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兰成 表演:卢青 韩兰成)
来源信息
《笑声飘扬——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精品相声集》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等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甲 ××同志。
乙 是我。
甲 我想问您一个不该问的问题。
乙 那我就回答您一个不该回答的问题。有话就说,别绕弯。
甲 您说在我们部队里,什么兵种最舒服?
乙 那当然是你们这些文艺兵了。
甲 哦?
乙 您看哪:不站岗、不放哨、不训练、不出操、不打枪、不放炮,台上说说笑笑,台下蹦蹦跳跳;搽胭脂抹粉不用花钱,头上毛儿稀了还发头套。
甲 我们就这呀?
乙 你可别说,有的时候你们还真顶用。
甲 什么时候?
乙 逢年过节,慰问病号,搞个联欢,凑凑热闹,唱个歌曲,跳个舞蹈,说个相声,逗人笑笑,说得好听那叫工作需要,说句实话,黄鼠狼子娶媳妇儿——小玩儿小闹。
甲 完了吗?
乙 ……完了。
甲 请问您还有什么遗言吗?
乙 什么叫遗言呢。
甲 哎呀,没想到呀没想到,在跨世纪的今天,我还发现这么一个出土文物啊!
乙 我兵马俑呀!
甲 把我们文艺工作者的那些光荣历史全给忘了?
乙 什么光荣历史?
甲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挥戈南下,起义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宜黄县城。当时,老百姓受反动派欺骗宣传,不明真相、望风而逃。当部队开进县城时,只见家家闭户,店店关门,粮食隐藏,水井被填,全城空空如也,只剩下寥寥无几伤残老人。千军万马,难筹给养,渴了只有田沟水,饿了无食充饥肠,缺医、少药、断粮、无水,因此,病的病,倒的倒,走的走,亡的亡,三万人马大部分失散,起义大军元气大伤。到后来,前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带领大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组织群众、扩大宣传,靠的就是我们宣传兵,一幅幅标语,一张张传单,一次次演讲,一个个节目,一段段快板,一出出小戏,一句句箴言,一声声呼唤,使群众明白了道理,看清了真相,从此以后,红军和老百姓架起友谊的桥梁。请问,我们这是黄鼠狼子娶媳妇儿——小玩儿小闹吗?
乙 不是,绝对不是。
甲 那我们应该是……
乙 大姑娘买个剃须刀……
甲 怎么讲?
乙 没多大用。
甲 ……
乙 打仗嘛,还得靠枪杆子。
甲 对,就得靠枪杆子,可也离不开文艺兵的重要作用。
乙 重要作用?两军阵前,你们来了,“一条大河波浪宽……” 那敌人全投降了?
甲 小×同志。
乙 什么事儿?小×。
甲 忆往昔峥嵘岁月,无数次战斗,无数个胜利,哪一回能少了我们文艺兵的作用?在敌前,我们是冒着枪林弹雨向敌军喊话;在敌后,我们用欢歌笑语鼓舞战士们的斗志。有次战斗后,我们抓获了不少俘虏,这些王牌军俘虏,装模作样,软磨硬扛,头上缠了白布充病号,底下拄着拐杖装瘸腿,他们打算伺机逃跑,负隅顽抗。罗荣桓同志文武兼通,足智多谋,见此情况即刻安排战士剧社为他们演出歌剧《血汗为谁流》。这出戏内容以宁都暴动为背景,描写了国民党士兵因不堪忍受反动军官压迫而起义的故事。演出开始时,俘虏们还漠然视之。随着剧情发展,他们逐渐集中了注意力。到了第二幕,台下便传出唏嘘声。到了第三幕,许多俘虏坐不住了,他们扔掉拐杖扯下白布,连呼不当。一个个弃暗投明,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小小一出戏竟起到如此作用,请问我们文艺宣传兵是大姑娘买个剃须刀——没多大用吗?
乙 我……我没说战争年代的文艺兵,我是说现在的文艺兵。解放了,和平了,那还要你们干什么呢?打苍蝇?逮老鼠?捏蚊子?
甲 行啦。
乙 你吓着我了。
甲 吓死你。我军的光荣历程,培育了寓教于乐的光荣传统。这种形式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更管用。一首《十五的月亮》,唱出了八十年代的理解万岁;一首《咱当兵的人》,唱出了九十年代的至高点;一部《和平年代》,反映出当代军人的理想与追求;一部《万水千山》,道出了士兵的情怀和心声。××,请睁开你的慧眼吧,在这特殊时期的今天,我们的文艺战士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们用歌声、用微笑、用汗水、用热情、用一颗颗火热的心,为家乡军民团结、固我长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问这些,您给我如何的解释?
乙 我……我没说人家。我说的是你们曲艺演员。
甲 搞曲艺的?
乙 尤其是那些说相声的。
甲 哎哟,这您就不明白了。曲艺是我们文艺战线的轻骑兵,相声是我们国家民间艺术的瑰宝。翻开我军文艺工作的功劳簿,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曲艺工作者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乙 你们有什么呀?
甲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光荣牺牲在异国他乡,山东快书大王高元钧冒着弥漫的硝烟坚持为战士们演唱。请你回头看一看,再仔细地想一想,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社会主义的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哪一张,不包含着文艺战士的热泪,没有洒下文艺战士的鲜血?请问阁下您还有什么话要讲?说!
乙 我……我没说人家,我就说,个别的小毛皮。
甲 哦,闹了半天说我呀。
乙 YES。
甲 是,我的确是很年轻,还是一名普通的文艺新兵,百花园中的一棵嫩芽。
乙 哟——
甲 但是我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乙 哟,哟——
甲 我准备为繁荣部队的文化事业奋斗终身。
乙 哟,哟,哟——
甲 我要努力掌握文艺理论,刻苦钻研业务。
乙 哟,哟,哟,哟——
甲 既要学习老一辈的演出技艺,
乙 哟,哟,哟,哟,哟——
甲 又要不断扩展创新。
乙 哟,哟,哟,哟,哟——
甲 你腰肌劳损呀!
乙 我怕你言过其实。
甲 不服气咱就较量较量。
乙 你有多大能耐呀?
甲 为了当好一名新时期的文艺兵,合格的相声演员,我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乙 相声演员讲究说学逗唱。你都行吗?
甲 我也不含糊呀。
乙 那你说两句我听听。
甲 说“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八百炮兵炮。标兵怕碰炮兵炮,炮兵怕把标兵碰”。“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出南门奔正南……”
乙 学!
甲 学小孩我是天真烂漫,学老人我是惟妙惟肖,学男的你看不出来,学女的我不用化妆。
乙 废话,你学个小孩儿我看看。
甲 (学小孩儿)我家住在山沟沟。
乙 你这什么呀?
甲 (学小孩儿哭)啊……
乙 别哭!再学个老人我看看。
甲 干哈呢?欺负小孩儿玩呢?
乙 谁呀!
甲 瞧你那小样儿。胆儿倒挺大的。走,找你妈去!
乙 行啦,行啦。逗!
甲 每次演出战友们都是开怀大笑,前仰后合,热烈鼓掌,“再来一个!”
乙 唱。
甲 更是我的拿手戏呀!无论是山歌、民歌、军歌、情歌、戏曲、小调,我全行。
乙 你唱两句?
甲 (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乙 啊,啊,啊……
甲 干什么呀?
乙 我给你帮忙呢。
甲 你看我唱得怎么样?
乙 还凑合。
甲 现在您还有什么体会?
乙 你们那儿还要人吗?
甲 你也想当文艺兵?
乙 我去了可别让我当领导。
甲 不让您当领导。
乙 也别让我当导演。
甲 不让您当导演。
乙 也别让我当编剧。
甲 也不让您当编剧。
乙 那我就放心了。
甲 就凭您这个气质、表现、才华,到了我们那儿准能派上大用场。
乙 我干吗呀?
甲 演汉奸。
乙 嗨。