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宽打窄用》 通俗文艺出版社 1956
录音:宽打窄用 侯宝林 郭启儒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84y1K7KX
(甲乙自左右方同上)
甲 老x,今天的报纸你看了没有?
乙 没看哪!
甲 赶快看,(沉思)不看不看吧!
乙 干嘛,又想让我看又不让我看呢?
甲 咳!把我们工地登上啦!
乙 噢!表扬。
甲 不,批评。
乙 批评谁呀?
甲 全有,其实他们不了解情况。
乙 不会,听说头些天记者到工地上来啦!
甲 来是来啦!可那天我没工夫,让他到下边去转了一下,你想那材料能靠的住吗?
乙 我听说记者跟工人、组长、工长都谈过啦!
甲 关键就在这见,他没跟我详细的谈哪!
乙 跟你谈有什么好处?
甲 那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我不说呀!
乙 不,应该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
甲 根本没什么可说的。
乙 (看出甲在掩饰自己)当然你不说,一说出来,你就是积压浪费的典型例子。
甲 (还是掩饰)“点心栗子”?我一向不吃零食,哪来的“点心栗子”?
乙 别装傻,浪费的砖瓦木料你想吃也吃不了。
甲 砖瓦木料多用了一星半点儿的是免不掉的事,我们工地还有好的一面儿哪!
乙 噢!光是往外说好的一面儿,坏的都藏起来,别说?
甲 这是前进中的缺点,刚搞第一个五年计划,谁也不是老内行。
乙 这个我懂。应该是有了缺点别怕人提才对。
甲 那提意见的人也该替我想想,我整天起早睡晚定计划,领材料,写总结,开会啦,动员啦,忙得脚丫子朝天。容易吗?
乙 (假意肯定)不容易,报上应该表扬你这些功劳。
甲 我没功劳我还有苦劳呢!好!也不知道是谁给我编成了快板儿,报上还就给发表啦!
乙 快板儿怎么编的?
甲 编的是: “进了大工地, 到处人民币。透着真阔气。 钢管长了锈, 钢筋扔一地。 木材生了虫, 白灰不盖席。 若问谁负责。 主任刘廷弼。 浪费他不管,整天瞎算计。”这快板见我看了以后真有点……
乙 有点启发。
甲 有点起急。我心里难受极了!
乙 难受也没用,有缺点要改过来才对。
甲 我难受的不是这个。(怨恨地)好!真有人敢打击我的情绪。我一定……
乙 (一语道破)进行报复?!
甲 不,提出质问。
乙 还是报复啊!
甲 唉!“不了解,不了解,可惜我去年费的心血。”
乙 怎么不了解你啦?
甲 你忘啦!去年跟第三工地竞赛,为了夺红旗,我开动脑筋想出过绝妙的办法。
乙 你想的新办法是……
甲 “水泥袋计件赶工法”,这也是先进经验。
乙 听着耳生,怎么个做法?
甲 为了赶工,得提高工人的劳动热情,要提高劳动热情,必须从物质上加以鼓励。所以在浇灌混凝土的时候,我告诉劳动工资组向大家宣布:凭“空水泥口袋”给工人结算工资。这叫“任务要超额, 不能晃脑壳。 为了赶进度, 何必费唇舌。 按袋来计算, 工资挣的多。 水泥随便用,多用就多得。”谁手里水泥袋多,谁就多拿钱。
乙 啊?!
甲 什么作业计划呀,操作规程呀,一律作废全用不着了。大伙为了水泥袋真有股子干劲儿……
乙 (气愤地)这是你领导的好。
甲 就是。只见那大楼一个劲儿往起长啊!我心里一乐白天黑夜的哼哼(唱)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迎接伟大的建设高潮。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车轮在飞奔,火车在歌唱……
乙 别唱啦!这种“水泥袋计件赶工法”搞了多久?
甲 反正是:“水泥存了可不少, 尽管放心继续搞。 多咱水泥用干净, 再想搞也搞不了。”
乙 怎么呢?
甲 水泥用光了。我哪儿去找水泥口袋去呀!
乙 (向台下)折腾完了算。(问甲)结果赶过第三工地啦?
甲 赶过去啦!
乙 得了红旗?
甲 没有。
乙 怎么?
甲 到竞赛紧张阶段最后两个钟头,出了个问题。
乙 预先领的材料不是都有富余吗?
甲 是不少。
乙 那怎么出了问题呢?
甲 咳!一发展“水泥袋计件赶工法”,好多人不使砂子和石头子儿,光抢着用水泥,把水泥使没啦!
乙 这样赶工有多少水泥也够不了。
甲 嗐!水泥要供的上,红旗就拿过来啦!
乙 拿了红旗也不光荣,你这个办法太浪费水泥。
甲 那……那不是还省砂子吗?
乙 是呀!还省石头子儿哪!
甲 省……(自圆其晚)这是我的大意,得接受这个教训。
乙 改了对。
甲 所以呀!报纸提出了这一点,我的态度是……
乙 虚心接受。
甲 不予考虑。
乙 啊?!
甲 今年开工以后,我把备料计划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乙 根据什么?
甲 我的看法是: “别人尽管批评, 我有成竹在胸。 竞赛要想获胜,备料不多不行。”一切为了竞赛胜利,懂吗?
乙 你这不是竞赛而是竞争。
甲 竞赛竞争就差一个字儿。
乙 本质上大不相同。
甲 我勤勤恳恳是为了整个工地。
乙 备料多了会造成工地上的积压浪费。
甲 这你不懂,我们工地跟别的工地不同。
乙 哪一点不同?
甲 它,我的工地是我们的工地。
乙 废话。
甲 我们工地上,常常有人来参观,特别是国际友人,派他们到这见一看,嚯!木材成剁,杉蒿成林,水泥成堆,砂石成山,玻璃成箱,油漆成桶,显示出咱们:“泱泱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派磅礴 。”
乙 噢!就为这个?
甲 现在是过渡时期,不能小小家子气,“小米加步枪”和敌人艰苦斗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乙 那就应该大手大脚吗?
甲 现在是一日千里地来搞建设。要辉煌的,蓬勃的,紧张的,飞速的,社会主义的,越快越好的,大大的,这个。
乙 大大的……?
甲 大大的踏步踏步……踏。(学踏步动作)
乙 应该:“大踏步前进。”
甲 哎!对喽!你明白就得了。
乙 我明白什么啦?你的想法和作法是宽打窄用。
甲 我不是为了我个人。
乙 (给他揭穿)为了“赶工”,为了“红旗”,为了“竞赛胜利”对不?
甲 对呀!
乙 还对哪!宽打窄用就是浪费。
甲 (反问)噢!抠抠搜搜缩手缩脚就叫节约?其实多余点料也没拿我们家去。
乙 不往家里拿也不行。去年盖完东边那座楼剩下多少材料哇!啊!?
甲 这……我不清楚。
乙 你是不是工地主任?
甲 是呀!工地主任不管盘点剩料。
乙 就管盖图章!
甲 当然,材料的事由材料组管。
乙 那你也应该了解了解情况,去年剩了一大堆木料就那么堆着?
甲 堆着有什么亏吃?省得停工待料又得我负责。
乙 材料多,日久天长赶上下雨烂坏了也得由你负责。
甲 噢!下雨也是我的错误?它要下我能拦的住它吗?告诉你,“人力不能胜天”,我手大也捂不过天来。
乙 我就说这些东西烂坏了不可惜吗?
甲 嗐!反正肉烂在锅里!
乙 不能那么说,肉是越烂越好吃,材料一烂就成废物啦!还甭说烂,长锈长毛那都是损失。你存了那么多的弯头,就那么扔着让它长锈,是不是浪费?
甲 你不懂,那是节约。
乙 啊?节约?!
甲 弯头是进口货,一个一百八十多块,一辆自行车的价儿。
乙 是呀!那么贵。
甲 为了节省外汇,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
乙 应该省着用,可省下来以后为什么不好好保管呢?
甲 我向公司汇报过了。
乙 怎么说的?
甲 “我们工地省下了三百个弯头,给国家节约了五万多块钱,请公司记上我们的节约账。”得,这就算完成节约成本的任务啦!
乙 完啦!
甲 完啦,保管的事我管不着。
乙 不象话,应该好好保管。
甲 “好好保管”,说谁都会说,具体做起来有很多困难克服不了。
乙 哪些困难?
甲 像弯头一受潮湿能不长锈吗?木材让太阳一晒能不裂缝吗?挨着地一垛能不生虫吗?
乙 不成理由。
甲 水泥的纸口袋破了,雨水一淋,它能不坏吗?
乙 没人管那是得坏。
甲 我是工地主任,不是仓库主任。
乙 这样乱堆乱放不但会造成浪费,对人身安全也大有妨碍。
甲 对人身安全有什么关系?
乙 你那工地现场都快下不去脚啦!光沙土辅的就有一尺多厚,工人们抬着挺重的钢筋,一走一“噗哧”,那够多危险哪!
甲 没危险,那正是对人身安全有好处。
乙 那有什么好处哇?
甲 架子上干活的人掉下来准保摔不着。
乙 怎么?
甲 沙土越厚越有弹力呀!
乙 是呀!铺上棉花更有弹力。
甲 再告诉你,我本身就得到过好处。
乙 ……怎么回事?
甲 有一天晚上在工地西北角儿俱乐部外屋开会,开着半截儿我出来想上厕所……
乙 嗯!
甲 那个地方我根本不常去,我不知道厕所在哪儿。
乙 是啊,你整天净在办公室呆着,那是不熟悉。
甲 我想黑更半夜的,又是阴天,找个僻静地方就算啦!
乙 光图省事。
甲 深一脚浅一脚正往前走,两脚一滑,我几抓没抓住就听见“唰,咚!”
乙 摔倒啦?
甲 掉井里啦!
乙 啊!你会不知道那里有口井吗?
甲 敢情里边的水还挺深哪!
乙 怎么样?
甲 我赶紧扑腾扑腾。
乙 上来了?
甲 喝了两口水。
乙 那你怎么还不嚷啊?
甲 我在水里嚷的出来吗?
乙 唉!对呀!那么后来呢?
甲 我抓住一根铁棍儿。
乙 铁棍儿?
甲 我来了个猴爬竿,爬到井口上可实在没劲儿中,我一嚷嚷“来人哪!来人哪!”大伙都出来啦!拿灯一照才把我拽上来。
乙 这多危险。
甲 大伙儿说:“主任怎么掉井里啦?”我说:“出来上厕所没留神掉里头啦!”
乙 事出意外。
甲 大伙说:“两米多深的井,主任愣会爬上来啦!真有两下子。”
乙 那不是多亏有那想铁棍吗!
甲 是啊!我真打心眼儿里感谢这根铁棍,我把它拉出来一瞧,咳!哪儿是铁棍呀!
乙 是什么?
甲 二吋口径七米多长的一根无缝钢管。
乙 好吗!那么珍贵的材料在井里泡着。
甲 没它我就淹死啦!我冲它鞠了一个躬……
乙 就赶紧拿出来别再泡着啦!
甲 不能,照原样搁在里头别动。
乙 干嘛吗?
甲 防备我再掉里呀!
乙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