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马三立表演相声精品集》 王文章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甲 俗话说,家有家规,铺有铺规,国家有法规;每个人走路也得遵守交通规则。
乙 对。干什么都得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甲 具体到每个人的行、动、坐、卧、走;吃、喝、拉、撒、睡,都得有规矩。
乙 这睡觉还有什么规矩,躺下就睡呗!
甲 不,您想睡觉钻被窝儿,必须是腿先进被窝儿,身子再一点一点往下钻,不能先钻脑袋,那是找袜子去了!
乙 对,先把脑袋钻进去也憋得慌啊!
甲 走路也有规矩。
乙 对。行人走便道;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甲 交通法规都应该遵守。我是说走路要有规矩,你看,走起路来迈左腿甩右胳膊,迈右腿甩左胳膊,都得这样(学走路样)。这是掌握平衡,走起来也好看(重复走一次)。
乙 如果迈哪条腿甩哪边儿的胳膊行吗?
甲 都顺一边儿?难看。要这样(学顺一边儿走路样),你看,这好看吗?
乙 这是木偶,抽着线哪。要是不抡胳膊行不行?
甲 直着身子,这样(学走),这么走?
乙 (急退)嚯哦!
甲 看着别扭吧!走路得抡起胳膊走,可是在街上遇见熟人一说话,胳膊就不能抡了。
乙 是吗?
甲 你从那边儿来,好比咱俩在街上碰见了。腿站住,胳膊就不抡了。
乙 咱俩试试。
甲 来(二人后退又相对而行)。“您好哇?”
乙 “好。您好。”
甲 “工作忙吗?”
乙 “挺忙的。”
甲 再看咱这胳膊。
乙 嗯,不抡了!
甲 是不是?
乙 哎,那么腿站住了,胳膊还抡行不行?
甲 那就难看。不信咱们试试。来!
乙 好(甲乙又模拟,边说边甩胳膊)。
甲 “您好哇?”
乙 “挺好的。”
甲 “您从哪儿来?”
乙 “买东西去了。”
甲 有话快说吧!
乙 怎么?
甲 我胳膊酸了。
乙 嗐,是不顺眼。
甲 不论男女老幼,走路都得抡胳膊。女同志抡胳膊,跟男同志不一样,男的往外甩,女的是往里甩。看着啊(学走路样)!
乙 嗯,走得真够稳。
甲 在旧时代,妇女要做到行不摇头,笑不露齿,站不倚门,坐不露膝。走路要稳,不许摇晃脑袋。所以女人那时都在耳朵垂儿上戴着一对耳坠儿;那不是光为好看!
乙 那干吗用?
甲 走起路来耳坠儿不能动。老年人戴耳坠儿还有分量限制。
乙 噢!多大分量?
甲 得看是多大岁数了。刚扎耳朵眼儿的小姑娘儿,一个是五钱,俩是一两;五六岁的,一个一两,俩是二两。
乙 是啊!
甲 十九岁的姑娘,一个二两,俩是四两;二十来岁的小媳妇儿,一个四两,俩半斤。这还是按过去的小两。
乙 要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呢?
甲 嗯……那就不能戴了,够一副哑铃的分量了。
乙 没听说过!
甲 对,没那么大分量。反正走路要稳。走在街上,后边有人叫她,回头也是稳稳当当,慢慢地转过身子来。
乙 您学学。
甲 我好比是十八九的大姑娘,我在前边儿走,你在后边儿叫我,你看我转身多稳。
乙 好,你学学我看看(视甲走,不语)。
甲 (走到台边停住)我可下台了!你怎么不叫我?
乙 噢,我忘了。
甲 再来;走几步就叫我啊!
乙 ……铁蛋儿!
甲 (立定,回头)你们家闺女叫这名字?十八九的大姑娘叫铁蛋儿,多难听!
乙 我想起你的小名儿来了。
甲 我也不叫这名字。叫秀兰吧!
乙 你不像秀兰。像“毛蓝”。我看就叫二姑娘吧!
甲 行。再来。
乙 哪儿去,二姑娘?
甲 谁?(缓缓地转动)
乙 喻……真稳当。
甲 (转过身来)噢,老姨呀!
乙 我呀(往后退一大步)!
甲 男人就不能这样。
乙 男人什么样儿?
甲 走路快。有人叫他,转身回头也快。
乙 你学学。
甲 我在街上走,你在后边儿叫我(快步前行)。
乙 哪儿去老马?
甲 哎。(快速转身)您好!
乙 是快当。要是像女的那么慢行吗?
甲 那就难看了。来,我走,你叫我!
乙 哪儿去老马?
甲 (停住,慢慢转身)谁?
乙 你干嘛去?
甲 上医院看脖子去。
乙 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