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马三立表演相声精品集》 王文章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对应录音:马三立、王凤山《黄鹤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g411Y7WQ
甲 想起啊,这么两句话来。
乙 什么呀?
甲 我想起啊,这么两句话来,谁告诉我的,谁跟我说的,我忘了。想不起来了啊。
乙 哦。
甲 有这么两句话。
乙 什么呀?
甲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乙 哦?
甲 谁告诉我的这句话,我忘了,想不起来谁说的。
乙 哦?
甲 我这么一想太对了。
乙 怎么啦?
甲 可不是吗?生书一熟戏一听着有意思。
乙 嗯。
甲 听不腻的曲艺。
乙 哦。
甲 啊!听书啊总得听生的,这部分、这套书根本没听过,啊!这几个扣子,末了,结尾怎么回事不知道,越听越爱听,越上瘾,准听。生书,熟戏,这个戏越熟了,词你都会了,爱听。
乙 嗯。
甲 《失空斩》、《二进宫》,你词儿都会了,你还得买票,你还得听。台上唱的,台下坐着还听,听着还唱,小声唱,嘴动着,因为什么呀?他会!
乙 嗯。
甲 他听着有意思。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曲艺它为什么?它是单独的形式,它就跟那房子似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它不是一码事。戏剧它是个综合艺术嘛。
乙 哎。
甲 演戏、灯光、布景、道具、服装、音乐、效果、配音,等等吧,很多的艺术家,综合起来,才成完整的一出戏,它是综合艺术。啊!平常有这么一句话嘛,一个人唱不了一出戏嘛。
乙 对。
甲 不错,也有一人一出戏的。《拾黄金》是一人吧,但是他不是一个人唱的,那些个音乐、场面、配音、服装、道具伺候着,给他伴戏,也得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
乙 对,对。
甲 曲艺就不是这样啦,曲艺啊,它是单独的。哪个节目跟哪个节目,十罗①、大鼓、单弦、坠子、相声,谁跟谁都没关系,它唱完了就是它,它不是一个综合的,唱腔不一样,动作也不一样。不错,唱大鼓嘛,它也有动作,也有比划,刀枪架呀,但它跟戏剧不一样。
① 录音作“时调”
乙 对。
甲 那戏剧,要唱了总得叫板。
乙 啊。
甲 曲艺哪有叫板?打起鼓它就唱吧,它不能叫板。戏剧呢,它就得叫板,也像曲艺,拉个腔,道句白,或者是来个手势,这么一来,这叫什么懂吗?
乙 云手。
甲 这也懂,跟谁学的?
乙 这个啊?这个谁都知道。
甲 哦,对对,拉云手,要这样呢?一上场。
乙 抖袖。
甲 哦,要这样呢?
乙 端带。
甲 哦,行啊,这个呢?
乙 正冠。
甲 这个呢?
乙 胡子。捋髯。
甲 行啊,这你也懂,这叫什么?
乙 分髯。
甲 这样呢?
乙 丝扎。大花脸,对不对。
甲 这样呢?
乙 不知道。
甲 这胡子痒痒,扽扽。
乙 你外头扽去,戏台上扽胡子!
甲 这么说你对戏剧有研究啊!
乙 哎。
甲 你很感兴趣啊!
乙 哎,我也爱听,也爱唱。
甲 你会唱?
乙 唱两句?
甲 哎,你要爱戏剧,你找我去,你有时间找我去。
乙 找你干吗?
甲 我给你说说戏,我教你点儿。
乙 真的?
甲 你真爱唱戏吗?
乙 是爱唱。
甲 你在哪儿唱过戏?
乙 我这是……
甲 什么班的?
乙 我没有班。
甲 哪儿的?
乙 我就是学过这么几出戏,跟他们一块儿彩排唱过。
甲 也唱过吗?
乙 哎。
甲 正式科班?
乙 我没学过。
甲 你不是科班的?
乙 不是不是。
甲 不是内行?
乙 我不,不……
甲 爱这个?
乙 对,对。
甲 那正好了,你找我。
乙 哎,哎,找你?
甲 戏剧这个演员不都挺熟的吗?
乙 有名的演员认识很少。
甲 我给你介绍介绍。
乙 哎,哎。
甲 你认识我就行了。
乙 哦。
甲 你认识我,你晓得吧,行吗?
乙 好,好。
甲 你找我。
乙 哎,哎。
甲 我给你说说戏。
乙 哎,好。
甲 我给你练练功,练练功怎么样?
乙 好,好。
甲 行,行,行。
乙 干吗?
甲 窝腿,先窝腿,得搬到这儿来呀!
乙 哎,别搬,您别搬。
甲 窝腿,窝腿。
乙 不成,您不成,不成,年轻的学戏,您给他窝窝腿,掰腰。我这么大岁数,您给我弯腿,一下弯折了怎么办?这个。
甲 你不得练功吗?你学戏,你。
乙 我学戏呀,学点文戏,唱功。
甲 唱功戏也成啊。
乙 我不弯腿。
甲 你学啊,学老生、青衣、小生、老旦,你学啊,我给你,我教你啊。
乙 喳,生、旦、净、末、丑你全行啊。
甲 哈,生旦净末丑,唱打做念翻,全活儿。
乙 喔,全活儿,这个。
甲 啊,全有。
乙 是啊,您全有。
甲 啊,净找我学,找我学的太多了。
乙 是啊。
甲 我全行啊,大衣箱,这咱都懂。
乙 哦。
甲 哪件衣服,什么演员穿什么,咱给人扮过戏,贴过片,化过妆,旗包箱。帽箱,这个,水锅的活我都懂。
乙 唔。
甲 水锅那活,咱都能干。
乙 这么一说,您是科班出师?
甲 我不科班,不科班。
乙 不是科班?
甲 我爱这个,票友。
乙 票友?
甲 现在说业余啊。
乙 哦。
甲 老票友啊。
乙 哦。
甲 打那个年头就走票。
乙 哦,走票。
甲 您认识我吗?
乙 不认识,不认识。
甲 啊,你算算吧,我这唱戏走票都多少年了,北京你打听打听。
乙 打听?
甲 我,外号。
乙 你有外号?
甲 “叫官儿”。
乙 叫,叫官儿!
甲 对,你到北京你打听打听,说叫官儿。
乙 叫官儿怎么回事?
甲 就是那个扑克牌里头不有个大鬼、大王,从前那张牌叫什么?”叫官儿”,这张牌当什么都行。
乙 哦。
甲 搁哪儿都能用。
乙 对。
甲 为什么叫“叫官儿”呢?那时候票友唱戏,后台有我什么戏都干得开。
乙 嘿。
甲 缺老生,我来;缺花脸,我来;缺个老旦,我来。
乙 你瞧,你全成?
甲 你瞧,要不怎么叫“叫官儿”呢?
乙 哦。
甲 北京有个朱少峰认识吗?
乙 认识啊,朱少峰,唱花脸的。
甲 家里头开那个珠宝玉器行的。
乙 对对。
甲 有名的票友,趁钱,我们一块儿唱。
乙 是呀。
甲 你瞧瞧,谁还不知道吗,朱少峰的花脸怎么样?
乙 好。
甲 给我配戏。
乙 给你?
甲 我们在一块儿唱,杨幼棠认识吗?杨幼棠?
乙 认识啊。
甲 申子明知道吗?
乙 知道知道。
甲 我们都一块儿唱。
乙 哦。
甲 唱老旦的李云甫,李云甫知道吗?
乙 知道啊。
甲 我们都一块儿唱。
乙 嘿。
甲 你算算多少年了?
乙 对。
甲 这不戏校找我吗?当艺术顾问,给他们排排这个老戏,传统戏,咱们会的多点嘛。他们有些个青年没见过,咱给他说说。说今儿早晨来车接我嘛。
乙 哦。
甲 这不等到现在,这车也没来。
乙 哎,哎,这么些日子也没听你唱过。这么办,您在这儿唱两句,怎么样?让大家听听好不好!你瞧瞧,刚一提就欢迎。
甲 这,这是戏,这不是时调大鼓,来这儿唱个歌,站这儿唱,这是唱戏。噢,哎。这是京班大戏,小姑娘们行了,来个拉弦的,胡琴一拉,旁边站个小姑娘唱,唱清唱二黄。你说这么大岁数的老头子了,站这儿唱清唱二黄,那叫什么玩意儿?
乙 对。
甲 我也没唱过这个,你让我来哪?来个清唱二黄站那儿,挤眉瞪眼的,也不动地唱,我还唱不上来。
乙 哦。
甲 我还真不行,我不习惯,我得扮戏、彩唱,得有配角。
乙 得有配角?
甲 哎,得有下手,配角,底包,零碎,那我才行。你清唱站在那儿。
乙 那这么办,咱们二位唱出戏,我给你来个配角。
甲 你配嘛角?你配嘛?你唱啊,你跟谁唱?
乙 跟你啊。
甲 你是干嘛的?我跟你唱,真是,胡闹嘛,我,我跟你唱。我这么些年票友,我跟你唱?你算干嘛的?你哪行啊。你把北京杨文棠给我找来,你把万国权给我请来,让他给我配戏,你行吗?
乙 我当然是不行。
甲 不行,你还唱?
乙 主要不是听您的嘛!我给您配角,听您的!
甲 那你要这么说还行,主要还是各位听听我,那你能唱什么呀?
乙 我能唱什么,听您的。咱们二位唱出戏,拣您会的。
甲 这,你这,你会什么?我跟你唱啊,我知你会什么啊?你让我会的,我会多了,我会一万多出戏。
乙 唔,一万多出?
甲 我说个戏,你唱得了吗?连戏名你都没听说过,你都不知道。你拣你会的,我是全行啊,生旦净末丑,唱打做念翻,你说吧。
乙 对,对,对,拣我会的唱。
甲 我说行吗,我别说呀,我说来个什么什么戏,你没有。
乙 对。
甲 你没见过,那怎么唱啊?
乙 对。
甲 你会哪个啊?
乙 哦,我说。
甲 啊。
乙 咱二位唱出《黄鹤楼》。
甲 什么?
乙 《黄鹤(háo)楼》。这字也可以念鹤(hè),《黄鹤楼》。
甲 这戏你有吗?
乙 有哇,没有我能唱吗?
甲 黄什么楼?
乙 《黄鹤楼》。
甲 黄,这戏生点。哎!没见过贴这个戏啊。
乙 啊,生点咱们唱才好呢,让大家听着新鲜啊,好吧?
甲 黄什么楼?
乙 《黄鹤楼》。
甲 你有啊?
乙 有啊。
甲 《黄鹤楼》,唱哪场啊?带“大审”吗?
乙 “大审”?
甲 带不带啊?
乙 不带。
甲 不带”大审”,就“庙堂”来了。
乙 啊?
甲 就“庙堂”这一场。
乙 您说这“庙堂”、“大审”那是《法门寺》。
甲 你说?
乙 我说这是《黄鹤楼》?
甲 《黄鹤楼》哪一场啊?
乙 嗯?
甲 《黄鹤楼·赴宴》。
乙 哎。
甲 《赴宴》这一场?
乙 哎。
甲 哎,那来。
乙 啊。
甲 那可以。
乙 啊,可以咱们唱这个?
甲 《黄鹤楼》?
乙 哎。
甲 《赴宴》?
乙 啊。
甲 哦,哪儿赴宴啊!
乙 哪儿?
甲 黄鹤楼赴宴?
乙 啊。
甲 哦,行,有啊?
乙 有啊。
甲 不是,我担心你回头,我是没问题啊。
乙 没问题,咱就唱这个。
甲 这,行。黄鹤楼赴宴。
乙 哎。
甲 就赴宴这一场?
乙 哎,哎。
甲 说明白得了吗?
乙 您挑个角儿吧!
甲 啊?
乙 您挑个角儿吧!
甲 什么叫挑角儿啊?
乙 您去谁啊,挑个角儿?
甲 你说吧,你说吧,你去谁吧。
乙 我,我说?
甲 我当然得听你的,你说呀,这里角儿多了,我说,我来这个我去这个。可巧你正会,你正会这点,我占上了,你怎么办?你先挑,你不行的,我来。
乙 你瞧,这也不错,好,好,那我来个刘备。
甲 啊!刘备!三国戏,这是!
乙 啊,三国戏。
甲 刘备。
乙 哎。
甲 刘玄德,姓刘,名备,字玄德。
乙 哎。
甲 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
乙 哎,行啦,行啦。
甲 我知道这词儿,我背过。
乙 就到这儿,就到这儿。
甲 啊,对。刘备,刘玄德。
乙 啊,啊。好不好?
甲 好!
乙 好,哎哎,您挑一个角儿?
甲 你说吧,听你的,哎,你来吧。
乙 你别不清头吧,这戏。
甲 什么叫不清头哇,什么叫不清头哇。
乙 你本来是嘛!让你挑戏你也挑不出来,让你挑个角儿,你也挑不出来,你说吧,你来吧,你去谁?
甲 你呀,你呀,你练不出能耐来就这样,心眼儿太多,好心眼儿太少。哎,你以为我不知道都有谁啦,我们这是听你派。他以为让我挑角儿,我不知道这里有头有谁啊,我说不出来啊,你是这么想。想错啦,错啦,你。我这儿听你派,你说来哪个角儿,你点。
乙 好,好,那你来诸葛亮。
甲 啊。
乙 诸葛亮。
甲 行啊,姓诸名葛,名葛字子亮,哎,哎,孔明,孔明诸葛亮。
乙 姓、姓诸?
甲 这你就甭管了,到场上你就知道了,姓诸葛,名亮。
乙 好嘛。
甲 急姓嘛,姓诸葛,姓的嘛,姓的诸葛亮嘛。
乙 哎,好、好。
甲 姓的嘛,就是,姓的嘛。
乙 哎,哎,我再来个张飞。
甲 啊!
乙 我再来个张飞。
甲 你不刘备吗?怎么张飞啦?
乙 是啊,先唱刘备,后赶张飞。
甲 你一人能去俩角儿?
乙 啊。
甲 你一人能去俩?
乙 你也得去俩。
甲 我什么啊?
乙 你再赶个鲁肃。
甲 鲁肃?
乙 啊。
甲 鲁子敬?
乙 啊。
甲 鲁大夫?
乙 对。
甲 (唱)“鲁子敬在舟中啊……”那个。
乙 啊,对、对。
甲 我来啦,我来。
乙 啊,啊。
甲 我先来鲁肃,我先来鲁肃,后来诸葛亮“借风”那点儿我来,“借风”那点儿你甭管。我,那个(唱)“学天书,玄妙法……”
乙 哎,别唱了。
甲 我来这个“借风”。
乙 你哪儿来的借风,这里头?
甲 我先来借,我先来鲁肃,后来诸葛亮。
乙 你先来鲁肃?干脆你别来鲁肃了,你就来诸葛亮得了。
甲 我先来诸葛亮?
乙 哎。
甲 那行,我先来诸葛亮,那成了,就这么办了。
乙 那好,咱把桌子往后面搭搭。
甲 搭桌子干吗?
乙 搭桌子吗,分出前后台来呀。
甲 哦,分前后台。
乙 哎。
甲 怎么前台啊?
乙 这是前台,这是后台。上场门、下场门,你是怎么样?
甲 好,好,好,我是——,我去诸葛亮?
乙 哎。
甲 好,这诸葛亮我得扮戏啊。
乙 当然。
甲 我得,诸葛亮得戴八卦巾。
乙 哎。
甲 八卦巾懂吗?(用白手绢包头)
乙 哎,家门不幸啊,谁过去啦?
甲 去你的,诸葛亮的帽帽。
乙 啊?
甲 帽帽。
乙 这是诸葛亮的帽帽?我上场你给打家伙,您上场我给打家伙。
甲 哪有家伙啊,哪有家伙啊?
乙 没有家伙啊。
甲 什么家伙啊?
乙 锣鼓用嘴学。
甲 锣鼓经啊!
乙 哎,锣鼓经行吗?
甲 太成啦。
乙 啊,行啊。
甲 我来。
乙 那,你听我叫板。
甲 好,打家伙。
乙 “嗯咳。”
甲 (秧歌锣鼓)仓仓七仓七,仓仓七仓七……
乙 这跳秧歌舞来啦,这个?
甲 这么打不活泼点儿吗?
乙 活泼点儿?是活泼。
甲 怎么打啊?
乙 大戏加秧歌舞啊。
甲 你说呢?
乙 刘备上场,老生。
甲 刘备。
乙 打什么啊?打小锣。
甲 什么小锣啊?
乙 搭,台台…
甲 这个啊,这个有,来。
乙 “嗯咳。”
甲 台,台,台,台,搭搭台。台。台台七个,七个台台……
乙 我们这改跳加官了,你看这,你台个七没完啦!
甲 你这干吗呢?
乙 啊!这跳加官舞。我到台口这一抖袖,你就别打了。
甲 这样干吗?
乙 这是抖袖啊。
甲 我以为快点呢。
乙 快点?
甲 来,来,来。
乙 “嗯咳。”
甲 台,台,台。
乙 出去啊!
甲 啊?
乙 出去。
甲 出去?
乙 啊。
甲 我干吗去啊?
乙 送花圈的来了。
甲 怎么,这。
乙 咱俩一块儿上场,一起上。
甲 哦,这一块儿上了?
乙 啊。
甲 你那刘备的过场免啦啊。
乙 我哪来的过场啊。
甲 这没过场。
乙 “嗯咳。”
甲 台,台,台,台。
乙 斗鸡来了,这?这啊!
甲 怎么着?
乙 我说你这动作自然点成不成?
甲 这还要多自然啊。
乙 好嘛,这还自然,连鸡都出来了。“啊,先生。”
甲 “啊,先生。”
乙 啊!俩大夫啊?
甲 怎么啦?
乙 你别叫我先生啊。
甲 那你叫什么啊?
乙 “主公。”
甲 “主公”是什么呀?
乙 我就是皇上。
甲 皇上啊?
乙 啊。
甲 谁皇上啊?
乙 我呀。
甲 这,皇上,有这模样的皇上吗?好,皇上这样啊?
乙 逢场作戏,我不是去的皇上吗?
甲 完了……皇上……
乙 哎。
甲 皇上……好,皇上,皇上还没吃晚饭呢?皇上带着发面饼来的。后台的手巾包两张发面饼。皇上的晚饭,咱把发面饼拿过来给大伙儿看看。
乙 哎,哎。
甲 两张发面饼,娘娘给皇上烙的饼。
乙 我说,你管我这发面饼干吗呀,唱不唱啊?
甲 就皇上吧,来,皇上。
乙 “啊,先生。”
甲 “啊,主公。”
乙 “此去过江,你把孤王害苦了!”好嘛,我说你这什么毛病啊?
甲 你这,你这是坏我的腕儿。
乙 坏你什么腕儿呀?
甲 你当这么多人,你说”你把我害苦了”,我怎么害你了?让人听听我怎么啦?我怎么害你啦?
乙 不是你害我的,我。
甲 那谁害的呀?
乙 诸葛亮。
甲 找诸葛亮啊。
乙 我哪儿找去?
甲 那你冲我说。
乙 你去的谁?你不去的诸葛亮吗?
甲 就说我害的。
乙 啊。
甲 我什么词儿啊?
乙 没你的事儿。
甲 我干吗去啊?
乙 你打家伙。
甲 怎么打啊?
乙 打家伙都不会啦!
甲 说吧。
乙 仓来七来仓…
甲 来,再来。
乙 “啊,先生。”
甲 “主公。”
乙 “此去过江,你把孤王害苦了!”
甲 仓来七来仓七来仓来七来仓。
乙 (唱)“心中恼恨诸葛亮。”
甲 仓。
乙 “立逼孤王去过江。”
甲 仓。
乙 “龙潭虎穴孤去闯。”
甲 仓来七来仓七来仓来七来仓。
乙 “啊?”
甲 啊。
乙 “啊?”
甲 (学驴叫)啊……
乙 怎么驴啊?驴叫啊。
甲 这叫配音效果嘛。
乙 啊,配什么音?
甲 配音效果,学的驴好像走了。
乙 哪儿来的驴啊?
甲 啊?
乙 这里哪儿来的驴啊?
甲 这场有驴没驴啊?
乙 没驴。
甲 不唱了。
乙 怎么不唱了?
甲 不跟外行在一块儿唱,山棒槌。山棒槌,这场有驴没驴啊?
乙 没驴,你算哪儿来的驴。
甲 咱们请行家,请行家,咱们问问这场有驴没驴。
乙 没驴,哪儿来的驴?
甲 我这哪儿来的驴啊,我这哪儿来的驴啊。
乙 啊.
甲 嗯。
乙 你说哪儿来的驴?
甲 哪儿来的驴啊!你骑驴打酒去嘛,我跟陈宫多心了,把你一家子都杀了吗?
乙 那是什么戏啊?
甲 哦,《捉放曹》。
乙 谁是山棒槌啊?!
甲 我听这“啊?啊?”的这是干吗?
乙 “啊?”“啊?”是该你说话了。
甲 我说什么啊?
乙 “送主公。”
甲 “送主公。”
乙 忙什么呀,你。
甲 那你再来,唱。
乙 (唱)“龙潭虎穴孤去闯。”
甲 仓来七来仓来仓来仓。“送主公。”
乙 “哎。分明是送孤王命见阎王。”
甲 “送主公。”
乙 “免。”
甲 “送主公。”
乙 “免。”
甲 “送主公。”
乙 “免。”
甲 “送主公。”
乙 你把我送哪儿去呀?你看这俩人这儿比武来啦。
甲 我送你哪儿你说。你哪儿去啊。
乙 我下了,你说送一句。
甲 下啦,下啦,下啦。
乙 你别下,别下。
甲 你不是下了吗?谁下了啊?
乙 你唱。
甲 啊。
乙 我下了。
甲 哦,我呢?
乙 你唱啊。
甲 我就唱啦?
乙 哎,你唱,怎么,你还转什么?仓来七来仓来仓七来仓。
甲 (唱)“心中恼恨诸葛亮。”
乙 好嘛。
甲 “立逼孤王去过江。”
乙 仓。
甲 “龙潭虎穴孤去闯。”
乙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送主公。”
甲 “哎。”
乙 “哎”哎什么你哎?刘备送刘备呀?
甲 你不让我唱嘛!
乙 我让你唱,我让你唱这词儿啊?唱你诸葛亮的词儿。
甲 诸葛亮什么词儿啊?
乙 哎,连词儿都不会啦?
甲 废话,你怎么知道不会啊?
乙 会,唱啊。
甲 会就唱啦!
乙 还是不会。
甲 我是干吗的啊?不会?
乙 你到底会不会啊?
甲 会倒是会?
乙 忘啦?
甲 想不起来了。
乙 还是忘了。
甲 这可背不住,哎,你干这个这么多年了,这个你还没有吗?
乙 啊,有什么啊?
甲 这个唱戏忘词儿,这可背不住。
乙 啊。
甲 哎,这个唱戏,演员上台忘词儿这可不算包涵。
乙 啊?忘词儿还不算包涵,什么算包涵?
甲 什么都不算包涵。
乙 什么都不算。
甲 我也不是全忘,就是当时“啪”头一句想不起来。你说这戏,我跟杨幼棠他们,申子明我们唱这个,这多少年不唱了,其实就在嘴边上,你瞧“啪”,你瞧,愣把这头想不起来,你一提我就有哇。
乙 一提就有了?
甲 哎,我们跟朱少峰他们唱这个。
乙 哦,好,好,一提就成啦!
甲 这,你说。
乙 “主公上马心不爽。”
甲 哎,可不是这个嘛,你就在嘴边上,你看刚好像,要唱,要唱。
乙 唱,唱。唱啊。
甲 “主公上马心不爽”吗?有啊。
乙 哎,有唱。
甲 有这个啊。
乙 唱吧。
甲 十来句吧,这个?
乙 十来句?
甲 好几句吧?
乙 四句。
甲 哦,四句的吧?
乙 啊。
甲 四句的吧?
乙 四句啊。
甲 是不是啊,这“主公上马心不爽”吗?
乙 啊。
甲 二句不够辙了。
乙 嗯?
甲 哎,二句押花啊。
乙 什么叫押花啊?
甲 二句。
乙 二句发花,没有”发花”辙。
甲 二句”发花”,二句”发花”。
乙 “山人八卦袖内藏。”江阳辙。
甲 “山人八卦袖内藏。”够辙。
乙 够辙啊,怎么会不够辙。
甲 二句啊,这是?
乙 哎。
甲 “山人八”
乙 哎。
甲 三句我改了新词儿啊,听我的三句啊?
乙 哎,哎,别改词儿啊。
甲 别改?原有那词儿不像话。
乙 谁说的?怎么不像话啊?
甲 不像话,那个。
乙 啊,“将身且坐中军账。”
甲 “将身且坐”什么帐?
乙 “中军帐。”
甲 这第四句?
乙 三句。
甲 四句呢?
乙 四,啊……一句都不会呀?
甲 得得,已经都说出来啦,四句什么呀?
乙 “等候涿州翼德张。”
甲 行了,我成了。
乙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甲 (唱河南坠子)”主公上马呀心不爽啊,心呀心不爽啊,有山人哪八卦袖内藏。”
乙 (学拉坠子过门)。
甲 “将身我且坐中军宝帐啊。”
乙 (学拉坠子过门)。
甲 “等候涿州翼德张啊,伊呀!哎呀,呀伊呀……”
乙 别哎呀了,哎什么你这是?坠子也上去了!什么腔调啊,这是?
甲 腔调不对呀。
乙 啊。
甲 那你说什么词儿啊?
乙 谁让你唱坠子啊。
甲 什么调啊?
乙 二黄。
甲 “主公上马心”什么调就什么调啊?
乙 嘿嘿,连调都不会啦?
甲 什么调啊?
乙 (唱)“主公上马心不爽。”
甲 仓。
乙 你唱。
甲 (唱)“主公上马……”
乙 没打家伙呢。
甲 仓来七来仓。
乙 我打,怎么这么乱啊,你。
甲 打呀。
乙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甲 “主公上马……”
乙 冲外唱,冲外唱,你冲我唱干什么?仓来七来仓——
甲 “主公上马心不爽,山人八卦袖内藏,将身且坐中军帐”。
乙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甲 “等候涿州翼德张。”
乙 报名啊!
甲 嗯?
乙 报名。
甲 学徒马三立。
乙 报马三立干吗?
甲 报谁的?
乙 报你的名干吗?
甲 报你的?
乙 报我的也不行啊。
甲 那报谁?
乙 要报诸葛亮啊。
甲 学徒诸葛亮,上台鞠躬。
乙 诸葛亮也上台鞠躬啦!
甲 怎么报啊?怎么诸葛亮啊?
乙 一句都不会。“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甲 这两句呀?
乙 啊。
甲 早我就会。
乙 早会为什么不说呢?
甲 会,不知道这两句什么时候说。
乙 嘿,就这时候说。
甲 就这中间说啊!
乙 哎。
甲 好,“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怎么着?怎么着?
乙 这什么。
甲 什么事,啊?
甲 张飞来啦,我怎么办啊?
乙 你,你。
甲 我躲躲?我给个不见面儿?
乙 什么给他不见面儿啊,你别动。
甲 你这喊的什么啊?
乙 “走哇!”
甲 我这怎么办?
乙 你别动,打家伙,我上场。
甲 哦,我打家伙,张飞上场。
乙 哎。
甲 哦,来。”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台,台,台,搭搭搭台。
乙 好嘛,张飞他妹妹上来啦,我说你怎么着啊?
甲 你不是要打家伙吗?
乙 大花脸上场打小锣啊?
甲 打什么家伙啊?
乙 打快家伙。
甲 什么叫快家伙?
乙 仓仓仓……
甲 仓仓仓”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仓,仓仓仓……唱啊,仓仓仓……唱啊!仓……快点!唱啊!
乙 好嘛,我这洗澡来啦这是?
甲 人都没气儿了你不唱啊!
乙 是啊,你“仓仓”起得没完,我怎么唱啊。
甲 我应当打多少下?
乙 打多少下,这不是多少下。
甲 怎么个打法?
乙 我这一喊“走哇”。
甲 走哇。
乙 四击头上场。
甲 我这呢。
乙 仓仓崩凳仓。
甲 仓仓崩凳仓。
乙 哎。
甲 哦,该怎么着?
乙 改急急风。
甲 急急风是什么?你说。
乙 仓仓仓……
甲 仓仓……
乙 到台口有个崩凳仓。
甲 到这崩凳仓。
乙 哎。
甲 崩凳仓完了?
乙 有个“哇呀”。
甲 哇呀……
乙 哎。
甲 “哇呀”,完了?
乙 改扭丝。
甲 扭丝怎么着?
乙 仓来七来仓。
甲 仓来七来仓完了?
乙 我好唱啊。
甲 我就唱了?
乙 哎,你唱啊?
甲 你就唱了。
乙 哎,我就唱了。
甲 “山人诸葛亮,等候翼德张。”
乙 “走哇!”
甲 仓仓崩凳仓,仓仓仓…崩凳仓!“哇呀……”
乙 我“哇呀”。
甲 谁“哇呀”啊?谁“哇呀”啊!
乙 我“哇呀”。
甲 你没说明,这可没说明的,快哇,哇呀。
乙 我也哇不出来了。
甲 仓来七来仓来七来仓。
乙 (唱)“心中恼恨诸葛亮。”
甲 仓。
乙 “立逼我大哥去过江。”
甲 仓。
乙 “怒气不息。”
甲 噌仓。
乙 “宝帐闯。”
甲 仓仓仓……仓。
乙 呀呀歹,呦,咬我?您还咬人呢?“快快还我大兄王。”“可恼哇,”“可恼”要死呀是怎么着?
甲 你才要死呢?
乙 说话呀!
甲 “送主公。”
乙 哎,送主公呀?这是张飞!
甲 “送张飞。”
乙 送张飞?还接李逵呢?
甲 到底是张飞还是李逵呢,什么词儿呀?
乙 “三将军进得宝帐怒气不息,为着谁来。”
甲 这句呀?
乙 啊。
甲 我早就会。
乙 早会为什么不说啊?
甲 会,但不知道这两句搁哪儿?
乙 就这儿,说。
甲 就这儿说啊。知你这样,我跟你唱才怪呢!
乙 对了。
甲 再恼一回,来。
乙 “可恼啊。”
甲 噜仓。
乙 “可恼!”
甲 “啊,三将军进得帐来怒气不息,为着谁来?”
乙 “先生啊!”
甲 哎,怎么着?啊!
乙 “我,就为你来。”
甲 啊,你为我来。
乙 啊。
甲 我,我没惹你呀。
乙 别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