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 - 刘宝瑞述 殷文硕整理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24

在过去封建时代呀,重男轻女。妇女受的压迫可深啦!不用说别的,就连行动坐卧都有限制。讲究什么“行不摇头,笑不露齿,站不倚门,坐不露膝”,规矩大啦。

什么叫“行不摇头”哪?就足说妇女在走道的时候,不能左顾右盼,摇头晃脑,必须两眼平视。您瞧那年月,妇女都带着耳坠儿,好好的耳朵,愣一边儿扎一个窟窿,为戴耳坠儿嘛。耳坠儿是上边儿一个钩儿,下边一寸多长的坠儿。这在当时不光是种装饰品,最主要的作用是限制妇女摇头的。怎么?一摇头,那耳坠儿打脸蛋儿啊!(学摇头)

嚄!这成拨浪鼓儿啦!

“笑不露齿”呢?就是妇女在笑的时候不许把牙齿露出来。那妇女要笑怎么办呢?得抿着嘴儿笑,上牙咬着点儿下唇儿(学上牙咬下嘴唇)。您看是不是这样?要是下牙咬上嘴唇就难看了。您多咱见过大姑娘有这么笑的?(学下牙咬上嘴唇)

嗬!

“站不倚门”,就是说不准站在门那儿倚靠着门框。

“坐不露膝”,过去妇女都穿长裙子,坐下的时候,不能露出膝盖来。

您看多大规矩!

还有什么“行如风,站如松,卧如弓,坐如钟”,讲究多啦。

“行如风”,走起道儿来得脚步轻盈,跟一阵风似的。“站如松”,站在那儿得像松树一样,那么挺拔直立。“卧如弓”,躺着的时候必须侧着身子,仿佛一张“弓”似的。“坐如钟”,坐在那儿就跟庙里悬着的大钟一样,那么沉稳。

“二姑娘,坐吧。”

“哎。”(学妇女坐)

您看多稳当!

“坐如钟”啊,是如同庙里的钟,可不是钟表的钟。为什么哪?钟表的钟,有摆呀,坐下跟钟表一样,带摆,那就难看啦。

“二姑娘,坐吧。”

“哎。”(学钟摆)

哎,成木偶啦!

那年月呀,姑娘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能随便见生人,特别是不能见年轻的小伙子。为什么哪?主要是当时的封建礼节太多啦。过去有这么一句话,叫“男女授受不亲”。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男的要给女的一样东西,不管是什么,女的都不能直接用手去拿。那怎么办哪?男的得先把东西放在那儿,女的再过去拿。反正男女双方的手不能挨上。哎,这就叫“男女授受不亲”。

那位同志说了,俩人的手为什么不能挨上呢?那可能是……怕“电”着!

不但是手不能挨上,就连衣裳袖子都不能挨上。如果大姑娘的衣裳袖子让小伙子碰上了,这叫“沾衣掳袖便为失节”,这就算失去贞节啦!那怎么办哪?要是大姑娘的衣袖让小伙子碰上了,这块儿衣袖儿算脏啦,不能要啦,得拿剪子把这块铰下去。短一块儿,不是失掉一截儿吗?所以叫失节,失节——就是衣裳袖子失去一截儿!

姑娘的手腕子要不留神,让小伙子瞧见啦,更麻烦啦,失了大节啦!那怎么办哪?剁下一截胳膊来,残废啦。后来一琢磨,不是看见手腕子了吗,干脆,不但手腕子不要了,连人全归这小伙子啦!得嫁给他。有这事儿吗?真有。在秦始皇年问有个孟姜女,孟姜女的丈夫叫范喜良。您知道孟姜女怎么嫁给范喜良的吗?哎,就因为这个。

孟姜女呀,家住陕西潼关,是个大家闺秀,晓“三从”,懂“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一天哪,孟姜女带着小丫环在后花园扑蝴蝶玩儿。可巧啊,荷花池边上落着一只蝴蝶,孟姜女拿扇子往前一够,啪!坏啦,怎么啦?蝴蝶没逮着,扇子掉水里啦!赶紧往上捞吧。那年月的衣服袖子是又肥又长。她得把袖子挽上去才能捞扇子哪,往上一挽袖子,露出胳膊来了。这下可坏了,怎么?正让范喜良看见。这范喜良啊,是个书生,皆因官兵要抓他去修万里长城,为躲避徭役误入孟家的后花园,藏在荷花池旁边儿的一座假山石后边儿啦。孟姜女捞上扇子来,一回头,哎,正跟范喜良碰个对脸儿。当时刷的一下子脸就红了。心说:哟!我家花园儿里怎么出来一位公子呀?刚才我的胳膊让他看见了,这算失节。嗯,我得嫁给他!哎,后来孟姜女真跟范喜良结婚了。

您说那时候的人多封建,就因为有人看见她的胳膊就嫁他啦,这要是把孟姜女送到游泳池去,(问观众)您说她嫁谁呀?!

(刘宝瑞述 殷文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