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百科 - 耿瑛作 苏文茂 与穆守荫 马志存整理

复制本页链接

(见于1983年天津市曲艺团红楼梦专场,归入“当代节目”)

来源信息
《苏文茂相声选》苏文茂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3

耿瑛作,与穆守荫、马志存整理。

我这个人专门爱研究古典文学。

那我知道,您说过《批“三国”》嘛!

我现在不研究三国了。

你现在研究什么呢?

我正在研究“两国”。

哪有这部书哇?

有“两国”者,便是《红楼梦》也!

还“也”哪!“两国”怎么会是《红楼梦》呢?

“两国”嘛!

哪“两国”呀?

荣国府、宁国府,这不是两“国”吗?

他这回答还真有意思。两“国”还真是《红楼梦》。我继续和您研究一下,《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部书为什么叫《红楼梦》?可以告诉我吗?

哎呀,问这个问题,这不是太肤浅了嘛!

我知识有限,由浅往深处学嘛!

《红楼梦》的作者,谁不知道姓曹啊?

曹什么?

曹梦得!

曹操哇?怎么又回到三国上了。

我说曹操了吗?

你说的曹孟德就是曹操。

没那事,我说的是曹梦得。

《红楼梦》的作者姓曹,叫曹雪芹。

曹雪芹,对啊!

你说曹孟德呀!

是啊,这个……曹雪芹人所共知,都知道他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个曹梦得,……啊,你不是问我,这部书为什么叫《红楼梦》吗?

对啊!

所以,我才说曹梦得。因为这是曹雪芹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所得,故而我说曹梦得。

哎呀,你瞧这劲费的!

你看,《红楼梦》里带“梦”字的回目就特别多!

啊,都有什么带“梦”字的回目?

哎呀,太多了。

你说说,我学学。

头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有梦没有?

有梦。

最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有梦。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有梦。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有梦。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有梦。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有……

“史湘云醉眠芍药茵”。

哎,不,你先打住。这后两回可没梦了!

你听着没梦呀,这是暗梦!

他都有解释。那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暗梦,梦见什么了?

梦见到西瓜地里吃西瓜。

怎么梦见吃西瓜呢?

您想啊,她喝醉酒了,在怡红院里足足一睡,睡得口干舌燥,她能不想西瓜吃吗?

这倒有可能。那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梦见什么呢?

梦见游泳。

史湘云还会游泳?你根据什么说她会游泳呢?

你想这道理啊,她睡芍药花地里的青石板上,那地方又湿又潮,露水一打浑身冰凉,她能不梦见游泳吗?

这不胡编吗?

这怎么胡编呢?这里边有科学根据呀!

您这还有科学根据哪?

身上的感觉反应到头脑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幻觉。

这位还真有两下子。

没有两下子敢称红学家吗?

这位还不经夸。又自称红学家啦!

《红楼梦》中据考证一共有三十二个梦。

这么多梦。

作者通过形形色色的梦境,反映了贾府内外各种人物的不同命运。

噢。

可是,《红楼梦》并不是梦。

那为什么要写“梦”呢?

因为这部书写于封建社会,同时它又控拆了封建社会,不能写得太明了。如果写得太明了,不但本书不能流传,就连作者也要遭受杀身灭门之祸。

还真是这样。

所以这部书写的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里边有“甄家”,也有“贾家”,你怎么看都行。

作者是太高明了。

您看,《红楼梦》那是封建社会末期的艺术缩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宝库;是形象、生动、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了解中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卫生、体育、园林、建筑、民间风俗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

这里边什么都有。

包罗万象?

您不信,可以问问。

还真得提问提问。《红楼梦》里,历史是怎么反映的?

作者首先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这里还有“四大家族”?

有。

哪“四大家族”?

就是“贾、史、王、薛”。

这四家都是什么关系呢?

他们关系很密切。

您介绍一下。

贾家老一辈的是娶的史家的姑娘作媳妇。

对,老贾母是史老太君。

中一辈的是娶的王家的姑娘作媳妇。

嗯,王夫人。

王家还有一个姑娘又许配薛家做媳妇。

薛姨妈。

贾家少一辈的,一个娶了王家的姑娘。

王熙凤。

一个娶了薛家的姑娘。

薛宝钗。这是圈儿套圈儿的关系。

就是啊。书里还通过冷子兴之口评述了上下五千年的各种历史人物。这算不算历史?

应该算。这个地理反映在哪里呢?

由古都金陵……

今天的南京?

对。由金陵的贾氏之家——荣宁二府,一直写了大半个中国。

《红楼梦》里,大半个中国在哪写着呢?有吗?

当然有啦!大半个中国,您没听薛宝钗的妹妹……

薛宝琴哪?

对。薛宝琴不是说过吗?“十停儿天下,已走了五六停儿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

十停儿天下,走了五六停儿。五六停儿不就是百分之五六十吗?百分之五六十不就是大半个中国吗?

那么解释。

她还写了十首咏怀名胜古迹的谜语诗。

她这个谜语诗可够难猜的。

薛宝琴就是旅游爱好者。

这薛宝琴还是旅游爱好者啊!

你想啊,她走了五六停儿,也就是大半个中国,那时候交通不便啊。这要有飞机,她非旅游全世界不可。

周游世界呀!

虽然她没周游世界,可是也结交过几位国际友人。

《红楼梦》里还有外国人?

有哇,薛宝琴说她有一回去买洋货,就看见过一个真真国的金发女郎。

真真国呀,世界上没这个国家,那是作者曹雪芹杜撰出来的。不算!

不算,日本国是真的吧?

是,书中有日本人吗?

有,有一位日本大官。

谁呀?

史老太君。她是个大大的太君!

太君就是日本人哪!照这么说,《杨家将》中的佘太君,也成日本人了。

然也!

别“然也”了,不算。

这个也不算?对了!书中还有一位法国名人。

谁呀?

她叫温都里纳。

温都里纳?

温都里纳,就是唱戏的女艺人芳官,贾宝玉给她起个法国名,叫温都里纳;翻译过来,就是金星玻璃。

外号哇!那你才说是法国名人?

是呀?法国名人,就是法国名的中国女人。

这么个法国名人哪!,

你想啊,作者要不精通世界地理,知道欧洲有个法兰西,能起出法国人名来吗?

可也是。这就是地理。那政治有吗?

《红楼梦》中描写了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象贾雨村依靠一张护官符,胡断胡芦案。呆霸王薛蟠为争夺一个姑娘香莲,打死了书生冯渊,逍遥法外。贾雨村身为知府,不替死者伸冤,反倒放走杀人凶犯。这是不是黑暗政治?

是。

薛蟠打死了人,认为是小事一段。他不就仗着后台硬吗?他打死人是小事一段,这要是你打死了人呢?

那也小事一段。

开庭宣判!

我就不能扬长而去啊!

你只能马上枪毙。

我活不了。政治是这样。经济,哪儿反映啊?

封建社会经济有这样的特点,是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

大多数人受剥削。

有这么一句话:“贾府一顿饭,农民一年粮。”

这是多大的悬殊!

荣宁二府的总管家婆是谁,知道吗?

王熙凤。

对,王熙凤是一个总管家婆。她就搞了大量的剥削。

她是剥削者之一。

她私放高利贷,贪污,受贿。她得来不义之财大肆挥霍,成天大吃大喝。

王熙凤还好喝?

好喝,从小时候就好喝,爱喝“喜凤”。要不怎么叫王熙凤呢!

噢,这王熙凤是爱喝“喜凤”啊?园林、建筑在《红楼梦》里都有哪些呢?

荣国府大观园里就有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蜂腰桥、滴翠亭。

对。

那真是楼台林立,万木峥嵘;曲径通幽,流水叮咚;天下美景,尽收园中。

太美了!

是呀,连外国人都看着眼红。有人想把魔爪伸向中国,所以才引起一场国际战争。

《红楼梦》中还有国际战争?

有哇,《红楼梦》上描写最大的一次战争,就是安国公带领全军战士英勇战斗,痛杀越寇。

啊!真新鲜。

确有其事,一点没错。《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上写道:“近来越寇猖,海疆小民不安,派了安国公征剿寇贼。”

这回书哇!那是征剿浙江一带的盗寇,古代浙江是越国,所以才叫越寇。

是呀,反正是杀过“越寇”。

哎,那民间风俗呢?

那写得很多。

您给介绍一下。

他写了春节祭祖先,灯节庆元宵;清明游春景,端阳插艾蒿;中秋赏明月,重阳登山高;冬来咏雪花,除夕放鞭炮。一年几大节,无处没写到。

都有。

贾府大门前,围观大字报……

您等等,怎么这《红楼梦》里还有围观大字报?

有大字报。

哪写着呢?

这是在《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还有这回目?

有啊。那不是写贾芹在水月庵跟尼姑鬼混,群众就在贾家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字报吗?上面还有四句溜口辙呢?

词怎么写的呢?

词写的是:“西贝草斤年纪轻,”

这句话怎么讲?

东西的“西”,加一个宝贝的“贝”,这字念什么?

这是姓贾的“贾”。

草字头加——个一斤两斤的“斤”呢?

念“芹”哪!

这是说贾芹。“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婚聚赌是陶情。”这是不是大字报的内容?

您别说了。您说的这情节我也看过。这四句在《红楼梦》里不叫大字报,叫揭帖。

对呀,揭帖就是古代的大字报。后来“文化大革命”中叫造反派学来了,他们造反上街,瞎说胡揭,到处乱贴。贴了揭,揭了贴,揭贴。

这么个“揭贴”呀!

他们罗织罪名,无限上纲,大搞人身攻击,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所以现在取消了。

对,再不兴搞这一套了。

书中民间风俗还有很多,婚丧嫁娶,求神问卜,全是。

哎,你先别说民俗了,那文学艺术也有吗?

嘴,这就太多了!《红楼梦》里就有文学家、艺术家、著名诗人,象什么诗词、歌赋、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单口相声,应有尽有。

行行行,你先别说这么多,我得一样一样地问你。《红楼梦》里诗人都有谁呀?

诗人可太多了。大观园里结过海棠诗社,这里有著名诗人贾宝玉。

写过什么?

作过《芙蓉诔》。

对。

林黛玉写过《葬花诗》。

嗯。

薛宝钗作过《螃蟹咏》。

哎。

史湘云作过《柳絮词》。

对。

还别说这个,就是大草包薛蟠还作过一首俗不可耐的酒令呢!

酒令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的是:“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

就这词儿。

“女儿悲,嫁了个丈夫是乌龟。”

您说,这叫什么词儿!

你别看他作诗不怎么样,薛蟠说相声可比你水平高。

薛蟠还会说相声。

会说相声。

哪写着呢?

这在三十四回。薛蟠跟宝钗,哥俩儿吵起来了。这时候,宝钗不乐意了,薛蟠哄她,说了一个单口相声,把薛宝钗给哄乐了。薛宝钗还说了一句话。

她说什么?

“你还做这些象生。”这不是相声吗?

什么呀,这是说薛蟠装模作样,滑稽可笑。您说这“象生”两字,和我们的“相声”两字截然不同。那是象不象的象,生活的生。

对啊,这就是作者曹雪芹老先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要学什么象什么,要跟生活一样——“象生”。

那甭问,这是曹雪芹告诉你的,他没告诉过我啊!

他让我传达给你,我给忘了。

戏剧也有吗?

贾府里就有一个戏班子,还买来十二个女“戏子”,生旦净丑,行行全有,什么戏都能演。

对。音乐呢?

有。林黛玉会弹琴。林黛玉弹琴水平太高了,是一个音乐家。有一次,她弹琴被宝玉和妙玉在外边听见了。

双玉听琴嘛!

对,大鼓里头有这段儿。

哎,林黛玉弹的是什么琴哪?

“垫子琴”。

啊!《红楼梦》那时候有电子琴吗?

有。林黛玉身体不好,太瘦,弹琴坐的时间长了受不了,就坐在鸭绒垫子上弹琴,所以叫“垫子琴”。

这么个“垫子琴”哪!那医药卫生呢?

有,书里有个著名的大夫。

哪位?

张太医。有这么个回目:“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对。

这人有能耐,医道高。你要有病就找张太医,千万不能找胡庸医。

我要找了胡庸医呢?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啊!

人受得了吗?

《红楼梦》里不但有医药卫生,而且环境卫生也好。

卫生搞得不错?

你看大观园里搞得多干净。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

不清楚。

就因为大观园里有一个模范清洁工。

我看书就没看出来。这大观园里还有个模范清洁工?哪位?

林黛玉。

林黛玉是模范清洁工啊?

没错!她看见掉下来的残花败叶全搁在小篮里,找个背静地方埋了。这不就是搞卫生吗?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段情节叫“黛玉葬花”。那反映了林黛玉当时的心情。

她什么心情我不管,我就看具体表现。她把脏东西、烂东西全埋了,那不就是防止空气污染吗?

到他这都这么解释了。体育有吗?

有哇。妙玉会下棋,贾珍会射箭,柳湘莲会拳脚,包勇会棍棒,还不都是体育项目吗?

对。

最有名的还是“怡红女排”。

怡红女排?

就是以怡红院命名的女子排球队。

没听说过。

荣宁二府丫环多,身体素质好,所以决定成立女子排球队。

有教练吗?

没教练行吗?

谁?

焦大。焦大,焦大,就是说他教会的大家。

噢,焦大呀!

他球技挺高,就是脾气不大好。谁不好好练,他张口就骂,焦大骂泼吗!

“焦大骂泼”用到这儿啦。

女排队员都有谁呀?

宁国府的六个是:瑞珠、宝珠、彩屏、彩明、银蝶儿、小红。

荣国府呢?

荣国府的六个是:春燕、秋纹、麝月、素云、雪雁、晴雯。

常赛球吗?

常赛,每次赛球,四大家族,八大国公,仕农工商,三教九流,大家都来参观,要不怎么叫“大观园”呢。

赶情“大观园”是这么来的。

最精采的就是贾母七十大寿那天举行的“国际冠军决赛”。

国际决赛?跟哪国赛呀?

宁荣二“国”。

我把这碴儿还忘了!应该叫宁荣二府。

对,就是宁荣二府。

这比赛就得有裁判哪。

有啊。

裁判是谁啊?

平儿。

怎么选她当裁判?

因为平儿这个人办事公平,也不向着这边,也不向着那边,一碗水端得平。要不怎么叫平儿呢?

平儿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十二个丫环分为甲乙两队。这时,裁判平儿一吹口哨:“开球!”甲组开球,乙组就来个“晴空霹雳”。

“晴空霹雳”谁打的?

晴雯。

晴雯会“晴空霹雳”?她成小鹿纯子啦!

甲组也不含乎,来个“海底捞月”,把这球救起来了。

这球谁救的呢?

麝月。

麝月会“海底捞月”。

这时候重炮手小红来个“流星火球”,“啪”!

得分!

得什么分?小红摔伤了!半天没起来。

哎呀!这可怎么办?

裁判平儿忙喊:“暂停!换人!”

换谁呀?

宁国府替补队员没来,梨香院的薛宝钗急了。她见丫环香菱两眼都看呆了,说:“你傻看什么?快上场去换小红!”香菱把裙子一解就上场了。

有这事吗?

怎么没有?“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嘛!这就是说看呆了的香菱,动了感情,她解开石榴裙就上场了。

是呀!

香菱上场,真有点拼搏精神,双手接球,来个“流星赶月”,“啪”!“落地开花”!

好球!

好什么?她劲儿太大,把球打破了。

哟!这球怎么不结实啊?

那时候,球的质量不好。再买来不及了。

怎么办呢?

这时,宝玉说:“晴雯姑娘,你受点儿累吧!找个针线,找块皮子,把球给缝上。”这样,晴雯拿过针线、皮子,三下五除二就把球缝好了。继续比赛……

暂停!我问你,你说的这个情节《红楼梦》里都有吗?

有哇。

哪写着呢?

第五十二回“晴雯补球(裘)”哇!

噢,就补这个球哇?

(王秀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