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文本较录音精简了少量字句,对缺少的部分按录音酌情补足)
来源信息
《马三立表演相声精品集》 王文章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对应录音:马三立 王凤山《夸住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m7hP/
甲 我很赞成你。
乙 噢。
甲 我赞成王凤山,王凤山有特点。
乙 哪点?
甲 你呀!虽然岁数大了,脑子很好!记忆力还很强,文化也很高。我看你写字,那天你给谁签字,签名。
乙 签名啊,就这几个字!
甲 嗐,你客气,你是大学毕业!
乙 没有!
甲 哎,别瞒我,我看出来了!
乙 不是瞒你。
甲 我看,大学毕业!
乙 大学毕业也看不出来。
甲 你呀大专,大专!
乙 大专?
甲 大本!夜,夜大!
乙 没有没有。
甲 夜二!夜老二,看出来了,看出来了,我看出来……了。
乙 什么看出来了。
甲 是夜老二……你你……你夜几?
乙 什么夜几啊!没夜几!
甲 反正你夜字儿的。
乙 我夜字儿的啊?
甲 你夜几?
乙 我没有夜几!
甲 你什么啊?
乙 我没上过学。
甲 不可能,那为什么你这么大学问?
乙 没念过书!
甲 为什么你这么高的文化!
乙 有文化,是从小念的私塾。
甲 什么叫私塾?
乙 私塾就是五经四书。
甲 噢,我说呢,你一说话经常转文,“之乎者也,与矣焉哉”的。
乙 就那么几句。
甲 我听说那时候你们念书,是把老师请到你们家,在你们家教学,对吗?
乙 对,对。
甲 老师就住你们家,管饭,管吃管住。
乙 哎。
甲 老师长住你们家,对不对。
乙 (笑)对对对。
甲 怎么样?猜着了。
乙 那会儿我们家条件好。
甲 财主。
乙 谈不上财主。
甲 你客气,客气客气客气……,你们家有钱!
乙 有钱就给我请了老师,跟家里教,这叫教专管,专教我一个人。
甲 你看看,怎么样!要没有钱能行吗?当初你们家,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
乙 啊,卖洋蜡的?
甲 家大业大,有的是什么,有的是河马……有的是蚂蚱。
乙 蚂蚱?
甲 ……得够这辙啊。
乙 炸蚂蚱?
甲 有的是——什么呀?
乙 家大业大,有的是骡马。
甲 对,对,家里有良田千顷,树木成林,米面成仓,煤炭成垛,金银成帑,票子成刀,现钱成堆,骡马成群,鸡鸭成栅,鱼虾成池,锦衣成套,彩缎成箱,簪环成对,珠宝成匣,好物成抬,美食成品,妯娌成恨,兄弟们成仇。
乙 都仇到一块儿啦!
甲 兄弟怎么着?
乙 兄弟们和睦!
甲 真是,兄弟和睦,和睦家庭!
乙 对。
甲 我们听过兄弟和睦,手足弟兄。
乙 对。
甲 净听说了,“手足弟兄,亲如手足”,我看见了!哥儿俩打起来的,我们街坊,就有!
乙 是啊。
甲 那叫手足弟兄?你们家可不是,你们家上辈,你父亲,你大爷,你叔叔,你父亲行二,那老哥仨,那老哥仨真是亲如一个人一样啊。
乙 对对对。
甲 没过抬杠,没拌过嘴,没打架,没矛盾,你婶子,你大娘,你母亲,这狐狸们……这妯娌们。你说——哎!
乙 等等,是妯娌们,是狐狸们?
甲 妯娌!妯娌们,没分过家。
乙 对。
甲 到你这辈了完了,别分家了。分不了了。没人了,就你一个了,你大爷家没儿没女,趁那么些钱,你叔叔家没小孩。
乙 对。
甲 你父亲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没有哥哥没有姐姐,没有弟弟没有妹妹。
乙 没有,全没有。
甲 老哥仨就守这一个。
乙 哎。
甲 三门守一个,国宝。老哥仨拿你啊……太疼你了,拿你当心尖儿。
乙 对。
甲 老哥仨拿你当啊——命根子;老哥仨拿你当啊——眼珠子;老哥仨——就一个眼睛。
乙 对,那俩是瞎子,这个是一只虎。
甲 我说瞎子了吗?我说瞎子……我说瞎子了吗?
乙 你听,老哥仨就一个眼睛,还不就是俩瞎子,还有一只虎吗?
甲 老哥仨就你这么一个眼珠子一样。
乙 您别比眼睛。
甲 你母亲疼你。你小时候,吃你母亲的奶,想想吃到几岁?
乙 吃到四岁。
甲 你母亲奶好啊!你吃饱了,奶又胀起来了。营养丰富啊。
乙 对。
甲 你吃饱了奶……奶足啊,多啊!你吃不了,奶胀啊,胀啊!胀得难受,挤啊,挤出来,挤到瓶子里,一瓶一瓶的,早晨让你父亲骑着车,各处去送。
乙 牛奶。
甲 后来要钱了。
乙 后来也没要钱。
甲 始终也没要钱。
乙 我们家使唤牛奶,敢情。像话吗?
甲 反正你们家挤过,你妈疼你,你们家有一和尚。
乙 和尚干吗?
甲 花多少钱请来的,常住你们家。
乙 没事我们家请个和尚干吗?
甲 你瞧,为什么呢,你算和尚的徒弟,你拜和尚为老师,让你长命。给你留个小辫。那干嘛?
乙 那个啊,那叫跳墙和尚。
甲 长命,和尚花多少钱。
乙 迷信!
甲 你爸爸不在乎啊!后来你们家又找了一个老道。
乙 啊!找个老道干嘛?
甲 老道常住你们家。
乙 出家人都上我们家。
甲 他会画符,画一道符,给你贴在身上,免灾去病。
乙 迷信。
甲 又找了一个喇嘛,这个喇嘛念经啊!
乙 他念什么经啊?
甲 长命长寿经,喇嘛给你起了一个蒙古名字。
乙 还来个蒙文。
甲 你有个蒙古名字!
乙 什么名字,叫什么,我怎不知道?
甲 叫什么来着,什么尔,什么多尔。
乙 说清楚。
甲 “比茄多尔”,比茄子多俩耳朵。
乙 讲了半天,我比茄子多俩耳朵!
甲 对对,你有这名字。
乙 没这名字啊!
甲 你有名字……
乙 没有没有。
甲 你有什么名字啊。
乙 我就叫王凤山。
甲 你还有别的。
乙 还有,还有别的干嘛?
甲 就这一名吗?
乙 没有。就这一名。
甲 王凤山,这名不错,凤凰的凤,山水的山。不错。凤鸣岐山,这是那和尚给起的。
乙 啊?!
甲 和尚和尚……
乙 没有和尚!
甲 谁给起的?
乙 这是我爷爷给起的。
甲 你爷爷大学问,你爷爷是状元。
乙 不是状元,是进士。
甲 进士,近视眼。
乙 近视眼干嘛啊!进士,两榜进士。
甲 你父亲也不错呀!在北京一提你父亲,那,都知道啊!你爸爸的名字,王什么那叫,也姓王。
乙 多新鲜呀!我爸爸不姓王姓什么!
甲 什么王,王什么和。
乙 王致和,我们家是卖臭豆腐的呀!
甲 不是王致和,王什么……,王元唐。
乙 王元唐是唱坠子的。
甲 王佩元。
乙 王佩元说相声的。
甲 你父亲王什么,王春和……
乙 没有。
甲 ……你父亲准姓王啊!那没错啊。
乙 多新鲜啊!
甲 你爸爸有外号,叫王半街,对不对?
乙 不对,怎么叫半街?
甲 你们家的房子半趟街,占半趟街那么大。
乙 说我们家的房产占半趟条街。
甲 对。王家大门,路北有广亮大门,上有电灯,下有懒凳,内有回事房,管事处,传达处,二门四扇绿屏风洒金星,四个斗方写的 是“斋庄中正”,背面是“严肃整齐”,进二门方砖漫地,海漫的院子,夏景天高搭天棚三丈六。正房五间为上,前出廊,后出厦,东西厢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房,东跨院是厨房跟茅房,西跨院是茅房跟厨房。
乙 我们家吃了就拉呀!
甲 就为了省事嘛!
乙 没听说过!
甲 东跨院是……茅房,西跨院还是茅房。
乙 不不不……分开!
甲 东跨院是厨房,西跨院呢。
乙 茅房。
甲 倒座儿书房五间为待客厅,明折合页的窗户,整扇的大玻璃,夏景天虾米须的帘子,冬景天子口的风门儿,往屋里一看,真是画露天机,别有洞天。
乙 对。
甲 迎面摆丈八条案,上有遵窑瓶,郎窑罐,宣窑盖碗儿,古月轩的果盘,当中摆四尺多高的广座钟,案前摆硬木八仙桌,镶石芯,配螺钿,一边一把花梨太师椅,桌上有文房四宝,纸笔墨砚,宣纸、端砚、湖笔、徽墨。通鉴、天文、地理,欧、柳、颜、赵,名人字帖,墙上挂着许多名人字画:有唐伯虎的美人儿,米元章的山水儿,刘石庵的扇面儿,铁宝的对子,板桥的竹子,松中堂的一笔虎字。乾隆的闹龙金匾,道光爷亲赐你爸爸的镇宅宝剑,绿鲨鱼皮鞘,金什件,金吞口,上挂黄绒丝绦,有一丈二的穿衣镜,一丈二的隔几案,五尺多高的八音盒儿,珊瑚的盆景儿,碧玺的酒陶,风磨铜的金钟,翡翠的玉磬,有座钟、挂钟、带刻钟、子儿表、对儿表、寒暑表。
乙 是啊!
甲 要讲究戴表,谁也戴不过你爸爸。
乙 那是。
甲 你爸爸戴的表上谱。腰里系个裕包,从左边戴起,要戴浪琴,欧美伽,金壳套,银壳套,铜壳套、铁壳套,金三针银三针,乌利文,亨得利,人头狗,把儿上弦,双卡子,单卡子,有威,利威,播威,博地,左手拿提梁子,右手提溜八音盒。头顶大座钟,怀揣小闹表,未曾走道儿是叮当乱响。
网站注:录音中戴表部分与书中原文出入较大,原文内容更全,此处保留原文
录音:你爸爸戴表都上谱!戴金壳套,银壳套,铜壳套、铁壳套,金三针银三针,双卡子单卡子,有威,利威,义威,播威,博地,手提小闹表,右手提溜八音盒。头顶大座钟,怀揣大挂表,未曾走道儿是叮当乱响。
乙 这是我爸爸戴表?
甲 这是给钟表铺搬家!
乙 搬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