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 - 侯宝林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侯宝林自选相声集》侯宝林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

这回我说段儿相声。

噢,您是位艺术家。

不敢当,我是一个演员。

不,您是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

噢?

看得出我是干什么的吗?

我看不出来。

咱们是一家子。

一家子?

您是艺术家,我是科学家。这不都是一个“家”字吗?

噢,您是一位科学家!

你知道中国科学院吗?

您在那儿工作?

从那门口儿走过。

那管什么呀,我当您在科学院工作呢。

什么工作?

研究科学。

你不懂,科学院以下分很多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一个所研究一门,你想那么多人研究一门儿,研究出成绩来算谁的?

啊?(对观众)怎么还有这样的思想呢?

都算大伙儿的,那我搁在哪儿?

您不上算!

我跟他们研究不到一块儿,我是个单干户的科学家。

(对观众)这位还没到互助组啦!

我研究的不是一门儿,是全门儿。我一个人研究的包括他们所有的各门,我这叫综合科学。

啊,这我不懂,什么叫综合科学?

这么说吧,我所研究的是包罗万象。自从混沌初分,海马献图,一元二气,两仪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阴阳金木水火土……

行啦,您甭说了,您怎么还研究这个呢?

怎么啦?

现在是原子时代,人类都飞上天空去了,到宇宙空间去了。人家研究原子、核子、电子、离子……

这我懂,原子、电子、饺子、包子……

包子?……

你不懂,他们研究的所有问题,那也出不去我说的几个字。阴阳金木水火土,我这几个字能包括世界万物。

不见得吧?

没错儿。

什么都行?

当然啦。

那么您说这桌子有没有阴阳金木水火土?

有哇,桌子面儿就为阳,底下那面儿就为阴。

噢,就这么简单?

这是通俗的讲,讲深奥了你不懂。

这桌子有金木水火土吗?

有。

桌子哪儿来的金呢?

这桌子……当初没做成桌子的时候,它不是桌子。

这不废话吗?

当初它是木材。

那我懂,经过木工把它做成桌子。我问你,桌子哪儿有金?

木工用什么工具做桌子呢?

锛凿斧锯呀。

锛凿斧锯是什么的?

铁的。

“铁”字儿怎么写?

“金”字边儿……

这不是有金了吗?

“金”字边儿就算啦?

金、银、铜、铁、锡为五金,懂吗?

噢,金木。木呢?

这桌子是什么的?

木头的。

有木了。

水呢?

有木就有水呀!

怎么?

没水树木怎么长大的?

哟——那么火哪?

火?

啊,您不是说阴阳金木水火土吗?

你问这个火是不是?

桌子哪儿有火呀?

当然有哇,它这个……桌子……它不是能劈了烧火吗?

象话吗?挺好的桌子劈了烧火?

你要知道,桌子的原料是木材。

这我知道,木材原来是树。我没问这个,我问你桌子跟火有什么关系?

哎,有关系,在原始时代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多新鲜哪!

可有钻木取火,木能生火。

可找着根据啦。

不是,讲深奥了你不懂,这得根据你的水平,这就麻烦啦。

啊,那土?

桌子是木头的,木头原来是树,树在哪儿长着?

地下呀。

地是什么的?

土地呀。

这不结了吗!石头上能长树吗?

不能。

记住,回去以后在日记本上写上,这叫理论,懂吗?

我长点儿知识。

这就是科学,懂吗?这你就知道我研究的是多么深广多么渊博啦!

行了,您先甭美。吃的也有阴阳金木水火土吗?

随便你问什么也离不开我研究的阴阳金木水火土,你说你吃的什么?

你说苹果,哪儿为阳,哪儿为阴?

苹果呀,苹果这东西算是……鲜货之类的东西,多吃一些水果儿倒是没什么坏处……

谁问你这个啦?我问你苹果哪儿来的阴,哪儿来的阳?

你听着,这苹果一面儿红,一面儿青;红的那边儿为阳,青的那边儿为阴。因为晒着的那面儿把它晒透了它就红了,没晒着的那面儿那就是阴哪,决不能说太阳转着弯儿晒那苹果呀。

嗯,阴阳有了,苹果有金吗?

你这人太糊涂。

嗯?

苹果在哪儿长着?

苹果树上啊。

怎么掉下来的?

拿剪子往下剪哪!

剪子是什么的?

铁的。

“铁”字怎么写?

“金”字边儿……

(急促地)有金啦。

有……(对观众)一动铁的,一沾金字边儿,他就有的说了。

五金嘛。

木呢?

苹果树不是木吗?

水呢?

一咬就流水儿。

流水儿也算……

那不是水儿吗?

嗬,苹果有火吗?

火啊?

啊,钻苹果取火,对吗?

哎呀,你想的多天真哪!(对观众)怎么能够钻苹果取火呢?

是呀,我这人不懂“科学”,这不是跟您请教吗?您说苹果哪儿有火?

苹果的火呀——这个——

(对观众)这是想通俗的讲法呢,讲深奥了怕我不懂。

苹果是水果儿的一种,特别是小孩儿应该常吃。

是呀,多吃点苹果去火。

哎,有火啦。

嘿,我给他送去啦。土哪?

苹果树在哪儿长着?

唉,土地上。再问点儿别的还行吗?

行。

您说咱们吃的那红果儿,哪儿为阳,哪儿为阴?

啊,这个好讲了,这面儿是红的,这面儿(恍然大悟)也是红的啊?

整个儿全是红的。

啊,红的就为阳啊。

那么哪儿为阴哪?

它是——你掰开瞧里边儿什么色儿?

白的。

那就为阴。

嘿!(对观众)外边儿没辙啦,跑里边儿打主意去啦!阴阳有了,红果有金吗?

这不是更简单了吗,红果在树上长着,熟了以后你拿什么把它摘下来呢?

我,拿竹竿儿把它打下来。

(呆愣)

一拿剪子又有词儿啦,咱们不动五金。

嗬,拿铜棍儿把它打下来?

不,不是铜棍儿,竹竿儿。

嗬,竹竿儿呀?

啊,红果有金吗?

这个红果儿也叫山里红。

嗯,厂甸儿卖的那个大挂山里红嘛。

是用麻线儿穿起来,小孩买了挂在脖子上。

是呀。

你说,那麻线儿你是怎么穿过去的哪?

我,我是拿竹签儿捅过去的!

竹签儿?

啊,红果儿有金吗?

你等会儿,竹签儿你拿什么修的哪?

我,拿玻璃碴儿刮的。

可是那尖儿你得用刀子修哇!

不,我在石头上蹭的。

嗯,有办法。

当然有办法。

红果还可以做糖葫芦儿。

是呀。

还有夹馅儿的。

(警惕地听着)嗯。

把红果拉开一个口儿,把核挖出来,唉,那口儿你是用什么拉的啦?

那口儿呀?我是拿线勒的。

(窘,自言自语)拿线勒的。

红果儿有金吗?

那核儿拿什么挖的哪?

拿竹批儿。

嗯!糖葫芦儿它得蘸糖啊!

当然啦,没糖它怎么叫糖葫芦儿呢?

那么你用什么熬糖呢?

我用——砂锅!

砂锅熬糖?

啊,铜锅铁锅都不用。

砂字儿怎么写?

“石”字边儿一个“少”字儿。

锅呢?

“金”字边儿……

有金啦!

嗐!

(根据传统作品整理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