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情 - 常贵田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全国获奖相声选 1984》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5

看您这么眼熟,您是……

常宝华。

常老师!

不敢当。

我正找您呐。

有事吗?

最近我写了一首诗,想请您听听,给予指导。

咱们互相学习,你是诗人?

诗人谈不上,正在争取……当个诗神。

诗神?

过去有诗圣、诗仙,就是没有诗神,我立志填补这个空白。

你?!

我的诗有神来之笔,看过之后能使 你心驰神往,心旷神台。

神台?!竖心一个台字念怡。

心旷神怡。老师,我记住了。

倒挺谦虚。

我的创作方法也是神经一动,灵感就来。激情进发,神魂颠倒。拿起笔来,神速而就。如同神工鬼斧,鬼使神差。写出一篇神诗,将成为诗神!

嗯,离神经病不远啦。

我要怀着强烈的使命,去呼唤时代的风云,路身社会的主流,驾驭生活的飞舟。诗神,要有囊括四海的气概,包举宇宙的胸怀,这里边是计算机、原子弹、宇宙飞船、登月火箭。

我看你这里边就有点炒蒜苗、山药蛋、咸菜疙瘩馒头稀饭。

……我要用生花妙笔为一代新人树碑立传,满腔热情地描绘如火如茶的生活。

那叫如火如荼。

对,就是要让诗歌成为时代的画图。

歌颂新人新事,想法不错,你写了吗?

最近看光明日报了吗?

上边有你的诗?

上边有新闻稿!

没稿那是张白报纸。

有篇通讯叫《水兵续写华山篇》……

这是我们海军的事儿,报导了海军学校的学生在广州郊区奋勇灭火,保住了四十二万块钱的集体财产。

我就根据这个报导,写了首叙事诗。想请您听听,给丰富丰富,提提意见。您听了可以,您就签上个名字,准用。等电台一广播,电视一录相,杂志一发表,报纸一评论……我……不就行了吗!

什么就行了!我没那么大力量,你也甭指望,这诗我也不听了。

老师,您别误会,这诗不一定行,主要让您提意见。

那好,你先念念吧。

您提意见越尖锐越好,别客气。

行,你念吧。

“啊”老师,您提点意见。

这一个“啊”我提什么意见!?

您也可以说说我这音质、音色共鸣位置……

先不研究这个,听作品。

啊,羊城的春天风光美。
三月的风啊暖微微。

不错,时间、地点都交待了。英雄的战士正在酣睡。忽然听见哨子吹。

还行。

起床救火。
战士们,正睡觉,
听见哨响床下跳。
穿好了鞋,戴好了帽,
对着镜子上下照。

呱叽呱叭呱叽呱!数来宝呀?!

我这首诗里有五言呐、七律呀、散文诗。这几句是快板诗。

一首诗里风格得统一起来,再者说照镜子于么?

军人嘛,要讲军容风纪。对着镜子看看服装整齐不?老师,这句是我得意之笔,说明我生活底子厚,了解军人。

纯属“自我表现”,这不合情理,救火,时间就是生命,要求快,战士们起床、出发一共三分钟。战士有穿军装的,也有穿衬衣的,穿棉毛衫的,穿运动裤的,有一个小伙子穿件背心,外边套了个棉坎肩。

这什么模样儿?

他可跑在了头一个。

那也不能这样儿写呀,“啊”!英雄跑在前,穿着背心套坎肩……这有损英雄形象。

你说英雄得什么样儿?

英雄嘛,就得龙眉豹眼虎背熊腰。衣着整齐,仪表堂堂,举止端正,手脚不能乱动,动起来,就得有姿式。(动作)

木偶!

脸上表情严肃,眼睛瞪着,太阳穴努着,青筋蹦着,时刻准备拦惊马、堵枪眼、托炸药包子、蹚地雷。

嚯!

平时不说话,说出话来就得有分量,什么“让我上,跟我来,不要管我,同志们冲啊!”

这是神经病!这儿要有这么一位,大伙儿都得吓跑喽,你写东西这公式化、脸谱化太严重了,无私无畏的行动是英雄思想本质的表现,通过写行动塑造有血有肉的人。

……那这段快板诗?

不能用。

听老师的,我忍痛割爱了。我就写跑在最前边的战士吧。

写出他的行动来。

战士迈开飞毛腿,风驰电快如飞,似火箭、似飞船、似闪电、似流星划破天。房屋、树木、向后飞去,冲刺、撞线,你赶我追。若问动力哪里来?

哪儿来的?

他怕领导批评挨了剋(读kēi)

啊?怕批评啊?

我有亲身体会,最怕挨批。

战士是自觉的行动,有人问过他“你怎么跑的那么快?”战士回答的很简单,水火无情,不快跑就烧光了。

跟我想的是不一样。

战士们也知道着火的工厂加工的芝麻,是运往外国的。

噢,粒粒芝麻连着亚非拉!

没那么大作用。烧光了,国家得赔四十万。

有词儿啦,我把最后这句给改喽:“若问动力哪里来,他怕——国家赔了钱,群众吃了亏。”行吗?老师。

艺术性差点儿,倒实在。听下边儿的。

飞奔,快跑,
看到了浓烟,
触到了热浪,
火!火!火!

什么毛病?

重复就是力量。“火!火!火!”

又来了。

火光冲天,浓烟密布,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
风啊,你怎么这么大呀?
风啊,你怎么这么急呀?
风啊,你怎么这么狂呀?

这几句行。

风是雨的头,您听下边的:
狂风过后,暴雨倾盆。
莫非是,天上的银河分了洪?
还是那天上的水库开了闸!
雨呀,你怎么这么大呀?
雨呀,你怎么这么急呀?
雨呀,你怎么这么狂呀?

火呀,救啦,雨全浇灭了!那天下雨了吗?

这不写诗吗,这不虚构吗?这不拔高吗?较什么真啊!

雨要下来全浇灭了,你这创作倒好,随心所欲,呼风唤雨。

我是想把困难写的大点,救火行为不更高了吗。

不能人为的制造困难,困难不在天气上。

在那火?

起火的地方是烘房,连烘带烤多干呐,沾火就着。加工的是芝麻,芝麻含油,着起来如同火上浇油,写这些具体的。

我下边有一段,您听:
看!厂房着火了!
火龙吞噬着——机器、烘箱、马达、工具、手套、棉纱。

也太具体了。

火龙吞噬着——玉米、大豆、高粱、荞麦、白面、芝麻。

哪儿有这么多种?!就是芝麻。

老师,这不是对仗句吗。上句是机器、烘箱、马达、工具、手套、棉纱六种,下句也得是六样儿,不能上边六种,下边儿是芝麻!芝麻!芝麻!芝麻!芝麻!芝麻!

你这凑数呐!形式表现内容,不能内容就合形式。

那这几句?

割爱吧。

唉,您听我换这么几句行不行?
工厂在燃烧。嗤啦!根儿喽!咣当!卡嚓!呼噜!卜通、棒叽!哗啦!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写清楚,让您自己去想,您琢磨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

让大伙儿蒙啊!最好写明白。

写清楚就是:
山墙倒了,房梁断了,钢筋折了,掉瓦飞砖了!
来抢险的怎能怕危险?
来救灾的哪能不向前。
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一颗红星头上戴,
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
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啊?!救火救到威虎山去了?!

我这词儿串啦。这段……也割爱吧。

本来这词儿就不是你的。

我说这几句词怎么这么顺呐!

那能不顺吗?

下段是我这诗的中心段落,您听能不能达到高潮。

中心段落应该是救火。

对,战士高举灭火器……

没有。

战士手拿消防栓。

现场也没有,这两句也割爱吧,战士是用盆泼水。

您听啊:战士手拿盆盆的水,
站在熊熊烈火前,
面对烈火,
发出钢铁的誓言(宣誓)

水全洒啦!

血可流,头可断,
要为人民做贡献。
救火!救火!
向前!向前!

连盆全扔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光辉的形象,在战士脑中闪现:
他想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忘我堵枪眼。
他想到朱伯儒助人为乐多温暖,张海迪壮志凌云心不残。
他想到刘胡兰人小志气大,双枪老太婆挺战华蓥山。
他想到华子良装疯二十载,霍元甲苦练霍家拳。

嗐!霍家拳都出来了,战士能想这个吗?

没想这个?噢,他想到要为人民立功。

这可以。

应该总结立功的经验。

还没立功就总结?!

到那时,参加报告团,全国去讲演,
电视抢镜头、记者拍照片。
听众齐鼓掌、红花来敬献。
接过花来戴左边?戴右边?戴右边?戴左边?
不!应该戴在正中间。

这时候战士能琢磨这个吗?

那,他想到,如果救火中壮烈牺牲,
大丈夫,生而何惧死而何欢。

啊?

……死而不惧,生而不欢。

什么呀!

生而……死……死了没有活着欢!

死而何惧,生而何欢。

对。他想到……

还想?!

为有牺牲留遗嘱。

啊?

照着遗嘱把事办。
不要召开追悼会,
办理丧事要从简。
战友可以来告别,
千万不要送花圈。
骨灰运回老家去,
不用存到八宝山。

行啦,找个凉快的地方你慢慢想去吧。

这不细微描述战士的心理吗。

你写的和生活实际距离太远了。

您说战士们怎么想的?

我问你,用盆盛水,哪儿的水?

有条臭水沟。

水有多臭?

有多臭,这么跟你说吧,把一条欢蹦乱跳的活鲤鱼放进去,当时就翻白眼。

战士们要蹲在河边水就慢了,为了快,毫不犹豫,咚!跳进去了。等灭了火,他们把穿的这身衣服脱下来,用肥皂粉泡了两宵,投了八次,晒了三天,拿过来一闻……没敢穿出去。

怎么?

怕碰见环保局的罚钱。

味儿大。

事后有人问他们:“现在要让你们跳臭水沟还干吗?”

战士们怎么回答?

“给个一等功,发五百块钱奖金,我们都不跳。”

经您这么一讲我明白了,战士们,什么立功、授奖、生前、死后一概没想到,就是一个心眼——救火!

这是事实。

战士啊,实际的行动,表现了当代青年的人生追求,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

这两句写的不错。

这是抄报纸上的。

他倒说实话。写东西光看报纸不行,你得端正创作思想,深入生活。

老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我生编硬造从想象出发,和生活实际距离太远了。不用说救火事迹没生活,就是着火场面也不了解。我写的诗全都不要了,重打锣鼓另开张,从深入生活开始。

好。

老师,您支持我这样做吗?

当然支持。

那好。您家着火的时候,提前告诉我一声。

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