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敬伯 整理)
来源信息
《传统相声选》,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1982
这回我说段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是一个人表演,它跟俩人说法不一样,俩人说是一问一答,认识,装不认识:“才来呀?”捧哏的回答:“我刚来。”“您最近很忙吧?”“我倒是够忙的。”“唉,我怎么不认识您啦?”观众听着可乐,因为在后台他俩还说话呢,这么会儿不认识啦?我一个人说就不能按照俩人说的那样,真要那么说,您听着倒没意思啦,我这么说:“我才来呀?”“我刚来”。“我最近很忙吧?”“我倒是够忙的。”“我怎么不认识我啦?”……那我还活个什么劲儿?自己不认识自己?所以说,单口相声是另一种说法,叫您听起来,是“小猫吃小鱼——有头有尾。”
没朝没代,您听评书,有朝有代,我这没朝没代。
说的是从前,有个地主老财,外号叫活剥皮——这是他长工、月工背后给起的外号。他地多、钱多,放高利贷,跟他打交道的农民,几乎全叫他给剥了一层皮一样。附近的农民,春种秋收,辛辛苦苦的一年,不够给他交地租的,怎么办呢?还得借他的高利贷,您说这受得了吗?在农民当中,有个四十多岁大汉,叫刘万鸣,因为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穷哥们称他外号叫刘万能。这一年正逢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大伙在歇气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的唠上啦:“唉,今年收成准错不了!”那个说:“收成再好,不也是活剥皮的吗?”这个说:“唉!我们家还欠他一石六斗……”
当时有个小伙子说:“咱们不会都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调理一下“活剥皮'吗?”大伙就一块儿出主意,刘万鸣呢,就把伙大的智慧归到一起,收工的时候,都没回家,一齐找活剥皮去啦,活剥皮一看,问大伙:“你们是借钱呢,还是借粮啊?”刘万鸣说:“我们这回什么也不借,想跟你打个赌要是我们输了,到秋后,粮食打下来都归你,我们借你的钱,加倍的还你;要是我们赢啦的话,到秋后,粮食打下来都归我们,我们借你的钱,就不还啦,算清帐怎么样?”这老地主眼珠一转,说;“好,咱们是掷骰子还是打天九?刘万鸣说:“不,不、我们跟你赌一顿饭,到秋后,咱们到城里吃饭,我怎么吃,你就怎么吃,学我,这一顿饭都学对了,那就算你赢;学错了一样,就算你输,行吗?”地主一听心里说,我有钱,吃过见过,管保赢了你们!“好吧,咱们就这么定啦!”
简短截说,眼看秋收啦,这天刘万鸣带着七、八个人来啦:“走哇,吃饭去!”老地主也请来了七、八个他的亲友,他们一块进了城,来到一家饭馆儿,字号叫“五星楼”,这家饭馆,是楼上卖座。这两伙人来到楼梯口,刘万鸣又和老地主交待一次:“从现在起,你就得学我啦,学错一样可就算输!”地主说:“你就来吧!”这时候就见刘万鸣跟那几个穷哥们说:“哥哥、兄弟们,今儿吃饭我请客,请上楼!”这哥几个噌、噌、噌都上楼啦!上了楼,迎面两张大元桌,他们就坐在左面这桌啦。这时候,活剥皮也学上啦:“哥哥、兄弟们,今儿吃饭我请客,请上楼!”他们也上来啦!一看,迎面两张元桌。人家刘万鸣他们都坐好啦,“活剥皮”这伙紧挨着这桌也坐下啦,这时跑堂的(从前不称服务员)先到刘万鸣这桌问,“您吃点什么?刘万鸣说:“今天太热啦!先来个凉菜,来个拉皮儿,来个摊黄菜,四两白干儿,我们先喝着。”跑堂的又到“活剥皮'这桌问:“您吃点什么?”“活剥皮”说:“今天太热啦!先来个凉菜,来个拉皮儿,来个摊黄菜,四两白干儿,我们先喝着。”怎么“活剥皮”这些话跟刘万鸣一个字都不差?”活剥皮”注意啦、差了一点儿就算输啊!
一会儿,两桌的酒、菜都端来啦,“活剥皮”不吃,两眼盯着刘万鸣,就看刘万鸣这儿斟满了每人的杯中酒说:“来,来,咱们先干了这杯!”他也学上啦:“来,来,咱们先干了这杯!”刘万鸣这儿要个菜,活剥皮那也要个菜;刘万鸣这儿喝口酒,活剥皮那儿准喝口酒,甚至于刘万鸣脑袋刺痒用手挠挠,他也赶紧学……这顿饭都吃了半顿啦,活剥皮学的一点儿也不差!他心里说:这还有什么说的?稳赢!这时候,刘万鸣喊上啦:“跑堂的!”跑堂的过来啦:“您还要什么菜?”“你来!”他把跑堂的给叫到楼梯口那儿去啦!小声的跟他嘀咕:“一会儿我要是再要菜或饭.要热的,你就给我端来凉的;要是要凉的,你就给我热的,明白吗?”跑堂的说:“明白”。刘万鸣刚坐下,“活剥皮”又把跑堂的叫楼梯口那去啦,跑堂的问:“您还要什么菜?”“嗯——那什么……”刚才人家嘀咕的话他一点儿没听见哪!“啊,你忙你的去吧!“活剥皮”又坐那儿啦,刘万鸣看活剥皮坐下啦,他故意地大声说:“哎呀,你说大热的天儿我感冒着啦,我得发发汗。跑堂的!你给我来一海碗面条,越热越好,连汤带面一起盛啊!”这儿“活剥皮”也喊上啦:“哎呀,你说大热的天我感冒着啦,我得发发汗。跑堂的!你给我来一海碗面条,越热越好,连汤带面一起盛啊!”
一会儿的工夫,两碗面都做得了,刘万鸣这碗,冰水泡的冒寒气儿;“活剥皮”这碗,开水煮的冒热气!他没下话啊!两碗面都端来了。一人一碗儿,当时刘万鸣站起来啦,冲着大伙说:“今天我要用面条治病,还要吃出点儿名堂来,一伸手,照碗里抓起一把面条儿,这叫‘海底捞月’,又往胳膊上绕,这叫‘金丝缠腕’;又往脖子上绕,这叫‘孤树盘根’,完事又往咀里一嘬,这叫‘乌龙摆尾’……他嘬到咀里之后,没嚼,因为这面条太凉啦,先在咀里含会儿吧,就在这时候,‘活剥皮’站起来啦,也冲着大伙:“今天我要用面条治病,还要吃出点儿名堂来,一伸手,往碗里一擩!当时手指头变胡萝卜啦!烫的。哆哩哆嗦的抓起一小把面条,“这叫‘海底捞月’呀!”又往胳膊上绕,“这叫‘金丝缠腕’哪!”还得往脖子上绕,“这叫——‘孤树盘根’哪(哭音)!”他那眼泪儿一对一对地往下掉,这一屋吃饭的谁见过这个呀,都乐蹲下啦!刘万鸣也受不了啦,没乐出来,闭着咀一吭哧,坏啦!咀里含着面条呢,从他鼻子眼里蹿出两根儿面条来,可巧“活剥皮”又看见啦,当时跟大伙说:“我赢不了啦,我这‘乌龙摆尾’还没学会呢,他那又‘二龙吐须’啦”!
原书附记:
五星楼原段内容是讽刺农民的,表演乡下佬进城,啥也不懂,学吃、学喝、学见识,最后被城里人给戏要一番“洋相百出”。解放后,艺人们觉悟逐渐提高,此节目自动放弃。
六一年挖掘整理出的五星楼,是农民戏耍了地主,把农民刘万鸣描写成“阿凡提”式的人物,这样,就给“五星楼”予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