

陈寿。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带批带讲的您看过吗?

我连小人书都看过。

有一部金批“三国”看过吗?

金圣叹批的。看过。

毛批的?

毛宗岗啊。

御批的?

乾隆……这你问不住我。对啦,我要叫你把我问住喽,我就甭出国啦!

哟……您还出国哪!

对啦,许你给人家讲课不许我出国?反正咱们吹吧,说大话也没有枪毙的罪过。

哎呀同志,您领会错了,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爽、坦率,有一句说一句,的确我八岁那年给人讲课,这完全是实事。我不知道您这出国是不是真的?

噢!您真给人讲过课?我认为您是吹哪。我没出过国——也别说,去年到边疆又回来啦。

那您也不简单啊,您是金批、毛批、御批全看过。

倒是全看过。

有一部苏批的您看过吗?

什么批?

苏批,就是苏文茂先生批的“三国”。

嚯!没看过,您说的是日本人批的“三国”……

您先等等,我告诉你这苏文茂先生是日本人啦?

您听这名字,可不是日本人吗。

不!苏文茂先生是中国人。

没有的话!中国人的名字普通都是三字,起码两字,复姓才四个字。您听这个人:“苏文茂先生”,五个字,日本人大多数都是五个字的名字。

嗐!一听这位说话就知道他没什么学问。苏文茂先生您认为是五个字的名字,那就错了。此人姓苏,名文茂,三个字加先生两个字,这是我们对他的尊敬。

噢!不是五个字的名字?苏,顿号;文茂,逗号;先生,句号。

这位是标点符号的浪费者!就是苏文茂。您见过这位作者吗?

这人还活着哪!

这叫什么话呀!苏文茂先生活得很健康,您想见一见这位作者吗?

太想见啦,我得向他学习学习。

好,既然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可以见见,来握握手吧,我就是苏文茂。

噢,您就是那位苏文茂先生?

对,我批的“三国”看过吗?

没有。

哎呀,遗憾!没看过苏批“三国”你是终生遗憾,甚至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

啊,就是你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那我得赶快买一部看看。

现在您可买不到。

怎么?

刚才新华书店给我来了个电话,说这部书已经全部卖光了,当然印的是不少,因为需要的人太多,将来还得重版,恐怕出版得过年啦。

这么说,一时半会儿我还闭不上眼睛。

您要想提前知道苏批“三国”的主要内容,今天趁着作者在这儿,咱们可以研究研究。

我可不敢说跟您研究,主要是向您学习。

别客气,反正这么说吧,你有不懂的事情,只管来问我。

哦。

当然啦,“万一”我要是有哪点儿不够清楚的地方,还要向您学习哪。

咳!“万一”也就是不可能的事啦!

当然。这么办吧,咱来个互相提问式。

可以呀!

我先问问您,“三国”这俩字是本书的标题。当然,我们写一篇文章标题很重要,它必须得概括全文。您说“三国”这俩字怎么讲?它跟内容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叫“三国”?

为什么叫“三国”?魏、蜀、吴哇!刘备、孙权、曹操,成鼎足之势,谓之“三国”。

依您说,魏、蜀、吴是“三国”?那就不对啦,我们知道有十八家诸侯讨董卓,为什么不叫十八国?

那不行啊!他们没成事呀!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为什么不叫一国?

对呀……

为什么叫“三国”?原因何在?

这我真答不上来啦。您说为什么叫“三国”呢?

就因为这部书带三字的回目多,故而叫“三国”。

带三字的回目多?

啊!

有几个带三字的回目?

太多啦!

您说说。

一翻篇儿头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有三字没有?

有。

最末一回也就是一百二十回,“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有三字没有?

有。

“刘玄德三顾茅庐”?

有。

“孔明三气周公瑾”?

有。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有。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有。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有。

“陶恭祖三让徐州”?

有。

“三出祁山”?

有——没有,差一点没滑过去。“六出祁山”!

嗯!二三如六哇!

噢,乘法啊!

“三伐中原”?

“九伐中原”!

三三见九。

他这算数还不错。

带三字的不少吧?这是本书的小标题,要谈到暗扣带三字的更多了。

还有什么暗扣啊?

有“三丑”、“三俊”、“三匹驴”、“三张断三桥”、“三个不知道”、“三个做小买卖的”、“三不明”、“三个数学家”……

您先等一等吧!怎么“三国”里边还有三个做小买卖的?

有哇!

哪三个?

头一位就是刘备——刘玄德。

他做过什么买卖?

卖过草鞋。

“三国”里有吗?

有哇!那不是由曹操嘴里说的吗?“织席贩履小儿”就是刘备。织席贩履,履乃鞋(xiai)也。

行啦,您就甭上口啦,还“鞋(xiai)”哪!还谁做过买卖?

第二位就是张飞。

张飞做过什么买卖?

卖过肉。

张飞是卖肉的?

啊,张飞是涿州人,他是那儿的屠户,名叫张飞,您如果不信可以到涿州问一问,有个屠户张家,那就是张飞的后代,现在还有一大户哪。

第三位,谁做过小买卖儿?

那就是赵云。

赵云做过什么买卖?

卖过年糕。

这可不对。据我知道赵云没卖过年糕。

依你说呢?

赵云是“世家子弟”。

噢,依你说么,赵云是卖柿子的?

哎,谁说的!“世家子弟”就是说赵云家里辈辈出做官的!

不,卖年糕的!

“三国”里有?

“三国”里没有。

那你怎么知道他是卖年糕的呢?

我为了考证这一点,翻了多少书,观摩了多少戏!后来在一出戏里证实了这一点,才知道赵子龙的确是卖年糕的。

什么戏?

《天水关》,收姜维,由姜维嘴里唱了几句流水板,把赵云这点儿家底给抖落出来了,后来才知道赵云是卖年糕的。

姜维是怎么唱的?

姜维是这样唱的:(唱)”这一干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赵子龙老卖年糕。”说赵子龙“老卖年糕”,一辈子没卖过别的。老卖,“老”就当“总”字讲啊……

是啊,也就是一贯地卖年糕啊!连“驴打滚儿”都没卖过。

没有。

您这是“醉雷公——”

这话怎么讲?

“胡劈(批)”呀!姜维唱这两句说赵云年岁大了,这个“迈”字不是买卖的卖,是千万的“万”字加一个“走之儿”,老迈就是老的意思;再说年高的“高”字是高低的高,是说赵云年岁大了,谁说他卖年糕了?

不!你这是错误,我这是“正根儿”,你要不信你可以到真定府常山郡去打听,有个“年糕赵家”,那就是赵云的后代。

我有工夫得了解了解去。刚才你说三国里还有什么——三个不知道?

啊,提起这个“三个不知道”,那可以说是没人知道。

这也不能绝对,你问我,我就许知道。

你也未必。

你问吧!

东吴的水军都督,姓什么叫什么?

姓周名瑜字公瑾。

这我们全知道。周瑜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

周瑜他姥姥家?

啊,也就是他外祖母家姓什么知道吗?

不知道。

这就是一个不知道了。诸葛亮,姓什么叫什么?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

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

不知道。

张飞姓什么叫什么?

姓张名飞字翼德。

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

你怎么净问他们姥姥家呀?

哎!咱们进一步研究啊!这就是苏批“三国”主要论点之一。

噢!这是最主要的地方。

对了!

那么您说周瑜他姥姥家姓什么呢?

姓纪,纪氏生的周瑜。因为过去女人出嫁后不叫名字,姓什么叫什么氏。姓张,张氏。姓王,王氏。周瑜的母亲是纪氏。故此我说周瑜的姥姥家姓纪。

诸葛亮他姥姥家呢?

姓何,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这“三国”里有吗?

有哇!

哪点儿写着呢?

第五十七回,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周瑜临死的时候对天说过……

说什么?

“纪生瑜,何生亮。”知道怎么讲吗?

不知道。

“纪生瑜”就是纪氏生的周瑜,“何生亮”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您这是“狗带嚼子——”

怎么讲?

“胡勒”呀!

这是什么语言哪!

不错,周瑜临死时候说过这么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那是说既然有了我周瑜,何必再有个诸葛亮哪。这点儿也就是说周瑜这个人嫉妒。这句这么讲。

不对,你这是错误,我这是正根儿。

“正根儿”都在他那儿哪!

这不会错!

你说张飞他姥姥家姓什么?

张飞他姥姥家姓吴,吴氏老太太生的张飞。

“三国”里有吗?

没有。

那你怎么知道张飞他姥姥家姓吴呢?

在街面上有这么一句俗语儿说:这个人真是“吴氏生飞”,那就是吴氏老太太生的张飞。

噢,这么个“吴氏生飞”哪!

当然啦!他怎么不说“吴氏生云”哪?

什么叫吴氏生云哪!

我要说赵云他姥姥家姓吴,那是胡说八道,张飞他姥姥家姓吴,没错!

“无事生非”这四个字不是这样讲……

我这是正根儿!

那就别抬杠了。

由此可见,“三国”里边的事你知道得还是太少哇!

这可不怨我,你问得不对呀。你净问他们姥姥家我是不知道。刚才提到“三国”里还有三个数学家,也是你批的?

这是《苏批三国》的最新发现。三国里有三位专门研究数学的。

头一位数学家是——

头一位是诸葛亮。

他研究什么数学?

诸葛亮研究代数。

这事咱没听说过。“三国”里面有吗?

有哇。

哪写着啦?

这在“三国”第四十六回,回目嘛是“用奇谋孔明借箭”。

就是草船借箭。

对,用二十只战船,上面扎上草人,开往曹营,那天正赶上大雾垂江,对面看不见人。这时候曹操认为是偷营劫寨,乱箭齐发,支支箭都剟在草人身上。当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舱中饮酒……

有这么个场面。

诸葛亮一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吩咐水手:“怎么样?查查雕翎箭够数不够。”“报告丞相:现在已够数啦。”“噢,够数啦,带回去”——代(带)数。

够数啦带回去叫代(带)数啊?好,好,好。第二位数学家是——

曹操,曹孟德。

研究什么数学?

曹操研究几何。

“三国”里面也有?

有哇。这在“三国”第四十八回,目录是“宴长江曹操赋诗”。曹操在诗里谈到了这一点。

怎么谈的呢?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是——

这就是说,他告诉我们,曹操这一生没干别的,光研究几何啦。

第三位数学家是——

第三位是貂婵。

女的。

对。这在“三国”第八回,回目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为什么要定这个计策呢?

为什么呢?

就因为董卓专权,群臣对他不满。这个王司徒巧使一计,把自己的歌伎丫环貂婵许配吕布为妻,然后又把貂婵送给董卓为妾。

这是为什么呢?

就为离间他们的关系。

给他们制造矛盾。

要说貂婵可真是了不起。貂婵在凤仪亭见到吕布,她跟吕布是这样讲的……

怎么讲的呢?

貂婵说:“小吕……

小吕?什么词呀?

“小吕,你真好,你真乃当代英雄也,我爱你。”这是貂婵跟吕布讲的,可是貂婵见到董卓还是这套话。

说什么?

“董老太师,你真好!你乃当朝一品,我爱你!”就这么两爱不要紧,最后吕布把董卓给刺死啦。这说明貂婵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

什么数学呢?

她专门研究三角呀!

三角恋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