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祝妈长寿(相声集)》 景图等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1-05
乙 哟,您怎么才来啊?
甲 对不起,我刚才有事上“电”里边去了。
乙 您是上百货商店?还是副食品商店?
甲 都不是。
乙 服装店,鞋帽店,纺织品商店?
甲 也不是。
乙 那上五金店,油漆店,家俱店,洗染店,自行车商店,钟表店,文具店,土产店,杂品店,旅店,酒店,饭店,书店,药店,煤炭商店,劳保商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
甲 全不是。
乙 那你上什么店去了?
甲 高压电。
乙 高压电啊?!
甲 还有交流电,直流电,有线电,无线电。电电电电电.···..
乙 哪儿这些电啊?
甲 我爱好电,对电有所研究。
乙 那好哇。
甲 我正在研究这电与人的关系问题。
乙 电与人的关系?
甲 你说电与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乙 你说是什么关系?
甲 电与人是鱼水关系。
乙 没听说过。
甲 人好比是鱼,电好比是水。
乙 鱼能在水里游,人要在电里泡非电死不可。
甲 你每天都得泡在电里。
乙 我呀?!
甲 你说你每天得过多少电?
乙 过一点儿我也受不了哇!
甲 你呀,你是身在电中不知电呀!
乙 俗话说,那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甲 有电就有福。在现在的世界上,电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人类造福。
乙 噢。
甲 简单的说,人生存在世界上,衣、食、住、行四件大事都离不开电。
乙 真的?
甲 当然了。
乙 你先说衣,我穿的这衣服上有电?
甲 有电。你浑身上下,从头到脚,到处充满了电!
乙 得!我成电动的了!
甲 我问你,你穿的这套衣服是哪儿来的?
乙 我买的。
甲 哪儿买的?
乙 服装商店。
甲 服装商店的商品又是哪儿来的?
乙 工厂生产的。
甲 工厂用什么生产?
乙 机器。
甲 机器是人工摇动的吗?
乙 用马达带动哇。
甲 马达又叫什么?
乙 电动机。
甲 哎!这不就有电了嘛!
乙 绕了半天在这儿哪!
甲 不仅这织布是用电,而且从裁剪到锁边,从缝纫到熨平哪一道工序也离不了电。连衣服上的钮扣儿,也是用电动机开动机器制造出来的。
乙 嘿!他还真有研究。穿是离不开电,这吃呢?
甲 那也离不开。
乙 噢,我吃饭用“电动吃饭机”?
甲 那成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边的工人了。
乙 那怎么离不开呢?
甲 你每天吃的主食是什么?
乙 我吃馒头。
甲 对!那面粉就是用电动磨粉机加工的。
乙 不!我不吃馒头,吃大米饭。
甲 那是用电动脱谷机去掉的稻壳儿。
乙 不!我不吃大米饭!我吃……
甲 你吃什么?
乙 吃白薯。
甲 白薯!……那能经饿吗?
乙 这你管不着。我就爱吃白薯。
甲 行啊!你吃白薯不得用那电镀的小刀切开吗?
乙 我不切开,就吃整的。
甲 ……你吃生的?
乙 吃生的闹肚子,我煮熟了吃。
甲 对啦!煮熟了吃,你不得用铁锅煮吗?那铁锅就是用电动炼铁炉熔化的铁水浇铸的。
乙 我不用铁锅,我用的是砂锅。
甲 砂……砂锅不结实啊!
乙 你甭管。砂锅煮白薯别有风味儿!
甲 对啦!你把白薯洗干净放到砂锅里,添点水,然后把砂锅往电炉上一放……
乙 不!我不用电炉。节约用电,我用煤炉。
甲 噢,你烧煤。那煤是哪儿来的?
乙 煤矿工人采的呀。
甲 用什么采呢?
乙 风镐呀!
甲 对。那风镐就是电动的。
乙 嗨!我还是没离开电啊!
甲 你看,这吃饭离不开电吧?
乙 你再说住。
甲 一幢大楼,从设计到绘图,从备料到施工,处处离不开电。建筑用的水泥、砖瓦等材料都是用电生产出来的。建筑完成后,工人们又在大楼里按上电表,拉好电线,装上电灯……
乙 我不住楼房。
甲 你住哪儿?
乙 我住……防震棚!
甲 住防震棚?!
乙 对。
甲 ……现在地震不紧张了。
乙 不紧张我也住防震棚。
甲 那……行啊!防震棚里不得点电灯吗?
乙 不!我不点电灯,我点煤油灯!
甲 煤……对,这煤油从哪儿来的?
乙 不!我不点煤油灯。好嘛,我说点煤油灯,他准问:煤油从哪儿来的?石油。石油从哪里来的?油田。油田怎么开采的?机器。机器就是电动的。绕来绕去还得绕到电上去。我不点煤油灯。我点豆油灯。
甲 豆油是用电动榨油机榨出来的。
乙 我点蜡烛!
甲 你点蜡烛?
乙 对!那蜡是用砂锅,底下架上劈柴熬出来的。
甲 用砂锅,烧劈柴?
乙 对,怎么样?没电了吧?
甲 你那蜡烛芯是什么的?
乙 棉线的。
甲 棉线是用什么织出来的?
乙 是用手工搓出来的。
甲 用什么搓线?
乙 用棉花搓线。
甲 这棉花用什么种呢?
乙 用农具哇。
甲 农具是什么做的?
乙 铁的……啊!这又绕上去了!
甲 反正你离不开电。
乙 你再说行。我走道儿也有电吗?
甲 你出门不得坐电车吗?
乙 不,我不坐电车,我坐汽……不行!我也不坐汽车。好吗,照他这样绕法儿,那么大个儿汽车能不沾电吗!我骑自行车。
甲 自行车是什么材料制的?
乙 不!也不能骑自行车。沾铁就有电。告诉你,我什么车也不坐,我步行。
甲 步行……那上班可太疲劳了。
乙 我高兴步行,天天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嘛。
甲 那你穿什么鞋?
乙 布鞋。布鞋走道儿轻快。
甲 布是怎么织的?
乙 不行!织布机又来了!我穿拖鞋。
甲 你穿塑料拖鞋?
乙 不!一说塑料就有煤,有煤就有电动风镐。我不穿塑料拖鞋,穿木头拖鞋,踏拉板儿!
甲 现在谁还穿踏拉板儿呀?
乙 我穿呀。
甲 穿那多不舒服,又响又硌脚。
乙 ……我不是怕沾电吗!
甲 踏拉板儿也离不开电。
乙 电在哪儿?
甲 踏拉板儿是不是木头的?
乙 是的。
甲 木头用什么工具来加工?
乙 锛、凿、斧、据……不行,这又沾上铁了,铁后边电也跟着来了。
甲 怎么样,还是没离开电吧?
乙 对,是离不开。
甲 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从早晨起身直到晚上睡觉,一举一动都在和电打交道。
乙 是吗?
甲 就拿你来说吧。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电闹钟就把你闹醒啦,你伸手摸到床头开关拉亮了电灯。接着你撩开了电动纺织机织的缎子被,穿上了电动纺织机织的衬衣、衬裤、毛衣、毛裤,套上袜子,蹬上皮鞋,系上电镀带光的皮带。穿好了以后,你打开交流电七灯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你边听边用电动机械制造出来的牙膏、牙刷,口盂、毛巾、香皂、脸盆进行洗漱。别忘了!连那自来水也是电动机开动水泵输送过来的。洗漱完了,你用电镀小刀,把电磨加工的面粉蒸的馒头切成片儿,打开电炉,放上铁锅,倒上电动榨油机榨的豆油,把馒头片煎得又黄又酥……
乙 这我最爱吃了。
甲 吃完早点,你坐上电车去上班,进了厂门没多会儿就听见“叮铃铃”上班的电铃响了。你走进车间,只听电动机轰鸣,只见电火花闪光,你操纵着电动车床,为“四化”建设决心和电钟赛跑!
乙 你瞧!
甲 不一会又集体做工间操,你在电子音乐的伴随下锻炼身体:“一!二!三!四!”。
乙 行了行了。
甲 你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下了班以后,你到了邮电局,拿起电话,拨到电车公司找你对象小王,你约她晚上八点钟在供电局东边第六根电线杆子旁边见面,不见不散。
乙 干嘛偏在第六根电线杆子那儿约会。
甲 因为那儿有电灯,好找啊。
乙 那在供电局门口不是更好吗?
甲 供电局门口上下班的电工太多,不好意思。
乙 好嘛,处处带电。
甲 吃完饭,你急忙跑到理发店,推开装有电镀拉手的玻璃门,请理发师用电推子剪好了头,又用电吹风给你吹了个新式样儿。
乙 什么式样?
甲 电子流线型。
乙 有那式样吗?
甲 你坐上电车,来到约会地点,小王早到那儿了。你和小王一拉手,就觉得身上象电打的一样儿,麻酥酥的……
乙 我至于吗?
甲 你们俩手拉手来到电影院,买了两张电影票,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
乙 什么片子?
甲 《永不消逝的电波》。
乙 哎,你错了。
甲 哪儿错了?
乙 我和小王那天晚上看的不是电影,是京剧。
甲 京剧?
乙 对,传统京剧。
甲 ……对了,是看的京剧。戏的内容是说梁山好汉武松和孙二娘发生了误会,二人在黑地里打起来了。这戏叫什么名来着?
乙 《武松打店》。
甲 对!这不有店了吗!
乙 这也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