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字 - 康立本整理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38

一个聪明人有时也会糊涂,有的糊涂一阵子,有的糊涂一辈子。我属于后者,糊涂了一辈子。现在才知道学文化的重要性,晚了。

这话叫我怎么说呢,说我没上过学吧,屈心。说我念过书吧,又亏心。老人叫我上两年学,可我病了一年半,就剩半年。我又请了五个月的假,还有一个月。我逃了二十九天学,最后剩一天,还赶上个礼拜日休息。

中国字很难学,有的字,一个字就有两个音。一个音,又有很多字,全读一个音。比如,数目之首的一,就有很多的字全念一,如:衣服的“衣”,急病乱投医的“医”,大写的“壹”,作揖的“揖”,不依不饶的“依”,您说有多少一?

一个音就有一个字,写不出第二个来,这个字有没有?有,不多。像东西南北的北,只有一个。大小的大,只有一个。户口的口,只有一个。山水的水,只有一个,找不出第二个;不信您就找,找出来不白找,我请客。真的请客,不论哪位找,谁要找谁找,谁找出来谁请客。您找吧。可不您请客嘛!我才认识几个字?我能请你嘛!中国字,不但一个音有很多字,而且一个字还有双音。同是一个字,搁在这里一个音,放到那里又读另外一个音。您就拿这自行车的车字来说吧,自行车、手推车、马车、汽车、火车、三轮车,全读车。同是这个车字,换个地方,它又不念车。象棋比赛得读车(jū)。当头炮、跳马、出车(jū)。不能说成当头炮、跳马,我出车(chē)?棋盘压碎了。

中国人最聪明,识字不多,用字不错,该念车(jū)的念车(jū),该念车(chē)的念车(chē)

比如这位要坐三轮车,到火车站去,赶火车,准这么说:“三轮车!”“哪儿去您哪?"“我去火车站,赶火车”“好您上车吧。”“请您快点蹬可别误了车。”“您放心吧。”…会儿蹬到了。“您看不误事吧,到火车站了,您下车吧。”以上这些话,全得读车,不能说车(jū),说车(jū)难听。

“三轮车(jū)!”

“您到哪儿去?”

“我到火车(jū)站,赶火车(jū)。”

“好您上车(jū)!”

“请您把车(jū)蹬快点儿,可别误车(jū)。”

“您放心吧。”

一会儿蹬到了。

“先生,您看不误事吧,到火车(jū)站了,请您下车(jū)。”这多难听。

还有自行车的“行”字谁都认识。行走、旅行、行李、人走人行道、徒步而行、行不行……全说行(xíng)。还是这个字,换个地方,又不念行,得念(háng)。人民银行、某某商行、行情、行市、行约、行规、你真内行、三句话不离本行,全得念行(háng)。不能说行(xíng),“你真内行(xíng)。”“三句话不离本行(xíng)。”这多难听。

还有那个长(zhǎng)宁,家长的长。学校校长、村长、乡长、小组长、县长、班长、排长、连长、师长、北京市长、全念长(zhǎng)

还是这个长字,换个地方,又不念长,念长(cháng)。万里长(cháng)城、万里长(cháng)江、时间很长(cháng)、日久天长(cháng),这都念长(cháng)。还有这么个说道:遇上活物得念长(zhǎng),遇上死物就得念长(cháng)

活物,比如栽了棵小树苗儿:“哎呀!栽上树苗儿两年没见长(zhǎng)这么高啦,长得真快,用不了几年就长成材了。”

成材之后,把它砍下来,变成木头,死物就得说长(cháng):“这根木头可够长的,做房梁用不了这么长,锯下的废料,还可以用它做个桌子腿儿。桌了腿儿也用不了这么长。”不能说桌子腿儿用不了这么长(zhǎng),桌子腿儿能长吗?

还有开会的会字,大会、小会、会议室、开大会、大会发言、小会讨论、汇报会,这全读会(huì)。还是这个字,换个地方又不念会,念会(kuàí):张会计、上会计,到会(kuàí)计学校开大会(huì):不能说成张会(huì)计、王会(huì)计,到会(huì)计学校开大会(kuàí)

我认为中国人最聪明,不认识这几个字,但在他说时也说不错,该说行(xíng)说行,该说行(háng)说行,该说长(zhǎng)说长,该说长(cháng)说长,不信我说您听:“张会(kuàí)计,今天我参加大会,求你点儿事,把你的自行车借给我骑骑,我到人民银行(háng),找行(háng)长办点儿事,行不行?”张会(kuàí)计说:“行,行,行。”

您听:行是行,行(háng)是行(háng),长是长,长(cháng)是长(cháng),不能给说颠倒了。说颠倒了特别难听。没这么说的:“张会(huì)计,今大我去参加大会(kuàí)。求你点儿事,把你那自行(háng)(jū)借给我骑一骑。我到人民银行(xíng)找行(xíng)(cháng)办点儿事,行(háng)不行(háng)?"

您再听老张:“不行(háng),不行(háng)!”这谁懂啊!

(康立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