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车 - 郭全宝整理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您看生活当中这说话就有个规矩。

什么规矩?

比如两人见面客气一下:“您来啦,请坐吧!”“您走哇?不送啦!”

是这样说。

“您来”是正字,得有个“啦”;“请坐”,得有“吧”;“您走”,有个“哇”;“不送”有个“啦”。

有虚字儿衬着。

这样儿显着客气。

没有虚字儿也一样!

那听着就干得慌了。这么说:“你来!坐下!走!不送!”“干什么你!”

打起来了。

妇女说话也有规矩,一句话的前头爱加个“哟”字。

“哟”字儿当先。

“哟!大娘您还没吃饭哪?”“哟!大娘您做什么活儿哪?”“哟!大娘您没上街呀?”

是这么说,“哟”字儿在话前边。

如果你把“哟”字放在一句话后边,听着就不舒服了。

那也没什么。

这么说:“大娘,您还没吃饭哪?哟!”

吓我一跳,怎么回事儿?

这儿踩猫尾巴了。

嗐!

如果你注意的话,街上雇三轮,研究起来很有意思。

您说说。

一个是拉车的,一个是雇车的,两个人两个心理……

什么心理。

雇车的总想少花俩钱,拉车的总想多挣俩钱。

是这么两种心理。

比如这儿一叫车:“三轮儿!”“哪儿您哪?”“西四牌楼。”“您给五角吧!”“什么五角,这么几步要五角钱?两角。”“您给四角怎么样?”“两角伍。”“您多给一角我拉快点儿。”“三角!多了不要。”这听了多干脆。

对!是这样。

如果你把两个人的心理掉一个儿,雇车的总想多给钱,拉车的总想少要钱,您听着就可笑了。

怎么说?

“三轮儿!”“哪儿您哪?”“西四牌楼。”“您给两角行吗?”“什么两角?瞧不起我,一块六。”“哎,要不了,您给一角就够了。”“什么一角,三块八!别捣乱。”“干脆您上车我白拉您得了。”“白拉干吗?这么着吧,给你五块钱,你拉别人去吧,我溜达着走啦!”

嘿!

(郭全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