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乙 这回咱们俩说段相声。
甲 可以嘛。
乙 不一定说得好。
甲 说得不好,请各位多包涵。您要是不包涵——
乙 怎么样?
甲 我也没法子。
乙 咳!
甲 为什么咱们一上台,先给各位鞠躬呢,就是为了请各位多包涵,同时也表示咱们有礼貌,对各位尊敬。
乙 不错。
甲 一个人说话行事,都必须有礼貌。常言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要不尊敬人,人家也就不尊敬你了。
乙 是呀。
甲 我就见过一个不懂礼貌的人,结果,是自找没趣儿。
乙 你谈谈。
甲 有两个人初次见面,一个姓刘,一个姓李。
乙 刘李二位。
甲 这个姓刘的问那个姓李的“您贵姓?”
乙 贵姓。
甲 您说这姓李的应该怎么回答?
乙 “贱姓李。”
甲 他没这样说。他说:“你问我呀告诉你,骑青牛过函谷关,老
子李⋯⋯“
乙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意思是说,我姓的是骑牛过关,李老子的那个李。
乙 你瞧这个废事!
甲 他这就是不讲礼貌,占便宜。
乙 怎么?
甲 你听他最后三个字是,老子李,就等于说,老子我姓李……
乙 啊!他成了老子啦!
甲 这姓刘的一听,心里说:“好哇!初次见面就开玩笑,占便宜。”
乙 不应该!
甲 这姓李的说完了,也问姓刘的:“您贵姓?”姓刘的说:“我呀,斩白蛇芒砀起义高祖刘……”
乙 他这个也不省事。
甲 他这两句就是说:“你问我呀,我姓的是斩蛇起义汉高祖刘邦的那个刘。”
乙 这又是什么意思?
甲 他这后边儿的三个字是“高祖刘”,那个意思就是说,老子你姓李,高祖我姓刘。
乙 好家伙,比他大两辈儿!
甲 这不能单怪姓刘的,怪姓李的自找没趣儿,你先对人家不尊敬嘛。
乙 这倒是。
甲 我有这个经验。有一次跟人家打听道儿,我对人家没礼貌,让人家教训了我一顿。
乙 真的?
甲 有一次,我由北京上马桥。
乙 正说是马桥镇,离北京三十五里地。
甲 对。我是骑驴去的,走到半路我不认识道儿了。
乙 找个人打听打听。
甲 走到一个村子里,见有一个老头儿在大门外边铡草呢。
乙 就跟他打听打听。
甲 我打听啦。按规矩说,我应该下了驴,说话客气点儿:“老大爷,借您光,我上马桥镇怎么走哇?”人家一定会仔仔细细地告诉我,怎么走,怎么走。
乙 是呀。
甲 我没下驴。我说:“嗨,老头儿,我上马桥,由哪条道走哇?”
乙 他呢?
甲 老头儿看了看我,没说话。我连问了三次,老头儿都没言语。我说:“你聋啊?”我一说他聋,老小子不高兴啦。他说“你才聋哪!”我说“不聋,你为什么不说话呀?”
乙 他说什么啦?
甲 他说:“我家有个宝贝牛,没草吃了,我这儿给宝贝牛铡草呢,没工夫跟你说话。”
乙 宝贝牛?
甲 我也纳闷儿:“牛就是牛,怎么成了宝贝牛了?”
乙 对呀。
甲 老头儿说:“我这个牛,不是牛下的,是驴下的。你想想驴下的牛,不成了宝贝啦?”
乙 没听说过。
甲 我说:“你别胡说了,我不信。驴应该还下驴呀,它为什么下牛呢?”老头儿说:“你问我,我知道吗?这个畜牲它就是不下驴,我有什么办法呀!”
乙 啊!
甲 一听呀,我下驴吧!
(韩子康述薛永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