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李伯祥 杜国芝 相声 大戏魔(1994年纪念赵佩茹专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64y1k7Ev
甲 谢谢大家,这个开场前,和演出当中,一些个有关的负责同志,和我们的报幕员小姐。
乙 嗯。
甲 把今天晚会的这个主要精神都介绍了。
乙 对。
甲 我就不必再重复。但是礼多人不怪啊,对于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能够参加今天这个晚会。
乙 嗯。
甲 我们表示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乙 对。
甲 祝愿我们楼上楼下各位领导,各位观众朋友们,祝你们工作好,身体好,健康长寿。元旦快到了,祝你们大家欢欢乐乐过新年。并且你们祝你们涨工资一步到位。
乙 好。
甲 天津的观众非常热情。
乙 对。
甲 都爱听相声。
乙 哎。
甲 有的观众爱听相声。
乙 啊。
甲 一人一个爱好。
乙 哎。爱好不同。
甲 有的观众爱看电影。
乙 对。
甲 有的观众喜欢听评戏。
乙 不错。
甲 有的观众喜欢看足球。
乙 哎。
甲 有的观众喜欢看话剧。
乙 对。
甲 一个人一个爱好。
乙 不错。
甲 我老李是个相声演员。
乙 啊。
甲 我也有我的爱好。
乙 你爱好什么呢?
甲 呃……我比较有文化。
乙 啊。
甲 跟各位汇报一下。
乙 哦。
甲 我的爱好嘛,大部分都是文绉绉的。
乙 啊你说一说。
甲 你比方说我平常的爱好。
乙 啊。
甲 我就喜欢下下棋呀(学)。
乙 这个爱好不错。
甲 (学)抚抚琴哪。
乙 好。
甲 (学)饮饮酒啊。
乙 不错。
甲 (学)绘绘画呀。
乙 嗯。
甲 (学)跑跑步啊。
乙 你看。
甲 (学)打打拳哪。
乙 好。
甲 (学)舞舞剑哪。
乙 嗯。
甲 (学)耍耍棒啊。
乙 嚯。
甲 (学)写写字啊。
乙 喝。
甲 (学)算算账啊。
乙 啊。
甲 (学)跳跳舞啊。
乙 嘿。
甲 (学)练练唱啊。
乙 啊。
甲 (学)录录音呢。
乙 嗯。
甲 (学)照照相啊。
乙 嚯。
甲 (学)睡睡觉啊。
乙 噢——
甲 尿尿炕啊。
乙 呃(涨调门)尿尿炕啊!
甲 (对观众)老几位,这都是我的爱好。
乙 这什么呀!这尿炕也是爱好!
甲 您听错了。
乙 哎。
甲 我喜欢听京剧。
乙 嗯。
甲 我的师傅是赵佩茹。
乙 哎。
甲 他教给我说相声。
乙 嗯。
甲 但是我们要尊师敬友,京剧界有一位老先生,就是天津市京剧团的老演员。
乙 谁呀?
甲 叫邓金昆。
乙 哦,邓老先生。
甲 这是我京剧里边的一个老师。
乙 好。
甲 我平常跟他学京剧。
乙 啊。
甲 我喜欢什么《芦花荡》啊,《挑滑车》呀。(学京剧动作)
乙 嗬。
甲 我要亮亮相!(学亮相)
乙 要亮亮相。
甲 您听错了,不是尿尿炕。
乙 对对对……
甲 亮亮相。
乙 诶。
甲 我爱听京剧。
乙 啊。
甲 京剧是国宝。
乙 对。
甲 我们中国的国画、书法、中医、京剧这四样,堪称是国宝。
乙 对,
甲 京剧是好。
乙 嗯。
甲 但是不能够听得太多了。
乙 啊。
甲 过多了就起副作用。
乙 是。
甲 咱们天津人有这么几句话嘛。
乙 哪几句话?
甲 你炒菜必须得搁点盐。
乙 对。
甲 你要不搁盐它没有味。
乙 啊。
甲 但是盐要搁太多了可就不咸了。
乙 噢。
甲 舌头就木了。
乙 嗯。
甲 这盐多了不咸糖多了不甜。
乙 啊。
甲 醋多了不酸,胶多了不粘。
乙 对。
甲 木匠多了盖歪房,萝卜快了不洗泥。人多了打瞎乱,鸡多了不下蛋。
乙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抖搂手)。
甲 (天津口)咱们天津人都爱吃大对虾。
乙 不错。
甲 对虾那玩意蘸青倍绿。
乙 嗯。
甲 炸出来又红又亮。
乙 哎。
甲 那是好吃。
乙 啊。
甲 好吃也别过多。
乙 哦。
甲 一顿吃四斤半。
乙 行吗?
甲 吃上六个星期。
乙 啊。
甲 一打嗝,呃!——啊,虾酱味。
乙 呵,也没有那么吃的!(摆手)
甲 这个听戏是好。
乙 哎。
甲 增知识,长慧脑。
乙 对。
甲 但是过多了就影响工作。
乙 不能太多喽。
甲 我有一个表哥。
乙 啊。
甲 就爱听京剧。
乙 是吗?
甲 听的太多了,大伙给他起个外号管他叫戏迷。
乙 哦,是戏迷——。
甲 戏迷还不算厉害,听说你二叔也爱听京剧。
乙 哎我二叔爱听戏啊。
甲 听的还多,大伙起个外号管他叫戏痞。
乙 戏痞啊。
甲 最严重的就是你们老爷子。
乙 我爸爸也爱听京剧。
甲 你爸爸听戏听得又过多了。
乙 啊。
甲 大伙给他起个外号。
乙 叫什么呢。
甲 管他叫大戏魔。
乙 呃,什么叫大戏魔啊。
甲 就是说他吃喝拉撒睡,动作行为走。
乙 啊。
甲 每一件事情光唱,都不过瘾了。
乙 是啊!?
甲 必须要带个戏名。
乙 噢!
甲 你比方说他家里的一草一木,吃的使的用的摆的,所有的东西陈列品。
乙 啊。
甲 都得给他起出京剧或者是其他戏剧的名字。
乙 是啊。
甲 跟你爸爸交往的朋友。
乙 啊。
甲 带戏名的你爸爸交。
乙 要不带戏名的呢?
甲 你爸爸一律不理。
乙 哦。
甲 你爸爸家里头男女佣人,带戏名的要多给工钱。
乙 不带戏名的——
甲 完全解雇。
乙 呵。
甲 后来你爸爸魔到什么程度啊?
乙 嗯?
甲 连你们家住的那房子马路胡同,大街小巷左邻右舍,所有的街道弄得——
乙 啊。
甲 完全都得给他起一出京剧,或者是其他戏剧的名字。
乙 行了行了。(拦托)您等会吧,李老师。
甲 哎。
乙 您刚才说的呀。
甲 嗯。
乙 这个我爸爸是戏魔,爱听戏。
甲 对,爱听戏。
乙 这个我知道。
甲 爱听戏。
乙 您说我们家里头什么桌椅板凳啊,吃的喝的使的用的。
甲 嗯。
乙 我爸爸给起个戏名。这个我相信。
甲 这是可以的。
乙 马路上那街道,胡同,我爸爸都给改成戏名了。
甲 对。
乙 这我不相信。
甲 不相信。
乙 你比如说咱门口的和平路。
甲 和平路。
乙 我爸爸说别叫和平路了。
甲 叫什么吧?
乙 改《华容道》得了。
甲 《华容道》?
乙 东南角也别叫东南角了。
甲 叫什么呢?
乙 改《三岔口》。
甲 《三岔口》。劝业场叫《八蜡(岔)庙》。
乙 像话吗?
甲 那不乱套了吗。
乙 就是啊。
甲 他这么改了那个政府不答应。
乙 多新鲜呢。
甲 他旧社会行啊。
乙 啊。
甲 旧社会你爸爸有钱哪。
乙 我们家有钱。
甲 买了个大荒地,说天津卫的话买了个大开洼,自个儿盖的庄院。
乙 哦。
甲 所有的房子,马路,胡同,司机,有钱盖的自己有权利起。
乙 哎这倒可以。
甲 你爸爸把这个庄子盖好了那就是一出大戏京剧的名字。
乙 这个庄子叫什么庄子呢。
甲 京剧的……大家都爱听京剧啊。这个庄子的名字叫《太平庄》。
乙 哦,《太平庄》。
甲 有户庄的四道河。
乙 哪四道河。
甲 《秦淮河》《渡银河》《阴阳河》《孟津河》。
乙 哦。
甲 这四条河还是活水。
乙 都通着哪呢。
甲 通连着《芦花荡》《骆马湖》,有一条绕过《九江口》,直奔《闹海》。
乙 好。
甲 东西南北有《金雁桥》《金水桥》《洛阳桥》《当阳桥》,桥梁4座。
乙 哦。
甲 你们家这庄子讲究不讲究?
乙 太讲究了。
甲 你爸爸盖的那所宅子,就住的那个房子,就更讲究了。
乙 您再说一说。
甲 那真是拿《顶花砖》盖了一所《连环套》的《汉阳院》。
乙 啊!您先等会。
甲 嗯。
乙 《顶花砖》。
甲 对。
乙 《连环套》。
甲 对。
乙 《汉阳院》。
甲 这都是京剧。
乙 一句话仨戏名!
甲 大门叫《南天门》。
乙 嗯。
甲 一进大门影壁上挂着一面《忠孝牌》。
乙 好。
甲 二门是你们家的院子。
乙 二门叫——
甲 叫《乌龙院》。
乙 好——怎么单叫这么个名字啊……
甲 院内有很多的楼房。
乙 啊。
甲 有鸳鸯楼——有《鸳鸯楼》《艳阳楼(阳轻声)》《贾家楼》《赵家楼》《白门楼》《黄鹤楼》《雅观楼》《翠凤楼》《望儿楼》《百(bo2)凉楼》《富春楼》《冲霄楼》
乙 啊。
甲 《浔阳楼》《狮子楼》《藏珍楼》最高的那所叫《宋江坐楼》。
乙 好。
甲 四四十六间楼房。
乙 嗯。
甲 当中间有一个待客厅。
乙 啊。
甲 待客厅有一块匾,匾上写着三个字。
乙 哪三个字。
甲 写着是《红梅阁》。
乙 好。
甲 两旁有一副对联,写得非常有意思。
乙 是吗?
甲 嗯。
乙 您先说说上联怎么写的?
甲 上联是“家无别韵,西皮二黄原板三眼四平调”
乙 哦嚯?那么下联呢?
甲 “庭有余音,长锤纽丝阴锣垛头紧急风”
乙 嘿——好!那么横批是?
甲 “嗯腾,打呔。”
乙 哦,开戏了!好。
甲 有一年是八月二十六。
乙 啊。
甲 这年八月二十六是你爸爸的生日。
乙 我爸爸生日。
甲 有一出戏名。
乙 叫什么戏?
甲 叫《智取生辰纲》。
乙 好。
甲 你爸爸的好日子,来了很多的人给你爸爸拜寿。
乙 您说说都谁来了。
甲 你爸爸交往得很宽。
乙 对。
甲 政界的人来了不少。(视频缺一句)来了《三进士》《四进士》几位生员。
乙 哦。
甲 来拜寿。
乙 好。
甲 又来了《池水驿》《辛安驿》《临江驿》的三位驿丞。
乙 嗯。
甲 又来了《新野县》《郿坞县》《钱塘县》《中牟县》的四位县长。
乙 嚯!
甲 还有《潞安州》《双泗州》《北湖州》的3位知州。
乙 嗯。
甲 另外又来了个《开山府》《大名府》《嘉兴府》《东平府》的4位知府。
乙 嗬!
甲 这可都是文官给你爸爸拜寿。
乙 这个武官谁来了呢?
甲 武官来的不少。
乙 嗯。
甲 来了个《两将军》。
乙 噢来了两将军。
甲 对。
乙 你先说说第一位将军。
甲 两位将军都露过脸啊。一位将军“打”过“登州”,“镇”过“潭州”,“取”过“荥阳”,“取”过“洛阳”,“取”过“南郡”,“取”过“金陵”,“取”过“帅印”,在夺取《状元印》的那个当中——
乙 啊。
甲 人家单人独枪,“驱车战”过“将”!(学架子)
乙 好!
甲 这位将军。
乙 那么第二位将军呢?
甲 那位也不含糊,那位“闹”过“江州”,“破”过“洪州”,“战”过“长沙”,“战”过“北原”,“战”过“宛城”,“刀劈”过“三关”。
乙 啊。
甲 这可是过去。
乙 哎,现在还做官吗?
甲 现在不做官了。
乙 打什么时候呢?
甲 就打《让成都》,人家《千里走单骑》,《走雪山》,《回荆州》,之后这才“安居乐”的“业”。
乙 好。
甲 又来了把守《陈塘关》《草桥关》《瓦口关》《雁门关》《汜水关》《南阳关》《樊江关》《临潼关》,《牧虎关》《天水关》《凤鸣关》《查头关》《宁武关》《白(bo2)良关》《雍凉关》十几位镇守使关长给你爸爸带好。
乙 好——!(鼓掌)
甲 再有就是《查头关》税务局的局长也来了。
乙 啊。
甲 《白帝城》特别市的市长也到了。
乙 嚯。
甲 又来了个《水淹七军》的总司令。
乙 啊。
甲 还有《三岔口》的保长,《紫霞宫》的总管,《洪门寺》的喇嘛,《法门寺》的和尚,《斗牛宫》的老道,《桃花庵》的姑子,《一贯道》的点传师!
乙 全来喽!哎呀这回可热闹了。
甲 都上你们家拜寿。
乙 太好了。
甲 这还不算。
乙 嗯。
甲 另外还有《金沙滩》《沙陀国》两位国王赶来给你爸爸拜寿。
乙 这国王也来了。
甲 各带寿礼等等不一。
乙 您说说都带什么寿礼了。
甲 那位国王送来《拾万金》。
乙 嚯!这也太多了!
甲 那位送来《一元钱》。
乙 这又太少了。
甲 有送《十五贯》的。
乙 嗯。
甲 有送《马蹄金》的。
乙 啊。
甲 有送《羚羊锁》的,有送这个《锁麟囊》的。
乙 哦。
甲 送的寿帐子的很多。
乙 嗯。
甲 都是三个字的四个字的等等不一。
乙 你先说说三个字的。
甲 三个字的特别吉祥。
乙 啊。
甲 三个字的寿帐子是《红鸾禧》、《龙凤阁》、《喜荣归》、《忠孝全》、《大保国》、《三世修》、《双官诰》。
乙 好。
甲 这是三个字的。
乙 那么四个字的呢?
甲 《赵燕求寿》、《天官赐福》、《加官进禄》、《汉寿亭侯》、《遇龙封官》、《麻姑献寿》。
乙 好。
甲 你爸爸一见是《金榜乐》。
乙 高兴。
甲 赶紧出来招待亲友。
乙 哦。
甲 你妈也出来,迎接女客人。
乙 不错。
甲 老两口子穿的衣服,都是戏的名字。
乙 是吗。
甲 哎。
乙 您先说说我爸爸穿什么戴什么。
甲 你爸爸有钱。
乙 嗯。
甲 头戴一顶叫《破毡笠》。
乙 您先等会(拦),这不像话。
甲 不像话。
乙 大好的日子戴一顶破帽子。
甲 包子有肉不在褶。
乙 啊?
甲 别看帽子破。
乙 嗯。
甲 上边有值钱的三颗珠子。
乙 是啊!
甲 一颗叫《庆顶珠》,一颗叫《海潮珠》,当中间有一颗《串龙珠》。
乙 噢?
甲 身穿着《斩黄袍》。
乙 啊。
甲 腰系《游龙戏凤》的《龙凤配(佩)》,腰上系着《宫门带》,足蹬《借靴》,左手拿着《黑风帕》,右手扇着一把《三盗芭蕉扇》。
乙 这叫什么打扮这是!
甲 这是你爸爸的打扮。
乙 那么我妈穿什么戴什么呢?
甲 您母亲头戴着《钗钏记》。
乙 嗯。
甲 牵着《遗翠花》。
乙 啊。
甲 耳戴《玉玲珑》的耳环。
乙 嚯。
甲 身穿着《狄青借衣》,外套着《嗑(ke4)指换袄》,内衬着《珍珠汗衫》,腰上系着《罗裙记》,鞋上绣着《双珠凤》,左手拿着《盗宗卷》,右手扇着《桃花扇》,左胳膊戴着《勘(kan3)玉钏》,右胳膊戴着《拾玉镯》。
乙 得,我妈整个刘媒婆(抖搂手)。
甲 你母亲请女朋友到《鸿门宴》入席饮酒。
乙 男朋友呢。
甲 你爸爸请男朋友到《琼林宴》入席饮酒。
乙 好。
甲 来了个小丫鬟。
乙 谁啊?
甲 叫《宝蟾送酒》,用《盗银壶》斟出来《雄黄酒》。
乙 嗯。
甲 大家端起来《蝴蝶杯》《搜玉杯》《九龙杯》《温凉盏》《一捧雪(xue4)》,《日月雌雄杯》,同饮《甘露寺》的《长生寿酒》。
乙 好。
甲 不能光喝酒。
乙 嗯。
甲 上点菜。
乙 都上的什么菜。
甲 菜太贵没地方买。
乙 你说一说。
甲 上的有《刘全进瓜》。
乙 啊。
甲 《佛手橘》《偷桃盗丹》《太公钓鱼》《乌悠鱼(?)》,《李逵夺鱼》,《时迁偷鸡》《铁公鸡》,《霸王别姬》。《送饽饽》《送盒子》,《黄一刀》那买来的酱肉,《混元盒》《抱妆盒》《斩蔡阳》《斩窦娥》。最后上了一大碗——
乙 什么?
甲 《审头刺汤》!
乙 哇!这不敢喝呀。
甲 大家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乙 啊。
甲 高谈阔论。
乙 呵。
甲 两边有音乐陪伴着。
乙 都什么音乐?
甲 有《男弹词》,《女弹词》,《琵琶词》,《击鼓骂曹》。
乙 啊。
甲 你爸爸请了一位小姐。
乙 嗯。
甲 《摩登伽女》。外号叫《八宝公主》。
乙 嗬。
甲 给大家跳舞。
乙 啊。
甲 又请了一位《雪艳娘》给大家唱坠子。
乙 唱的什么呢?
甲 唱了一段叫《断臂说书》。
乙 好。
甲 在说书的这个当中。
乙 啊。
甲 亲友们都有一点《醉打蒋门神》了。
乙 喝得差不多了。
甲 你爸爸也有一点《太白醉写》了。
乙 喝的也不少了。
甲 就是连你妈都有点《贵妃醉酒》了。
乙 怎么单赶这么个戏名呢。(抖搂手)
甲 戏嘛。
乙 嗯。
甲 你爸爸一高兴,把你妈的干姐妹都找来了。
乙 我妈还有干姐妹?
甲 都是排着叫的。
乙 你说一说。
甲 《仇大娘》《卓二娘》《李三娘》《林四娘》《赵五娘》《苏六娘》《田七嫂(原戏未查到)》《杨八姐》《九花娘》。就属你妈那名字好——
乙 我妈叫?
甲 你贵姓?
乙 我姓杜。
甲 正好,你妈叫《杜十娘》。
乙 哎,——杜十娘!像话吗!
甲 叫她们每一个人唱一出戏中串戏。
乙 哦。
甲 都唱完了,你爸爸也唱了一出戏。
乙 我爸爸唱的什么戏呢?
甲 唱了一出《洪洋洞》。
乙 这可不错。
甲 这是杨宝森先生的代表作。
乙 嗯。
甲 你爸爸的摇板散板唱的那是津津有味。
乙 呵。
甲 韵味苍凉。
乙 嗯。
甲 亲友们大家都《三击掌》。
乙 嗯。
甲 彩声不绝。
乙 呵。
甲 你爸爸不但心里头高兴。
乙 啊。
甲 而且脸上还带着那份《得意缘》。
乙 嗯——!
甲 净顾高兴了,脑子一乱,把后边的词给唱错了。
乙 忘词了。
甲 以错就错闹了个《花田八错》。
乙 啊。
甲 亲友们“嗵!”一叫倒好。
乙 坏了。
甲 你爸爸挂不住了。
乙 嗯。
甲 浑身发烧,跟《烧骨记》一般。
乙 嚯嚯。
甲 出了一身《文姬归汉》。
乙 啊。
甲 马上你爸爸就《反徐州》变脸了。
乙 是啊。
甲 遗祸于人他净骂街呀!
乙 他都骂什么了?
甲 你爸爸《骂城》,《骂殿》,《骂杨广》,《骂毛延寿》,骂了半天没人理,气大不劲了——
乙 啊。
甲 你爸爸找了一根棍子滥打!
乙 哪根棍子?
甲 就是你们老妹妹《棒打无情郎》那根棍子。
乙 嗬,怎么这事都出我们家。
甲 《打金枝》,《打金砖》,《打龙袍》,到厨房里头《打面缸》,《打砂锅》,没留神把灶王爷也给打了。
乙 行了,甭说了。
甲 ——《打刀》,《打店》,不算完还要《打棍出箱》。
乙 嗯。
甲 净打佣人呐!
乙 都打谁了?
甲 《打吉平》,《打严嵩》,《打黄盖》,《打红娘》。
乙 嗯。
甲 给老妈儿一大嘴巴,得老妈儿一生气——《老妈儿辞活》,老妈儿不干了。
乙 嗬,这个老妈儿不干不干了吧。
甲 完不了,老妈儿上京,老妈儿上京把你爸爸告下来了。
乙 把我爸爸告了?
甲 就是啊。
乙 哪个老妈儿?
甲 就告状那老妈儿,杨……杨妈。
乙 哪个杨妈?
甲 《杨三姐告状》嘛!
乙 那是告我爸爸!?
甲 就是啊。
乙 嗬嗬嗬——
甲 你爸爸嫌难看,这么大的一个大财主叫老妈给告了。
乙 能不难看吗?
甲 有何脸(jian3)面活在世上?
乙 对。
甲 不活着了,寻短见。
乙 是啊。
甲 你爸爸要《碰碑》。
乙 嗯。
甲 《三上吊》。
乙 哎呀。
甲 仓啷啷拔出《宇宙锋》,(拔剑)要学《汤怀自刎》。
乙 啊!
甲 多亏你们家的老佣人好。
乙 谁呀?
甲 《马义救主》
乙 嗯。
甲 歘——夺过了《青霜剑》就把你爸爸给抱住了。
乙 嗯。
甲 这老哥俩都《滚钉板》了。
乙 嗬。
甲 溜溜闹到了《九更天》。
乙 哎呀。
甲 死劝活劝也是白说。
乙 那可怎么办呢?
甲 正赶上你外祖父到你们家《探亲家》。
乙 这回劝好啦?
甲 你爸爸在那是《大闹花灯》。
乙 还是没劝好。
甲 你姑奶奶来《探母》。
乙 这回劝好了?
甲 你爸爸是《三气周瑜》。
乙 也没劝好。
甲 后来就是你妈跪在地下《打狗劝夫》都没劝好。
乙 有那么劝他吗?(抖搂手)
甲 我这么一看非得我老李劝不可。
乙 非得你劝。
甲 对症下药。
乙 啊。
甲 说大白话他听不进去,你爸爸是个大戏魔,我跟他讲话得带着戏名,你爸爸就听进去了。
乙 对。
甲 我说老爷子,您先消消气。
乙 嗯。
甲 这有一《背凳》。您先这边《坐宫》。
乙 坐宫?
甲 我陪着您,我在这边《坐寨》。
乙 嗯。
甲 这有一杯《药茶计》您先喝着。
乙 嗯。
甲 今天是您的大好日子。
乙 啊。
甲 您干嘛这么想不开呀?本当咱要找个《渔家乐》呀,即便您唱出《错中错》,何必再找《苦中苦》啊?您一定要见那个《胡迪骂阎》?
乙 嗯。
甲 《探阴山》那罪过您受得了吗?
乙 是。
甲 《滑油山》您过得去吗?
乙 嗯。
甲 “六殿”您”游“得过来吗?即便你死后落(lao4)好,总算见着《阎王乐》了,也不能够《还阳自说》,到那时老爷子您岂不成了《生死恨》了吗?
乙 好!真好!
甲 我这么一劝呢,你爸爸高兴了。
乙 嗯。
甲 你爸爸说(学老头)“伯祥啊,还是你说话我爱听。”
乙 嗯。
甲 (学老头)“我消气了。我不死了!”
乙 不死了!
甲 我认为你爸爸是真不死了。
乙 啊。
甲 我上旁边给你爸爸拿烟卷去了,(击掌),这么个功夫可了不得了!
乙 怎么了?
甲 你爸爸跑到外边跳河自杀了。
乙 我爸爸跳河你赶紧救!
甲 赶紧救啊!我赶紧找了一根绳子扔到河里头,(扔手帕学绳子)搁你爸爸系到半截儿 ,你爸爸说“这出戏太好了!”
乙 哪出戏?
甲 《钓金龟》啊!
乙 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