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祝妈长寿(相声集)》 景图等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1
甲 在生活中各人有各人的习惯。
乙 对。
甲 有的爱喝酒,有的爱抽烟,有的爱吃辣,有的爱吃甜,有的早起爱跑步,有的睡觉爱打鼾。我们这位xx同志也有一个爱好。
乙 我爱什么?
甲 爱得痢疾、感冒、肠胃炎。
乙 我呀?!我怎么单爱得传染病啊?
甲 主要是您不爱讲卫生啊。
乙 谁说的?
甲 您那形象谁不知道哇?衣服蹭的又油又脏,经常赤脚上树爬墙,两条鼻涕嘴边挂,手里拿根棒棒糖,白天玩土和泥巴,晚上睡觉爱尿床。
乙 这是我呀?
甲 怎么不是,那时候您才这么点儿高。
乙 啊?!
甲 我是说您那照片儿。
乙 我小时候是有点不爱干净。
甲 象这样,那能不生病吗?
乙 那是容易生病。
甲 不但小孩,有许多成年人在生活卫生上也有许多不好的习惯,这些,看起来是小事,可往往由此造成严重的后果。
乙 是。
甲 比方说,夏天天气炎热,您刚打完球,口渴得很,您很想喝点水。
乙 充补充水分。
甲 可是开水太烫。
乙 那就凉一凉。
甲 可您又等不及。
乙 那怎么办呢?
甲 井水又凉又解渴,您对着水桶一气儿喝了个足。
乙 生水有病菌,那喝了容易生病啊!
甲 可是您偏要要喝。
乙 什么呢?
甲 您有这个习惯呀。
乙 个习惯可不好。
甲 当时您喝很痛快,可是没多会儿,您就感觉到肚子里有点:不舒服。
乙 病了不是。
甲 到了晚上,您就腹痛,发热,拉痢疾。
乙 瞧瞧。
甲 有了病,您还有个习惯。
乙 什么习惯?
甲 不爱去医院,怕吃药打针。
乙 那怎么办呢?
甲 您说病大病小,一睡就好。干脆您在家躺了三天。
乙 老是睡着。
甲 可也睡不着。
乙 怎么睡不着?
甲 十分钟就得上一次厕所。
乙 那没法睡!
甲 到了第四天您躺下不动了。
乙 睡着了。
甲 病重了。
乙 问题闹大了。
甲 医生一检查,您是中毒性菌痢。
乙 病可厉害!
甲 只见您口唇青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是病危在床啊!
乙 着我好不了啦
甲 这很难说,也许抢救不及,就有生命的危险。
乙 ?!
甲 您要是死了,连写悼词都别扭。
乙 怎么别扭?
甲 “xxx同志,因爱喝生水,引起泻肚拉稀,加之拒绝医治,以致不幸病故……”
乙 象话吗!
甲 所以说,习惯习惯,不能小看,小处不防,引出大患。
乙 对。
甲 有的人自己有了坏习惯不但不改正,而且为自己辩护。
乙 是吗?
甲 比如说吃苹果,别人都是把皮削了或者用开水烫一烫、洗一洗再吃。
乙 这样吃卫生。
甲 您的吃法就与众不同。
乙 我怎么吃法?
甲 您拿起苹果一不洗、二不烫、更不削皮,顶多往衣服上蹭一蹭就咬。
乙 我怎么这么馋哪。
甲 吃水果不削皮您有您的理论。
乙 么理论?
甲 您说水果的营养全在皮儿上,扔了太可惜。
乙 这是我说的呀?
甲 在这个理论的依据下,凡是水果您都连皮儿吃。
乙 吃黄梨?
甲 连皮吃。
乙 吃香蕉?
甲 连皮吃。
乙 香蕉也连皮吃?
甲 香蕉皮厚,扔了可惜。
乙 我也太讲究营养了。那吃橘子?
甲 连皮吃。
乙 橘子皮味儿苦,那没法吃。
甲 您说橘子皮是药材,有化痰健胃的功效。
乙 难怪我胃口好,感情是橘子皮吃多了。
甲 别说橘子,连吃西瓜您都不剩皮儿。
乙 合着我成猪八戒啦!
甲 您还有个习惯,晚上不爱洗脚。
乙 我怎么这么多坏习惯?
甲 这是拿您打比方。别人顶多一两天不洗脚,您时间可长点儿。
乙 几天?
甲 也就是三百多天吧。
乙 年啊!
甲 有天晚上睡觉前,您把鞋一脱,袜子一脱,留神朝脚上一看——
乙 看见什么?
甲 脚上还有一双“袜子”。
乙 我穿两双袜子?
甲 用手褪下来一看,就和胶皮靴子一样儿,又黑又硬,扔到地上都不会走形儿。
乙 是怎么回事儿?
甲 一年不洗脚,您脚上的脏都结成硬壳啦!
乙 我也够脏的啦!
甲 您还有个坏习惯,不爱换衣服。
乙 坏习惯都让我给占全了。
甲 衣服一上身,不定哪天才换,平时又不注意清洁,衣服上面是又油又脏。
乙 您瞧瞧。
甲 原来衣服料子是华达呢,三个月以后再一瞧——
乙 还是华达呢。
甲 成油毛毡啦。又油又亮,梆梆硬。
乙 我这人也太够呛了。
甲 下雨出门您都不用打伞。
乙 对,这衣服不透水。
甲 您还有个坏习惯,早起不爱刷牙……
乙 行了行了。敢情我没点儿好地方啦。
甲 这是拿您打比方嘛。
乙 那也别老比方我。
甲 比方谁?
乙 比方您自己不一样儿吗。
甲 我可没有这些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他们都夸我是个清人。
乙 清人?
甲 我体重八十四斤。
乙 份量轻啊!
甲 说我是个爱清洁的人。
乙 还真看不出来。
甲 当然,我也可能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习惯。
乙 您也太谦虚了。
甲 比如说有一次去看电影儿,我爱人差点和我吵起来。
乙 什么事儿?
甲 看电影就看电影吧,可她说了:“xx呀,最近流行感冒。来,把这口罩戴上。”
乙 到公共场所应该注意预防传染病。
甲 我说:“感冒感冒,见我就笑,不该得的得不了,该得你也跑不掉。”
乙 他还一套一套儿的。
甲 我爱人说了:“感冒感冒,说到就到,既影响健康,又要打针吃药。宁肯不看电影去退票,说什么也得戴口罩。”
乙 您爱人的态度够坚定的。
甲 戴就戴吧,可她又说我戴的不合格。
乙 您怎么戴的?
甲 鼻子露外面,把嘴捂上哇。
乙 那可不行,感冒是呼吸道传染,得把鼻子也捂上。
甲 那样不闷得慌吗?
乙 习惯了就好了。
甲 再说,把半个脸全捂上,那不影响我的形象吗?谁还认识我是相声演员xxx呀!
乙 情原因在这儿哪!
甲 总算依着她,戴好了口罩,那个闷劲儿,到了电影院门口,慌得我一个劲儿找氧气瓶儿。
乙 能那样吗?
甲 找到位子刚坐下,我就把口罩摘下来了。
乙 么又摘下来啦?
甲 我有个微不足道的小习惯,好吐痰。
乙 坏习惯到他这儿全成微不足道的了。
甲 可我爱人她又反对,说不能随地吐痰。
乙 随地吐痰当然不好。
甲 有什么不好?
乙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嘛。
甲 这细菌您看见啦?
乙 ……
甲 您也数过啦?
乙 ……
甲 大惊小怪!
乙 这可是医生说的,有科学根据。
甲 医生说的可太多了,可他自己也保不住不害病啊。我们家隔壁有个医生还得了肺癌哪!
乙 您这是讲邪理哇!
甲 再说,我有痰不往地上吐,还能向天上吐?吐到天上也还是掉到地上。
乙 让您往天上吐了。
甲 您说往哪儿吐?
乙 可以吐到纸上啊。
甲 拿来!
乙 什么?
甲 纸哇!
乙 我要呀?您自己准备。
甲 我一天吐几十次痰,这纸钱您给呀?
乙 …我管得着嘛!不让我吐我偏吐。“呸!”连痰带唾沫全出去了。您也太不象话了。刚吐完,前排一个老头儿说话了:“哟,电影院里怎么下雨了?”
乙 么回事儿?
甲 唾沫星儿溅他脖子上了。
乙 您瞧瞧。您也太不注意公共卫生了。
甲 谁说我不注意公共卫生?电影院墙上的宣传标语我看得清清楚楚,四个大字;吐痰……吐痰什么哪?
乙 吐痰入盂。
甲 对,吐痰如雨。我已经按照要求做到了。
乙 您都把痰吐人脖子上了,这还做到了啊?
甲 刚才那个老头儿不是已经给我作了结论了嘛。
乙 什么结论?
甲 说我这吐痰象下雨一样儿。您瞧,吐痰如雨。
乙 如雨啊?!
甲 如雨就是象下雨……
乙 这我知道!人家那是吐痰入盂。就是说痰要吐到痰孟里。
甲 噢,您到哪儿怀里都抱着个痰盂?
乙 嗐!您这是抬杠啊。
甲 我爱人忙向那老头儿道歉赔不是,拿出手绢把他脖子擦干净。
乙 全怪您。
甲 回到家咱俩争了半宿没算完。
乙 那应该批评您。
甲 第二天咱俩不争了。
乙 认错啦?
甲 哪儿呀,她出差了。
乙 那是没法儿争了。
甲 我爱人一走我可高兴了。她平时饮食习惯很讲究,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反对我吃零食儿。
乙 吃零食这习惯可不好。
甲 我这人就爱吃点好的,她这一出差,我可自由了。
乙 对,那就可劲儿吃吧。
甲 家里就我和孩子俩人,咱们也不做饭了,干脆咱爷俩上街买着吃。
乙 那不浪费吗?
甲 买着吃花样儿多。头一天我和我儿子黑蛋儿就吃得非常丰富多彩。
乙 都吃些什么?
甲 早上咱爷儿俩是八根油条,两碗豆腐脑,四根油炸麻花,外带十个小笼包子,
乙 吃得可真不少。
甲 中午也不错,两碗炸酱面,四块葱油饼,一碟炒三鲜,一碟回锅肉,就劲儿我还喝了两瓶啤酒。
乙 嗬!您也不怕撑着。
甲 酒足饭饱,出了饭店我又买了两包奶油瓜子儿,半斤伊拉克蜜枣儿。咱爷俩一人一半。
乙 还吃哪!
甲 吃完之后觉得胸口胀呼呼的。
乙 都快到嗓子眼儿了,那还不胀?
甲 干脆再来一斤苹果,半斤山楂糕,消化消化。
乙 再消化可要倒出来啦。
甲 晚上原打算去吃生煎锅贴,羊肉泡馍。
乙 这还能吃啊?!
甲 后来忍痛决定不去了。
乙 么还忍痛决定呀?
甲 黑旦儿直嚷肚子疼,发烧四十度。我说:“黑旦儿,你忍着点,爸爸也忍着,咱们……今晚先别忙去饭馆……”对,
乙 快送孩子去医院看看。
甲 可是没人送。
乙 送呀。
甲 我忙着拉肚子哪!
乙 得!爷儿俩全病了。
甲 第二天,我和黑旦儿好不容易到了医院。进门就看见一位老医生。我觉着挺眼熟,这医生我好象在哪儿见过。
乙 是谁呀?
甲 坏了!
乙 怎么啦?
甲 想起来了,就是在电影院我把痰吐到他脖子上的那个老头儿!
乙 嘿,巧劲儿!
甲 我当时站在那儿,喉咙直咕噜,嘴里吱唔唔,脸上红扑扑,脖子直发粗。
乙 着挺别扭。
甲 老医生仔细朝我一打量,笑嘻嘻地说了一句话:“小伙子,怎么又想迫到这儿来吐痰哪?”
乙 人家认出您来了!
甲 我说:“大夫那什么……这回,这一回我不是吐痰,是……拉稀。”
乙 嗐!
甲 老医生忙让我坐下,指着黑旦儿问我:“这孩子是……”我忙说:“这是我的孩子,也,也是拉稀。”
乙 爷儿俩得的一个病。
甲 老医生间:“你们是怎么得的病啊?”
乙 那还用说,胡吃海塞地撑多了。
甲 我说:“咱们爷儿俩主要是……这个,那什么……“对了,主要是咱们爷儿俩胃小。”
乙 叫胃小哇?!
甲 老医生详细询问了病情,找着了病因,稍微一考虑拿起笔来刷刷刷在病历上写下几行字。
乙 怎么写的?
甲 第一条,病因:缺乏卫生观念,养成不良习惯;只顾一时解馋,引起肠胃发炎;暴饮暴食过量,必然拉稀肚胀。
乙 一点不错。
甲 第二条,处理:阿托品、酵母片,每天按时吃三遍,磺胺胖、黄连素,葡萄糖盐水勤滴注。
乙 病得还不轻。
甲 第三条,要求:卧床休息,大量饮水,节制饮食,饿饭三天。
乙 天不吃饭哪!
甲 只能来点流汁儿。您瞧瞧,只为多吃了两顿,结果饿饭三天,这个代价可太大了。
乙 是啊,倒贴七顿哪!
甲 好容易熬过了三天,咱爷儿俩总算好多了,正好那天我爱人来了一份电报,她中午到家,让我去车站接她。
乙 她再不回来,您爷儿俩可够呛。
甲 中午我带着黑旦儿到了火车站。我爱人一出站,我老远就瞧见了。黑旦儿撒腿跑上去,到了跟前就喊妈。
乙 您爱人一定很高兴。
甲 她当时冲黑旦儿说了一句话,我听了非常激动。
乙 她说什么了?
甲 “哟,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管我叫妈呀?”
乙 她怎么连孩子也不认识了?
甲 是啊,我也纳闷哇。再仔细一想,难怪她不认识。
乙 怎么回事儿?
甲 您想,我爱人临走的时候,黑旦儿胖得象小牛儿。
乙 现在呢?
甲 瘦得象马猴儿!
乙 全是病给折腾的。
甲 原先黑旦儿是长圆脸儿,现在成了三角的啦!
乙 模样儿了。
甲 这时候我到跟前了,我爱人望着我们爷儿俩直发愣:“哟!才儿天哪,你们爷儿俩怎么变得又黑又瘦哇?瞧,黑旦儿的下巴颏尖得象粽子了!”
乙 您瞧瞧。
甲 我说:“那什么,是哇,我们又黑又瘦主要是……看电影看的。”
乙 看电影看的?
甲 对,是受电影的影响。
乙 看什么电影?
甲 《黑三角》。
乙 您就别扯了!
甲 我爱人问明了情况,把我好一顿批评。
乙 应该批评。
甲 她说,讲究卫生,预防疾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乙 ,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甲 我说:“你说的道理非常对。过去我很讲究卫生,记得我和你谈恋爱的时候,别说随地吐痰了,连看见肉丸子都不带流口水。”
乙 是啊?!
甲 “哪次和你出去逛公园我都主动戴上大口罩。”
乙 预防感冒。
甲 怕人瞧见我。
乙 !
甲 “谁知道这几年我就沾染上许多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乙 为什么呢?
甲 “主要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乙 您周围环境不好?
甲 “有一个人天天和我在一道儿,这人又脏嘴又馋,时间长了就把我带坏了。”
乙 人得好好批评教育。
甲 “不行,这人身上的坏习惯可太多了,一时也改不了。”
乙 这人都有些什么坏习惯?
甲 “他不洗澡、不换衣服、爱喝生水,干脆一句话,他连吃西瓜都不剩皮儿!”
乙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