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49
现在孩子上学,老师对学生都关心。过去可不行。我小时候上的是私塾,教书先生就讲三个字:念、背、打。学什么呢?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那时候,我有个同学叫淘气,为什么叫淘气呢?因为他老淘气,所以经常挨先生的打。我们先生姓李,叫李万年。李先生教淘气《百家姓》,“跟我念啊,‘赵钱孙李’。”淘气念了:“赵钱孙李。”先生又问了:“光会念,你会讲吗?”淘气说:“不会。”“不会,听我给你讲,‘赵钱孙李’,这个赵,就是姓赵的赵。你姓什么?”淘气说:“我姓赵。”“唉,对了。赵就是你姓赵的赵。钱呢?你们家有钱吧,没钱你也念不起书,这个钱就是你有钱的钱。孙呢,就是你以后有了儿子,儿子再有儿子叫什么?”淘气说了:“叫孙子。”“对啦!孙就是你孙子的孙。李呢?唉,淘气,先生我叫什么名?”“您叫李万年哪。""对。李就是先生我李万年的李,记住了吗?"“记住了。”“记住了,你给我讲一遍。”“赵钱孙李就是我姓赵,我有钱,我孙子,李万年。”“嘿,我成你孙子啦?!”李先生气坏了,“你给我伸手!”啪,啪,啪、就是三板,把淘气的手都打红了。“下课,看你下回还敢瞎讲不!”呵斥完,先生休息去了。
您琢磨那淘气能干吗?“我非得坏坏你这先生不可!”他一看,先生坐那椅子上有个座垫,他有主意了。垫儿往旁边一扔,他给先生椅子上倒着钉了一个钉子。钉子尖冲上,钉完以后,又把垫拿过来,放椅子上了。像那你就完了吧,他不,一回身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我钉的。”不大会儿工夫,同学都回来了,坐下等先生上课。这位李先生也不知道哇!进学房走到椅子前边这么一坐,就听到一声“扑”,正扎上。可把先生疼坏了,回头一看,黑板上还有二个字:“我钉的。”“呵,这是谁呀?这么可恶。”赶紧问学生:“谁钉的?”“谁钉的?”没人搭碴儿,先生一看,更生气了。来,从头开始问,叫大学长,“来,我考考你,黑板上的字认识吗?”“认识。”“认识,给我念一遍。”“我钉的。”“好啊,你钉的?”啪,啪,啪,三板。“来,二学长,黑板上的字认识吗?”“认识,我钉的。”“哦,你钉的,伸手!”啪,啪,啪,三板。下面几个同学也都是三板。不一会儿,就轮到淘气了,先生问淘气:“黑板上的字认识吗?”“认识”“认识,念一遍。”“啊,谁钉的。”“什么?那是谁钉的呀?那是我钉的。”“对啦,先生,你钉的,你打我们干什么呀?”
(冯景顺述 新纪元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