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列出本站一些现有的分类和标签规则,方便为文本打上标签
每篇文本必须包括分类字段categories:
- 一级分类:{传统节目,新编节目,当代节目,曲艺节目}
- 二级分类:{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曲艺类二级分类}
建议您对特征明显的节目标记上标签字段tags,比如:
- 贯口
- 一头沉
分类
所有分类包括:一级分类 ==> 二级分类,同级分类互斥
一级分类
传统节目 :多数创作于解放前,多为相声行业普遍认知的民间作品。内容相近或版本更迭在解放后的传统相声也归入此类。
新编节目 :以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后为大致时间分界,具有鲜明历史时代特征的作品文本。
当代节目 :改革开放后至今的相声作品。此类优先收录名家及被广泛传播的作品版本,有实际表演录音、录像、出版物的节目为先。近十余年创作表演的全新节目视其质量酌情收录,但应以经典作品为主。
曲艺节目 相声以外的曲艺节目均使用此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相声
单口相声
对口相声
群口相声
相声剧 - 结合相声与戏剧形式,有故事情节与人物身份,甚至舞台道具的相声表演。
滑稽二黄 - 以戏曲人物出场,歪唱原戏,插科打诨。不同于腿子活,不跳出人物。
以下的分类感觉和典型的相声文本有所区别,但是许多大全类书籍已经按此分类了,因此沿用,仍作为“相声节目”的二级分类。
双簧
太平歌词 - 仅用于单独的太平歌词文本
开场小唱 - 相声开场前的小唱。如《十字锦》、《酒色财气》
口技 - (口技到底要怎么记录文本)
例外:八大棍儿应当在“二级分类”中标记为“单口相声”,然后“标签”内加注“八大棍儿”
八大棍儿 一类长篇单口相声,仅对公认的八大棍使用这一标签《君臣斗》、《古董王》
⚠ 对于分类,原始文本来源有明确标注的,一从原文。如原文明确标注“相声剧”的节目一律归入相声剧。
曲艺节目二级分类:
以下列出一些较为知名的曲艺大类及子类别,部分较为知名的子类别也可直接作为二级分类,比如京韵大鼓、快板书等
大类 | 子类别 |
---|---|
大鼓类 | 京韵大鼓、梅花大鼓、铁片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滑稽大鼓、东北大鼓、梨花打鼓、大鼓书、木板大鼓 |
评书/说书 | - |
山东快书 | - |
弦子类 | 三弦、三弦书、弦子书、单弦、单弦牌子曲、岔曲、八角鼓拆唱八角鼓、联珠快书 |
竹板类 | 快板、快板书、天津快板、方言快板、数来宝、竹板书、莲花落 |
坠子 | - |
此处仅列出部分,如您有其它曲艺形式的资料也可标注对应名称。
标签
以下列出部分可以用于相声节目标注的标签,它们之间没有互斥关系。部分标签的分界可能比较模糊,我们鼓励对特征更明显的节目使用。
您也可以建议更多的可用标签,建议以更加公认的说法为主。
演员表现
标签 | 释义 | 举例 |
---|---|---|
一头沉 | 即单边,逗哏占节目的绝对主要 | 大保镖 |
子母哏 | 捧逗之间来回切换,重要相当 | |
倒二八 | 也叫倒三七,捧哏占主要 | 反七口 |
节目特色
标签 | 释义 | 举例 |
---|---|---|
平哏 | 单纯论述,讲述一个故事或一类现象 | 朱夫子、飞笔点太原、万人迷、买卖论 |
文哏 | 拿经典、文化作游戏或笑料 | 批三国、歪讲百家姓、文字游戏 |
打哏 | 打作为节目主要特征 | 口吐莲花、拉洋片、武训徒 |
伦理哏 | 以找伦理关系便宜为主要特征 | 树没叶、传辈钱 |
贯口 | 大段的独白、叙述、罗列名词等 | 地理图、夸住宅 |
倒口 | 或怯口,以方言角色或学说方言为主要特征 | 怯洗澡、怯算命 |
扑盲子 | 以表现“没准词”“心慌意乱”为节目重要环节的节目 | 老老年、扒马褂 |
表演形式
标签 | 释义 | 举例 |
---|---|---|
柳活 | 展现学唱为主 | 学评戏、学小曲、歪唱太平歌词 |
学吆喝 | 展示学各种买卖吆喝 | 卖布头,卖估衣 |
腿子活 | 串演戏曲片段、分包赶角的节目 | 黄鹤楼、汾河湾 |
板子活 | 以快板为重要内容。特指相声节目,不同于单独的快板书或快板唱词。单独的快板唱词应当归入“曲艺节目” | 对坐数来宝、同仁堂 |
方言相声 | 有别于倒口,特指完全在方言语境下表演的相声 | |
八大棍儿 | 一类长篇单口相声,仅对公认的八大棍使用这一标签 | 君臣斗、古董王 |
篇幅
标签 | 释义 | 举例 |
---|---|---|
垫话 | 相声前段用于引入节目的内容,具有可替换性 | 磨蔓、小抬杠 |
小段 | 结构相对完整,内容较短的节目,有时与垫话差异不大 | 扔狗、追 |
长篇 | 特指篇幅较长、乃至分章节的节目 | 官场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