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全国获奖相声选 1984》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5
甲 啊,谁说我们年轻人痛苦、迷惘;谁说我们年轻人犹豫、彷徨;谁说我们年轻人悲观、懊悔;谁说我们这——代没有希望?啊,朋友……
乙 噢,叫我哪。
甲 请你作出响亮的回答……
乙 对。啊,长江啊,你是那样的长,湘江啊,你是那样的“香”;黑龙江啊,你是那样的黑;黄浦江啊,你是那样的黄。
甲 什么呀?
乙 你不是让我回答吗?
甲 嗐!我这是为电影《华山群英》配画外音。
乙 《华山群英》?
甲 对。这部电影歌颂了第四军医大学在华山抢险的英雄事迹,展示了八十年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乙 你是这个摄制组的?
甲 对,我是本摄制组的编剧兼领演。
乙 太好了!你能不能带我跟你们一块去呀?
甲 你干嘛呀?
乙 拍电影啊。
甲 你行吗?
乙 行。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电影演员。
甲 电影世家。
乙 我爷爷知道吗?银幕上经常能见到他。
甲 他演过什么角色?
乙 黄世仁。
甲 地主啊?!
乙 我爸爸演的角色好。
甲 演什么?
乙 独眼龙。
甲 狗特务?!全是反面角色。
乙 到了我这辈就好了。我是标准的“美男子”。这不,前些天,八一厂导演请了我好几次,我都没去。
甲 让你演什么?
乙 抽大烟的。
甲 还是反面人物!
乙 这回好了,我要在您这部影片里演个英雄人物。
甲 就您这双水汪汪的大眼能演英雄人物?
乙 英雄人物不一定都是漂亮小伙,主要是心灵美,演的真实、内在。
甲 你真想参加我们摄制组?
乙 我保证不挑角色,演什么都行,干什么都可以,主要是通过实践更好地向四医大英雄学习。
甲 那好。我先带你到华山拍摄外景,试试镜头。
乙 说去就去。
甲 请上车。
乙 哎。
甲 请下车。
乙 怎么下来了?
甲 到了。
乙 真快呀!
甲 你看,华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在陕西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地处秦岭东段……
乙 好地方!
甲 华山名胜古迹甚多,有许多庙宇寺院……
乙 对,少林寺的和尚就在这儿。
甲 谁说的?少林寺在河南嵩山。
乙 不在华山?
甲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
乙 对,双枪老太婆就在这一带活动。
甲 那是华山。
乙 我又弄拧了!
甲 华山自古一条路,道路险峻……
乙 对,不穿鞋扎脚。
甲 你别老插嘴行不行?
乙 好,你说吧。
甲 华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它拔地而起,雄伟壮观。华山之险,为全国名山之冠,人称“天下奇险第一山”。
甲 峭壁悬崖,绝壑天堑。站高峰低头看,眼发晕,腿发颤;令人生畏,使人胆颤。华山神话传说甚多,天然奇景随处可见。怪石林立,神态活现;生动逼真,似隐似现。登华山,从玉泉院出发,顺山泉而上,经五里关、石门、莎萝坪、毛女洞、云门到青柯坪,这一带风光幽静,景色宜人,青松环绕,翠柳相依,林木茂密,繁花似锦,彩蝶纷飞,鸟语花香。云海中,清泉似飘带从山腰下挂,二仙桥铁链护岸,碧水清流。那真是:
观不完奇山异景,
看不尽庙宇寺院,
瞧不完诗文字刻,
听不绝百鸟回啭。
乙 太美了!同学们,尽情地玩吧!
甲 四医大同志游华山,不光是为了玩。
乙 那为什么?
甲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乙 很有意义。
甲 华山以其险峻壮美吸引着千万游客。
乙 都想到这儿看看。
甲 这一天,游人突然增加了四、五倍。突然:华山咽喉要道千尺幢出现险情!
乙 什么险情?
甲 我把当时的情况给你介绍一下:千尺幢坡陡、人多,狭路相逢,人流堵塞,人挨人,人靠人,人挤人,人拥人……不好!
乙 怎么了?
甲 你进入角色。在一片惊呼声中,鞋子、帽子、水壶、雨伞、拐棍、照相机……在空中飞舞。你怎么办?
乙 我下!
甲 起来!你下干嘛?
乙 那我怎么办?
甲 快抓住!
乙 好。
甲 不好!在一片惊呼声中,鞋子、帽子、水壶、雨伞、拐棍、照相机……在空中飞舞。快抓住!
乙 抓住了。
甲 什么?
乙 录相机。
甲 抓录相机干吗?
乙 这值钱哪!
甲 嗐!我让你救人!不好!一个游人从崖顶上下来了!你怎么办?
乙 这时,我脑海里立刻闪现出雷锋、王杰、刘英俊的英雄形象,似看到:欧阳海奋力拦惊马,董存瑞舍身炸堡,黄继光英勇堵枪眼……,想一想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警句,思一思自己的豪迈誓言:天塌地陷何所俱,泰山压顶不弯腰,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粉身碎骨也心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导演,我先救那个?
甲 你谁也别救了。
乙 怎么?
甲 照你这么联想,人早掉下去了。
乙 那四医大学员是怎么想的?
甲 他们只想到救人。
乙 这说明英雄人物的品德已化做他们的自觉行动。
甲 不好!一个游人从崖顶上栽下来了!快抓住!
乙 没抓住。
甲 又一个人摔下来了。快抓住!
乙 没抓住,太胖了。
甲 又一个人摔下来了。快抓住!
乙 抓住了!
甲 好!
乙 就一只鞋。
甲 你这么演不行。在这关键时刻,四医大同学冒着被撞下山崖的危险,用身体阻挡、用手臂拦抓……看:三、四个遇险的游人得救了。
乙 这回好了!
甲 不好!二仙桥又出现了险情!
乙 二仙桥?
甲 对。我给你介绍一下:二仙桥这边是万丈深渊;道路狭窄,铁链已被挤断,游人时刻都有被挤掉下去的危险。
乙 怎么办?
甲 四医大百名学员自动组成抢险战斗集体…·你进入角色!
乙 我也是其中一员!
甲 对,你加入英雄行列!
乙 我站哪?
甲 你站后边儿。
乙 后边挡我镜头。
甲 你站中间儿。
乙 中间不显眼儿。
甲 你站前边儿。
乙 好!
甲 下面是万丈深渊。
乙 我回来吧?
甲 你到底站哪呀?
乙 最好找一个既安全、又显眼的地方,好突出我的英雄形象啊!
甲 这哪行啊!四医大同学可不象你。
乙 他们是怎么做的?
甲 在这严重的一瞬间,四医大百名学生自动组成抢险战斗集体,一百多颗红星筑起了一道绿色人墙。这人墙象一座雕像:一座比自由女神更高的雕像;一座比维纳斯更美的雕像;一座比大卫更有力的雕像;……
乙 一座比上校更高的雕像…
甲 上校?
乙 你大尉,我上校,比你官大。
甲 嗐!你怎么老想着突出自己呀?
乙 导演,我演这个角色吃力,你给我换个角色吧。
甲 那好,你试试下一组镜头:抬担架,抢救伤员,
乙 那行,我有把傻力气。
甲 坡陡、路险,抬担架要保持平衡,你抬前边抬后边?
乙 常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抬后边。
甲 抬后边得跪下。
乙 ……那我抬前边。
甲 抬前边得把手举起来。
乙 ……那我抬中间。
甲 抬中间得蹲着走。
乙 没问题,我练过“矮子功”。(走)
甲 好,坚持就是胜利!没多远了。
乙 还有多远?
甲 二十里。
乙 受不了!
甲 你看你,挑挑抹拣,四医大的学员可不象你。
乙 他们怎么抬的?
甲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手臂交错,合力抬着一位骨折的伤员,在陡峭的石梯上侧身下行。
乙 真是好样的!
甲 为了保持担架平衡,抬在前边的学员把手高高举起,后边的学员跪着往前挪动。他们把一切困难置之度外,经过四小时长途跋涉,终于把伤员送进医院。
乙 我太受感动了!我一定向四医大同学学习。
甲 怎么学习?
乙 学习他们在关键时刻处处想着“为他人”而没有“为自己”。我再也不挑挑拣拣了。
甲 那好,你演一个头部受伤的人。
乙 头部受伤,没关系。
甲 鲜血直流,
乙 拿棉球擦擦。
甲 左前额鼓起两大血包。
乙 这是瘀血。
甲 右前额明显凹陷。
乙 这是塌方。
甲 四医大学员初步判断:你是凹陷性颅骨骨折。
乙 怎么知道的?
甲 游华山之前刚学完这课。
乙 怎么办?
甲 需要给你紧急包扎,送往医院。
乙 好。
甲 再给你拍X光检查。
乙 行。
甲 结果证明,判断准确。
乙 怎么治?
甲 马上进行手术。
乙 动哪儿?
甲 开脑袋。
乙 我不怕!我要向四医大同学学习,处处想着“为他人”,不“为自己”
甲 不要说话,现在给你打麻药。
乙 不要管我!把麻药留给他们吧!
甲 需要给你打点滴。
乙 不要管我!把葡萄糖留给他们吧!
甲 需要给你输氧。
乙 不要管我!把氧气留给他们吧!
甲 需要给你开刀。
乙 不要开我!把刀留着开他们吧!
甲 别说话,安静,现在给你做手术。
乙 大夫,怎么这么凉啊?
甲 已经打开颅骨。
乙 掀开盖了?里边怎么样?
甲 啊呀!你这伤势可不轻啊!凹陷性颅骨骨折,刺伤了脑组织。同志啊,幸亏你遇上了四医大懂医的人哪!你要是晚来半天……
乙 怎么样?
甲 你可就完了。
乙 谢谢四医大学员华山群英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呀。
甲 啊!朋友!华山曾有过无数的神话。
乙 这不是神话。
甲 华山曾有过奇妙的幻想。
乙 这不是幻想。
甲 只有美好的心灵,才会生出思想的翅膀。
乙 对!
甲 只有高尚的情操,才会有遥远而无畏的翱翔。
乙 太对了!
甲 朋友!展开你的双翅在蓝天中翱翔吧!你飞吧……
乙 我飞不起来,
甲 为什么?
乙 你没给我盖盖儿呢!
甲 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