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中国传统相声小段汇集》薛永年、陈新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甲 王先生。
乙 您先生。
甲 您说相声说得真棒。
乙 不敢说。
甲 您说得挺棒,
您脾气不犟;
身子很壮,
脑门发亮。
乙 这都什么呀?
甲 不是,我说您在相声界里,“说、学、逗、唱”全行。
乙 不敢说,什么都会点儿,就是不扎实。
甲 谁不知道您哪,您说的相声是月胜斋的酱牛肉——
乙 怎么讲?
甲 有味道。桂顺斋的点心——
乙 怎么讲?
甲 四方驰名。您就如同山海关——
乙 怎么讲?
甲 天下第一。
乙 不敢。
甲 您可称是王致和的臭豆腐——
乙 怎么讲?
甲 有味。
乙 那是够臭的。我说您别夸我了,再夸我,还不定说什么哪。
甲 不是。好长时间没见您,不知说什么好。最近您又练什么啦?
乙 最近打算学点儿戏曲的东西。
甲 戏曲学什么呢?
乙 京剧。
甲 好!这是大剧种啊,我就爱好京剧。
乙 你就爱好京剧?
甲 干吗是爱好,我还能唱,东西南北城都知道我是名票。我经常唱那白胡子老头儿。
乙 白胡子老头儿?
甲 白胡子老头儿嘛,带着闺女上船。
乙 噢,你说的这是《打渔杀家》。
甲 (唱):“父女俩打渔在河下。”
乙 唱得还真不错。
甲 就会这一句。
乙 嗐!说得这么热闹就会一句。您就会唱老生?
甲 干吗我就会唱老生啊?我贴上面穿上裙子,穿上木鞭:“我说驸马呀!“
乙 这是《四郎探母》中的青衣。
甲 对!(唱)“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
乙 好!
甲 就会这一句。
乙 嘿?!
甲 我还会唱那大黑脸,脑袋上有一月牙儿,审那个小子不认媳妇。
乙 你说的这是黑头戏《铡美案》。
甲 (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乙 好!
合 就会这一句?
乙 我就知道是这句!我说你这每出戏就会一句。
甲 谁告诉你的,你挑出戏我跟你唱。
乙 好!你不是生、旦、净、末、丑都行吗?
甲 不不!我最拿手的还是(唱)“芍药开牡丹放花红⋯⋯”
乙 那是青衣。
甲 对,对,青衣。
乙 那么咱们唱一出《武家坡》。
甲 《武家坡》好。这里的规矩大了,你要贴《武家坡》那是咱俩的事。你要贴王宝钏那是看我的,你要贴薛平贵那是看你的,你贴《大登殿》,那是看大伙儿的。
乙 他还都懂。
甲 懂啊,就怕我唱完了你接不下来。
乙 你唱上句我就能接出下句。
甲 行,行!闲话少说,以唱当先。
乙 这出戏太长,咱就唱当间的核儿。
甲 哪点儿?
乙 就是《武家坡》夫妻相见那点儿。
甲 就是那薛平贵与王宝钏见面那点儿,谁先唱啊?
乙 当然我先唱啊。
甲 那你就唱。
乙 好!(唱)“八月十五月光明。”
甲 你这是薛平贵的唱腔。
乙 这不废话吗,就咱俩人,你是王宝钏,你应该说:“住了,军营当中连个灯光都没有么?”你这是道白呢。
甲 (白)“灯光倒有,那有许多么。”
乙 (白)“全凭何物?”
甲 (白)“皓月当空。”
乙 哎!咱们俩怎么倒个儿了?
甲 你知道是我的词儿你干吗说?你注意你的词儿吧,回头我说完上句你接不下来了怎么办。
乙 这倒怪我了。咱各顾各的词儿。
甲 我怕你唱不上来。
乙 你有词儿我就有词儿。
甲 好!你接着唱。
乙 (唱)“八月十五月光明。”
甲 (唱)“住了,军营之中连个灯光都无有么?”
乙 (唱)“灯光倒有,那有许多。”
甲 (唱)“全凭何物?”
乙 (唱)“皓月当空。”
甲 (唱)“要阴天呢?”
乙 他我……有这词儿吗?(唱)“薛大哥在月下修写书文。”
甲 (唱)“我问他好来。”
乙 (唱)“他倒好。”
甲 (唱)“再问他安宁?”
乙 (唱)“倒也安宁。”
甲 (唱)“三餐茶饭?”
乙 (唱)“小军造。”
甲 (唱)“衣服破了?”
乙 (唱)“自有人缝。”
甲 (唱)“衣服当了?”
乙 (唱)“赎出来再穿。”
甲 (唱)“衣服脏了?”
乙 (唱)“洗洗再穿。”
甲 (唱)“衣服丢了?”
乙 咱买一件得了。
(王本林述 王双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