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过的相声》 李金斗、陈涌泉 文物出版社 2011-10
甲 您发现了吗?有的人爱动,他不爱静!
乙 对。还有的人他爱静,不爱动。
甲 我这个人就爱静,哪人少我去哪,哪僻静我去哪,哪黑我去哪,哪不容易被人发现,我准到。
乙 对!下手方便哪!
甲 下什么手?
乙 拿点什么……抄点什么的……
甲 您误解啦,因为这些地方,人少空气就好。像什么香山,八大处,颐和园,我几乎每天都去。
乙 是呀!上那儿干什么?
甲 在那里,看看报哇!吟吟诗呀!做副对联哪!
乙 噢!您还爱写对子。
甲 是的!是的!
乙 我说,您这么讲话,它不累吗?
甲 不累!因为我这么说话都习惯啦。
乙 别人听着,他不舒服!
甲 那没有办法。这不是前几天,我又到颐和园去游玩。
乙 上哪儿玩儿去啦?
甲 不!那得说“游玩”。
乙 对!游玩!
甲 我们站在石舫的船头,这时候!一阵微风,吹在宽阔的昆明湖面上,掀起一层一层的鱼鳞波浪,当时我诗兴大振。
乙 您就作一首诗?
甲 不!我顺口朗诵了一副对联。
乙 您以什么为题?
甲 风水为题。
乙 几言哪?
甲 七言。
乙 您这上联儿是?
甲 (朗诵)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 好,白话即景。
甲 见笑,见笑。
乙 客气。
甲 粗糙,粗糙。
乙 真不错。
甲 现丑,现丑。
乙 您这是谦虚。
甲 惭愧,惭愧!
乙 你还有完没完啦?
甲 请多指正。
乙 能不能让我把这下联儿也听一听啊?
甲 首先说这风吹呀,就是刮风的意思。
乙 这我明白,我问您这下联儿!
甲 风吹下边连着是水面,也就是当水皮儿讲。
乙 这我也清楚。我说的是下联儿。
甲 再下边儿是层层。
乙 他大概没下联儿了吧?
甲 层层就是很多层的意思。
乙 我问您这下联儿!
甲 紧下边儿是浪啦!
乙 他是没下联儿啦!
甲 这浪吗,就是三点水,一个良字……
乙 行啦,您解释啦,我请问一下,就像阁下这样的人也住在有门的屋子里吗?
甲 废话!没有门怎么进去呀?
乙 您那门在哪儿安着呀?
甲 在门框上啊!
乙 门框有几个?
甲 两个呀!
乙 这就好办啦!这边儿门框上贴着风吹水面层层浪,那边儿门框上贴什么呀?
甲 你不会再写一张贴那边儿吗?
乙 啊?俩层层浪啊?
甲 三也没关系呀!
乙 那怎么念哪?
甲 这你得懂音韵学,念上联的时候,把音压下去,念下联的时候把韵挑上来,如此一念就能分出上下联来啦!
乙 念上联儿?
甲 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 下联儿哪?
甲 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 横批哪?
合 (同时)层层起浪。
乙 (对观众)这叫什么玩意儿啊!
甲 怎么啦?
乙 你说怎么啦?一见面儿我看你,就不对头,噢!我认识你,你是个十足的盲流儿。各位,那天他也不是游玩去啦,干吗去啦?打算捡点什么。可巧正碰上几位文人去游览,一时诗兴大发,有一位顺口朗诵了一副对联:“风吹水面层层浪。”这工夫哪,人家扔了一烟头儿,他一眼看见啦,如获至宝,一步跑过去,捡起来就抽。净抽烟头儿啦,所以下联他没听见。合着他抄人家一个上联,来蒙我来啦,对不对?告诉你,蒙别人成啦,蒙我,差点儿。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吧?
甲 相声演员哪!
乙 俗语说得好,“相声肚,百货部。”你买什么,我就得有什么,说了你半天不能白说你,赐你一下联儿,你再蒙别人的时候,好蒙得圆全点儿。
甲 (无可奈何地)嗯……
乙 想听不想听啊?
甲 想听。
乙 (大声)站好喽!
甲 吓我一跳!
乙 你这上联是什么词儿来啦?
甲 风吹水面层层浪。
乙 嗯!你这上联有风吹,我给你配雨打,你是“风吹水面层层浪”,我给你对“雨打沙滩万点坑”。走吧!上那边儿捡烟头去吧。
甲 请问您老先生尊姓大名?
乙 陈涌泉。
甲 了不起!您真好比是,乱石之中一块无瑕美玉。
乙 然也,然也!
甲 又好比,在乱草之中有您这么一棵灵芝。
乙 然也,然也!
甲 没想到在狗食盆子里有您这么大块儿的坛子肉。
乙 然也……非也!你这是什么语言哪?
甲 应该跟你怎么说话?
乙 跟我得客气客气。
甲 我为什么跟你客气哪?
乙 因为我给你对上下联儿啦!
甲 你对这下联儿怎么讲啊?
乙 噢,不懂啊?我给你批解批解,就是下雨下在沙滩上啦,下了一万个点儿,砸了一万个坑儿,这就叫“雨打沙滩万点坑”。
甲 噢,是这么回事。请问下雨的时候,你在那儿数着来啦?
乙 啊……没有哇。
甲 那你怎么知道下一万个点儿哪,它就不会多下点儿,它就不会少下点儿,它就不会下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点儿?它就不会下一万零一个点儿吗?怎么就单单下一万个点儿哪?
乙 它这不是寸劲儿吗!
甲 就算是寸劲儿吗。这一万个点儿都下在沙滩上啦,别处就一个点儿没下吗?
乙 没有。
甲 再者说啦,下一个点儿就准砸一个坑儿吗?
乙 啊,准砸一个坑儿!
甲 沙滩中间儿有块石头,这雨点儿砸不了一个坑儿,怎么办哪?你还得现请石匠给凿个坑儿?
乙 没听说过!
甲 下雨的时候,你由那儿路过,这一万个点儿要都砸你脑袋上?
乙 那我就成漏勺啦!我还活得了哇?
甲 那凭什么说,“雨打沙滩万点坑”啊?
乙 唉,即使我这个下联对得不太恰当,也比你没下联儿强啊!
甲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下联呀?
乙 有哇?有你不说?
甲 我说出上联以后,想给大家解释解释,瞧你这催劲儿的,下联!下联!我听见啦!
乙 听见你不言语?
甲 我不愿意理你。
乙 他又不愿意理我啦!
甲 当然啦。有下联啦!
乙 既然有下联儿您就把这下联儿宣布宣布吧!
甲 我这下联是“雨打浮萍点点青”。
乙 嗯,是不错,那么我那下联儿就不能用了吗?
甲 用是可以用,但是要修改一下儿,把万点坑,改成点点坑。
乙 为什么?
甲 对对子讲究有数对有数,无数对无数,我那儿要是千层浪,你可以对万点坑,我这是层层浪,你怎么对万点坑哪?
乙 我这下联儿是差点儿。
甲 下联差点没什么,谁让你没学问哪。
乙 是,是!
甲 瞧你刚才站在这儿,这通儿吹呀,什么相声肚儿百货部儿啦!你准是百货部儿吗?
乙 那没错儿。
甲 买台电冰箱。
乙 没有。
甲 来套西服。
乙 缺货。
甲 来卷儿卫生巾。
乙 不卖。
甲 你什么百货部儿?
乙 啊……今日盘点不营业。
甲 最可气,就是你对我进行人身污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乙 我怎么污辱你啦?
甲 你凭什么说我是捡烟头儿的?
乙 我瞧你像。
甲 就看我这模样,能做这种事情吗?
乙 那也没准儿。
甲 你少说废话!
乙 对不起!完了吧!
甲 没完!我今天就问你,我在哪儿捡烟头儿来的?快说!
乙 没想到,随便说这么两句话,会有这么大娄子,干脆说两句好话把他糊弄走就完啦!先生!
甲 完不了。
乙 吓我一跳,别生气,你别看我个大,又爱搭个话儿,就跟小孩子似的。唉!我就是个小孩子。
甲 什吗?!小孩子?那你可比不了。
乙 怎么?
甲 那是几位古人。
乙 我怎么不知道哇?
甲 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乙 这想当初是怎么回事?
甲 就不是现在的事。
乙 那你说吧!
甲 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理;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一个政字参彭比;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习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领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我说的这几位小孩子,阁下您敢比哪位呀?
乙 哪位我也比不了,你净说那些好孩子啦,我儿子今年都十八啦,还吃他妈奶哪!
甲 那你凭什么说我是捡烟头儿的?
乙 嗨!怎么还记得这句话哪?没告诉您嘛,我从小在乡下长大,又没念过几天书,净干庄稼活啦,所以我是个乡下人。
甲 你也敢比乡下人?
乙 乡下人!我怎么比不了哇?
甲 那是一位名人。
乙 我怎么不知道哇?
甲 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乙 又一个想当初。
甲 唐朝有一位乡下人,此人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家住山西马尾县志田庄。自出世以来,扶保山后定阳主,鸡冠子刘五洲。日抢三关,夜夺八寨,马跳红泥涧,是剑射凤眼开,打三鞭,还两。到后来,扶保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月下访白袍,唐王得胜,班师回朝。那尉迟恭与承亲王李道宗,为仇做对,将李道宗门牙戳掉二齿。唐王恼怒!即行革职。回家为民,是永不续用。到后来薛仁贵,监禁天牢一十二载,灾消难满,出离午门,进奔山西,寻访尉迟恭。来到志田庄,只见尉迟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农物锄田,薛仁贵大喊一声“将军,我乃征东薛平辽,特意前来访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为官永在朝!”敬德言道:“嗐,将军不要错认,我乃山野村夫,耕种锄刨一乡下人也!”乡下人!敬德,门神爷!你比得了吗?
乙 别说,门神爷啦,我连倒爷都比不了。
甲 那你说我是捡烟头的?
乙 怎么没完啦,我这个人哪说话就是葬撞点儿,唉我是个葬撞人。
甲 莽撞人,你更比不了啦,那是一位英雄。
乙 我怎么不知道哇?
甲 那好……
合 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乙 今天我倒霉就倒霉这想当初上啦!
甲 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自桃园三结义,大哥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良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只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那赵云单枪匹马,闯进曹营,砍倒大旗两杆,夺槊三条,马落陷坑,是堪堪废命。曹孟德,站立山头之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号,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真乃一员勇将。“我若收服此将,何愁大事不成!”心中便有爱将之意,暗中命徐庶保护赵云。徐庶进得曹营一计未献,今日一见,口尊:“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那何不收服此将?”曹操闻听:“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若有一兵一将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大将,与他一人抵偿抵命。”众将闻听,不敢上前,只得后退,一仗赵云怀揣阿斗,二仗常胜将军之特勇,杀了一个七进七出,这才闯出重围。曹操一见,这样勇将,焉能放走,在后面是紧紧追赶。追至当阳桥前,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必惊慌,某家在此,料也无妨!”将赵云人马让过桥去。曹操
赶到,不见赵云,见一黑脸大汉,立于桥上,曹操忙问夏侯惇,“这一黑脸大汉,他是何人?”夏侯惇言道:“他乃张飞莽撞人!”曹操闻听:“咝,呀!想当初,关公在白马坡斩颜良之时,曾对某家言道,他有一结拜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罗伞盖,观一观莽撞人武艺如何?”青罗伞盖撤下,只见张飞豹头环眼,面如润铁,黑中透亮,亮中透黑,扎里扎煞一副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珠缨飘洒,上嵌八宝,云、罗、伞、盖、花、罐、鱼、长,身披锁子大叶连环甲,内衬皂罗袍,下配红宽裤,足登虎头战靴,跨下马万里烟云兽,手使丈八蛇矛,桥头之上,咬牙切齿,捶胸奋恨,大骂曹操听真:“呔!今有你家张三爷在此尔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而乃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后退,大喊二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把当阳桥喝断。后人有诗赞之曰:“当阳桥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莽撞人,张飞!你比得了吗?
乙 我连咖啡也比不了,说了半天,我不言语,就得啦……
甲 得了!你还不吃去。
乙 嘿!你听啊?
甲 我听!你唱?
乙 你瞧我?
甲 我瞧,你练!
乙 算啦!
甲 蒜辣你吃韭菜。
乙 我说我算啦!
甲 别算啦,你是属猴的。
乙 我不好!
甲 不好哇,请大夫瞧。
乙 我小!
甲 小哇,长大啦再嫁人!
乙 我不是人!
甲 这可是你说的?
乙 去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