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巧立名目》牛群 李培森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87
《巧立名目》牛群 李立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t4y1H7tP/(春晚)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Q4y1R7Xu(另一版本,《打报告》)
甲 我常听见有人说现在办事太难啦!
乙 是不容易。
甲 我不这么认为,说这种话的人,那是他不爱动脑子,不注意研究问题。
乙 怎么呢?
甲 你只要把眼下政策里的那点儿事儿琢磨透了,你只要把社会上那点儿事儿琢磨透了,你只要把现在人们心里那点儿事儿琢磨透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乙 我这就不明白了,里头那点儿事儿?是什么事儿啊?
甲 里头那点儿事儿嘛!里头那点儿事儿就不是外头那点儿事儿,外头那点儿事儿也不是里头那点儿事儿;我要光给你说外头那点儿事儿,你一辈子不懂里头那点儿事儿;我要让你懂了里头那点儿事儿,那我就太外头那点儿事儿了,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懂点儿事儿了?
乙 不行,我还是不懂事儿……你才不懂事儿呢!
甲 这种事儿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乙 是不是?
甲 在这方面,我特别佩服我们科长,他算是全琢磨透了,没他办不成的事儿!想办什么事儿,打个报告就成了。
乙 报告得批呀!
甲 同样想办一件事儿,你打个报告批不下来,我们科长一打准能批。
乙 这么有把握?
甲 比方说吧,天热了,你家里想添置个电扇。要让科长知道了,肯定说:“打个报告吧,啊——你打算要几个电扇哪?”
乙 一个还不够可以的!
甲 “我想一想怎么措词啊……好——!”大笔一挥,刷刷刷,报告递上,领导——看,批了,电扇扛你们家去了。
乙 是啊?那我要想添置彩电哪?
甲 “打个报告吧,啊——?你打算要几个彩电哪?”
乙 俩!
甲 “我想一想怎么措词啊……好!”大笔一挥,刷刷刷,报告递上,领导一看,批了,两台彩电扛你们家去了。
乙 我想要摩托车呢?
甲 “打个报告吧,啊——?你打算要几辆摩托车呀?”
乙 仨!
甲 “我想一想怎么措词啊……好——!”大笔一挥,刷刷刷,报告递上,领导一看,批了,仨摩托车扛你们家去了。
乙 我想娶媳妇儿。
甲 “打个报告吧,啊——?你打算娶几个媳妇儿啊?”
乙 ……六个。
甲 “我想一想怎么措词啊……好——!”大笔一挥,刷刷刷,报告递上,领导一看,批了,六个媳妇儿扛你们家去了。
乙 我想进公安局。
甲 “你自己去好啦!”
乙 这怎么不打报告啦?
甲 “你已经娶了六个媳妇儿啦!”
乙 象话嘛!什么就打报告?
甲 反正不离的事儿,他都能给你打个报告。
乙 那办这事儿上头也不会批呀!
甲 这就得说我们科长会打报告。
乙 这里还有学问?
甲 嘿!人人都会打报告,报告之中有奥妙,奥妙全在一个巧,巧立名目是诀窍。
乙 巧立名目?
甲 讲究干什么事儿啊,他都能给你找出个深远意义来,这意义写得越重大越好批。你要是领导,让你拿着他这报告哇,是非批不可,都不敢不批!不批,你觉着这责任就担不起,觉着要犯政治错误,觉着自己……该退居二线了。
乙 你具体地说说。
甲 那例子可太多了!我们科连科长四个人,那天,我们仨一合计,想出去撮一顿儿。
乙 馋了。
甲 我找着科长:“科长,群众肚里没油水了,是不是找个地方——撮一顿儿?”
乙 科长怎么说呀?
甲 “打个报告吧,啊——?想撮一顿儿,撮……昨天不是刚撮了嘛?”“科长,咋天撮的是猪肉,今天群众想撮羊肉。”
乙 吃的还挺全。
甲 “在哪儿吃啊?选好地方了嘛?”
乙 那就上“东来顺”吧!
甲 “想涮一下子啊,好,我想——想怎么措词啊,……嗯,吃羊肉……吃羊肉,这是回族的习惯,咱们可惜都是汉族人!汉族……哎!汉族人吃羊肉,这里就有一个民族团结问题!……嗯!这样写!””领导,冒号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为了促进民族团结,为了加深民族感情,我们急需吃八斤羊肉…这个提法是不是欠妥呀?”
乙 不是欠妥,胡说八道!
甲 “我再想一想啊,……吃羊肉……羊肉……这个羊肉报告是最难打的了!……哎!今天是什么日子?”我说:“×月×日。”“哎呀!今天要是个节日就好啦!你查一查,×月×日难道一点纪念意义都没有嘛?”
乙 那查日历吧。
甲 我这么一查,还真是个纪念日。
乙 什么日子?
甲 巴甫洛夫诞辰137周年。
乙 噢,这是苏联著名生理学家。
甲 谁?
乙 巴甫洛夫。
甲 好!就吃他了!条件反射,就是拿狗作试验,让那个狗流哈拉子!你们非要吃涮羊肉,涮羊肉,让你们搞得我也快流哈拉子了!”
乙 嗐!
甲 “嗯,这样写,领导,冒号儿,为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纪念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诞辰137周年,我科决定在东来顺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拟定预算……八斤羊肉多少钱?”
乙 四块钱一斤,四八三十二块。
甲 “再加上六十块酒钱。”
乙 四个人喝六十块钱的酒?
甲 “总要喝一点好酒,吃羊肉不喝点好酒,对那消化功能是有损害的。”
乙 那再加六十块钱,九十二了。
甲 “拟定预算九十二元整。”
乙 写一百不就完了嘛,还带零儿。
甲 “不,国家的钱,不要铺张,省一点是一点。”
乙 嘿!亏你说的出!
甲 “当否,请批示。”
乙 还当否?!
甲 就是妥当不妥当?妥当与否?这是打报告的格式,最后都要写上:“当否,请批示。”
乙 批了吗?
甲 那天羊肉挺鲜的。
乙 真是巧立名目,损公肥私啊!
甲 “我们厂也有这种风言风语,不要去理他好喽,后进的群众哪里都有。”
乙 嘿!
甲 那天,科里老赵跟科长说:“科长,我们家小保姆上菜窖里倒白菜,把腿给摔折了。我一看干不了活了,我说:明儿你回家吧!哎!她不干!说医疗费非让我们出一半儿!你们说现在这人怎么这么不讲交情啊?”
乙 谁不讲交情啊?
甲 “我想给她买个轮椅,给打发走得了。可我这点儿工资……”
乙 又打算让公家花钱。
甲 “打个报告吧,啊……?”
乙 怎么打呀?
甲 “我想一想怎么措词啊,嗯……这样写……领导,冒号儿,为了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为了响应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发出的倡议,为了妥善处理我科赵福贵同志的保……还不能说是你们家保姆,说保姆上头不批,得说是你的直系亲属。为了妥善处理我科赵福贵同志的祖母……啊?是小保姆?刚十五岁?哎呀!领导没有时间到你家去查,你放心好了!啊?你没有祖母?没有祖母你爸爸哪里来的?说祖母要比保姆亲切。你不要管了!为了妥善处理我科赵福贵同志的祖母腿残后的行路问题,我科计划购买轮椅四个……”
乙 轮椅也买四个?
甲 科里四个同志嘛,避免矛盾嘛!
乙 这买四个能批嘛?
甲 没批。
乙 就是,买四个当然不能批了。
甲 后来改五个批了。
乙 四个没批,五个倒批了?!
甲 我们给了批报告的领导一……这个事情不要说的太白了嘛!
乙 什么人哪?!你们还分什么东西啦?
甲 老孙的老伴儿死了,科长愣打报告买了四个骨灰盒儿,我们一人蹭一个。
乙 骨灰盒儿也分哪?
甲 我们说不要,科长非往提包里掖,我们也是盛情难却,再推就假了。
乙 那报告怎么打的?
甲 “领导……
合 冒号儿!
乙 我知道这句,往下说。
甲 “为了移风易俗,新事新办,为了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为了提倡火葬,反对土葬,为了妥善安置我科孙发财同志妻子的丧事,我科决定购买骨灰盒四个,以使科里每个人都能存一点孙发财妻子的骨灰……”
乙 你们存人家妻子骨灰干嘛?
甲 这对孙发财同志也是一个安慰。等过个三、五天,老孙的情绪一有好转,你把骨灰一倒,那盒子盛点儿什么不好嘛?
乙 这能批嘛?
甲 反正我那骨灰盒儿现在盛着围棋子儿哪!
乙 你们干脆把百货商店搬家去得啦!
甲 植树节,上级给我们科分配任务。
乙 什么任务?
甲 挖三个树坑。
乙 你们四个人就种三棵树?
甲 我说:“科长,这任务太艰巨,太光荣啦!意义远了去了,咱们这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前头,您是不是先打个报告。”科长冲我一乐,“报告我早打好了。”
乙 领导,冒号儿。
甲 对,“为了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了贯彻中央书记处的指示,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持生态平衡,为了在植树节期间圆满完成植树任务,我科急需购买必要的植树用品,拟定预算一万元整……”
乙 一万元?就挖仨坑儿?
甲 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失策就失在三坑儿一万元,太显眼了!全厂职工联名上告,结果纪委查下来了,非让我们科长公开检查。
乙 太应该检查啦,看他怎么说!
甲 同志们,师傅们,各位师傅,各位同志,各位领导……冒号儿……
乙 落毛病了!
甲 “大家希望我作一个检查,作检查是可以的,领导干部嘛,有错误就要检查!错误总是难免的,美国的挑战者号还允许往下掉嘛!问题是……有些属于误会,需要解释一下……”
乙 那就给大家解释解释涮羊肉是怎么回事儿?
甲 “说来话长。我们科老赵和小李有矛盾,长年不说话,互相咬牙切齿,恨不得匕首相见。科里做了大量的工作无济于事。我做为一科之长,心急如,夜不能寐呀!终于,我想到了喝酒。于是在东来顺摆了一桌。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昔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天他们俩酒杯一举,转怨为喜;酒杯一撞,旧仇全忘;两杯下肚,开始没数;酒过三巡,成了亲人;喝到一斤,比亲爹都亲啦!”
乙 那是醉了!
甲 “是喝一点酒,换来同志们的团结好呢?还是不吃不喝,挑拨同志们刺刀见红、你死我活好呢?我想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国家花一点钱是值得的。当然,这仅仅是我们去东来顺涮羊肉的原因之一。其最深远的意义还不在于此。那天是俄国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诞辰137周年纪念日。第一杯酒,大家没有喝,都洒在地上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为世界上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难过。之后,酒桌上,同志们频频举杯,畅谈学习巴甫洛夫的心得体会。席间,很多同志流下了哈拉子,这就使我们对条件反射的理解大大加深了。酒后,大家高兴地说:吃着菜、喝着酒、流着哈拉子,学习外国科学家,名字感到亲切,事迹记得牢靠。这样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实惠,看得见、闻得着,有嚼头儿、有回味,一举多得,下次活动,还想参加。”
乙 吃上瘾啦!
甲 “光吃一个巴甫洛夫就够了?米丘林就不该吃他吗?还有爱因斯坦,……”
乙 爱迪生,
甲 “诺贝尔,”
乙 伽里略,
甲 “门捷耶夫,”
乙 阿基米德,
甲 “牛顿。”
乙 瓦特,
甲 “居里夫人等等等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都是要吃的。他们虽然死掉了,但我们不能忘掉他们!不吃,那么多的科学家谁记得住?”
乙 对,国家有的是钱,不花也白不花。
甲 “不要把眼睛老盯在钱上,你怎么不问一问同志们长了多少知识呢?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乙 那你们长了多少知识了?
甲 “这就不好讲了。”
乙 不是吃一顿儿记住一个外国科学家吗?你们吃多少顿儿了?
甲 “这样说吧,反正外国科学家我们都吃遍了,我们现在开始吃国内科学家了。昨天,我们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数学家陈景润诞辰……”
乙 陈景润还健在啊!
甲 “就得吃活的了,死的已经吃两遍了!我们就是要吃了死人吃活人,吃了外国人吃中国人。这都是必要的智力投资!”
乙 那你们四个人一人发一辆轮椅也是智力投资?
甲 “这是一种形象教育。”
乙 形象教育?
甲 “一看轮椅,自然而然就使我们想到了张海迪。我们都知道,张海迪同志的光辉形象是什么呢?——坐轮椅!海迪所以会外语,皆因长年坐轮椅;我们外语不大好,还是轮椅坐得少;只要常把轮椅坐,外语一般好掌握;坐着轮椅背单词儿,想学几门儿学几门儿!”
乙 噢,坐轮椅是为了学张海迪呀!
甲 “当然,我们学张海迪只是学了个皮毛,我们还要真心实意地学。”
乙 那好办,要真心实意想学,你们四个人把腿都锯了!
甲 “……截肢这个事情我们是考虑过的。主要是怕给医务工作者增添一些麻烦。”
乙 人家不怕麻烦。
甲 “当然我们也会有一点痛苦,思来想去,还是光发轮椅较为妥当。”
乙 噢,学习张海迪,每人发一辆轮椅,那要学郎平呢?
甲 “每人发一个排球,可以真打嘛!”
乙 学雷锋?
甲 “每人发一台汽车,可以真开嘛!”
乙 学董存瑞?
甲 “每人发一个炸药包,可以……”
乙 真炸嘛!
甲 “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就算了!”
乙 别的东西买四份可以理解,骨灰盒儿干嘛也一人一个?
甲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老孙的老伴死了,我们觉着老孙的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困难;老孙的痛苦,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痛苦;老孙的丧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丧事;老孙的老婆死了,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老婆死了!”
乙 象话嘛?!
甲 “骨灰盒,谁都不喜欢这个东西,但谁也需要这个东西,你今天不需要这个东西,你早晚需要这个东西。当然,对于我们三个同志来说,骨灰盒是买得早了一点。可中国有句俗话:有备无患。万一用的时候脱销了怎么办?”
乙 行啦,行啦,你给大家说说,挖坑儿花一万块钱是怎么回事儿?
甲 “这不在坑儿的多少,参加植树活动是有深远意义的。我们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积极地参加了这项活动,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来说更是责无旁贷的。为了圆满完成这项任务,购置一些植树用品也是完全必要的。”
乙 买什么植树用品花一万块钱?
甲 “首先说,在外面植树,得有一顶太阳帽吧?”
乙 太阳帽?这是植树用品?
甲 “为了植树嘛!”
乙 噢,还买什么啦?
甲 “外面风沙大,风镜、墨镜、变色镜也是不可少的。”
乙 嗯,还有什么?
甲 “我们每人一件皮大衣。”
乙 穿着皮大衣种树哇?
甲 “干热了把大衣脱掉,里面有羽绒服。”
乙 这么说还得买羽绒服,那要再热了呢?
甲 “脱掉!里面有登山服。”
乙 再热了呢?
甲 “脱掉!里面有运动服。”
乙 再热了呢?
甲 “脱掉!里面有长衬衣。”
乙 再热了呢?
甲 “脱掉!里面有短衬衣。”
乙 再热了?
甲 “脱掉!里面有圆领汗衫。”
乙 还热!
甲 “脱掉!里面有挎篮背心。”
乙 热!
甲 “脱掉!”
乙 那里边……?
甲 “就是我啦。”
乙 买的真够全的。
甲 “这仅仅是上身,下身也是需要穿的。”
乙 对!下身都买什么啦?
甲 “既然是劳动,就要穿劳动布的牛仔裤,再穿上棉裤,绒裤,毛裤,线裤,游泳裤,再加上一条狗皮套裤。袜子一打,登山鞋、游泳鞋、胶鞋、雨鞋各一双,棉手套、皮手套、绒手套、线手套、尼龙手套、丝手套;护腕、护肘、护膝、护身、护腰、钉子鞋、铁护胸、防护面罩、皮拳套……”
乙 这要参加武斗去!
甲 “旅行水壶、旅游提包、指南针、导游图、列车时刻表、尼龙吊床折叠伞、便携式充气小帐篷、野加炊锅、高压壶、简易伞式太阳灶;捕蝴蝶的抄子、捞鱼虫的网子、钓鱼的杆子、扎蛤蟆的钎子。
乙 你这是旅游去啦!
甲 不就是为了植树嘛!
乙 那也用不着买这么多东西!
甲 就这样买,也没买齐,直接影响了种树!
乙 你还没买什么呀?
甲 没买铁锹!!
乙 嗐!
(与李立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