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
《马三立表演相声精品集》 王文章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甲 也就是我,这就是有文化。咱文化高啊!
乙 文化?
甲 对了!知道我外号吗?
乙 什么呀?
甲 我的外号知道吗?
乙 什么呀?
甲 马大学问。
乙 马大学问?
甲 哎!知道事儿多,认识字儿多,大伙儿送我外号“马大学问”。我还不能那么自居啊,不敢自满!还得孜孜以求。
乙 啊。
甲 还得上进。
乙 嗬!
甲 对了,我有我的功课。知道吗?
乙 您每天都干什么呀?
甲 每天啊?
乙 啊。
甲 每天我得读读书、阅阅报、绘绘画、习习字。
乙 习习字。
甲 着着棋。
乙 着着棋。
甲 抚抚琴。
乙 好。
甲 唱唱歌。
乙 嗯。
甲 跳跳舞、跑跑步。
乙 哦,您有时还跑跑步?
甲 干吗有时啊?经常跑步啊!
乙 每天都跑!
甲 咱就是干这个的!专业嘛,专业跑步!
乙 哦,您是运动员?
甲 我?
乙 啊。
甲 不,我不是运动员,反正每天得跑。
乙 操场里跑?体育场跑几圈?
甲 体育场?
乙 啊。
甲 转圈跑?
乙 对啊。
甲 我可不。我不跑圈。我就马路上,大马路上,练练长趟子跑步。长趟子!
乙 马路?哦,马拉松!那您能跑几公里啊?
甲 几公里?没有,不知道!不知道!
乙 不是,你能跑几千米?
甲 几千米也不懂。反正这么说吧。
乙 哦。
甲 只要你说个地名,我就能跑到。比如说吧,啊。
乙 啊。
甲 我正在这儿,在这南市这儿,我正歇着呢!
乙 哦。
甲 有人出题了“北大关”!北大关,一商量,合适!走!跑啊!一口气跑到北大关,到那儿擦擦汗,没等歇会儿呢,又来题目了”小白楼”!小白楼,走!这一气跑到小白楼。
乙 一气儿跑到了?
甲 哎!
乙 您半道也不歇着?
甲 哪能歇啊,这没有歇的!这都一气儿跑到。反正跑得不是多快,可也不能太慢了,这得有姿势。
乙 是呀。
甲 你得按着姿势,你得这样跑。这意思!
乙 哦,你就这样跑?
甲 你说吧,无论多远,只要你说个地名,我就能跑到。
乙 那也不一定!我要让你跑到小白楼,跑半截儿你就回来了,那谁知道哇?
甲 哪能回来呀!回来还成呀,嘿嘿,真是!准到啊,准能跑到啊!谁给出的这题,哎,你让跑到哪儿,你看着!怎么样?看着,到没到?到了,你走你的,我再等别的题目,我再跑。
乙 那出主意这位也跟着您跑哇?
甲 出题的不跑,他不用跑,我带着他。
乙 怎么带着?背着啊?
甲 背我哪背得动啊!
乙 那你怎么带着啊?
甲 我随身呢,总带着那么个大椅子,那椅子上有棉垫儿,有两个胶皮轱辘,头那儿有这么两根棍子,我就拽着那棍子这么跑。
乙 哦,拉洋车呀!
甲 嗯,然也。
乙 行了,您就别然也了。说这么热闹,跑步?
甲 嗯。
乙 闹了半天是拉车的,真是!
甲 怎么啦?怎么了怎么了?拉车怎么了?啊?
乙 不怎么,拉车呗。
甲 对对。是拉车,是拉车,就为拉车,锻炼身体!就为让人出题啊!越远越好,我跑啊!咱不是指这个!真是的。玩嘛!呆着不也呆着吗?解闷、锻炼啊!玩啊!
乙 哦,人家这是为了锻炼。
甲 哎!
乙 您这是玩儿呀?
甲 对,玩儿。
乙 那坐您这车不要钱?
甲 哪能不要钱啊,也是说价儿呀!来回讲价啊,收钱,也是!
乙 这不还是拉车要钱吗?
甲 要钱是要钱啊,给车厂子啊!交他半天车份儿,咱为玩儿啊,对吧?可是车厂子,车的主人招谁了?人家是租车的,不得给人家吗?
乙 哦,那您挣了一天钱,都给车厂子?
甲 也不能都给他呀!反正挣这一天钱,到晚上,除了交车份儿,那剩下的钱呢,那我就要了。
乙 这这……拉车的都这样!
甲 哦。
乙 要拉不上座,你还得赔人家车份儿呢!
甲 你怎么知道的啊?
乙 我们上辈有拉车的,啊!这!
甲 你看我这意思啊,我这样子!言谈话语、举止动作、穿着打扮、风度仪表,我像个拉车的吗?我像吗?
乙 看,看不出来。
甲 啊?我像吗?
乙 咱看不出来。
甲 完了,完了!我是学生出身,扶轮学校出来的学生!
乙 扶轮学校?
甲 哎!
乙 这我可知道!
甲 啊。
乙 北京崇文门内,扶轮中学,好学校!
网站注:书中原文作“福轮中学”,意与胡诌的拉车“扶轮学校”区别,但解放前铁路相关院校均冠“扶轮”二字,据《文章会》超等顾问与“崇文门内扶轮学校”一文,此处应指北京崇文门内1922年设立的扶轮第七高小,因为是小学而非中学,该文也猜测可能是“扶轮公学”讹为“扶轮中学”。
综上,此处仍勘为“扶轮中学”
甲 你说那崇文门内扶轮中学啊?
乙 啊。
甲 那是铁路局的。铁路局工作人员的后辈子弟都送到扶轮中学念书。
乙 对呀。
甲 我跟那个不一样!我跟那不一样。我在和平门外,和平门外啊,前孙公园,我们那叫仁和,仁和扶轮中学。掌柜的姓刘,刘四爷。
乙 刘?哦,这知道了!
甲 嗯。
乙 你门口那牌匾字号是仁和。
甲 嗯。
乙 掌柜的是刘四爷。
甲 对。
乙 他有个闺女叫虎妞。
甲 对对对。
乙 你们同学有个叫祥子的?
甲 他比我高一年级。
乙 得,还是拉车的!
甲 说实在,我确实啊,仁和学校,仁和扶轮学校。
乙 甭废话!仁和车厂子!
甲 你呀!你看不起人,你看不起人!你打听打听。
乙 嗯。
甲 你问问去!
乙 问什么呀?
甲 我们学校怎么样?我们学校那个设备。告诉你,光大铁罩棚就好几个!
乙 对,那是搁车的,怕雨淋了。呵呵。
甲 有教室。
乙 还教室呢?
甲 很多的文人学者到我们学校去参观,赞扬我们学校有人才,好!
乙 都谁去过呀?
甲 谁去过?
乙 啊。
甲 康有为。有个康有为,号叫康南海,人称“康圣人”的!知道这人吗?
乙 知道啊,康有为、梁启超啊!
甲 对呀。康有为的同学是日本人伊藤博文,他们都主张变法维新。
乙 哎,还兴学办学。
甲 就是他!康有为,康圣人,到前孙公园来了!
乙 哎,上车厂子来了。
甲 学校啊!
乙 学校,学校。
甲 我们刘校长迎接。
乙 刘四爷出来了。
甲 康圣人来的时候,我们同学们都蹲那儿正歇着呢。
乙 蹲?
甲 呼啦——全站起来了。
乙 这都什么学生?您说。都蹲着歇着呢。
甲 康有为一瞧我们同学这一个一个——
乙 嗯。
甲 年轻力壮、细腰长腿,灯笼裤、扎腿带,打包头的青布鞋,上身穿着蓝坎肩儿!
乙 可不拉车就这打扮吗?你瞧瞧,甭介绍了。
甲 康有为说:”贵校校长,学生们每天是什么功课?”
乙 嗯。
甲 刘校长一听,赶紧把功课表给递过去了。康有为接过来一瞧,“地理”。
乙 哎,学生应该有这门。
甲 跑步!
乙 体育嘛。
甲 跑步。
乙 哎。
甲 地理。
乙 地理?
甲 地理、跑步、跑步、地理。
乙 哎。
甲 跑步、跑步、地理、地理、地理、跑步……
乙 哎,等等!行了行了,就这么两样啊?
甲 基本功啊。这是基本功啊。先练地理,地理熟了,走,跑!
乙 哎,地理不熟拉不了车呀,对不对?
甲 康有为说:”贵校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叫他们写一写文章!”校长说:“是呀,每逢这个节日,或是庙会口,我总要给他们讲一讲‘二轮典故’。”
乙 好!二论典故,四书五经。
甲 你说那是上《论语》,下《论语》。
乙 是呀。
甲 我们学校哪有四书五经啊。给我们讲“二轮典故”。
乙 怎么个“二轮典故”呀?
甲 二轮的典故呀!也就是拐弯抹角、上坡下坡、打天秤啊,就这个,也就讲点这个。
乙 哎,反正就拉车那点儿事呀。
甲 康有为说:“既然如此,我在贵校出个题目,请每个学生对诗一篇,可否?”康圣人要出个题。
乙 要考考你们?
甲 我们同学听了,个个是面带微笑,毫无惧色!
乙 不在乎。
甲 康有为说:“今天我出题,有三个要求。”
乙 哪三个要求啊?
甲 “第一,学生们的座位要分开,不能两个人用一张桌子。”
乙 防止互相偷看,递小条儿什么的。
甲 “第二,一律用墨笔答卷,不准使钢笔或者是铅笔。”
乙 要看看你们小楷的功夫。
甲 “第三,要在二十五分钟内交卷。”
乙 喱,时间紧,不容易考虑。
甲 时间紧还不说呀。
乙 嗯。
甲 康圣人出的这题,太难了。
乙 什么题呀?
甲 春秋题。
乙 哎哟,春秋题是深了点儿。
甲 康有为出的题是“春”。
乙 嗯。
甲 让我们对的是“秋”。
乙 哦。
甲 他在黑板上写了四句诗。
乙 怎么写的?
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乙 这是唐诗呀。
甲 “各位同学,按照此题,每个人对诗一篇。”
乙 哦。
甲 每个人只发一张白卷,就一张卷子。不准打草稿,不能写草底儿。只说写错了,完!算弃权,算废了!
乙 曜,这可不易呀!
甲 不易得分谁。
乙 哦。
甲 我接过了白卷,研浓了墨,蘸饱了笔,不加思索,是一气呵成!交卷!
乙 这么快呀?
甲 同学们也有交卷的,也有没写完的,还有刚研得了墨的。
乙 也有笨的。
甲 二十五分钟到了。
乙 哦。
甲 收卷!不管写完没写完,呼啦呼啦,全拿走,一大摞!交给校长,校长先看,得拣好的呀。
乙 那是呀。
甲 不好的递过去,多让那康圣人笑话啊。
乙 对对对。
甲 对不对?
乙 嗯嗯。
甲 校长一瞧这张,不好!扔一边!
乙 哎。
甲 看这个,不行!这,不像话!这写的不行!
乙 嗯。
甲 哎呀,这墨都研洇了。
乙 还真有废物。
甲 这谁的这是?没名字的。
乙 怎么还有这学生,您说说。
甲 挑来挑去,挑出一张最好的来。一瞧这名字!
乙 谁呀?
甲 马三立。
乙 哦,是你的!
甲 赶紧递过去。
乙 哦
甲 “康老先生,请您老看这篇陋文。”康有为接过我这张卷子,那真是一见此物,大吃一惊,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乙 好嘛,杜十娘啊,这是。
甲 “啊,好!哈,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绝妙哉!”
乙 至于吗?您说的。
甲 校长说:“您老夸奖!”“嗯,非是康某夸奖!这篇文章是我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绝妙文章!”
乙 哦。
甲 你听听,你听听!康圣人没见过这样的文儿,没听过这样的词儿!
乙 喱!
甲 康有为说:”贵校校长,请看这篇大作,由始至终,一气贯通,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速如闪电!”
乙 哦。
甲 “下笔之处,一笔不拖,犹如凤舞龙飞一般!”
乙 啉!
甲 说我写得好。
乙 哦。
甲 “诗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循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
乙 嗯。
甲 “常云:‘唐诗晋字,汉朝文章。’今有高足一人,三人兼全矣!”
乙 哦。
甲 “唐有韩愈、杜甫、李白,宋有三苏、米蔡、王安石等人,此乃唐宗两代八家之才子。至今诗文之人无不称赞,能诗能文者无不效法。今有高足一人,乃后起之秀,空前绝后之文章,盖世之奇才,惟恐那唐宋两代八家之文章,身价落千万丈矣!”
乙 我说这什么意思啊?
甲 他说呀,有了我这篇文章。
乙 哦。
甲 把那唐诗晋字,比得是一分钱都不值!
乙 一分钱都不值啦?
甲 校长说:“您老先生不要如此夸奖,何必这样奉承?像您老先生乃诗文之老前辈,您老先生又有圣人之美称,小徒这篇陋文,词句不佳,字体不美,难登大雅之堂,不足入高人之目。先生如此夸奖,我师生惭愧无地矣!”
乙 耶。
甲 “再者,小徒何人?焉敢比唐宋之古人乎?”
乙 行了,别乎了!
甲 康有为说:“不然不然!非也非也!”
乙 不对了!
甲 “据我看。”
乙 嗯。
甲 “不但唐宋诗文不及,就是后汉三国诸葛孔明,著有前后《出师表》,可称盖世奇文!”
乙 嗯。
甲 “像《出师表》中之妙句,不过如此!”你听听,你听听!他说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妙句,就那好的地方,不过如此,跟我这差不多。
乙 那不好的地方呢?
甲 还不如我这个呢。
乙 这诸葛亮也得拉车去。
甲 校长说:“您老先生越发夸奖了!”
乙 嗯。
甲 “小徒既不敢比唐宋古人,焉敢比后汉三国诸葛孔明老先生?”
乙 哦。
甲 “孔明先生居住卧龙岗,孔明道号叫‘卧龙’。”
乙 嗯。
甲 “孔明诚乃一龙。”
乙 嗯。
甲 “小徒草蛇不如。”
乙 嘿。
甲 “草蛇焉敢与卧龙为伍?再者,孔明先生官拜武乡侯,后人以武侯称之,孔明乃是武侯,小徒乃是‘眼儿猴。’”
乙 眼,眼儿猴?
甲 “眼儿猴乃幺二三等类,眼儿猴遇上武侯,焉敢搂武侯之注,岂能赢钱乎?”
乙 好嘛,合着掷骰子来了。
甲 康有为说:“贵校校长不必如此客气!”
乙 嗯。
甲 “今日会其人之文,未会其人之面,意与高足一会,可肯赐教否?”康圣人要瞧瞧做诗这人。
乙 要见见你!
甲 要瞧一瞧我这庐山真面。
乙 嘿,就你这还庐山真面呢?
甲 校长说:”本当命小徒拜见先生,乃见小徒衣冠不整,礼貌不周,故而未敢造次!”
乙 嗯。
甲 “哎呀呀呀!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乙 呵。
甲 “会其人之文,不会其人之面,乃与才子交臂失之,焉有造次之理?”
乙 哦。
甲 “请!”
乙 啉!
甲 康圣人给我来一请字儿。
乙 这么大面子!
甲 校长一听,站在讲台上。
乙 哦。
甲 “马三,马三!”“哎!来了!哎,师傅!”
乙 哎,我说我说,您等会儿!您不叫马三立吗?这校长“马三!过来过来!”这叫您哪?
甲 我们学校一般哪,都不叫学名。都有简称。
乙 哦。
甲 历来校长点名啊,“小马子”、”大个子”啊、“栓子”啊、“刘二”、”老李”、”杨大”,“你们走,带灯啊!”
乙 哦,这是拉晚的。这都是!好!……
甲 省事,人嘛。
乙 省事儿。
甲 “马三,过来!见过康圣人!”我过去鞠躬行礼“圣人好!”康有为一瞧我这模样,大吃一惊!
乙 好,又吃一惊!嘿嘿。
甲 “啊,这就是令高足?”校长说:“正是小徒!”“什么名字?”“叫马三立!””嗯,好!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又有栋梁之才,我国有此一人,振兴有望矣!”
乙 就你呀?
甲 “这篇文章,阁下大笔否?”
乙 问是你写的吗?
甲 我说:“区区不才,然也。”
乙 好嘛,来了。
甲 “按这文章可能重写一篇啊?”
乙 这怎么啦?
甲 让我照那样再来一份儿?
乙 为什么呀?
甲 他认为那不是我写的,他以为啊,是别人替我写的。
乙 哦。
甲 嘿。我说:“可以再写一篇。”
乙 嗯。
甲 好,又发了一张白卷,当时有人给我脱靴捧砚,当着康圣人,我是“唰唰唰唰”,挥笔而就,两张一比,分毫不差,是一点儿不错!
乙 行啊。
甲 康有为是赞不绝口。
乙 哦。
甲 我这词写的是太妙了!
乙 怎么写的啊?
甲 康圣人出的题是“春”。
乙 哦。
甲 让我们对的是“秋”。我这是秋文八月。
乙 您给念念。
甲 我念一念啊。
乙 哎。
甲 八月啊。
乙 哎。
甲 “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
乙 嗯。
甲 挂得扁甩子荞麦梗儿上而已矣。
乙 还而已矣,您这不是王二姐思夫吗?
甲 哎,你想怎么着。康有为说:“这学生贤良方正,真是饱学博儒,尚且熟悉地理,何不叫他大展经伦,为国出力!我看天津市缺少一名超等顾问,此学生应受其职,方不负其所学。”
乙 哦,超等顾问?
甲 校长说:“小徒才疏学浅,不能受此重任。”
乙 哦。
甲 “不!令高足膀大腰细,颇有耐力,超等顾问是正充此任。”
乙 哦。
甲 校长说:“好!快谢谢康圣人!”
乙 呵。
甲 我一听,坏了。
乙 怎么啦?
甲 “校长,这差事我哪干得了啊。”
乙 行啊,这官不小啊。
甲 不是官!
乙 不是超等顾问吗?
甲 这是抄起了车把等着,有雇的我就问!
乙 哦,还是拉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