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甲 你喜欢京剧吗?
乙 非常喜欢。
甲 京剧好哇!唱腔韵味浓厚,唱词典雅优美。
乙 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甲 有些戏词儿与唱腔配合得很讲究,可外行人看来觉得不合理。
乙 你举个例子。
甲 有出戏叫《珠帘寨》。
乙 就是沙坨搬兵。
甲 李克用有一段流水板。
乙 怎么唱的?
甲 (唱)“哗啦啦,打罢了头通鼓,
圣贤提刀跨雕鞍;
哗啦啦,打罢了二通鼓,
人有精神马又欢;
哗啦啦,打罢了三通鼓,
蔡阳的人头落在马前。”
乙 这不挺好吗!
甲 我原先就挺纳闷儿。
乙 怎么了?
甲 这“哗啦啦”是什么动静呀?
乙 那是敲鼓的声音。
甲 敲鼓的声儿应该是“咚咚咚”,怎么成了“哗啦啦”呢?
乙 可也是。
甲 小河流水才“哗啦啦”哪。
乙 嘿,他倒挺有心计。
甲 后来我去请教一位专家。人家告诉我,因为这六句词儿,是一句比一句高,“哗啦啦”是平声字,唱起来好听,嗓子放得开。“咚咚咚”是入声字,唱起来发闷,不好听。
乙 看看,这里面还有音韵学哪。
甲 我不信哪。那位专家说,不信你就唱“咚咚咚”。
乙 你唱没?
甲 唱了。
乙 大伙儿听听。
甲 (唱)“咚咚咚,打罢了头通鼓,圣贤提刀跨雕鞍;咚咚咚,打罢了二通鼓,人有精神马又欢;咚咚咚(懂)⋯⋯”
乙 怎么了?
甲 掉水沟里三位。
乙 嗐!
(纪元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