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精打细算(相声)》先智 侯宝林 王决作 通俗文艺出版社 1956-07
甲 村里正在办民校,大伙情绪都挺高。扫盲运动展开了,别人报名我也报。
乙 你们村民校报名的人不少吧!
甲 不少。
乙 扫盲运动可重要啦!
甲 重要。
乙 为什么要学习文化扫除文盲啊?
甲 不知道。
乙 不知道你报名参加?
甲 我这是凑热闹儿,人家都报名了,我能不报吗?
乙 你这可不行,根本就没有信心哪!
甲 其实我学不学不要紧。
乙 哎!不学文化可耽误事。
甲 新社会咱们农民到哪儿都吃香,不识字没关系,鼻子底下有嘴,只要勤打听,什么事都办得了。
乙 咱们学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不光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
甲 小时候我都没念书,现在20多啦,还念什么呀!
乙 旧社会你想念可得行啊!新社会咱们才有了学习文化的权利,应该好好学才对。
甲 咳!文化不能当饭吃,庄稼人学不学的没关系。
乙 噢!你不想学?
甲 也不是不想学,教员不行。
乙 那可以提意见哪!
甲 提也改不了。
乙 教员怎么不行?是不是教的不好?
甲 不是。
乙 态度不好?
甲 也不是。
乙 那……你觉得教员……
甲 岁数太小。
乙 咳!你学的是文化,你管人家岁数大小呢!
甲 拿我这6尺多高的男子汉,跟着个小姑娘学识字?
乙 那有什么关系?老师不在乎大小。
甲 什么老师,她小名叫招弟儿。
乙 你提人小名干嘛?
甲 她小时候我常哄着她玩儿,给她买糖吃。
乙 那是另外一回事。
甲 当初村北边大庙里有个学房,那个老师 60 多岁,雪白的胡子,那才像个老师的派头儿呢!
乙 噢!你非得跟老头儿学?我爷爷 72 啦!明儿个你跟他学去。
甲 你爷爷不认字啊!
乙 还是的。
甲 那应该怎么样啊?
乙 应该管人家叫老师。
甲 她可没有我长的个儿高。
乙 是呀!她还没你饭量大哪!
甲 她才14,我都25啦。
乙 那也得那么叫。
甲 我吃咸盐都比她吃得多了。
乙 墨水儿可没她喝的多哪!
甲 招弟儿她登着个凳子才能够着黑板。
乙 别叫人家小名儿啦!叫李老师。
甲 对啦!她学名儿叫……李玉兰,说实在的,我怕她教不了我。
乙 小瞧人。
甲 李玉兰头几天对我很客气的说:“大哥!快上民校吧!我向你提出保证,我包教保险教的好。”
乙 你怎么说的?
甲 你包教哇!可我不包学呀!
乙 就这么说来着?
甲 我心里这么说。
乙 那也不对。人家李玉兰年青青的满腔热情,不辞劳苦,坚持教课为的是谁呀?
甲 你说呢?
乙 为的是让大家不再当睁眼瞎子,明白吗?
甲 明白,其实我从前年就学文化,学的也差不多啦!
乙 你认识多少字?
甲 前年一冬就学了500多个。
乙 去年呢?
甲 也学了500多个。
乙 也500多个?
甲 嗯。
乙 现在,不算忘了的,你还认识多少个?
甲 (伸出右手手掌反复摇晃)
乙 还能认识500个?
甲 不,5个。
乙 啊!那495个呢?
甲 全就饭吃啦!
乙 你这是学习上不努力呀!
甲 不是不努力,主要是生成的脑筋笨。
乙 不像话。知道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天下无难事,就怕有心人。”
甲 我这人就是没心没肺的。
乙 不是没心,是不用心。
甲 用心也不行,天气有关系。
乙 认字不是种庄稼,碍着天气什么事啦?
甲 前年冬天一冬,赶上天气冷,脑筋清楚,一下子认识了500个字。可是一到夏天地里活忙,天气又热,热得我整天晕头转向的,上气儿不接下气儿……得……
乙 忘了一半儿。
甲 到秋天过了白露,下了霜,天气凉快啦。
乙 你也忘光啦!
甲 没有,还剩下5个字儿。
乙 就剩5个啦,还提它干嘛!
甲 没忘光了就算不易,你说怨谁?
乙 怨你。
甲 怨天气忽冷忽热变化太大,影响了我的记性。
乙 没听说过,你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
甲 过去念书的人不是常说:“春夏不是读书天,秋后读书迎新年”吗?
乙 不像话,一年就冬天念一会呀?
甲 我认为就是:“今冬念完,明冬再念。”
乙 这不是牛郎织女天河配,一年一回。
甲 噢!得一年四季都学?
乙 现在民校就是要常年学习。
甲 扔下庄稼活光学习文化行吗?
乙 你不会忙完地里活晚上再学吗?
甲 怕挤不出工夫。
乙 这得靠自己很好的掌握,咱们学文化的原则是:“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
甲 嗯!你拿我说吧!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整天团团乱转,跟走马灯一样,该怎么办?
乙 一点闲工夫也没有?
甲 老忙。
乙 干脆整年放学吧!你不用上民校了。
甲 上不上的我也得先报名。
乙 怕别人批评你。
甲 咳!你不知道,我不报名她就报了,那我就得家里抱啦!
乙 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这话我听不懂。
甲 我不报名不行,我们孩子他妈报名啦!明儿她念书去,我得家里给她抱孩子。
乙 你怕在家抱孩子才报名的?
甲 原来我想不让她报名,一个老娘儿们念书有什么用?妇女一辈子就是缝缝连连,洗洗涮涮,抱抱孩子,做菜做饭。
乙 你这样看法可不对。
甲 在社里同工同酬就够劲儿啦!再学了文化,肚子里有了墨水儿,更不听话啦!“我叫她往西她往东,我叫她拔草她拔葱”,那时候你说怎么办?
乙 好!满脑子大男子主义思想。
甲 没结婚还可说,怕找不到好对象,学学文化写写信。结了婚啦,根本没必要。
乙 这是你的片面看法。
甲 我本家二妹妹学文化我就赞成,她没结婚不是?
乙 不就是翠云吗?
甲 是啊!她现在在社里当会计呢!前天拿着一本1956年新历书,对我和我老婆直夸新历书好。
乙 倒是内容丰富,印的也漂亮。
甲 她说新历书上边有:高温速成堆肥的经验、双铧犁的保养和修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法、怎样预防牲口传染病、小麦密植法、棉花整枝法、玉米人工授粉法……看了这些常识对发展生产上好处大啦!一本才一角钱,真便宜。
乙 那就买一本吧!
甲 我刚要说我得买……我老婆搭茬儿说:“便宜不是吗!”
乙 买吧!
甲 “不买。告诉你:‘历书不贵、我也嫌贵、大字不识、瞧着受罪。’买了它你看我看?供着它啊?”
乙 不认识字你是看不懂。
甲 那可以找别人给我念哪!
乙 找别人念像话吗?自己该长点志气,你从前年就学文化,到现在就认识五个字,难怪你老婆生气。
甲 我老婆嘟嘟囔囔的说着话,从柜子里拿出三本习字本来:“二妹妹你看,前年你送给他的本子,甭说用,连翻都没翻一回,纸都搁的变颜色了。”
乙 噢!你根本没用?
甲 我不用有我不用的理由。
乙 什么理由?
甲 我……我舍不得用啊!提倡节约省点纸不好吗?
乙 该用的也得用,习字本不练习写字留着干嘛呢?
甲 留着……留着糊窗户哪!
乙 啊?
甲 翠云瞧了瞧习字本说:“大哥,嫂子说的对,什么事都是不怕难办就怕不干,你忘了前年社里会计把账搞乱了我去查账,那时候就吃亏没文化,干瞪眼插不上手,真是:糊涂账、糊涂干、没文化、不能办。现在不用说查账,三下五除二算盘我都能拨拉一气了,学文化是好哇!”
乙 二妹妹说的对,学文化以后能得到四快。
甲 四块,这钱谁给?
乙 什么钱哪!有了文化干什么都快。
甲 那你说说都有哪四快?第一……
乙 劳动算账计分快。
甲 第二……
乙 学习生产技术快。
甲 第三……
乙 国家大事懂得快。
甲 第四……
乙 找对象恋爱通信快。
甲 说的对,这回报名上民校我是得下定决心好好学。
乙 应该这样。
甲 不过……哎!你说这四快最后那一样是……
乙 找对象恋爱通信快。
甲 我跟我老婆整天在一块儿,没有再通信的必要吧!
乙 那你不会写日记吗?
甲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