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侯宝林自选相声集》侯宝林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
甲 相声的题材比较广泛。
乙 对。
甲 有的是歌颂英雄模范的。
乙 唉!专写新人新事。
甲 有的是讽刺打击敌人的。
乙 揭露敌人的丑恶的面目。
甲 还有的是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我们身上有了缺点也可以编成相声进行批评。
乙 这路相声也不少。
甲 比如说喝酒这个问题……
乙 嗯?喝酒怎么啦?
甲 大概你爱喝酒吧?
乙 嗯!会喝。
甲 明儿请你喝酒,一顿能喝多少?
乙 喝不了多少,一顿能喝二两。
甲 多来点儿。
乙 来多少?
甲 一斤。
乙 嗯!不行,那就醉啦。
甲 好哇!
乙 醉了还好?
甲 我爱看醉鬼。
乙 醉鬼有什么好看?
甲 你没听过那出《贵妃醉酒》吗?那舞蹈身段多美呀!
乙 那是杨贵妃。
甲 你要喝醉了还不得跟杨贵妃似的。
乙 我比杨贵妃呀?
甲 当然,你这样比杨贵妃是差点儿。
乙 ……
甲 千万可别喝醉了。老年人还可以,偶尔来一点,别多喝,不影响身体健康。
乙 对,多喝不好。
甲 有些年轻人,过去不会喝酒,练喝酒,你说有什么好处?年轻人爱面子,喝上酒不服气,你一杯我一杯喝醉了,胡打乱闹。
乙 这何必呢。
甲 就算你不闹,喝醉了就睡。
乙 那还好。
甲 好什么,人的工作、休息、睡眠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有的年青人喝醉一睡三天,身体不受影响吗?
乙 对身体没好处。
甲 还有的人,喝醉了爱乐,看什么都乐。有的人喝醉了爱说,平常没那么多话,只要喝醉了,话多,没正经的,瞎说,“张不长李不短,仨蛤蟆五个眼。”
乙 唉,仨蛤蟆六个眼。
甲 喝醉了就不识数啦。
乙 闹笑话了。
甲 过去还有这么一种人,借酒撒疯,喝点酒满街上闹事,躺到马路上。
乙 啊?躺马路上?
甲 喝点儿酒谁也不怕啦。(对观众)“我就这样儿,不管你是谁,不服你跟我来来。”
乙 谁跟你来来呀?
甲 (对观众)“你瞧我干什么?这有什么可瞧的?”
乙 你这样儿还不可瞧。
甲 (对观众)“你乐什么?你喝醉了?”
乙 人家喝醉了?
甲 “我就这样儿,今儿我就在马路上躺会儿。”
乙 快起来吧,来车啦。
甲 “什么车?”
乙 自行车。
甲 “不躲,让它往这儿(指腰)来。”
乙 从身上轧过去?要来三轮车哪?
甲 “不躲!让它往这儿(指腰)来!”
乙 真横。汽车来了怎么办?
甲 “不躲!”
乙 还不躲?
甲 你得说“消防队的汽车!”
乙 那也不躲。
甲 “先躲一会。”
乙 这怎么躲开了?
甲 救火车碰了白碰!
乙 这是真醉了吗?
甲 装蒜!
乙 这倒对。
甲 真喝醉的人不这样儿。
乙 什么样儿?
甲 他怕人说他醉了。喝醉的人爱吹牛,你要说他:“你别喝了,你可醉了。”“谁喝醉了?我喝醉了吗?好,咱俩人再碰三杯。”
乙 嗯,是吹上了。
甲 有时候俩醉鬼碰一块儿,更有意思了。
乙 怎么呢?
甲 对吹呀。
乙 啊!
甲 “三杯干什么?咱俩拿瓶儿喝,(大声喊)再来两瓶!”
乙 别嚷啦!
甲 “你说你没喝醉?你说话舌头都短了。”
乙 你的舌头也不长了。
甲 “你说你没醉?来,你来这个。”(腰中掏出一物)
乙 什么?
甲 拿出一个手电筒,往桌上一放,一按电门,不是出现一个光柱吗?
乙 是呀?光柱怎么样?
甲 “你说你没醉。来,你顺我这柱子爬上去!”
乙 啊?
甲 那能爬上去吗?
乙 是醉了。
甲 那个还不含糊呢。“这算什么,你别来这套,我懂,我爬上去呀,我爬到半道儿,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