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过的相声》 李金斗、陈涌泉 文物出版社 2011-10
甲 在文艺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
乙 对!你最喜爱什么呀?
甲 京剧。
乙 好,那是国粹。
甲 不但喜欢,而且从小我学的就是京剧。
乙 是啊?
甲 我坐过科。
乙 哪个科班毕业的?
甲 北京有个最大的科班,叫富连成。
乙 那儿分七科。
甲 对!喜、连、富、盛、世、元、韵。
乙 对!你是哪科的?
甲 我是妇科的。
乙 妇科?那咱俩一样!
甲 你也是妇科的。
乙 我是产科的。
甲 咱俩是妇产科?开玩笑,我是富字那科的。
乙 那是第三科的,像什么茹富兰、茹富慧、谭富英。
甲 我们都是一块科出来的。
乙 科出来的,那是一个科班毕业的。
甲 对。一块毕业的。
乙 你是唱什么的?
甲 我呀!正工,铜锤花脸。
乙 好。太巧啦。我也喜欢唱京剧。
甲 你坐过科吗?
乙 没有,我是业余爱好。
甲 票友!你是唱什么的?
乙 老生。
甲 行!哪天有工夫,我带你唱一出,让你过把戏瘾。
乙 这口气太大啦,今天就有工夫,咱们唱一出怎么样?
甲 行!
乙 那好,您挑戏吧!
甲 你挑戏。
乙 干吗我挑戏呀?
甲 我是科班,我会的多。您想我会十万多出戏哪!
乙 有那么多吗?我挑啊?
甲 你挑,今天咱们唱哪出好哪?
乙 咱俩来一出,老生花脸正工戏《捉放曹》。怎么样?
甲 好戏,可是这个戏时间太长啊。
乙 那没关系,咱们是掐去两头儿——
甲 不唱当间儿。
乙 那就别唱啦!唱当间儿。
甲 唱哪一点儿?
乙 《公堂》一折。
甲 这里有几个角色?
乙 一共三个。
甲 都谁?
乙 《捉放曹》,当然得有曹操啦。
甲 对呀。
乙 铜锤花脸。
甲 那是我的正工,我来。
乙 还有个陈宫,正工老生?
甲 你来,你是唱老生的。
乙 好!还有个衙役,小花脸王顺你得再赶一个。
甲 行,没问题。
乙 您帮我,桌子往后搭一下。
甲 搭桌子干吗?
乙 咱们先得分出前后台来。
甲 哪是前台?哪是后台?
乙 桌子前边就是前台,桌子后边就是后台。那边是上场门,这边是下场门。我还得来把椅子。
甲 干吗用?
乙 我好坐呀。
甲 真机灵,先给自己找把椅子坐。
乙 什么呀!这是小坐。
甲 好!开始唱吗?
乙 唱啊!
甲 咱们得穿着衣服唱吧!
乙 多新鲜哪!有不穿衣服唱的吗?
甲 要不怎么你是票友哪,我是说得穿花的……绿的下边有海浪什么……还有个太阳……
乙 行啦。那叫行头。
甲 啊,说行头我怕你不懂。
乙 我不懂?!
甲 行头,你有吗?
乙 没有。
甲 完啦,唱不了不是!
乙 唱得了,咱们素身唱。
甲 真能对付。
乙 那没办法。
甲 音乐伴奏。
乙 现请来不及啦,咱们用嘴打家伙。
甲 用嘴打家伙?
乙 对!你上场我打,我上场你打。
甲 好!
乙 我叫板,你打小锣儿,我上场。(叫板)嗯吨!
甲 小锣儿!
乙 什么小锣儿,还老锣儿哪。
甲 你不是说,小锣儿吗!
乙 嗨!小锣儿就是台……
甲 你就告诉呔台,不就完了吗。你老说这黑话,谁听得懂哇?
乙 台,是黑话呀!
甲 行!您叫板吧。
乙 嗯,吨!
甲 呔台!
乙 什么味呀!
甲 呔台!
乙 我车站等你啊。
甲 你先走吧。
乙 什么我先走吧!我这一透袖,你就别打啦。
甲 你这是干什么?
乙 透袖哇!
甲 我还以为你这轰苍蝇哪。
乙 好嘛!我都招苍蝇啦。
甲 你再来一回。
乙 (念)官居县令,与黎民判断冤情。
甲 行啊!
乙 头戴乌纱双翅飘。
甲 就您这脑袋呀!
乙 黎民百姓乐逍遥。
甲 拣好听的说吧。
乙 虽然七品郎官小。
甲 还嫌官儿小哪。
乙 一点丹心保汉朝。
甲 哎哟,这家伙是保皇派呀。
乙 像话吗!你打家伙吧!
甲 呔台!
乙 下官。
甲 呔台!
乙 姓陈。
甲 呔台!
乙 名宫。
甲 呔台!
乙 字宫台。
合 呔台!
乙 你就会呔台呀?
甲 你不是叫我打的吗!
乙 我这一道白,你就别打啦。
甲 那你道白吧。
乙 (白)官居中牟县正堂,昨日董老太师有书文到来,命我捉拿刺客曹操,我命王顺等四门打探,天到这般时候未见交简。左右!
甲 叫谁哪?
乙 伺候了。
甲 还放份哪!
乙 (大声)左右!
甲 你干什么?
乙 伺候了!
甲 呔台!
乙 你就会呔台呀?你扮演的那王顺该上场啦。
甲 好!你再来一句吧。
乙 左右!
甲 有!
乙 伺候了。
甲 嗯,吨!
乙 回去!王顺是小花脸,应该是“啊嗐”。
甲 行啦!再来。
乙 左右!
甲 有!
乙 伺候了!
甲 啊嗐……
乙 台台令定台……
甲 啊嗐!
乙 回去!这有两句白:“捉拿曹操事,禀告太爷知。”
甲 捉拿曹操事,饼子太爷吃。
乙 饼子太爷吃,还窝头太爷吃哪。
甲 窝头太爷吃。
乙 不对!禀告太爷知。
甲 捉拿曹操事,禀告太爷知。
乙 台台令定台,说话呀。
甲 说什么话?
乙 参见太爷!
甲 罢了!
乙 谁见谁呀!你见我。
甲 参见太爷。
乙 罢了!
甲 罢了就罢了!
乙 他倒不抬杠。小人将刺客曹操拿到!
甲 小人将刺客曹操拿到。
乙 有何为证?
甲 扇子为证。
乙 什么呀!宝剑为证。
甲 宝剑为证。
乙 呈上来!
甲 太爷过目。
乙 呜呼呀!
甲 要死。
乙 你才要死哪。
甲 本来嘛!你呜呼呀这是怎么回事?
乙 你不知道,我看见曹操这宝剑,我害怕。
甲 噢!你看见这宝剑害怕!
乙 对啦!
甲 前天你夜里拿着刀子劫道你怎不怕哪?
乙 多会儿啊。宝剑入库。
甲 宝剑入库。
乙 下面领赏。
甲 甭赏啦!你请我一顿得啦!
乙 你饿啦?!来!
甲 有!
乙 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甲 押谁?
乙 曹操!
甲 曹操哇!没来。
乙 啊!《捉放曹》曹操没来。
甲 可不是嘛,坐火车上外地结婚去啦。
乙 嗨!你扮演的那曹操该上场啦。
甲 噢!我扮演的那个曹操该上场啦!
乙 对啦!
甲 那这王顺哪?
乙 就放这。
甲 噢!就放这啦。
乙 对。
甲 曹操是主演,你知道吗?演出来叫人一看……清楚吗?
乙 那怎不清楚,曹操是铜锤花脸要瓮声瓮气的,来也!这个味。
甲 这是我的正工。你干吗哪?
乙 我这不是告诉你吗!
甲 我是科班,用你教!真没出息。
乙 好!算我没说,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甲 来也!
乙 (用嘴打家伙)
甲 来也!
乙 (用嘴打家伙)
甲 来也!
乙 来啦!请坐,家里人都挺好的?
甲 不错……不错……
乙 起来!你上这串门来啦。
甲 你让我坐的。
乙 你到中台口,还有四句唱词哪!
甲 对,到中台口曹操有四句唱。
乙 你怎么不唱?
甲 咱们俩得对对词儿。
乙 你一个人唱跟我对什么词儿呀?
甲 因为咱们第一次合作,我要对艺术负责。这样吧,你先唱头一句怎么样?
乙 “出龙潭入虎穴,躲灾避祸。”
甲 一样……二句是?
乙 “又谁知中牟县自入网罗。”
甲 差不多。
乙 都一样。
甲 唉!这三句跟二句不一样吧。
乙 这不是废话吗!
甲 三句是?
乙 我说你哪句不会?
甲 什么叫不会!这不是跟你对唱儿吗。三句。
乙 三句:“怒冲冲我且把滴水檐过。”
甲 你听,还是对对好吧,这是四句。
乙 三句!
甲 四句!
乙 三句!
甲 那四句,怎么唱?
乙 他……一句不会。“看陈宫他把我怎样发落。”
甲 这就没错啦。
乙 你全会啦,还有错吗?
甲 这回从头来吧。
乙 来!
甲 有!
乙 “将刺客曹操押上堂来。”
甲 来也!
乙 (用嘴打家伙)
甲 出龙潭人虎穴躲灾避祸,又谁知中牟县自入网罗,怒冲冲我且把滴水檐过。(唱三句,然后喊“好”)好!
乙 你叫什么好?
甲 这叫起带头作用。
乙 往下唱!
甲 ……怎么唱来的?
乙 嗨!刚教你就忘啦!你可太笨啦。
甲 谁笨?
乙 你呀!
甲 我一点都不笨,你都把我指使糊涂啦。
乙 我怎么指使你啦?
甲 叫大家看看,嗯吨完啦你就坐这啦,屁股还挺沉,始终就没起来。再看我,一会叫我赶王顺,一会叫我演曹操,你这累傻小子哪!
乙 你演的就这角色呀!
甲 行啦,咱们换吧。
乙 不行!我是唱老生的,没有花脸噪子。
甲 那我管不着,你凑合来吧。“下面站定可是刺客曹操。”
乙 别忙!等我缝腿啊!
甲 你倒是缝啊!
乙 (唱)“看陈宫他把我怎样发落”。
甲 “下面站定可是刺客曹操?”
乙 “既知我名何必故问?”
甲 下面站定可是刺客曹操?
乙 既知我名何必故问?
甲 “下面站定……”
乙 是我!
甲 是你就是你吧!一来一瞪眼干吗这是……
乙 他还哭啦,见了本县因何不跪!
甲 这是谁的词?
乙 你的!
甲 “见了本县因何不跪?”
乙 “呀呸!”
甲 呸呸呸呸,你一口,我还你四口,比你多三口。
乙 上这找便宜来啦。“想我曹操上跪天子,下跪父母,岂肯跪你这小小县令。”
甲 哈哈,你待怎讲?
乙 “我是不跪呀!”
甲 当真不跪?
乙 “当真不跪!”
甲 果然不跪?
乙 “果然不跪!”
甲 (学女人的动作)缺德……
乙 怎么啦?
甲 你这个狠心的曹操一定有了新的情人,就不要我啦,知道吗?我是多么爱你,多么想你,多么需要你,亲爱的曹操。(亲吻乙方)
乙 去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