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全国获奖相声选 1984》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5
甲 做买卖讲究和气生财。
乙 和气生财?这话太陈旧了。
甲 那么说呕气生财。
乙 呕气就吵起来了,还能生财吗?
甲 说什么生财?
乙 说和气可以,别说生财。
甲 和气赔本儿。
乙 赔本儿象话吗!
甲 和气够本、和气不赔不赚、和气有效益、和气扭亏为盈、和气的都超高产啦!
乙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应当怎么说?
乙 应当说社会主义商业要讲文明,讲礼貌,超额完成销售计划和利润指标,为国家创造财富。
甲 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做买卖就应当和气。我算过一笔账,一个售货员如果平均一天接待一百人次,一年就是三万六千多人次,当四十年售货员,就是一百多万人次,即使对百分之一的人态度不好,就伤害了一万多人的感情。
乙 一人一条意见就一万多条,够瞧老半天的了。
甲 哪天也看不完呀,这也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所以各级领导都很注意抓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提倡文明经商。
乙 也确实有些售货员的服务态度不够好,我就碰见过。
甲 这是事实,不过另一方面,做为顾客来讲,也应当懂点“顾客学”。
乙 什么叫“顾客学”?
甲 这是一门正在兴起的科学,还没被人重视,我正研究这个冷门儿.
乙 你最好别费那个劲了,花钱买东西,用“顾客学”干嘛!
甲 你去过商店吗?
乙 差不多得天天光顾。
甲 你既然经常进商店,随时随地做一名顾客,老跟售货员打交道,不懂“顾客学”行吗?它首先要求你做一名合格的顾客。
乙 什么叫合格的顾客?
甲 最起码的条件是拿走人家的东西得给钱。
乙 多新鲜呐!不给钱人家让拿吗?
甲 你有技术,看人家没留神,你就拿走啦。
乙 哦……我是小偷啊!
甲 手底下利索。
乙 去你的吧,反正我认为“顾客学”没用,谁都会买东西。
甲 不,有会买的,有不会买的,尤其是碰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售货员,该怎么处理,就是学问,这就叫“顾客学”。比方说,你想买身合体的布衣服,因为不懂“顾客学”,进门就买:“同志!有我这样肥大的套服吗?”里边乐啦,我们这是专柜。“多贵也不要紧,我不怕多花钱,合适就行。”您看我们这是……“噢卖寿衣的。”你跑寿衣铺里去了。
乙 啊!我是白痴啊!上寿衣铺里买衣裳去?
甲 服装店都没有合适的。
乙 寿衣铺里也没有。
甲 去过了是吧!
乙 哎,没有!
甲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卖布衣服的很少,这就是顾客学告诉你的市场情况。还有买东西应该选择最佳商品,最佳营业员,特别要选择最佳时间。
乙 什么是最佳时间?
甲 商品丰富,顾客不多的时候就是最佳时间,节假日不是最佳时间。
乙 不,节假日商品丰富。
甲 可是人多拥挤,不便于挑选,而且还得看你买什么,你要买皮袄,最佳时间是初冬刚冷。
乙 应时当令。
甲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节假日,连衣裙也不多。
乙 数九寒天有买连衣裙的吗?
甲 饭馆快休息的时候,最好别去吃饭。
乙 这个我懂,那时候去有被扫地出门的危险。
甲 这就是学问,这就是我的“顾客学”。
乙 你这“顾客学”不怎么样,谁都懂。
甲 遇到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的时候,应当怎么办,你懂吗?
乙 我懂得跟他吵架。
甲 那象话嘛!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做为顾客应该怎么办?是我的顾客学的精华、核心。
乙 这我真得领教领教,不你说,我常为买东西呕气。
甲 你只要学了我的顾客学,就再也不会呕气了。
乙 好,你给介绍介绍,我好好学学。
甲 可以这么说,态度多么不好的售货员,跟我吵不起来。
乙 这我信,你是专门研究顾客学的嘛!
甲 不客气地说,这门科学我是首创。
乙 不错,我就是头一回听说,你快说吧!
甲 不是我吹,这门学问……
乙 你哪儿那么多废话!
甲 好,当你碰上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的时候,按我的顾客学……
乙 怎么办?
甲 一个字:忍。
乙 忍???
甲 是的,忍。
乙 忍,不就是忍气吞声吗!售货员耍态度,你忍着是吵不起来,什么正在兴起的科学?还说首创、精华、核心?赶情是忍气吞声!这不是“顾客学”,是“受气学”。吹了半天敢情是受气包儿。
甲 认识偏激,思想片面,我说忍,叫你忍气吞声了吗?我讲的是容忍之忍,就是要宽洪大量。有耐心、有涵养,这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和思想修养,忍有消极的,积极的,消极的忍,是受气包儿。
乙 积极的呢?
甲 受气馒头。
乙 还不如受气包儿呢!连点儿馅儿都没有。
甲 积极的忍,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基础上的,售货员与顾客不仅是买卖关系,而且要体现出社会主义人与人的正常关系,售货员要体贴顾客、顾客要谅解售货员,这叫积极的忍。
乙 我听不明白,你说具体点儿。
甲 比如,你还是去买衣服……
乙 我又去寿衣铺啊!
甲 服装店挤满了顾客,有打听价儿的,有问尺寸的,有看衬衣的,有买裙子的,有买新产品的,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这时候的售货员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三头六臂也照顾不过来。
乙 换成我脑袋就大了。
甲 谁买衣服都得挑,你一个人挑三回不算多,可是售货员一天论百的接待顾客,他得拿上千件的衣服。他跟每位顾客说几句话,一天就得说几千句话。
乙 简直是做大报告哪!
甲 尤其是怕碰上你这种故意挑剔,存心找碴儿,爱吵架的顾客……
乙 这是多会儿的事啊?
甲 你买一件衣服,只要十分八分钟的时间,当然希望售货员有个笑脸儿。
乙 我看见哭丧脸儿心里就堵得慌。
甲 可是售货员一天得接待几百位顾客……
乙 这没关系,反正笑不用本钱。
甲 不用本钱,你会笑吗?
乙 谁不会笑,哈哈哈!
甲 神经病!售货员有这样大笑的吗?应当面带微笑,笑自内心,笑的自然,笑的甜,笑的美,要笑纹在肉皮里含着。
乙 这个我会(微笑)我来不了这个。
甲 有那么点儿意思。
乙 你说微笑不就完了吗。
甲 好,就这样别动,笑上八个钟头。
乙 八分钟腮帮子就够酸了。
甲 售货员要笑七、八个钟头呢,人家的腮帮子是木头的?
乙 倒也是。
甲 我哥哥就是售货员,每天下班再也不敢笑了,话也不愿意说,有事跟我嫂子打手势(做洗脸状)。
乙 这是要洗脸。
甲 (做喝水状)
乙 要喝茶。
甲 我嫂子也打手势! (做吃饭状)
乙 你嫂子是哑巴?
甲 废话!我嫂子也是售货员,能是哑巴吗?!
乙 我明白了,售货员大概回家都打手势。
甲 没听说过,我嫂子知道我哥哥劳累,尽量少说话,你说售货员的工作艰苦不艰苦?
乙 艰苦。
甲 应当不应当尊重售货员的劳动?
乙 完全应当。
甲 如果人家在百忙中招呼不周,怠慢一些,缺点儿笑容,该不该谅解?
乙 该。
甲 这种忍,是受气包儿吗?
乙 当然不是。
甲 再拿我嫂子来说。
乙 你嫂子怎么啦?
甲 她是卖啤酒的。
乙 难怪他提倡忍字,赶情他们家尽是售货员。
甲 我嫂子的服务态度非常好,对顾客文明、礼貌、热情、和气:“您买啤酒……有瓶装的、有散装的、有鲜的、有熟的……你要什么……这您摸着凉,喝到肚子里准热乎……啤酒健脾开胃,看您清瘦一点儿,如果每天喝它一打……”
乙 嗬!
甲 “每天喝上一瓶,保您仨月就丰满起来,您要买一箱,给您送家去。”顾客本来不想买,因为我嫂子态度好,结果买了半打。
乙 这种服务态度真好,我怎么没遇上过。
甲 这是在冬天。
乙 夏天呢?
甲 烈日炎炎,人们心焦如火,口干舌燥,很想喝杯冷气啤酒,你看我嫂子……
乙 对顾客比天气还热。
甲 比冷啤酒还冷。柜前边排着长队,我嫂子慢慢腾腾,缺精少彩,左顾右盼,有位顾客实在着急了:“同志,劳驾快点儿吧!”“电子计算机快,现在有吗?”“我实在有急事。”“早点儿来啊!有急事还顾得喝酒!”“好,您有理,我买的上吗?”“你问我,我问谁啊!前边要有个买一吨的呢!”
乙 嘿,真够和气的!
甲 这位顾客好不容易买上了,酒升里泡沫太多,“同志,够份量吗”?“不要给别人,挺大的人争这口酒喝。”
乙 这叫什么态度!冬天夏天怎么差这么多?
甲 夏天不是买啤酒的人多吗!
乙 赶情服务态度随着时令变化,这种人我真遇上过,一卖紧俏商品就骄傲得象王子。
甲 王子要真的去卖啤酒,还有什么可骄傲的!
乙 这叫“奇货可居。”
甲 对我嫂子这种态度也有办法可治。就是三伏天不让她卖冷气啤酒,凡是凉的、冷的都不让她去卖,让她卖片儿汤去。“片儿汤,热乎!多搁胡椒面儿!
乙 三伏天发汗呐!
甲 他求人家,人家都不买。
乙 这是你“顾客学”里的办法。
甲 这是我给我嫂子的特效药。
乙 你的“顾客学”呢?
甲 忍。
乙 还忍呐!
甲 依着你呢?
乙 我跟她讲理,问她为什么故意慢慢腾腾。
甲 你说卖一升啤酒,法定时间是多少?
乙 不知道,我看她对顾客太冷。
甲 什么叫热?一百度怎么样?
乙 那是开水,她说话太倔。
甲 什么叫倔?什么叫不倔?你给划个界限。
乙 我划不了,照你这么说,我只有赌气不买了。
甲 爱买不买,少你一个更轻省。
乙 我凭什么不买!我要遇上你嫂子,非跟她吵一架不可……不!我找她领导提意见。
甲 这是你的权利,不过你有那么多时间吗?为买盒火柴,跑报馆提意见去。
乙 够车钱吗!
甲 你该懂得,我嫂子这种态度的周期性危机,是因为她卖紧俏商品的时候,把跟顾客的买卖关系,当成了恩赐,服务态度能好吗?这是个认识问题。
乙 甭管什么问题。光是忍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助长她态度不好。
甲 你放心,有人教育她。
乙 一定是他们的领导。
甲 一个卖猪肉的。
乙 卖肉的教育卖酒的,这是哪儿的事啊!
甲 这是真事儿。有一天我嫂子利用中午休息去买肉,卖肉的小伙子手慢一点儿,我嫂子怕迟到心里着急:“小师傅,快点怎么样?”“电子计算机快,现在有吗?”
乙 得!
甲 “哎呀!我怕上班迟到!”“早点儿来啊!上班还吃肉!”噎的我嫂子直咽吐沫。
乙 让她尝尝这话的滋味儿吧!
甲 我嫂子前边,一位顾客跟售货员是熟人,小伙子一刀下去,切的大部分是瘦肉。轮到我嫂子,也是一刀,全是肥。
乙 这刀可真有眼睛。
甲 小伙子把肉往秤盘子上一扔,没等称盘稳住,就把肉扔桌子上了:“五毛”。
乙 这肉不能要,全是肥的。
甲 “是猪肉不是?要吃瘦肉去自选市场,舍得钱吗!”
乙 这是什么态度?
甲 “你是买肉,还是买态度?”
乙 你这肉够份量吗?
甲 “不要给别人,挺大人争口肉吃!你卖的啤酒够份量吗?”
乙 这儿等着呢?
甲 我嫂子说:“份量不说了,刚才那个人,你为什么全给瘦肉?”
乙 对,为什么对生人熟人不一样?
甲 “有意见呐?经理在那儿,提去!你告诉他,我利用手中这把刀照顾熟人,扣我奖金,可有一宗,他的奖金也别拿。”
乙 凭什么不让经理拿?
甲 “他的朋友刚买走三斤瘦肉。”
乙 嗐!
甲 我嫂子跟小伙子吵了一架,肉没买成,还迟到了。气的晚上没吃饭。可是通过这件事,她设身处地的从反面受到了教育,改善了服务态度。
乙 卖肉的教育了她。
甲 谁去教育卖肉的?
乙 我哪儿知道啊!
甲 我嫂子卖啤酒的时候是售货员,她买肉的时候又变成了顾客;卖肉的碰上卖煤的态度不好,也能受到启发。
乙 哦!照你这么说,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就靠售货员之间互相教育了?
甲 当然不是,受教育的渠道很多,不然的话,就提不到改善服务态度了。不过,按我“顾客学”的办法,就是忍,
乙 就是忍呐!
甲 刚才说的这些,态度虽然不好,都有些具体原因,应该忍。
乙 要是没有什么客观原因呢?
甲 忍。
乙 还忍?
甲 我是顾客,不是商业局长。那些服务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就是我研究“顾客学”的老师,有时候只有三十六计,忍为上策。象昨天晚上那件事来说,如果不是我懂“顾客学”,非闹一场大风波不可。
乙 昨儿晚上怎么回事?
甲 昨天晚上我们家吃红烧鱼,鱼已经下锅了,才发现没酱油了,我爱人说:“喂!赶紧换瓶酱油去,直去直回别跟别人聊天儿。”我拿起酱油瓶子,就跟电视里边那快镜头一样,三步并两步,跑到一家副食店,刚六点半就关门了,又两步并一步跑到另一家,还好,柜台前边冷冷清清,俩售货员正聊电影“蛇案”,侦查员一掀红皮箱,窜出一条眼镜王蛇来,虎视耽耽的要咬人。真有邪办法,你说神不神?“嗐!没什么新鲜的,‘尼罗河惨案’里就有眼镜蛇,箱子里要窜出只大老虎来,才算神哪!”
乙 红皮箱里藏老虎啊?
甲 我看这俩人正聊得兴高采烈,你说我怎么办?
乙 按“顾客学”来办,忍!
甲 我能忍,可是家里那锅鱼不能,我递了个笑脸儿:“师傅,换瓶酱油。”“那刑警队长猛的一扣箱子盖,又把‘眼镜蛇’扣回去了!”
乙 忍着吧!等“蛇案”破了,再换酱油吧!
甲 不行,眼镜蛇刚出场,离破案早着哩!“师傅,换瓶酱油。”
乙 你大点儿声。
甲 “师傅,换瓶酱油。”“你嚷嚷什么!显你嗓门儿大!”
乙 说三声了,你都没听见。
甲 “谁说我没听见,谁说我没听见!
乙 听见了,为什么不理?
甲 “我不爱理你,进门就换酱油换酱油的,看急诊还得等会儿呢!没吃过酱油!”
乙 上班聊天还有理。
甲 “聊天怎么啦!你们上班就不聊天儿?当售货员就得装哑巴!”
乙 谁叫你当哑巴了!
甲 正在这时候,我那大孩子追来了:“爸爸,我妈等着酱油呢,叫你快点!”
乙 别废话了,买酱油吧!
甲 “什么也别说了,您给我换瓶酱油吧,要高级的。”“没有。”“一级的也行。”“没有。”
乙 都没有。
甲 “师傅,那箱子里不是酱油吗?”“是酱油,没价儿!”
乙 上柜台的商品为什么没价儿?
甲 “新产品,一瓶先收两块四,你干吗?”
乙 有那么贵的酱油吗?
甲 “我给两块四,明天多退少补。”“没这制度。”
乙 嗐,你忍吧!
甲 我那孩子说:“爸爸,这叔叔真厉害,给他提意见。”
乙 是得找他们领导提意见。
甲 我瞪了孩子一眼,刚想解释,小伙子说:“提吧,我就是领导。”
乙 他还是领导呐!
甲 “对了,酱油醋都归我领导。”我说:“师傅,别计较小孩子的话,我没说提意见。”“你就是提去,有什么了不起!经理在楼上,提去吧!把我撤职、调走,要把我调去演电影,我给你磕头。”听见吗:他让我促他们经理给他调工作。
乙 太不象话了。
甲 这时候我爱人也赶来了:“我就知道你又聊上啦……”
乙 这是聊天吗!不是他的“顾客学”早吵起来了。
甲 “我的鱼都快糊了,酱油呢?”
乙 人家不换整瓶的。
甲 “你活人让尿憋死,没有整瓶的,不会零打吗?书呆子!”你听:“我耗子进风箱了……两头受气。”
乙 别说俏皮话了,打酱油吧!
甲 “好!咱们打斤零的,有吧!”“没有!”
乙 零的也没有?
甲 “有,冲你这德行,我不卖给你,怎么着吧!”
乙 卖东西还看德行啊!
甲 我爱人实在气不过了,“他德行不好,你看我的德行,够不够买酱油的资格。”
乙 对,让他说谁的德行够格。
甲 正吵着,经理从楼上下来了,说了小伙子几句,他这才勉勉强强的抄起瓶子;走到大缸旁边,嘟嘟曦曦,气气哼哼地“咕咚”给打了斤酱油,我拿起瓶子转身就走,“站住!”
乙 还没完呐!
甲 “给钱。”
乙 “顾客学”家气胡涂了,连起码的条件都忘了。
甲 我把瓶子交给孩子,让他们娘儿俩先走。连忙掏出一块钱来,小伙子把找回来的零钱往桌上一摔:“哗……”
乙 怎么带响啊!
甲 全是钢镚儿。
乙 成心整人呐!
甲 “这是钱不是?”
乙 当然是,全是人民银行发行的。
甲 我的钱还没拣完,我爱人举着酱油瓶子又回来了。“甭拣了,还得打斤酱油。”
乙 不是打了一斤吗?
甲 “那斤啊!他给打的是醋。”
乙 啊!有这么整人的吗!
甲 “谁整人啦!我让你们气的,这回照顾照顾你,给你换换。”
乙 好,就算照顾,换吧!
甲 换什么呀!一斤醋全倒鱼锅里了。
乙 嗐!怎么不闻闻全倒锅里了?
甲 不是气中有错嘛!
乙 这要是滴滴畏呢?也往锅里倒?
甲 副食店没滴滴畏,别危言耸听。
乙 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还忍吗?
甲乙 忍!
乙 我就知道是忍。
甲 这回不但忍,我还要酬劳酬劳这个小伙子给我提供研究“顾客学”的素材。
乙 怎么酬劳?
甲 我请他吃“醋熬鱼”。
乙 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