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 吴棣 高笑临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祝妈长寿(相声集)》 景图等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1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故事。

讲什么故事?

“完璧归赵”。

噢,这么说你对历史还很有研究。

谈不上有研究,反正多少懂点儿。

那你能不能先给解释一下,完壁归赵这四个字怎么讲?什么叫完璧?

完呐,就是完整无缺的意思。

那壁呢?

壁,就是宝玉呀!

噢,B(壁)是宝玉,那C就是黛玉喽。哎……红楼梦呀?

壁不是ABC的B,壁就是无价之宝。

这么叫完璧。那归赵呢?

归回赵国呀。

赵国?赵国是什么时候参加联合国的?

去年……嗐!两千多年以前有联合国吗?

我问你,赵国的最高领导人是谁?

赵王啊!

那赵国最出色的文官呢?

那得数蔺相如。

蔺相如他是多少级干部?

……不知道!他是当朝一品。

噢,一等品?

对了……什么一等品!当朝一品就是文官之首。

那赵国最有名的武将是谁呢?

那得数大将廉颇了。

廉颇是哪个军事院校毕业的?

他是……这都象话嘛?

那你说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没有矛盾?

有。不但有矛盾,而且开始还很严重。你看过京剧《将相和》吗?

看过。

这出戏就是说他们怎样消除矛盾,搞好团结的。

哎,那您把剧情介绍给大家听听行吗?

行。这出戏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吞并赵国,假以十五连城诓取赵国无价之宝和氏璧。赵国大夫蔺相如深入虎穴,以勇敢和智慧战胜秦王,完璧归赵。秦王又设渑池之会,暗藏兵。蔺相如毫无惧色,要以自刎血污秦王、强迫秦王击缶为众取乐,使得秦王的阴谋再次破产。蔺相如为赵国屡建奇功,被赵王拜为首相。大将廉颇不服,屡次羞辱相如。相如以国事为重,不记私忿,情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最后,终于感动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从此和好。

行啊,有两下子。

我这就有两下子啦!

你说蔺相如为什么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宽宏大量?

这……不知道。你说呢?

告诉你,这是因为蔺相如平时经常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啊?!那时候有共产党吗?

没有哇!要有,他不早就入党了嘛。

没听说过!

你知道大将廉颇为什么老以功臣自居,嫉贤妒才,思想狭隘,闹不团结吗?

不知道。你说为什么?

主要因为廉颇他中了四人帮的流毒了。

这都挨得上嘛!

他一见赵王拜蔺相如为首相,心里不服。

为什么呢?

首相那是多大的官呀!那是位压朝班把令发,党政财文一把抓呀。

嗨!

这人心直口快,当场就提出了意见。

他是怎么提的?

“臣启大王,想这首相之位,非同小可,望大王三思而行。”意思是说,蔺相如资历浅,级别低,当首相不合适,我当还差不多。

你呀?差远啦!

蔺相如很谦虚:“臣启大王,老将军所言甚是,为臣区区庸才,焉能当此重任,望大王另选贤能。”

瞧人家这姿态多高。

赵王不同意:“蔺卿不必推却,下殿去吧。”

就这么决定了。

廉颇一听,当时是猴儿吃辣椒——

怎么讲?

翻白眼儿啦。

嘿!

气得他差点儿半身不遂了。

有这么严重吗?

他越想越生气,心里说:蔺相如的地位不能比我高,你才工作几天呐?我参加革命的时候你还撒尿和泥玩儿哪!

这叫什么话!

再说我资格比你老,当年我打过游击,当过骑兵,经过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立过大功……

你等会儿!这是廉颇说的?

……这是我们厂长说的。

嗨!我问廉颇。

廉颇是这么说的:“且住哇!想俺廉颇,自随大王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在战场上立下无数功劳,受尽千难万险,才得个上将之位……”

他这是嫌官儿小了。

就是,我这么大功劳,干了几十年才是个上将,你蔺相如没调级就超过我啦?

嗨!戏里有这词儿吗?

戏词儿是这样的:“如今那舍人出身的蔺相如,依仗嘴巧舌能,封为首相,位高于我,其情可恼哇,可恼!”

他这是看不起蔺相如。

对了,他这意思就是说蔺相如没资格当首相,谁不知道他 是打杂出身,说过相声。

啊?!蔺相如多会儿说过相声?

怎么没有?廉颇不是说他依仗嘴巧舌能吗?这就是说他说过相声,练过绕口令。

这是廉颇说的吗?

不信你问廉颇去。

对了……我到哪儿找他去?!

廉颇正在生气呐,有人来报说:“蔺丞相赵府饮宴,路过长街,众百姓执酒祝贺,体面非小。”

这下他更要生气了。

“怎么讲?”

“体面非小。”

甲“扎扎扎,哇呀呀……!怎么了?

休克啦!

嗐!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嘛!

“呵哈有了!那相如小儿赵府饮宴,必从长街经过,俺不免去到长街,拦住去路,羞辱他一番便了。(唱)蔺相如也不曾身经百战,到如今论名位他反在先,似这等不平事气破肝胆,俺不免到长街把相如小儿去路拦,人来与爷把车辆赶!”(走圆场)

到长街了。

“家院!”

“有!”

“沙发——伺候!”

啊?!要坐沙发呀?

廉颇往大街上一坐,(唱)“等他到来羞辱一番。”

他这不是存心找碴儿吗?

廉颇刚坐下,不一会儿,就听“笛笛——”蓟相如的小轿车开过来了。

你等会儿吧!那时有小轿车吗?

有,他一听老将军挡道,自己就唱出来了。

他怎么唱的?

(唱)“老将军行此事少度量,叫人来将车辆转回小巷。”这就是叫司机倒车调头进胡同。

没听说过!他为什么不走大街了呢?

走大街引起武斗你负责呀?

我负不了!

蔺相如心想,老将军你这可不对,你对我有意见咱俩可以个别交换嘛。这要在大街上闹起来,不但影响不好,而且也违犯交通规则呀,交警大队要罚款怎么办?

嘿!他想的倒挺周到。

廉颇一听蔺相如走胡同了,当时一愣:“怎么着?他颠儿啦!今天你别说进胡同,你就是钻防空洞也不行!”

嗨!怎么他还要挡道呀?

然也!(唱)“老夫长街来阻拦,相如小儿心胆寒,再到小巷把路断,不辱孺子心不甘。”

他这不是得寸进尺嘛!

蔺相如刚进小巷,忽听又有人喊道:“老将军挡道哇!”蔺相如抬头一看:“呀!(咽黄梅戏)又只见他那里把我拦阻,回转身来再把大路走……

别走了!怎么董永也出来了?

噢,蔺相如是这么唱的:“(咽)相如岂是懦弱男,大丈夫理当见识远,误国殃民罪滔天。罢罢罢,怒火心头按,国事为重让为先,折路而回罢了宴,怕只怕手足相残民不安。”

好!蔺相如真是顾全大局呀。

对。可廉颇却认为人家怕他,所以他三次挡道,蔺相如三次退让,最后,蔺相如为了团结,终于忍辱罢宴回府了。

蔺相如这样做的对。

就是,要换你早和廉颇打起来了。

哎……你提我干什么!

从此将相不和,意见总不统一,相如要是说东,廉颇非要说西,后来买点东西,报销都成问题。

怎么呢?

相如虽然同意,廉颇就是不批。

嘿!工作受影响了。

将相不和,老百姓怨声不绝:唉!你们当领导的,有了乌纱帽,抱上铁饭碗,就不问我们老百姓的事啦!你们将相不和光顾闹了,我们的奖金可没啦!

好嘛,奖金也出来了。

发展到后来问题更严重了。

出什么事了?

这天赵王接到了从前线发来的加急电报。

电报呀?那叫告急文书。

赵王打开一看,上写着:“据飞机侦察,我国邻邦齐国,在秦国这个霸权主义者的挑动之下,利令智昏,妄图称霸亚洲,悍然对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

嗐!这都是什么词儿呀!

赵王赶紧派人通知廉颇、蔺相如来开紧急会议,结果俩人都没来。

为什么不来呢?

主要是避免同朝对面。

噢,怕意见不和吵起来。

赵王这才知道朝中将相不和,心中万分焦急,赶紧给上大夫虞卿打了个电话。

打电话?这戏里什么都有。

“喂!老虞吗?听说现在老廉和小蔺闲意见啦。这不但影响不好,同时,这也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哟!”

嗨!戏里有这词儿吗?

他这意思就是要虞卿去做廉颇的后进转化工作。虞卿来到廉颇府里,见了廉颇先探探口气:“哈罗!古达毛里!”

这是虞卿?

哎……这是国务卿。

嗨,你说虞卿。

虞卿问:“老将军为何几日不朝?”问他这几天为什么不上班。

廉颇怎么说?

廉颇说:“啊,老夫不朝……我不是递了病假条了吗?”

什么呀!按戏词儿说。

“老夫不朝为了一人。”

“莫非为了蓟丞相?”

“就这个小子!”

嗐!这话说的可太没礼貌了。他始终认为蔺相如怕他,所以看不起他。

那应该将真实情况告诉他。

对,虞卿说:“老将军,那蔺丞相在长街之上,三次退让。并非怕你。”

“怎见得?”

“请问老将军,你与秦王哪一个厉害?”

“那秦王凶暴,自然厉害。”

“却有来!那蔺丞相首次赴秦,在刀光剑影之下,秦王油鼎面前,若无其事。力保完璧归赵,渑池会上他又强命秦王击缶取乐。那时秦邦兵似兵山,将似将海,蔺丞相尚且不惧那凶暴的秦王,难道说惧怕你老将军不成?”

说得有理。

“蔺丞相不是怕你,他怕的是不团结,影响四个现代化。”

什么呀?怕的是将相不和成为国家之害。

对!“将相不和,秦兵就会趁机而入,百姓就要遭殃。到那时候你还逞什么威风?闹什么意气?你这种做法,实在不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呀!”

嗨!这戏里还真够热闹的!

廉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呀!(唱越剧)听他言来暗思忖,良言打动梦中人……”

你等等。这是廉颇?

这是廉颇他闺女。

嗐!你唱他闺女干什么?

廉颇的闺女都受感动了。

你说廉颇。

廉颇是这么唱的:(唱)“我自觉年迈功高有本领,难比相如谋略深,我好比井底之蛙多愚蠢,不识大体狭隘胸襟。越思越想心不定,心问口,口问心,浑身上下汗淋淋。老夫若不将错认,难见满朝文武臣。”

好!老将军终于认识错误了。

廉颇知错改错,身背荆杖,直奔相府请罪。见了蔺相如,扑通他就跪下了。那真是羞愧万分,两手一捂脸:“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我错了,你打吧,拉兹!”

……《流浪者》呀?!

这是?

《将相和》。你说廉颇的词儿。

廉颇往地下一跪,说:“哎呀丞相啊!俺廉颇老迈昏庸,不该蔑视贤才,羞辱丞相。如今俺身背荆杖,前来请罪。望丞相看在同朝份上,打也打得,骂也骂得,还望你……多多批评呀!”

批评呀?那叫多多训教。

对。他二人交换了意见,解除了矛盾。从此将相和好,共谋大业。赵国从此日益富强,百姓安居乐业。那真是人人欢欣鼓舞,个个纵情欢唱。

都唱上了?

是啊!

怎么唱的?

(唱)“将相和好谱新歌,团结战斗笑呵呵,同心同德搞四化,产量天天都超额,群众都伸大拇哥,嗯啊哎嗨哟,上了报纸电台又广播。”

你唱的是大将廉颇?

这是我们厂长老郭。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