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甲 你知道什么人最规矩吗?
乙 这可说不好。
甲 商人最规矩。
乙 怎么呢?
甲 商人有商人的宗旨。
乙 什么宗旨?
甲 挣钱。
乙 钱哪!
甲 商人能忍,度量大,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过去马路上有一种卖唱的,专门唱“劝人方”。
乙 什么味?
甲 (唱“太平歌词”调)“买卖人能忍,和气生财,不论穷富一个样看待。买卖做的熟主道啊,上柜台来笑眼开,休要发死莫要发呆。像你这买卖怎么会不发财。”
乙 是这味儿。
甲 过去做买卖的最能干是山东人和山西人。
乙 是吗?
甲 过去讲究三年一回家。有这么一句俗语——
乙 怎么说的?
甲 “山东人回家大褥套,山西人回家骡驮轿。”证明满载而归。
乙 要是我们北京人回家呢?
甲 “瞎胡闹”。
乙 瞎胡闹?
甲 挣多少花多少,三年回家你看,一块手绢一兜——
乙 金条?
甲 两双破袜子。
乙 嗐!
甲 到门口一下三轮:“妈,拿车钱!”
乙 啊,找他妈要车钱哪?
甲 要不怎么说“瞎胡闹”呢。
乙 可不。
甲 北京、天津有很多银号、钱庄是山西人开的。很多大饭庄子,什么“登瀛楼”、“天和玉”、“鼎和居”、“泰丰楼”,多半是山东人开的。
乙 对。
甲 开饭庄的就数山东的胶东一带,什么文登、掖县、乳山、黄县的多。
乙 是。
甲 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四大菜系之一。山东菜馆不但菜好,主要是招待得好,和气。任你有多大的气他不着急,最后达到顾客满意。
乙 是吗?
甲 你比如说吧,来三个人吃饭,有两个人谈得很热闹,把那一位给干那儿了。这位这个气呀!去也不是,坐也不是,光坐那儿生闷气。
乙 怎么办呢?
甲 这时就看跑堂的了。他会主动过来拿起茶壶,(说胶东话)“先生,你老喝茶。”
乙 喝茶。
甲 你看这位:“不渴!”
乙 气儿挺足的。
甲 要搁你就没词儿了。人家就有话说:“对,不渴别喝,喝了胀
肚子。”
乙 胀肚子?
甲 又拿过烟来:“先生,你老抽烟?”
乙 这位?
甲 “不会!”
乙 还气着哪。
甲 “对,不会就别抽了,抽了没好处,净咳嗽。你老先吃点瓜子、点心?”
乙 这回?
甲 “不饿!”“对,不饿先别吃,吃了不好受,你老多咱想吃再吃。”
乙 这回?
甲 这位“噗哧”一乐:“哎呀,你们胶东人真能说呀!”“哪里,我们怎么能说呢?再能说我们也不如说相声的能说。”
乙 哪!还给我们做广告了。
甲 人要一高兴话就多了。
乙 那是。
甲 这位要和跑堂的拉拉家常:“小伙子,今年你多大了?”
乙 他怎么说?
甲 “多大了,还用我说嘛,你老人家走南闯北的,你老就猜吧,一猜就对。”
乙 一猜就对呀?
甲 “我猜呀,你不是十八就是十九。”“对,你老说的真对呀,我又是十八又是十九。”
乙 到底十八呀还是十九啊?
甲 “我去年十八,今年不十九嘛!”这位心说:对了,明年你还二十哪。这位气消了一大半了,还想问问:“小伙计,我还得问问你。”“你老问吧,你问什么我说什么。”
乙 倒好说话。
甲 “小伙子,你是胶东什么地方人哪?”“你老猜吧,一猜就对。”
乙 还是一猜就对。
甲 “我猜呀,你不是掖县的就是乳山的。”“对,你老说的对,我又是掖县又是乳山的。”
乙 他怎么两地方人呢?
甲 “你老不知道,我爸爸是掖县的,我姥姥家是乳山的。”
乙 谁问他姥姥家了!
甲 这位问他:“你十九了,是几月的生日?”“我就别说了,你老猜吧,反正一猜就对。”
乙 生日还有猜的?
甲 这位一想:我怎么猜?我说你不是七月的,就是八月的,你会说:“对,我又是七月的又是八月的。”我问你怎么又是七月的又是八月的?你又说:“我是阴历七月,阳历八月。”这回,我叫你两本皇历也对不起来。
乙 是呀!
甲 这位这气完全消了,笑嘻嘻地说:“伙计,你这生日,不是六月的就是腊月的,对吗?”
乙 啊?差半年哪?
甲 他这回可真出汗了:“啊……对呀……你老猜的太对了,我又是六月又是腊月的。”这位想乐也不敢乐:“你到底是六月还是腊月?”“啊……什么……你老不知道,我应该是六月生人,我出来一看,天太热了,我回去了,腊月才出来的!”
乙 这像话嘛!
(孙少臣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