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颂 - 马季 唐杰忠

复制本页链接

(作者:马季 表演:马季 唐杰忠)

来源信息
《笑声飘扬——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精品相声集》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等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以下对原文出现的英语及斯瓦西里语读音,在括号中列出对应原文,少数给出译文)

很长时间没跟大家见面了。

可不是嘛。最近,你到哪儿去了?

我出国了。

噢,到外国说相声去了!

外国人听得懂相声吗?

听不懂没关系,有翻译呀。

噢,一个演员旁边站一个翻译,说一句,翻译一句?

那多好哇。

现在我们开始说段相声。

(英语翻译)威诺比根呃柯劳司套克。(We now begin a crosstalk.)

相声是中国的民间艺术。

(英语翻译)柯劳司套克耶色伏克阿特音恰纳。(Crosstalk is a folk art in China.)

形式活泼,战斗性强。

(英语翻译)伊泰斯来夫力安密勒腾特。(It is lively and militant.)

这个形式是绱鞋不使锥子——真(针)好,狗撵鸭子——呱呱叫。

这……

翻哪!

我翻不过来了。这么多俏皮话儿怎么翻哪!

所以相声出国受到语言的限制。

那你怎么出国了?

我有另外的任务。

干嘛去了。

光荣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我被派到国外修铁路去了。

噢,你是到坦桑尼亚、赞比亚去了。

对。你知道那个地方吗?

那不是非洲吗?

那个地方离咱们这里还很远哪!

有多远哪?

我计算了一下,足有二十多公里。

二十多公里?那不是非洲,那是通州。

通州干嘛呀?

你不是说二十多公里吗?

是啊,二十“多”公里呀。

多多少?

多一万多公里!

嗐!你把大数儿搁后头了!那么远你怎么去的呀?

我们是乘我国“友谊号”远洋客轮。

噢。

从广州出发,离开珠江口,过我国南海的万山群岛、西沙、南沙、曾母暗沙;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印度洋;走甘岛、塞舌尔群岛,到维多利亚;再走一千八百零八,这才到坦桑尼亚。

这可够远的。

虽然相隔万里,但中、坦、赞三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说得对呀!

我们的船已在海上行驶了十四个昼夜,清晨我站在甲板上,手扶船栏杆,遥望着东方。

看什么哪?

一轮红日正在升起,霞光万道,照亮了沉静的海域,蔚蓝色的天空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友谊号”乘风破浪,满载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还真富有诗意。

这时广播喇叭响了:“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前方就要到达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隆拉姆啦!坦桑尼亚是个美丽的国家,她有辽阔肥沃的土地,勤劳勇敢的人民,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的地下宝藏。富有斗争传统的坦、赞人民,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赢得了今天的独立。非洲人民在觉醒,坦、赞人民在前进!”

非洲人民站起来了!

“同志们,坦、赞人民一向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们与几十个国家一道,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祝勘探队员们为中非人民的友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太好了!

我们的援外战士听到了这个广播,激动地涌上了甲板。一个个精神抖擞,面带笑容,注视着前方。

前方有什么?

美丽的非洲展现在眼前。一块块田野,一片片椰林,一行行树木,一排排人群。人群中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说的、笑的,唱的、跳的。大家齐声高呼:“卡利布尼,卡利布尼!”(Karibuni!Karibuni!)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斯瓦西里语:欢迎啊,欢迎!

噢,非洲朋友热烈欢迎你们。

对。我们援外战士也热情地向非洲朋友招手致谢!

对。

我一看到这种情景,三步并作两步,爬到了轮船的高处。

你爬到高处干嘛呀?

爬到高处看得清楚啊!

是啊。

我爬到高处向非洲朋友一招手,哎呀,怎么这么热呀?

嗯?不能吧?那地方是海洋性气候,温度最高也就是三四十度。

三四十度可热。

五六十度?

热!

八九十度?

热!

别热了,再热就开锅了!

这比开锅还热哪!

怎么那么热呀?

我靠着烟囱呢!

我说的呢!

等船靠了岸,走下了甲板,告别了欢迎的群众,坐上了汽车,离开了码头,穿过了繁华的首都,来到了我们勘探队员的驻地。

你们住哪个宾馆?

我们不是来做客的,没住宾馆。

你们住在哪个饭店?

我们自己开伙,不在饭店吃饭。

你们住在哪个招待所?

我们是来学习的,不用招待。

你们……反正得住个地方呀!

那当然,我们住的地方太好了:背靠高山,面对大海,大屋顶的房间,松软的地毯,周围是大花园,彩蝶纷飞,百花争艳。

噢,我知道了,你们住的是别墅啊!

不,那个地方除去椰林,没别的树!

什么呀!我是说你们住的“别墅”!

这是我们勘探队员的驻地呀。

那大屋顶的房间哪?

帐篷一支,上边尖,底下大,大屋顶房间。

那松软的地毯?

就是一片草地。

周围是大花园?

那地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就如同一座大花园。

那彩蝶纷飞,百花争艳呢?

那个地方四季如春,各种蔬菜常年生长。白菜花儿谢了,萝卜花儿开了;油菜花儿谢了,菠菜花儿开了;黄瓜花儿谢了,辣椒花儿开了;韭菜花儿谢了,茄子花儿开了……

哎,怎么这里还有韭菜、茄子啊?

这是我们的菜地呀!

噢,你们自己还种菜哪!

我们在驻地门口,又受到了非洲朋友们的热烈欢迎。两国工人见了面,如同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们对着我们又说又笑。一位非洲老工人挤进人群里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拉菲克,瓦奇那,拉菲克,瓦奇那!”(Rafiki, Wachina! Rafiki, Wachina!)

“瓦奇那”(Wachina)什么意思?

斯瓦希里语,中国人。

“拉菲克”(Rafiki)呢?

朋友。

噢,中国朋友。

啊,人家跟我说话,我得说上几句呀!

那当然啦。

我说:“谢谢,中国是拉菲克,……坦桑尼亚也是拉菲克,赞比亚也是拉菲克,咱们中、坦、赞三国人民……一块儿拉菲克!”

嗐!你这么说,谁听得懂啊?

看来语言不通,确实影响着和非洲朋友交流感情啊!

那怎么办呢?

学!下决心学!一定要冲破语言上的障碍,为中、坦、赞三国人民的友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对!

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和非洲朋友热情的传授,常用的几句话我能说了。

那我问问你,这“工作”怎么说?

库发尼亚卡齐。(斯瓦希里语)(Kufanya kazi)

“学习”呢?

“学习”是:库基凤杂。(Kujifunza)

向坦、赞朋友学习?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Kujifunza kwa marafiki / 向朋友们学习)

向朋友问好?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Kujifunza kwa marafiki)

向朋友致敬?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Kujifunza kwa marafiki)

向朋友致谢?

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Kujifunza kwa marafiki)

你怎么老是“学习”呀!

老是学习就对了。我问你,非洲人民一贯反帝反殖的革命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学习。

非洲人民独立自主,建设自己祖国的精神值不值得学习?

值得学习。

非洲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值不值得学习?

值得学习。

所以要库基凤杂夸马拉菲克。

看来你学得还不错啊!

是啊!因为我们有个便利条件,和非洲朋友是朝夕相处。

每天都接触非洲朋友?

我们一块儿并肩战斗啊!一块儿画图纸,一块儿搞勘测,一块儿穿密林,一块儿把草割,一块儿爬高山,一块儿过大河……

都是在一块儿?

嗳!通过这个一块儿,可以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向非洲朋友学习呀!

有一次,非洲朋友带领我们一起搞野外作业。穿过了草高没人的荒原,涉过了湍急的河流,翻过了起伏的群山,刚要勘测,突然,“咔啦”一声雷,下起雨来了!当时冒着倾缸大雨,我们坚持战斗……

你等等吧,那叫倾盆大雨,你怎么说缸啊!

我这缸比盆大呀!

好嘛,没有这么说的。

对,我们冒着倾盆大雨坚持战斗。和我们一块儿勘测的非洲朋友马尔丁拿着雨衣跑过来了,“哎,拉菲克,你穿上吧!”我说:“不不,要不,交尼,你穿吧!要不,老赵,你穿吧!要不,木辛加,你穿吧!要不,咱们谁也甭穿啦!”

怎么啦?

已经湿透了!

是啊!看来,野外作业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

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豪迈地说:藤树交织漫无边,下盖河水上遮天,非洲儿女多壮志,定叫铁路跨河山。

表达了非洲人民的豪情壮志。

朋友们说:倾盆大雨不住下,如同天然洗澡堂,带着肥皂搓一搓,满身泥土全冲光!

真是革命乐观主义!

朋友们还说:一定要修好这条铁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这是革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为了多快好省地修建这条铁路,朋友们和我们一块儿与山斗。

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一块儿与水斗!

顶风雨,战恶浪。

一块儿与人斗!

戳穿敌人的阴谋诡计。

一块儿与牛斗!

要把牛斗得……唉,斗牛干嘛呀?

你知道是什么牛呀?

什么牛?

是非洲原始森林里的一种野牛!

野牛?什么样儿?

这种牛,个儿大,一头足有一吨多重。

是啊。

甭说别的,牛眼睛……

多大个儿?

(比画)这么大个儿。牛蹄子……

多大个儿?

这么大个儿。牛脑袋……

多大个儿?

这么大个儿。牛脾气……

多大个儿?

牛脾气有论个儿的吗?反正脾气是够暴躁的,连狮子、大象都不敢惹它。

怎么这里什么动物都有哇?

那一带叫天然动物园嘛。

那可得注意点儿!

那一天,我们正在原始森林里搞勘测,就听见“哞——”的一声,蹿出一头野牛来。这头野牛连蹦带跳,连吼带叫!

哎呀,糟了!

没关系,沉住气。这时候,一位非洲朋友迎面跑过来,要与野牛搏斗。我说:“马尔丁,不行,你快躲开!木辛加,到我后边去!老赵,千万别管它!有我呢!”

你怎么办?

我藏起来。

啊?!藏起来呀!

我藏到一个有利的地形,端起猎枪,啪!啪!啪!就是三枪。

把野牛打死了?

我吓唬吓唬它。

不真打呀?

野生动物是非洲人民的宝贵财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伤害它。

对,爱护非洲的一草一木。

这野牛听到枪声更是暴跳如雷,冲着我就扑过来了。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你说我怎么办?

你赶紧躲开吧!

我躲开了,伤害非洲朋友怎么办?

快回去叫人吧!

时间来不及了。

那你就拼吧!

那不是蛮干吗?

那可怎么办哪!

就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就听得对面响起了枪声,出现了一位非洲朋友。这野牛听见枪声调过头来,噌!就冲他蹿过去了。

噢!你们脱险了!那位非洲朋友呢?

过了一会儿,那位非洲朋友也跑回来了。

怎么回事儿?

这是一位勇敢的猎警。他为了保护中国工人的安全,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把野牛引进了原始森林。

真感动人啊!

就是啊!我当时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握住了他的手,我说:“朋友,你可真……有两下子呀!”

什么呀!

一激动,我把学的那几句话全给忘了。

应该感谢人家呀!

对。我说:“拉菲克,阿桑台撒那!”(Rafiki, asante sana / 朋友,非常感谢)

这是什么意思?

朋友,谢谢你呀!

这就对了。

非洲朋友说:“谢什么,保护瓦奇那的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不仅我这样做,坦桑尼亚人民都会这样做的呀!”

非洲朋友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

要说非洲朋友对我们的帮助,那可是多方面的。有一次,我们的汽车送一位急病人,走到半路上,水箱没水啦!

哟,那怎么办哪?

当地赞比亚村民发现之后,就头顶水桶,从山下把水送了上来。你说我该怎么办?

感谢人家呀!“拉菲克,阿桑台撒那!”(Rafiki, asante sana)

对!还有一次,我们的汽车陷进泥塘里去了,当地的村民跳进了没膝盖的水里,推的推,拉的拉,把汽车给拖上来了。

应该感谢人家呀!“拉菲克,阿桑台撒那!”(Rafiki, asante sana)

对!还有一次,我开车没注意,轧死了阿公亚大叔一只鸡。

应该感谢人家呀!“拉非克,阿桑台撒那!”(Rafiki, asante sana)

什么呀?

朋友,谢谢你呀!

我轧死了老乡一只鸡。

啊!“拉菲克,阿桑台……”噢,不对了。

你说我该怎么办?

一面道歉,一面照价赔偿。

是啊!阿公亚大叔说:“你们轧死我一只鸡还赔给我?!”

这是我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呀!

过去,外国老板撞死过我一头牛,不但不赔我,还打了我两巴掌,又罚我给他干了半天活儿呀!

他为什么不赔?

他说我的牛挡了他的路。

为什么打人?

说我的牛给他找了麻烦。

为什么还要给他做工?

说我的牛脏了他的车。

真是蛮不讲理。

阿公亚大叔眼含着热泪,握住我的手,半晌说不出话来。当他听到我们要回国的消息后,真是难舍难分啊!特地从五十公里外赶了来,送来两棵香蕉树苗。

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一棵代表着中国人民,一棵代表着我们坦、赞人民。让它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友谊,就像乞力马扎罗山峰一样,永世长存!”

语重心长啊!

一位老大娘接着说:“感谢中国人民的帮助。”我说:“大娘,谈不到感谢,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谈不到帮助,我们是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如果说感谢的话,我们首先应该感谢非洲人民对我们的一贯的支持与帮助。”

这话说得对呀!

这时,我代表全体勘测队员送给非洲朋友一面锦旗。

上面写什么字?

中非人民心连心,携手并肩向前进,坦、赞铁路结友谊,万紫千红满园春。

好!

这时候,我们的汽车马上就要开动了,你看,欢送的非洲朋友热情地高呼:“夸嗨利尼!夸嗨利尼!”(Kwaherini!Kwaherini!)

“夸嗨利尼”(Kwaherini)是什么意思?

再见。再见。

(比画)这个动作呢?

男的“再见”。

这个动作呢?

女的“再见”。

噢!

我们在汽车上也高呼:“夸嗨利尼!”(Kwaherini)

“夸嗨利尼!”(Kwaherini)

“夸嗨利尼!”(Kwaherini)

“夸嗨利尼!”(Kwaherini)

……

怎么没声儿了?

汽车拐弯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