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与方言 - 叶惠贤

复制本页链接

来源信息
《全国获奖相声选 1984》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5

我们一上台,大家非常高兴,特别是看到您,更高兴。

为什么?

因为老在银幕上看到您,老演坏蛋。

嗐,我现在也演好人。

对对,最近他在《蓝盾保险箱》里扮演了庞查理,这个人物很有意思,看上去是坏蛋,结果是好蛋!

嗯?!

不不,好人。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告诉你:我是个电影迷,不光喜欢看中国电影,还特别喜欢看外国电影,哎,外国电影你看得懂吗?

(生气地)看得懂。

每句台词都听得懂?

我今年六十岁,你把我当六岁的小孩啊!

那我念句台词,看你懂不懂:(日语)桃壁奥利逮莫拉乌贾那依加!
(飛び降りてもらおうじゃないか)

什么什么?

桃壁奥利逮莫拉乌贾那依加!
(飛び降りてもらおうじゃないか)

噢,东面屋里的母老虎嫁哪一个。

嗐!什么乱七八糟的。

谁让你胡说八道的!

什么胡说八道!我是在念日本电影《追捕》里的台词。

《追捕》我看过,没有这段词。

怎么没有,杜丘在精神病医院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和史村警长一起找到长岗,长岗刚要想溜,史村警长拔出手枪对准了他。

这我知道,史村是这么说的:从这儿跳下去!

日语就是,桃壁奥利逮莫拉乌贾那依加。
(飛び降りてもらおうじゃないか)

沼仓不是跳下去了吗?!

奴妈库拉逮道桃壁奥利达嗯得?!
(朝倉て飛び降りたんて?!)

堂塔也跳下去了!

到达逮桃壁奥利达嗯得!
(堂塔て飛び降りたんて!)

所以请你也跳下去!

逮娃阿那达,桃壁奥利逮莫拉乌贾那依加!
(ではあなた,飛び降りてもらおうじゃないか!)

网站注:此段日语按书中原文所配,但实际《追捕》中日语的该段台词与此处不完全一致:

長岡:飛び降りてもらおうじゃないか。朝倉だって飛び降りたんだし、堂塔だって飛び降りたんだよ。だから、あんたにも飛び降りてもらうじゃない。飛び降りるんだよ!!

噢,不是“母老虎嫁哪一个”。

行了,你不是说每句台词都能听懂吗?

我是说中国话听得懂。

多新鲜哪,所以这得感谢配音演员,要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你能看懂外国电影吗?

还别说。看电影的时候,还真把他们忘了,就以为是外国演员在说中国话。

要不怎么说他们是幕后英雄呢!他们拿到翻译后的台词,先要熟悉人物,认真排练,然后对着外国电影,一遍一遍反复对口型,用行话说就是掌握节奏,这就是掌握节奏,这样配出音来就象外国人在说中国话,比方刚才那句:桃壁奥利逮莫拉乌贾那依加!

从这儿跳下去!

对,你注意我说日语的口型。

从这儿——

桃壁奥利逮。(飛び降りて)

跳——

莫拉乌。(もらおう)

下去!

加那依加!(じゃないか!)现在咱们试试,我就是日本演员,我动嘴不出声,你是配音演员,根据我语言的节奏快慢来配音,开始!

(乙根据甲语言的快、更快,慢、特慢配音,最后甲变成打喷嚏)

史村警长感冒啦!

我是看你能不能掌握节奏。

这还真不容易。

这就不容易啦!最不容易的是配音演员的语言要有味儿。

这我懂,给外国人配音嘛,语言要有洋味。

洋味?!

(突然大惊小怪地)噢!你好!

噢,这就不算洋味儿。

(鼻音)嗯哼!

噢,鼻子不通。

不不不不(摇头)

噢,脖子抽筋。

(大笑)你的不懂,哈哈哈哈哈……

行了!你还别说,你这么一表演那还真象一个——

配音演员。

精神病患者。

把我当神经病了。本来嘛,我说的味儿,是凭着配音演员甜美浑亮的嗓音,丰富多变的语言造型,能塑造出一个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物。

是吗?

从英俊少年海因切到绿林好汉佐罗;从流浪者拉兹到大侦探波罗;从家庭教师简爱到真假大夫爱德华;从喜剧大师卓别林到黑人统帅奥赛罗;从吉卜赛女郎叶塞尼亚到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从英雄瓦尔特到妓女阿岐婆!

什么人物都有!

阿岐婆是哪个电影里的知道吗?

知道,日本电影《望乡》里的。

谁配的音知道吗?

知道,老配音演员赵慎之。

对!赵慎之配得多好啊!特别是阿岐婆回顾辛酸一生,和女记者圭子谈到年轻时曾爱过一个叫竹内的男人,她运用了苍老、颤抖的声音,催人泪下。

你给学学。我听听有没有味儿。

好。大家听我学得有没有味。…:(苍老凄凉)“从此竹内再也没到过这儿来过,后来他跟那个橡胶园老板的女儿,一个马来姑娘结婚了。当时,对我来说,竹内是我爱过的第一个男人,对男人哪,可不能那么痴情,我心里这么想,到如今,恨也好,什么也好,都没了,反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吁……吁——”

阿岐婆,你别难过,现在我们要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你放心吧。

你是谁呀?

我是陈述。

噢,你就是那个情报处长啊!

嗐!怎么情报处长也出来了。

有你什么事儿!人家阿岐婆那时候,有谁来维护她的合法权益啊!

我太受感动了,都入戏了。配音演员就是要运用颤抖的音调,听起来才有味儿。

那也得看谁!阿岐婆行,换个年轻的就不能用这个声调了。

是吗?!

换个“真由美”,看到杜丘,也用颤抖的声调:“杜丘先生,我喜欢你!”

你别喜欢,我害怕。

所以,丁建华在配真由美时就运用了含蓄而又充满深情的声音:“杜丘先生,我喜欢你!”

你喜欢我什么?

皮厚!

什么叫皮厚啊!

人家杜丘会这么嘻皮笑脸地问吗!“你喜欢我什么?“

那该怎么问呢?

妙就妙在不用问,“我喜欢你!”一句话表现了真由美泼辣豪爽的性格。

看来这配音演员语言运用得好,不但有味,还能体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配音演员一定要语言过硬。甬说别的,首先要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干么非要“准确”的普通话?

那当然了!比方,外国电影里,有一个请客吃饭的场面,主人一开口:“朋友们,吃啊!不用客气,这鲜桔水很好吃,吃啊,吃啊!”要是配上上海普通话:“朋友们,雌啊雌啊,这个洗洗脚水很好雌,雌啊,雌洗脚水。”

洗脚水啊?!要雌你自已雌吧!

普通话不准行不行?

其实普通话实在说不准,干脆说家乡话。

用家乡话配音。

对!各地方言也很有味儿啊!

那不行,谁听得懂啊,再说味儿全变了。

不至于吧。

不信,我领你参观一下译制片厂。

好!在哪儿啊?

这儿就是录音棚,正在译制一部墨西哥彩色故事片《叶塞尼亚》。

太好了。

正前方银幕上正在反复放映奥斯瓦尔多和叶塞尼亚初次见面,就要强行无礼,遭到叶塞尼亚反对,被她用石块击昏那一段,两位配音演员站在录音话筒前,正在练习。

两位配音演员是谁?

右边的叫李梓,左边的叫乔榛。

那现在不是李梓啊!?

对,现在是叶梓,左边这位也不是乔榛。对,我是陈榛(真)

还霍元甲呢!现在实录开始。红灯一亮,铃声响了,“得儿……”“不……”

等等!

怎么回事?

谁配谁啊?

我姓叶,当然配叶塞尼娅,你配奥斯瓦尔多。“得儿……”“不!……”

等等!一会儿把我砸昏了,我躺哪儿啊,是不是给搬个床。

去你的!你只要头歪一歪,有点意思就行了。“得儿………”“不!……”

等等!等会儿还要拥抱,你那么胖我抱得过来吗!

嗐,配音不用动作,靠语言,以声传神!“得儿……”“不!……”

等等!

你有完没完哪!

你瞧,不是奥斯瓦尔多先开口吗?

对!对!我都让你搞糊涂了。

“我最讨厌别人取笑我,我来教训教训你,你过来,你过来。”

“不,不,放开我!(用石头砸乙、乙装昏倒)我来教训教训你,倒霉蛋,你以为对吉普赛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你就错了,我不想看见你,听见没有,怎么,他流血了?”

没有!

没你的事,你还没醒呢!“怎么,你死了,你这家伙别这样!求求你,把眼睛睁开,你要是死了,我就要去坐牢。”
(拍乙面颊)

你怎么真打呀!

这儿要点儿声音效果。

跑我脸上找效果来了!

你瞧这一段配出来多精采,要照你说的用方言来配,不全砸了!

咱们也试试。

用什么方言来配?

你老家什么地方?

江苏扬州啊!

那就用扬州话配叶塞尼娅。

那你老家?

山东。

那就用山东话配奥斯瓦尔多: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扬州的叶塞尼娅。(扬州方言)

俺就是山东的奥斯瓦尔多。(山东方言)“俺最恨别人小看俺,俺要给你点厉害看看。过来,过来,吉卜赛小妹儿。”

(扬州方言)“不!不不!你松手!你不松手我不客气了!(用石头砸乙、乙昏倒)我要教训教训你这个坏蛋!你当是吉卜赛人好欺侮的!告诉你,吉卜赛人一个个都是呱呱老叫的!阿哨喂,血流出来了!阿唷喂!你翘辫子了?!你你没得命我要搭到提兰桥去了!”(拍乙面颊)活过来了!真是乖乖弄底冬、韭菜炒大葱。“

“你想杀死俺!”

“哪一个叫你盯着我看,你再看,我把你两块玻璃窗敲掉,把你的眼睛抠出来,我叫你不象奥斯瓦尔多!“

“象谁?”

“象《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