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扇屏 - 苏文茂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苏文茂相声选》苏文茂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3

我这个人哪,眼力很好,不管什么人打我跟前一过,我就知道这个人有学问没学问。

那您看哪儿呢?

我就看他带没带钢笔。

没带钢笔——

肯定没有文化。

要带钢笔——

那就有知识。

是呀?哎,如果他带一支钢笔——

那甭问,他准是中学毕业。

要带两支呢?

大学毕业。

带三支?

教授呀。

带六支?

那是修理钢笔的。没事儿带六支干嘛!

您这话也太绝对啦。

对,你批评得对。不能从带不带钢笔来区分这个人有没有学问。你看我,我虽然没带钢笔,但是你们谁能想到,我的学问是最大的。

我说你这个人说话也太不谦虚了。

以实求实嘛。

你都有什么学问呢?

嗬!我这学问可大啦。我可以走马观碑,过目成诵,对答如流。

您先等一会儿。您说怎么着,走马观碑?

啊。

就是骑着一匹快马,经过道旁的石碑,骑过去后碑上的碑文全能记下来。是这意思吗?

啊。

这句我知道。战国时期苏秦苏季子,他能走马观碑,那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你呀,你这空前绝后的论断是错误的。后无来者?那要没有的话,我打哪儿来的?

噢,你能走马观碑。

我不会骑马。

那完啦。

不,我能坐火车观碑。

坐……坐火车观碑?

现代化嘛。

好。您观过吗?

观过呀。

在哪儿呀?

由天津到北京,坐那“特快”,中途没有站,由打天津一直到北京。车出了天津,也就有三十来分钟,嗬!车开得最快的时候,我往外一看,有一座石碑,碑文上写的字我全都记下来啦。

噢,写的什么?

“杨村车站”。

嗐!路牌呀!那个谁看不见哪?

这是说个笑话。反正我这个人哪,很喜欢文学,诗词歌赋,我全爱,而且我到哪儿去,见景生情,总要写点儿东西,每到一处全有新作品问世。

嚯,这可不简单。您最近有什么新作吗?

前几天,我去水上公园游园,那天天气晴朗,风不大,一、二级吧。嗬!这小风儿一刮湖里的水,我当时感到很美,诗兴大作。

噢,您当时作诗啦?

作诗来不及啦,我就粗糙地作了一副对子。

那也不简单。您这对子怎么写的?您能不能在这儿给我们读一读啊?

可以。上联是“风吹水面层层浪”。

好。下联?

这个“风”啊,就是刮风的风。

我知道。下联?

下面是“吹”,口字边加个欠字,吹东西的“吹”。

我问你下联?

下面是“水面”,“风吹水面”……

我问您下联?

下面是“层层浪”,“风吹水面层层浪”。

请问您在哪儿住哇?

我在小海地儿华山里。

您家里头有门吗?

有啊。

那门在哪儿安着?

在门框上。

你们家几个门框啊?

两个呀。

噢,敢情你们家也俩门框?

多新鲜哪。

那么您这边儿贴“风吹水面层层浪”,那边儿怎么办?

嗐,你愿意贴哪边儿就贴哪边儿呗。

这像话吗?!

再者说啦,有的是纸,有的是笔,有的是墨,你可以再写一个贴那边儿。

噢,上下贴一样的?那怎么念呢?

哎,念的时候,就需要高度的技术啦。上联这么念:“风吹水面层层浪”。

下联?

“风吹水面层——层——浪”。

横批呢?

“风吹水面”。

走!这对子是你写的吗?喂,你上水上公园干什么去了?

我……游园。

你呀,你去拣杏核去了。人家吃完了杏,你把杏核拣起来,回家砸开吃那杏仁儿,是不是?哼,正赶上有几个有学问的在那儿说对联,人家把上联说出来,你记住了,人家说下联的时候,你尽顾了拣杏核了,没听好,所以只能拿这上联跑这儿来唬我。对不对?嗯?告诉你:别这样!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金砖何厚,玉瓦何薄?人不能自大,自大念个“臭”。懂吗?有这么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嗐,我说这你也不懂。告诉你吧,别看不起我们说相声的,生意肚儿,杂货铺儿。这肚儿宽绰着哪,买什么有什么。说了半天我也不能白说你,我给你对个下联。

好啊,感谢你。

您这上联是什么?

“风吹水面层层浪”。

我给您对“雨打沙滩万点坑”。行啦,下联有啦,拿走吧,去唬别人去吧。

哎呀,高人。

不高,一米七。

想不到哇,在乱石之中有您这么一块美玉。

这是捧我。

在乱草之中有您这么一棵灵芝。

这是捧我。

在狗食盆子里头有您这么一块坛子肉。

这是捧我……这是扒我!这是怎么说话呀?

你对的下联是什么?

“雨打沙滩万点坑”。

下雨的时候你在沙滩那儿数着啦?

没有啊。

你怎么就知道会下一万个点儿呢?它就不许下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点,也不许下一万零一个点儿?它怎么那么寸?

就算它下了一万个点儿,就都下到沙滩上吗?下到马路上的就不算啦?

它……

就非得是一万个点儿,砸一万个坑,要下到石头上,没砸出坑来呢?现找石匠冲啊?

嗐!

正赶上下雨天你出来了,下到你脑袋上了,你这脑袋也尽是坑儿了?

那我成蜂窝煤了。

啊?你说呀!

他这个……

(大声)说呀!

好赖我这还有个下联哪,你不还没下联了吗?

你怎么知道我没下联?

有下联你怎么不说呀?

你没容我说呀。我上联说出来,刚要解释解释,你看你站在旁边:“下联?下联?”干吗?要死呀!你有什么急事?问完了等着赶火车去?

没有。您有下联,您的下联是什么?

我这下联是“雨打浮萍点点倾”。

这怎么讲?

下雨下到浮萍草上了,“点点倾”,这“倾”是左倾、右倾的“倾”,搁这儿当坑字讲。

这不一样吗?

不一样。我上联要是“千层浪”,你可以对“万点坑”,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我上联是“层层浪”,你应该对“点点坑”,知道吗?叠词对叠词。

嗐,您说这不就差一个字吗?没关系。

没关系?这一个字可很重要。你这大褂是哪儿的?

买的。

抢的。

不,那可不行。

为什么?这不就差一个字吗?嗯?

差一个字,意思可差多啦。

你给我对错了对子也没什么关系,瞧你刚才这劲儿,什么“天不言自高”啦,“地不言自厚”啦,“人不言自能”啦,“水不言自流”啦,又什么“金砖何厚,玉瓦何薄”啦,“自大念个臭”啦,自大是念臭吗?嗯?自己的“自”,加个“大”,再加一点儿才会“臭”哪!

行,我差一点儿“臭”。

什么叫“差一点儿‘臭’”啊?啊?又说什么“生意肚儿,杂货铺儿”,你这是大杂货铺儿,小杂货铺儿?

小杂货铺儿。

来包火柴。

没有。

来块肥皂。

没有。

这叫什么杂货铺儿?

我关张啦,打算干点儿别的啦。

你看刚才你那态度。

我怎么啦?

问我,“家在哪住哇?”、“家里有门吗?”谁家没门哪?嗯?你们家全走窗户?问我“门在哪安着?”在门框上,门有安到腮帮子上的吗?问我们家“几个门框”,俩呀。谁家不俩门框?你们家四十七个门框?

我们全在鸟笼子里呆着。您哪,原谅我小,您就拿我当个小孩子。

你比小孩子?

啊。

小孩子你可比不了。

我连小孩子都比不了?

对啦。小孩子,有几辈古人。

谁呀?

我说说,你听听:宋朝的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吴周瑜一十三岁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苦肉计,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此战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中之魁首。这几个孩子,你比哪个?嗯?

我……

刚才我说的这是古代的孩子,要说我们现代的孩子,五十年代有七个小英雄捉特务,你听说过吗?

就是咱天津的事。听说过。

七个小英雄能捉特务。你逮得着特务吗?嗯?

我逮不着。

你连臭虫都逮不着。

我也太笨啦。

告诉你,没完!什么叫“雨打沙滩万点坑”!嗯,我找你们领导去!

哟,您千万别找领导,你一找,我这月奖金就没啦。您消消气儿,都怨我,我这个人说话太莽撞,你就拿我当个莽撞人吧。

莽撞人?你比不了。

莽撞人我怎么比不了?

那也是一辈古人。

哪位呀?

不知道?

不知道。

我说说,你听听: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桃园三结义,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良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正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人称常胜将军。长板坡一场鏖战,单枪独马,抵挡曹兵,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赵云马落陷坑,堪堪废命。曹孟德在山头之上,只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号、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真乃一员勇将。心想,孟德若得此将,大事可成,心中就有爱将之意。有徐庶暗地保护赵云。徐庶进曹营,一计未发,今见赵云堪堪废命,徐庶言道:“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于他?”曹操这才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倘若有一兵一将损伤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余员大将,都与他一人抵命!”众将闻听,不敢前进,因势后退。加之赵云实在特勇,杀了个七进七出,闯出重围。曹操言道:“这样勇将,焉能放走?后面紧紧追赶!”追至当阳桥,不见赵云,只见一黑脸大汉立于桥上。曹操问夏侯惇:“黑脸大汉他是何人?”夏侯惇言道:“他乃张飞莽撞人。”曹操心中大吃一惊:想当初关公在白马坡对我言道,他有一结拜三弟,在百万军中能取上将之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反掌观纹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罗伞盖,观观莽撞人的武艺如何。只见张飞面如印铁,黑中透亮,亮中透黑,压耳黑毫,颌下一部扎里扎煞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上嵌二龙斗宝八宝云罗伞盖,身披锁子大叶连环甲,内衬皂罗袍,足登虎头战靴,胯下万里烟云兽,手使丈八蛇矛。桥头之上,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大骂:“曹操听真,现在你家三爷在此,尔或攻或战;或进或退,不攻不战,不进不退,尔乃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大退;大喊二声,河水倒流;大喊三声,把当阳桥喝断。后人有诗赞之曰:“当阳桥前救赵云,喝走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这张飞你比得了吗?

我比不了。

比不了你比?!没完!

说两句就得了。

得了你还不吃去?

算啦。

蒜辣吃韭菜。

您瞧!

我瞧你练?

您听!

我听你唱?

哎——

矮,你往高处长啊。

你让我小。

我也不欺负你。

我岁数小。

那我抱你上托儿所。

我呀!

(刘国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