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笔点太原 - 佟守本整理 佟守本 邓继增表演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众友十年 相声茶馆》一默编 海河文化编辑部 2009

把您给更换上来,邓先生、邓继增。

是我。

啊,是老先生、老艺人、老资格、经验丰富,走南闯北。

差得远。

知识广,学问高。这么着,我要是有字要问问您,你能不保守告诉我吗?

凡是我知道的我就能告诉您。

那我就不客气啦。

您请。

咱们这也没笔,这么吧,拿这扇子,这道具什么都可以当,拿扇子代替毛笔我写,写个字,虚拟写一下,您瞧着。

这就要考我。

由这起笔,这顿笔,向您请教。这念什么?

写啊?

完啦。

完啦。

就这起笔,这收笔。

这字如果没认错的话,这字念一。

啊!

怎么啦?

您连一都认得。了不起。

我起不了。

一字不动再加一横??

这字念二。

哼!

你扎脚心了是怎么着?什么毛病。

你是教授,

我野兽。

二字不动下边再来一横。

念三。

哦?

什么毛病。

你是圣人。

我剩蛋。

三字不动,当中加一竖上下不出头。

念王。

王字上边加一点。

念主。

上边点不要搁到下面。

这字念玉。还告诉你,这边要再加一点,还念玉。是古写的玉。加四十八个点,那念王麻子。

废话,我说来吗。

你是没说啊。

我说这边加一个点了吗?我说加四十八个点了吗?那是黄铁良说的。

管谁说的干嘛。

我不说他了,下边点拿去,不要,添上两小竖把王字封上口,封口。

念田,田地的田。

当间的那一竖上边出点头。

这念自由的由。

上边不出头,下边出头。

甲乙丙丁的甲。

上下都出头。

申请的申。

上下都不出头,当间那一横一边出头拉长。

没这字。

你不认识。

没这字。

有这字。

有吗?

这个字读三个字的发音。

别闹了,中国字还有三个字的读音。

你是不知道,伽玛刀伽玛射线,那伽玛是几个字母?

一个。

它怎么发两字的音。

是啊。

希腊字母欧米伽。一个字母怎么发三个音呢?

对啊。

阿尔法怎么发三个音呢?

它不都是外国字么。我说中国字有发三音的吗?

砖瓦的瓦,这边一千两千的千。

这字念千瓦。

怎么发俩字的读音啊?

就它这一个字,让他找上来啦。

就这一个字中文发三字的读音。

不认识。

告诉你,记住啦。

行。

记到心里那是能耐,读的时候得要加速快点读。

我认识认识。

听着,这念。

什么?

苍蝇拍。

苍蝇拍啊!什么人你说,画一个形状苍蝇拍。

长学问。

我就长这学问。什么啊这是。

怕你不认识苍蝇拍。

我认识我们家卖苍蝇拍。

虽然是歪讲但是它有它的道理。

还有道理。

中国字讲究字型字义。

对啊。

造字的时候它都有字型字义。

它都有讲。

每个字都有一定的讲法。

是啊。

你没看刚才我写的时候,没注意我的笔法吗?

没有。

这好比是当毛笔使唤,下笔有藏锋,欲左先右落笔有回锋,这是书法,这不是瞎写,我对书法从小就有所偏爱,爱好。

对。

经常的学习啊!您没听说天津市有五大家吗?我算之一。

知道,这我真知道。

知道啊!

五大家黄、灰、狐、白、柳。

你是耗子。

你是刺猬。

五大写家,书法家。

提写家啊,再说了写家没有五大家,我知道天津有名的四大写家。

都谁?

华、孟、严、赵。华世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

这四位。佟守本后续一大写家。

没听说过,不认识这人。

少见多怪,我的字比他们贵。

你?

比他们值钱。

噢!

知道天津劝业场吗?

知道。

那匾谁写的?

华世奎?

华世奎写的。想当初写那几个字多少钱?五百块现大洋一个字。

一个字五百。

天津劝业场,五个字。收了四千五百块现大洋,按九个字收。

还多收款,按九个字收。

华世奎落款三个字,也按五百块现大洋收。

签名也算。

最后他那个章算一个字,钱加到一起那是九个字,四千五百块现大洋。

这么多钱,说这干嘛。

管多贵,他的字有价。

是。

对吧!

对。

孟广惠的匾也有价,花钱他给你写。严修、赵严理虽然写的少,但是也有他的匾额。可着和平路、古文化街、鼓楼、有我佟守本的匾吗?

别说啊,我还经常的到这地方溜,还真没见过。

有我写的匾吗?

没有;没有;没有。

这说明我比他们贵。

是啊。

缺者为贵。

你是够缺的。

讨厌!不经常写,偶尔小试笔锋,也有所收获。

是吗?

说话在二零零一年,那年春节前夕啊,囊中有些羞涩。

你就说没钱了就得了。

空虚一点,年前嘛,忽然间心血来潮,找一张纸,弄了只笔,铺到桌子上,写了一个字。

什么字?

寿,一笔寿,然后把它拿到沈阳道,知道吗?

知道。

随便找了一家小店铺,把这字给他了,老板说:咱店铺小,最多能给您两千块钱。您看行不行?

两千块钱。

一个字两千。

也够值钱的一个字就两千。

这个好这个,两千块,把字拿去

到那儿把钱拿来了。

就这么拿去。

对啊。

包上点。

包上点,找张报纸裹上点儿。

报纸多软呢,包上厚点。

牛皮纸?

牛皮纸也软,一碰折了握了。不讲究,

拿绸子。

绸子不更软了吗?找点硬的。

那拿什么包呀?

在家找一个康熙的五彩瓶包上。

卷起来以后放在桶里头,抱着这瓶。

不行,外头。

外边。

好包。

我问问你呀?我不懂啊,您要是单拿那瓶没有这字,这老板给多少钱?

也给两千。

两千光这字不要这瓶呢?给多少钱?

老板说上趟卫生间的时候掉色。

掉色好没晾干。

废话我逗你玩。

逗我干嘛。

刚才我一说你瞧不起我,咱确实练过。

您?

写字有两种学习方法,

您说说。

一种是写碑,一种是写贴。

对。

两种我都写过,几大写家我全临摹过都知道,什么叫华、孟、严、赵、那叫程、铁、翁、刘、苏、黄、米、蔡、邢、米、董、龚、欧、颜、柳、赵、写到头那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对。

王羲之中国的书圣。

是啊!

字写到最高的境界,那就不叫字了。

那叫?

叫书。为什么叫书法呢?

就是。

王羲之的字值钱,太值钱了,王羲之写过南天门。天上的南天门.那是王羲之写的。

还上天写去。

对,王羲之写也不是王羲之情愿写的,话说在想当初,南天门破旧了年久失修,

是。

玉皇大帝一看这不行了,有损门面,把那个拆了找装修队。

你打住,什么装修队。哪个公司的?那阵有装修队?

管谁干的活,那是装修队的活,他们干的新南天门盖好了,那字谁写为难了,现跟太白金星商量。

还研究研究。

我说谁写比较合适,最好是笔法浑厚,符合南天门的气势、气派,你看看小吕的字行吗?

你等会儿,小吕是谁?

吕洞宾。

吕洞宾改小吕了。

太白金星有学问,小吕的字不行,过于浮华,不不不行,得要稳重。

是。

小曹行吗?

怎么又出来小曹了?

曹国舅,曹国舅小曹,不行不行,过于呆板,馆阁体。

那你说谁的。

我说只有人间的书圣王羲之配写南天门这三个字,行啊,你找人叫他写,叫他写你以为这么好求。

是。

人家花多少钱,他不高兴他就不给你写,想叫他写这个字吗?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着什么意思?

不定计,弄不来。

还得定计。

玉皇大帝发敕旨,合和二仙下凡变两个小孩。

是。

到王羲之门口卖鹅。

卖鹅去。

两只大白鹅,王羲之生平最喜欢养鹅。

是啊。

看他游动的姿态,然后化到笔意里头,一听说门口卖鹅的赶紧出来了,一看这个鹅人间没有啊。

是啊,天上的品种。

王羲之都看呆了。好啊,多少钱?

多少钱我都买。

我们不卖,多少钱都不卖,虽然是卖鹅,但是我们有条件,我们小哥俩父母没有了,鹅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鹅。谁想买,我们不要钱,但是管我们吃住就行,这就可以。添两个小孩的挑费有什么了。行,都要了,你两个人给我当书童。平常喂喂鹅打扫卫生了,裁裁纸,研研墨。

书童吗?

挺好,那天早晨起来两个书童在外屋打起来了。

怎么打架了。

为一字,那个小书童写了一个南字,那个小书童你写的不好看整个像螃蟹爬啊,大螃蟹爬。

大螃蟹。

王羲之出来了一看问怎么回事,“他说我写的字不好看,我写得挺好的跟您写的一样”,王羲之一看确实像螃蟹爬,“这么着吧。我写一个样子照着我这学,那儿用力那儿吃劲记住了”,写了一个南字。

好这俩小孩神仙呢?

把这字藏起来了。

收起来了。

又过二三天,俩又打起来了,为了一个门字,当然又是王羲之劝的架,又给写一个门字,过三五天又打起来了,为一个天字,三字到手转天早晨再找这俩小孩踪影皆无。

没了。

南天门这三个字骗到手了

诓走了。

天上南天门三字,就是王羲之写的没有上下款,因为不是特意给你写的你信不信,有空你看看去。

不去,我上的去吗?

等你圆满了你上去,

你才要死呢,像话吗。

这是什么呢?一个传说,就说王羲之的字太好了!甭管拿多少钱,不高兴不给你写。

就是。

但是高兴了不花钱他也给你写。

还有这时候。

王羲之那天他闲着没事逛逛集市吧,一看集市边上天不算太热,有一个半老不老的这么一位大嫂子在那儿卖扇子,折扇素白的摆了几十把扇子墩在那儿,面带苦涩上前就问“您这扇子多少钱呢?”“十个钱一把,我一天没开张了,您好心您买我两把吧”。

就是。

王羲之一看大娘确实可怜,这扇子哪上的货,大胡同?

行行行,怎么这里边出来大胡同了。

现代语言给你解释吗?我知道当时在那个市场批来的,批发的,问问,大娘说“我那个是什么,七个钱在那儿上的货,我买十个钱一把”。?

不多,十个老钱。

“卖一把扇子我才赚三个钱,大早晨到现在一把没卖出去,你看我多着急呀,没有饭钱”。王羲之怜悯之心顿升,随身带着笔袋和毛笔了。

都带着呢。

抽出来“大嫂别着急,老嫂子我给你写写吧,你看多好啊”。

王羲之毛病太大了还带舔的这个。

你问去那位有学问的字,稍微笔一干了都这样,为什么一肚子墨水打哪来的,就打这来的。

怎么吃进去的。

一把扇子给写上了,那把扇子也画上,了简短结说,把老大嫂子五十把扇子全给写了,底下落上款,“别在这儿卖了。这是集市净是买菜的,”“那儿哪卖去,”“我告诉到哪儿去,到城里茶馆酒肆穿绸裹缎的人们,拿着扇子告诉他们别贱卖一个子,不许少要,五百个钱一把,告诉王羲之给写的”。大嫂听话将信将疑,卖一把试试吧。

对啊。

到茶馆酒肆人家喝完茶刚出来,先生您卖这扇子吧,五百个钱一把,那几个都乐了,这位要疯,什么要五百个钱一把,这扇子哪值钱不是,“这有人给写的王羲之给写的”。“我瞧瞧”

看看。

“兄长,确实是王羲之的字”,有熟的,你三把我十把给抢了光了,五百个钱一把。

大娘变了暴发户了。

小发财,第二天到了大胡同又一百把。

又来了。

在那儿摆着等着王羲之,多咱过来我求他再给我写写画画。

对对对。

她没跟人约定好。

是啊。

王羲之也不知道她在那儿等着。

没去呀。

等了一个礼拜没人去。

坏了。

这阵有一个说相声的,说相声的大高个挺大的肚子,没几根头发,眼珠子挺大,说是也挺喜欢书法,姓什么来着?

姓什么?

姓尹,都熟悉,打这儿迈着方步过去了,“您买把扇子吧十个钱一把”,“你怎么大冷天在这儿”,“我不为卖扇子我为在这儿等人,我跟您这么说,我遇见好人了王羲之,前几天给我写了五十把扇子,五百钱一把全给它卖了。我等着他他也不过来,一个礼拜了”,“没跟人约好,人家哪知道你在这等着呀!”

是啊。

你也别着急了,我也会点儿字。

你会写。

“我也给你写写吧!”把毛笔拿出来,简短结说,大娘这回的是一百把,一会儿的功夫,一百把扇子全给糟践了。

糟践了。

写画完毕。“我呀没有王羲之的名气大,他是大腕,我没这么大腕,好吗?别卖五百钱一把,卖一百钱一把,你这也相当的可观的利润”

行啊。

“对对对”,大娘拿着去了,到茶馆那儿你看看吧,这把扇子比上回好,便宜一百钱一把。

是吗?

人家上回买过。

对呀。

拿过来一看字写的就算可以,一看落款尹某某。

没听说过呀。

不知名啊,“大娘您还拿回去吧”,“你你你要不要啊?”

不要。

“这个一百钱不值,拿回去呀”。

干嘛。

“我告诉你往哪儿送,劈柴厂估计点炉子到挺旺”

生炉子去。

大娘一把没卖。过两天回在那儿等着,又这么两三天尹先生偶尔在那儿路过,“老大嫂您这扇子卖的怎么样?”“别提了,全给遭践了,人家说不值钱,人叫我送劈柴厂,你看我不赔了吗?”

对呀。

“行行行。你不七个钱一把扇子吗?”

对呀。

“算十个钱一把我包了我全要了”

他包圆了。

把钱给了人家,一百把扇子一大掐子。

是呀。

拿到家使不了。

够他拿的。

尹先生是说相声的。

对。

来去串门都是相声演员同行,“替我打扫打扫拿几把走吧!”他拿三把,他拿五把,相声员上台打那儿起每人都拿把扇子。

这玩儿还有来历。

你看了吗?实际相声演员拿扇子,是给尹先生他们家打扫废品。

省得生火了是不是。

这叫什么呢?这就叫典故,小掌故。

还有掌故。

这说明什么呢?就是王羲之的字太难求了,一字难求,功力太深了。还有拿手的。

还有拿手的。

写过飞笔点太原。

这我还真不知道。

太原府城门楼子破旧了,装修队又给修好了。

装修队还没走呢是不是?

知府跟王羲之是朋友,赶紧派人去请给我写太原府这个匾额,一听朋友想请,高高兴兴到这儿,来进门寒暄,先落座不能进门就写字。

干嘛?

你请人来先叙友谊。

对。

喝茶。

喝茶。

吃饭上酒,那天菜好王羲之喝了多了点,我问问?

等会儿等会儿。菜好都给上的什么菜我听听,好什么菜?

麻辣烫、烤串、羊筋、大肥腰。

行行行行行行。

羊排,行行行,新鲜。

你快打住吧,王羲之就吃这个。

废话,我知道那天请的什么,这几样我爱吃不就完了吗?

你爱吃就行了。

就拣好听的说。他吃饱喝足了,把匾额拿来,过去写匾额怎么写?在下面写,大桌子都伺候好了。

对。

然后把这个匾额写好了用白绫子盖上。

盖上。

上面栓一个小绳,然后把它悬起来,到一定高度,字怕悬。

对。

悬到一定高度,一下面的小绳,白绫子下来,大伙一看这字,

怎么样?

人山人海,书圣的字是太好了,这笔力浑厚,太好了,大原府。

您等会儿吧!

一想不对,这么大书法家,他不知太字下面有个点。

对呀。

刚要张嘴动问,王羲之说了,今天是在这儿露了一手,来人,早预备好了。

是呀。

笔、墨、大抓笔搞饱了墨汁了以后,往前走出了十步回头一扔,那叫功力。就好像人拿着一样,颤颤悠悠如有神助,这个笔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到点点儿那地方劲头不大不小那个点完了,笔也没力了,掉下来大伙一看,跟写的一般无二。鼓掌喝彩,太好了,飞笔点太原。

就这么来的。

当时传为美谈,就这个事咱后台谁知道?

我都不知道。

就是,就是。我要把这飞笔练成了,我也给人写去。

那您就是腕了。

我家里有条件,有这条件吗?大院子咱有影壁墙,我找张纸写上大。写好了,然后饱蘸墨汁往前走十步,回头一点?

点上了。

刚练劲头拿不准,劲小了。

对。

点低了,点哪儿了?没点纸上。

点哪儿了?

点砖上了。

下来了。

加劲。

对。

把笔涮了,重搞墨再来,往前走十步使点儿劲,这回坏了,劲大了,打影壁上过去了。

过去了。

正赶我爸爸打外面进来。

点你爸爸脑袋上了。

点脑袋上就好了。

是啊。

我爸爸正好是张嘴打哈欠。

结果呢?

掉进去了。

点这里了。

《飞笔点太原》是我值得骄傲的段子,在茶馆里使活,温活,观众能给耳朵,效果还不错,难得。应该感谢观众,知音们。此段我学自刘奎珍先生,另外我看过的五十年代出的相声单行本。当然我也大胆,添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南天门、东床快婿、画扇几部分源自民间传说。前面的苍蝇拍则是本人一时之灵感,让您见笑了。

佟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